学习啦>学习方法>各学科学习方法>历史学习方法>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三第五单元练习试题及答案(2)

朝燕分享

  二.材料题(共3小题,26题16分,27题12分,28题22分,合计50分)

  26.(16分)为实现中华民族独立与富强,先进的中国人进行了一系列艰难的探索。

  请回答:

  A组:李鸿章和曾国藩 B组:梁启超和孙中山

  C组:李大钊和陈独秀 D组:毛泽东和邓小平

  ⑴指出A.B.两组人物向西方学习的指导思想。(4分)实践结果有何共同点?(2分)?

  ⑵促使C组人物由向西方学习转变为向苏俄学习的因素有哪些?(4分)

  ⑶D组人物在走自己的过程中分别有什么突出贡献?(4分)

  ⑷上述先进中国人的探索历史给后人哪些启迪?(4分)

  26.(1)A中学为体,西学为用;(2分)B资产阶级思想(或资产阶级政治学说)(2分)

  (2)西方之路走不通;俄国十月革命胜利;无产阶级队伍壮大,新文化运动和五四运动的推动。(4分)(言之有理即可)

  (3)毛泽东开辟了“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或“工农武装割据”的道路);邓小平开创了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4分)

  (4)以天下为己任;不屈不挠;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实事求是。(4分)(言之有理即可)

  27.(12分)中西思想文化交相辉映,相互交融,共同发展。

  材料一 从19世纪中叶起,在文化领域,人为的、地理上的界限逐渐被淡化,世界各种文化之间的交流、融合不断加强。

  材料二 张之洞说:“中学为内学,西学为外学;中学治身心,西学应世事。不必尽索之于经文,而必无悖于经义。”……梁启超评价说:“‘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口号,为当时维新派的‘流行语’,举国以为‘至言”’。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分析19世纪中叶中西文化交流加速的主要原因。(4分)

  (2)19世纪中叶至19世纪末,传入中国的西方思想主要有哪些?在此基础上,中国产生了哪些进步思想?(4分)

  (3)据材料三,在如何处理中西文化关系的问题上,张之洞和梁启超在处理中西文化关系问题上有何进步性。(4分)

  27.(1)19世纪中叶:工业革命;资本主义的全球扩张。(4分)

  (3)西方思想:民主、自由、民权、进化论、议会、君主立宪、民主共和等(2分)

  进步思想:中体西用思想、维新思想、民主革命思想等。(2分)

  (4)进步性:“中体西用”是一种含有变革图强的思想,在一定程度上意识到传统文化的弊端,认识到西学有其合理之处,有弥补中国传统义化不足的价值与作用,主张以儒家文化精神为主体,吸收外来文化,重新建构民族文化。(4分)

  28.(22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今者由平民革命,以建国民政府,凡为国民皆平等以有参政权。大总统由国民公举,议会以国民公奉之议员构成之,制定中华民国宪法,人人共守。敢有帝制自为者,天下共击之。 ——孙中山

  材料二 在《遗嘱》中,孙中山总结数十年的革命经验:“必须唤起民众,及联合世界上以平等待我之民族,共同奋斗……”他指出:“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须努力。”

  材料三 中国共产党,以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与中国革命的实践之统一的思想——毛泽东思想,作为一切工作的指针,反对任何教条主义或经验主义。

  ——中共七大通过的《中国共产党章程》

  材料四 在社会主义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在跨越世纪的新征途上,一定要高举邓小平理论的伟大旗帜,用邓小平理论来指导我们整个事业和各项工作。这是党从历史和现实中得出的不可动摇的结论。……邓小平理论是当代的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阶段。 ——江泽民在党的十五大上的讲话

  材料五 中国共产党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作为自己的行动指南。……“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的继承和发展,反映了当代世界和中国的发展变化对党和国家工作的新要求,是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推进我国社会主义自我完善和发展的强大理论武器,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是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 ——十六大通过的《中国共产党章程》

  (1)材料一体现的是三民主义中哪一项内容?(2分)在三民主义的指导下,制定了哪一部宪法?(2分)该宪法确立了怎样的资产阶级政体?(2分)

  (2)根据材料二回答,孙中山晚年的思想和政策发生了什么变化?(4分)出现这些变化的主要原因是什么?(4分)

  (3)根据材料三.四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概括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的共同点。(4分)材料五与材料三.四相比有何变化?(2分)综合材料三.四.五,谈谈你对党章修改的认识。(2分)

  28.(22分)(1)民权主义。(2分)宪法:《中华民国临时约法》。(2分)

  政体:资产阶级民主共和。(2分)

  (2)变化:提出了新三民主义和“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4分)

  原因:孙中山争取民主共和的斗争屡次失败;中共和共产国际的帮助。(4分)

  (3)共同点:都是马克思主义同中国的实际相结合;都是党和人民在实践基础上集体智慧的结晶;都讲求实事求是。(4分,言之有理即可酌情给分)

  变化: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明确写进党章。(2分)

  认识:党章的修改反映了党与时俱进的进步性。(2分)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三第五单元练习试题参考答案

  1-10 DDCBC ADCBB 11-20 DBBCC DCADB 21-25 CCBBC

  26.(16分)(1)A中学为体,西学为用;(2分)B资产阶级思想(或资产阶级政治学说)(2分)结果:失败,其主张不符合中国国情(2分)

  (2)西方之路走不通;俄国十月革命胜利;无产阶级队伍壮大,新文化运动和五四运动的推

  动。(4分)(言之有理即可)

  (3)毛泽东开辟了“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或“工农武装割据”的道路);邓小平开创了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4分)

  (4)以天下为己任;不屈不挠;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实事求是。(4分)(言之有理即可)

  27.(12分)(1)19世纪中叶:工业革命;资本主义的全球扩张。(4分)

  (3)西方思想:民主、自由、民权、进化论、议会、君主立宪、民主共和等(2分)

  进步思想:中体西用思想、维新思想、民主革命思想等。(2分)

  (4)进步性:“中体西用”是一种含有变革图强的思想,在一定程度上意识到传统文化的弊端,认识到西学有其合理之处,有弥补中国传统义化不足的价值与作用,主张以儒家文化精神为主体,吸收外来文化,重新建构民族文化。(4分)

  28.(22分)(1)民权主义。(2分)宪法:《中华民国临时约法》。(2分)

  政体:资产阶级民主共和。(2分)

  (2)变化:提出了新三民主义和“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4分)

  原因:孙中山争取民主共和的斗争屡次失败;中共和共产国际的帮助。(4分)

  (3)共同点:都是马克思主义同中国的实际相结合;都是党和人民在实践基础上集体智慧的结晶;都讲求实事求是。(4分,言之有理即可酌情给分)

  变化: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明确写进党章。(2分)

  认识:党章的修改反映了党与时俱进的进步性。(2分)
看了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三第五单元练习试题及答案的人还看:

1.高中历史知识点总结:第二次世界大战

2.高中历史手抄报内容

3.人教版 高中历史必修一知识总结(完整版)

4.高中历史的学习方法

19255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