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学习方法>各学科学习方法>历史学习方法>

高一历史必修1辛亥革命测试卷及答案

朝燕分享

  高一往往起到一个打基础的阶段!那么,对于高一语文,往往在期中的时候要怎样复习呢?别着急,接下来不妨和学习啦小编一起来做份高一历史必修1辛亥革命测试卷,希望对各位有帮助!

  高一历史必修1辛亥革命测试卷

  1.“此一省欲起事,彼一省欲起事,不相联络,各自号召,终必成秦末二十余国之争”,革命党人为改变这种现象而采取的最主要行动是(  )

  A.成立中国同盟会 B.与保皇派论战

  C.发动黄花岗起义 D.成立南京临时政府

  2.《二十世纪中国的崛起》指出:“一个民族的觉醒,通常要有两个条件:第一,这个民族……被逼到生死存亡的关头,旧格局再也无法继续保持下去。第二,还要……能看到出路……深信只要奋起救亡,勇于变革,就可以改变目前的艰难处境。”下列能够反映20世纪初的中国面临着两种形势的史实是(  )

  A.《马关条约》和辛亥革命

  B.瓜分狂潮和义和团运动

  C.《辛丑条约》和义和团运动

  D.《辛丑条约》和辛亥革命

  知识点:辛亥革命的过程

  3.(2014•西北工大附中模拟)以图证史和以史释图是历史研究的重要方法。严昌洪教授的新著《20世纪中国社会生活变迁史》,以大量的历史图例,展现了民国以来,尤其是新中国时期社会生活的灿烂画卷。下列图例反映的历史信息错误的是(  )。

  A.宣统三年银币发行时中国已出现两个政权并存的局面

  B.民国三年银币发行时辛亥革命的果实已被窃取

  C.图一到图二的变化反映近代中国的民主化历程

  D.民国三年银币发行表明当时中国的政体依然是君主专制

  4.(2012•福建文综,16)虽成“空壳”,但仍作为辛亥革命成果象征的是(  )。

  A.中国同盟会 三民主义

  B.中国同盟会 中华民国

  C.三民主义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D.中华民国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5.(2014•江苏徐州高三摸底)著名历史学家章开沅说:“这是孙中山最具前瞻性的思想遗产,也是当时最为曲高和寡的政治主张,但在百年之后却成为中国与世界面临的最为紧要的严重问题。”这段话评论的是(  )。

  A.民族主义 B.民生主义

  C.民权主义 D.民主主义

  6.(2014•湖南长郡中学月考)公元1912年1月2日,孙中山发布《改历改元通电》:“中华民国改用阳历,以黄帝纪元四千六百零九年即辛亥十一月十三日,为中华民国元年元旦。”孙中山改历改元的深层动因是(  )。

  A.破除专制制度给人的思想束缚

  B.与国际接轨的时代需要

  C.彰显炎黄子孙共同的民族诉求

  D.“反清复明”的政治需要

  知识点:辛亥革命的评价

  7.电视纪录片《复兴之路》评价辛亥革命:“皇帝倒了,辫子剪了,这是1912年给中国人最大的感受。”这里“最大的感受”指的是(  )

  A.动摇了封建正统思想的统治地位

  B.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

  C.创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

  D.推翻了中国两千多年以来的封建君主专制统治

  8.(2013•课标全国Ⅰ,29)现代化是晚清历史发展的一个趋向,最能体现这一趋向的是(  )。

  A.洋务运动—戊戌政变—清末新政

  B.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

  C.鸦片战争—中法战争—甲午战争

  D.太平天国运动—义和团运动—辛亥革命

  9.(2014•安徽示范高中联考)1935年林语堂曾痛心疾首地评论道:“1911年的革命不过在种族革命上获得了胜利,它不过是粉碎了一个皇权,而剩留下了一堆毁垣碎瓦和呛人的尘灰。”此评论(  )。

  A.全面否定辛亥革命的历史作用

  B.认为辛亥革命基本实现了三民主义

  C.为辛亥革命不彻底而深感惋惜

  D.强调革命未根本改变中国社会性质

  10.(2013•海南单科,14)武昌起义后全国有15省先后宣布独立,各省先后担任最高军政长官(都督)者背景不尽相同,其中新军将领13人,革命党5人,咨议局议长3人,巡抚3人,布政使1人,提督1人,督练公所总参议1人。据此可知辛亥革命(  )。

  A.具有广泛社会基础 B.具有明显的妥协性

  C.属于资产阶级革命 D.属于自上而下的革命

  11.(2014•广东江门模拟)有学者认为:辛亥革命作为中国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虽然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根本任务,其成就远逊于英国的资产阶级革命,但有一点是胜于英国的。最能说明这一观点的是(  )。

  A.铲除了封建帝制

  B.开辟独立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

  C.颁布了资产阶级性质的《临时约法》

  D.推翻清政府,建立民主共和国

  12.(2014•哈尔滨三中模拟)学者陈旭麓认为:“辛亥革命为2132年的专制历史打下了一个用铁和血铸成的句号。……它是一条分界线。”作者认为辛亥革命成为“分界线”的主要理由是其(  )。

  A.动摇儒家思想的正统地位

  B.结束了封建君主专制制度

  C.实现了生活上的移风易俗

  D.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13.(2014•河南偃师高中模拟)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中华民族历经磨难,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探索与抗争,终于使苦难的中国望见曙光。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对于许多未经过帝王之治的青年,辛亥革命的政治意义是常被低估的,这并不足为怪,因为他们没有看到推翻几千年延袭下来的专制政体是多么不易的一件事。”——林伯渠《荏苒三十年》

  材料二 五四运动前,陈独秀说:“君主也是一种偶像,他本身并没有什么神圣出奇的作用,全靠众人迷信他,尊崇他,才能够号令全国,称作元首;一旦亡了国,像此时清朝皇帝溥仪,俄罗斯皇帝尼古拉二世,比寻常人还要可怜。这等亡国的君主,好像一座泥塑木雕的偶像抛在粪缸里,看他到底有什么神奇出众的地方呢?”

  ——陈独秀《偶像破坏论》

  材料三 “皇帝,该算是至高无上、神圣不可侵犯的了。如今都可以被打倒,那么,还有什么陈腐的东西不可以怀疑、不可以打破?思想的闸门一经打开,这股思想解放的洪流就奔腾向前,不可阻挡了。尽管辛亥革命后,一时看来政治形势还十分险恶,但人们又大胆地寻求新的救中国的出路了,再加上十月革命一声炮响和中国工人阶级力量的发展,不久便迎来了五四运动,开始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从这个意义上可以说:没有辛亥革命,就没有五四运动。”

  ——2011年10月11日《求是》

  (1)据材料二,分析指出辛亥革命前后,中国人对皇帝的看法发生了什么变化?

  (2)依据材料三,分析说明为什么说没有辛亥革命,就没有五四运动?

  (3)综合上述材料,试从现代化史观和社会史观的角度分析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高一历史必修1辛亥革命测试卷参考答案

  1 A.解析 材料体现的是各省革命不相联络,不利于革命的进行,为了改变这种局面,加强革命力量的联合,1905年,兴中会等资产阶级革命团体在东京成立中国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政党同盟会。

  2 D.解析 《辛丑条约》的签订标志着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符合题干材料“被逼到生死存亡的关头,旧格局再也无法继续保持下去”。辛亥革命推翻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符合题干材料“深信只要奋起救亡,勇于变革,就可以改变目前的艰难处境。”

  3 D.解析 民国三年是1914年,中华民国已经成立,中华民国是一个以资产阶级革命派为主体的民主共和制国家,所以D项明显错误。

  4 D.解析 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掌握辛亥革命的成果。辛亥革命的成果是推翻清朝统治,结束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建立了中华民国,并颁布了《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等。而辛亥革命的胜利果实被袁世凯窃取,中华民国与《中华民国临时约法》都被袁世凯的专制独裁扼杀,使之成为“空壳”。故D项正确。

  5 B.解析 从材料中的“最具前瞻性”可排除A、C两项,由“在百年之后却成为中国与世界面临的最为紧要的严重问题”可知B项正确,D不正确。

  6 A.解析 改元是中国封建社会改朝换代的重要标志,指皇帝即位时或在位期间改换年号,是君主专制的产物。新皇帝即位后一般都要改变纪年的年号,每个年号开始的第一年称元年。由此可见,材料中孙中山改历改元的深层动因是破除专制制度给人的思想束缚,A项正确。

  7 D.解析 “皇帝倒了,辫子剪了”指封建君主专制统治被推翻,这也是辛亥革命的最大成果。A项错误,封建正统思想并未动摇,B、C两项说法正确,但与材料无直接关系。

  8 B.解析 现代化主要指政治上的民主化、经济上的工业化。洋务运动体现了器物层面的现代化方向,戊戌变法和辛亥革命体现了制度层面的现代化方向,故B项正确。

  9 C.解析 “种族革命上获得了胜利”说明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统治;“留下了一堆毁垣碎瓦和呛人的尘灰”说明存在一定的封建残余,因此应选C项。

  10 B.解析 本题考查数据分析。全国有15个省,其中革命党只有5人,旧军阀和立宪派很多,体现革命具有很强的妥协性,所以选B。辛亥革命没有广泛的社会基础,排除A。辛亥革命属于资产阶级革命,但材料无法体现,排除C。辛亥革命是自下而上的革命,排除D。

  11 A.解析 结合所学可知:B项与辛亥革命的结果不符;D项是辛亥革命和英国革命共有的成果之一;两国革命期间或之后都颁布了资产阶级性质的法律;辛亥革命在废除帝制基础上建立的共和制相对君主立宪制,反封建更彻底,故选A项。

  12 B.解析 材料中“2132年的专制历史”是指从公元前221年到1912年,这一阶段在中国历史上是封建君主专制时期。辛亥革命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起资产阶级共和国,所以它成为了“一条分界线”,本题选B。

  13 解析 第(1)问,分析材料二中由“偶像”到抛到粪缸里说明中国人对皇帝看法的变化。第(2)问,注意结合材料及辛亥革命的意义分析说明。第(3)问,运用现代化史观、社会史观的内涵理解,并结合辛亥革命的政治、社会影响分析说明。

  答案 (1)革命前认为皇帝至高无上,神圣不可侵犯,革命后破除了对皇帝的迷信。

  (2)辛亥革命解放了人们的思想,激励着人们探求救国的新道路,从而为五四运动的爆发奠定了思想基础。

  (3)现代化史观:结束了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政体,建立了民主共和国,推动了中国的政治民主化进程。社会史观:破除了封建习俗和观念,使人们的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发生了重大变迁。
看了"高一历史必修1辛亥革命测试卷及答案"的人还看:

1.高中历史必修1期中练习题及答案

2.高中历史必修1第一单元测试题及答案

3.高一历史基础练习题及答案

4.2015春学期肇庆市高一历史期末试题及答案

    17548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