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语文上册第十七课智取生辰纲练习题
九年级语文上册的第十七课智取生辰纲的课程即将结束,同学们在完成练习题要合理的总结,合理的归纳,对于巩固好知识点会有很大的帮助,下面是学习啦小编为大家带来的关于九年级语文上册第十七课智取生辰纲练习题,希望会给大家带来帮助。
九年级语文上册第十七课智取生辰纲练习题:
一、基础部分(每小题3分,共21分)
1.对加粗字的注音全对的一项是( )
A.窥望(kuì) 趱行(zǎn)
怄气(òu) 聒噪(ɡuō)
B.嗔怒(chēn) 省得(xǐnɡ)
恁地(nèn) 干系(xì)
C.勾当(ɡòu) 撇下(piē)
怨怅(chànɡ) 计较(jiǎo)
D.兀自(wù) 尴尬(ɡà)
逞辩(chénɡ) 朴刀(pō)
2.对下列语言或行为解说错误的一项是( )
A.杨志道:“你理会得什么!到来只顾吃嘴!全不晓得路途上勾当艰难,多少好汉,被蒙汗药麻翻了!”——杨志熟谙江湖酒道,这是他的经验之谈,充分表现了他的谨慎精明。
B.“不卖了!不卖了!这酒里有蒙汗药在里头!”——白胜故意卖关子,欲擒故纵,为的是增强诱惑力。
C.杨志拿来藤条,劈头劈脑打去,打得这个起来,那个睡倒……——杨志细心押送生辰纲,但为人粗暴蛮横。
D.杨志寻思道:“俺在远处望,这厮们都买他的酒吃了;那一桶里当面也吃了半瓢,想是好的。”——这表现了杨志观察仔细,处事谨慎,虑事周到。
3.对杨志失败原因的分析,错误的一项是( )
①杨志性格粗暴,不善于笼络人。
②杨志与都管、虞侯各怀私心。
③黄泥冈地势险恶,天气炎热。
④生辰纲是奸臣所获的不义之财。
⑤杨志刚愎自用,不能体恤下属。
⑥押送生辰纲的兵马太少,寡不敌众。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③④⑤ D.④⑤⑥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最近上级明文规定:谨防腐败,节日期间坚决禁止不准用公款请客送礼。
B.经过电教组的老师一周奋战,一间用PentiumTV装备的多媒体教室终于如期投入使用。
C.袁枚的晚年,仍然精力充沛,充满创作激情,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作品。
D.“可持续发展”已成为全球战略共识,提高人们保护环境的意识和观念,对于今天至关重要。
5.小说在结尾才点明“智取生辰纲”的计策,对这样的结构安排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
A.采用补叙手法,突出吴用等人的智谋,对全文起了画龙点睛的作用。
B.采用补叙手法,既收束全文,又点明题意,公开谜底,揭示主题,使行文错综复杂,纵横捭阖,取得了强烈的艺术效果。
C.采用补叙手法,可以使文章集中凝练,生动有趣,造成悬念,比直陈其事,更具有吸引读者的艺术力量。
D.补叙不是事件本身的一部分,删去它,虽然会影响主题的深刻性,但不影响事件的完整性。
6.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水浒传》是施耐庵根据民间传说编辑而成,历史上本无宋江起义之事。
B.《水浒传》中起义军首领,如宋江、卢俊义、林冲、杨志、李逵都是社会下层人士,都是自觉走上反抗道路的。
C.《水浒传》描写了以宋江为首的农民起义的全过程,虽然义军以招安为结局而失败,但仍不失为一部反映封建社会阶级矛盾、歌颂农民起义斗争的杰出作品。
D.《水浒传》是我国第一部描写农民起义和农民战争的长篇巨著,是作者根据自己的生活体验和实际感受进行艺术加工而写成的。
7.对文中引用白胜所唱山歌表达作用理解不准确的一项是( )
A.山歌点明了故事发生的社会背景:不是太平盛世,还暗示了来者不善,使读者更关心情节的发展。
B.山歌是白胜为消除走路寂寞、恐惧而唱给自己听的。
C.山歌在结构上巧妙地联系了上下文,成为课文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并引出故事的另一个主要人物——白胜。
D.山歌用强烈的对比手法,突出了当时社会尖锐的阶级矛盾,是农民反抗的心声。
二、阅读部分(27分)
(一)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第8题。(4分)
范仲淹以言事贬,在廷多论救,司谏高若讷独以为当黜修贻书责之,谓其不复知人间有羞耻事。若讷上其书,①坐贬夷陵令。②仲淹使陕西,辟掌书记。修笑而辞曰:“昔举之举,岂以为利己哉?同其退不同其进可也。”
8.翻译画线的句子。
(1)坐贬夷陵令
(2)仲淹使陕西,辟掌书记
(二)阅读下面一首小令,完成9~10题。(每小题3分,共6分)
【双调·沉醉东风】秋景
(元)卢 挚
挂绝壁松枯倒倚,落残霞孤鹜齐飞。四击不尽山,一望无穷水,散西风满天秋意。夜静云帆月影低,载我在潇湘画里注。
注:潇湘画:宋代宋迪有《潇湘八景图》这是一组描绘湖南地区胜景的平远山水画,包括《平沙落雁》《远浦归帆》等八幅作品。
9.对这首小令的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
A.首句从李白《蜀道难》中“连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挂倚绝壁”化用出来。
B.这首小令精心描绘诗人行舟江中所见的深秋景色,画面在恬静中推移变换。
C.诗人踟躇江边,但见“四周不尽山,一望无穷水”。以山重水复喻行路之难。
D.飒飒西风终于停息了,诗人的心也平静了,此刻天地间呈现一派浓浓的秋意。
E.这首小令自然地熔铸前人诗文中的情愫与画意,曲词清新雅丽,富有形象感。
10.为什么说“在这首小令中时间是动态的”?
(三)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1~14题。(17分)
午后的故事
一声尖啸刺耳的叫骂声在大街上响起;像平空炸起一颗响雷,撕破了大街的宁静。当时是午后,阳光明亮亮的,没有多少事要去做的人们三五成堆聚在大街两旁侃大山下闲棋,街道上有流水一样的行人。听到这一声叫骂,人们不约而同地伸长脖子睁圆眼睛朝叫骂的地方望去。
只见一个壮汉手持一把锋利的菜刀在大街上狂奔,他满脸杀气,一边狂奔一边叫骂。
壮汉手中的菜刀在明亮亮的阳光下发出耀眼的光芒,像一道火绳烧灼着人们的眼帘。大街的行人纷纷停下来,像被谁无声指挥着似的一同往街道两旁挤靠。街道两旁的男男女女也都站起来,紧张地往更里面的地方挤靠。一时间街道两旁形成两堵人墙,人们都屏住呼吸茫然地看着大街上那个狂奔的壮汉。
壮汉还在叫骂,狂奔。大街上空荡荡的,仿佛静止的流水。在午后,整个大街上只有一个壮汉在狂奔,在叫骂。
“站住!放下你的刀!”
突然,又一声炸雷在大街上炸响,震得两旁的人墙悸动一下,人墙上的一双双眼睛齐刷刷地循声望去。
一个老人站立在大街中央像巍然挺立的一棵松,迎面拦住狂奔叫骂的壮汉。
壮汉仿佛没有听见老人的喊声,仍然挥舞着菜刀往前狂奔,他手中的菜刀闪着亮光犹如一条吐着毒芯的长蛇。
“站住!放下你的刀。”
老人又大吼一声,声若洪钟。
壮汉这次听到了,他一愣怔停下来,狐疑地瞅一眼老人。
老人像挺立的一棵松拦住他的去路。但很快壮汉又凶相毕露,狂嚣起来,他疯狂地挥舞着手中的菜刀,像空中无数条毒蛇在吐芯。
“让开!我要杀林三,不关你的事。”
老人岿然不动,威严地吼道:“放下你的刀。”
壮汉声嘶力竭地叫道:“你让开!不让开我先杀了你再去杀林三。”
老人说:“放下你的刀!我不会让你走过去,除非我倒下。你听着,要是死我已经死过三次了。小鬼子的子弹从我前胸穿过后背钻出,我没有死;红卫兵把我踹下高台,昏迷了三天我没有死;歹徒的刀从我胸前刺进去,鲜血淌了一地我还是没有死。这三次我都没有死,难道还怕再有一次吗?”
壮汉无望地说:“不,你让开。”
老人说:“放下你的刀!我是一个失去儿子的父亲,我不能再让一个父亲失去儿子。”
听到老人这句悲凉的话语,街道两旁的人墙又一阵悸动,像一阵寒风贴着人墙刮过,人们的心都不住地颤抖着。人们都清楚地记得也是这样一个午后,也是男男女女三五成堆聚在大街两旁侃大山下闲棋,街道上行人如流水,三个歹徒在殴打一个年轻人,年轻人就是老人的儿子。当时没有谁出来阻拦,大街上仿佛空无一人,老人的儿子被打倒在地,肠子流出一堆,一个鲜活的生命在午后明亮亮的阳光下,在众目睽睽之下枯萎了。
“放下你的刀!”老人又高声吼道。
壮汉无力地哀号一声:“不——”可是他拿菜刀的手抽搐起来,剧烈地抖动起来,“哐啷”一声,菜刀落在地上,像一条僵死的蛇。
壮汉捧着脸蹲下来,忽然放声痛哭。
老人依然站立者,午后的阳光明亮亮地照在老人身上,老人像巍然挺立的一棵松。
11.小说的题目是“午后的故事”,文中多次写到午后明亮亮的阳光,作用是什么?(4分)
12.作者是怎样从正面、侧面表现老人的崇高品格的,请对描写方式和人物性格做出简要的具体说明。(6分)
13.文中三次以毒蛇为喻对菜刀进行对比性描写,作用是什么?(4分)
14.故事的结尾写“壮汉捧着脸蹲下来,忽然放声痛哭”,这一细节表现了壮汉怎样的复杂心情?谈谈你的理解。(3分)
三、语言运用(每小题4分,共12分)
15.用一句话作标题,表述下面这段文字的主要内容,不得超过15个字。
英语和汉语对“绿色”有不同的感情色彩。在英语里,绿色除了代表“没经验”之外,还有一个重要的象征意义——忌妒。植物的绿色是健康、向上的标志,这对别的颜色是一种挑衅,所以西方人用“眼睛发绿”比喻“忌妒”。而在汉语里,往往用眼睛气得发红描写人忌妒时的样子,而“红眼病”的症状正好与此相似,是对忌妒的生动描述。
所以“眼红”不应译成red-eyed,而应译成green-eyed。当然,“眼红”还可以译成envy,暴jealous(忌妒)等等。同样,“害红眼病”可译成green with envy(直译:忌妒得眼睛发绿),千万不能将它直译为have a ophthalmia(红眼病,医学术语),医学上,生理上的“红眼”病还可以译为pinkeye,多了一个“粉”字。
16.根据提供的语境,在横线上填写恰当的语句,使其与前后文组成一段谐调完整的话。
海潮,放远了谛听才觉得深邃,
山峰,____________________。
忠告,放远了品味才觉得亲切,
友情,____________________。
所以,哲人说“距离产生美”,确实如此。
17.下面句子是对黄河壶口瀑布的描写,适当调整画线部分的语序,把它改写成格式协调一致、匀整对称的排比句。(可以根据题目要求改变个别词语)
正当平缓似锦缎的黄河得意之时,她突然以数里之阔的水面,跌入百尺之宽的峡谷。发出了震川虎啸般的声响,悬垂的水流如张挂的天幕,黄色的浊流如腾飞的巨龙,激起的水珠如钢花四溅,使每一位风尘仆仆走近她的游客都受到了强烈的震撼。
四、作文素材积累
1.日本选手金栗志藏在斯德哥尔摩奥运会的马拉松赛跑中,由于体力不支,中途昏倒,最终放弃比赛。1976年,76岁高龄的金栗志藏到瑞典旧地重游。他从当时退出比赛的地点出发,稳步向终点斯德哥尔摩奥林匹克运动场走去,终于完成了当年未竟之功。至此,他的马拉松成绩为54年8个月6天8小时32分20秒。面对纷纷向他表示祝贺的瑞典记者,金栗志藏意味深长地说:“尽管我比对手落后了半个多世纪,但我最后还是抵达了终点。”
2.报载:上海一位小学五年级学生,其父亲每个周末都要带她出去“对比生活”。上午到建筑工地去逛逛,每次看到人家做苦力,父亲就对她说:“他们这么辛苦,因为他们都没有好好读书,没上过大学。”下午,父亲则带着她出入于写字楼、银行、希尔顿、华亭等知名宾馆,父亲说:“这里才是高层次的高学历的人工作、休闲的地方。”无独有偶,南京有位家长,一天晚上带儿子出门,叫住一辆三轮车,父子俩坐上去,说是到某地,刚走100米便喊停车,付了3元钱后,又吩咐去别处。车夫只好掉转车头。走了不远,中年男子又说前边不去了,指令车夫再调回车头。事后,父亲对儿子说:“今晚特地领你坐车,就是想让你明白,不好好学习,将来只能像三轮车夫一样,干粗活,挣小钱,任人役使。”
九年级语文上册第十七课智取生辰纲练习题答案:
一、1.解析:A.窥望kuī;C.计较jiào;D.逞辩chěnɡ。
答案:B
2.解析:B是为了让杨志坚信酒中没有蒙汗药。
答案:B
3.解析:“押送生辰纲的兵马太少,寡不敌众”错。
答案:D
4.解析:A.滥用否定词,删除“不准”;C.语序不当,应为“晚年的袁枚”;D.搭配不当,将“提高”改为“加强”。
答案:B
5.解析:“补叙”是布局谋篇上的需要;是为了结构的严谨而把一些影响情节的细节放在篇末交代,这样,既可以结构紧凑,又可以使内容完整,深刻。
答案:D
6.解析:A.历史上有方腊、宋江起义;B.宋江、林冲是上流社会的人士;D.“作者根据自己的生活体验和实际感受进行艺术加工而写成的”错。
答案:C
7.解析:劫生辰纲是集体行动,“消除走路寂寞、恐惧”显然说不通。
答案:B
二、(一)8.(1)欧阳修因为这件事被贬为夷陵令。(译出“坐”,补上“欧阳修”)
(2)范仲淹出使陕西,征召欧阳修做掌书记。(译出“使”“辟:征召欧阳修” )
(二)9.解析:C项,“四周不尽山,一望无穷水”是诗人在舟中所见的景观,是所谓“潇湘画”的重要内容,山水无尽亦使诗的境界更加开阔。说“诗人踟躇江边”与“喻行路之难”,缺乏根据。D项,“散西风满天秋意”,“散”,指风无形,这句是通过无形的西风来点染秋意,没有“西风终于停息了”意思。如果说,此句让人产生“苍茫、萧索”意绪,尚可。
答案:CD
10.要点:“落残霞孤鹜齐飞”,言“黄昏”景观;“夜静云帆月影低”,“月影低”说明月亮已挂在苍穹,这是月夜之景,时间由黄昏流向夜深。(言之有据即可)
(三)11.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暗示有人竟在光天化日下行凶;暗示竟无人制止阳光下的罪恶;映衬老人见义勇为的高大形象。
12.通过语言、行动的描写,表现老人的嫉恶如仇、大义凛然。
描写围观人群的胆小怕事,衬托老人的见义勇为。
描写壮汉的穷凶极恶,反衬老人的英勇无畏。
13.表现壮汉由疯狂到恐惧的心理变化,侧面表现老人强大的震慑力。
14.解析:这是一道开放性的试题,只要能合情合理地说明壮汉矛盾的心情即可得分。
答案:对老人震慑力的畏惧;对老人仁爱之心的敬服;对险些酿成大祸的后怕;对未能杀死仇人的不甘……
三、15.汉语译英语,“眼红”变“眼绿”。(意思对即可)
16.解析:每句2分,意思对即可。第2句所表达的事物应为人文的,不合此要求扣
1分。
答案:山峰,放远了观望才觉得秀美 友情,放远了呼吁才觉得珍贵
17.发出的声响如震川的虎啸,奔涌的浊流如腾飞的巨龙,悬垂的水流如张挂的天幕,激起的水珠如四溅的钢花。(一句1分,鼓励有创见的改写)
看过九年级语文上册第十七课智取生辰纲练习题的还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