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地理读图技能培养
初中地理对学生读图技能的培养是教师的重要工作之一。下面是学习啦小编今天要分享给大家的初中地理读图技能培养,让地理学习起来更有条理性。
初中地理读图技能培养(一)
读图是地理学习的一大特色。没有图,就没有地理学,地图和地理教学始终相伴,这是地理教学的一大特点。地图是地理知识的一种形象、直观、综合的表达,也是地理学科独有的一种语言。它以图像、符号、注记和色彩等形式,贮存和浓缩大量的空间时间信息;又以人们容易接受的形式传递给大脑,成为联系地理事物与人的认识过程之间的中心环节。地图中包藏了众多的知识点,许多地理特点、规律都可通过观察、分析地图得出。地理课本中的各种地图、景观图、示意图、统计图等等,有机构成了一个“图像系统”。
当学生遭遇到理智的挑战时,他们学得最好;当学生能自由参与探索创新时,他们学得最好。初中生具有争强好胜、好表现自我,个人集体荣誉感比较强,喜欢学习效果和行为表现得到老师肯定的年龄。根据这一特点,我经常引入竞争机 制,采用分组竞答或个人抢答等形式来完成读图教学任务。 不同主题和种类的地图有着不同的用途,初学地图往往对此比较模糊,解决问题时常使用不正确主题或种类的地图,例如学生在行政区图上解决地形的问题,无法找到答案,失去学习和使用地图的信心和积极性,因此教学中首先要使学生认清地图,明确地图的主题、种类。
一、通过地理教学,使学生掌握读图与析图的一般程序
1、弄清地图的比例尺、方向和图例注记 这是读图的根本。弄清比例尺,才能使图中抽象的距离在脑海中产生实际概念;图上方向的正确认识才能保证用图的正确性;图例注记的理解才能保证所读的地理事物名称的正确,也帮助在地图上迅速找到目标。只有这样在能保证读图顺利和正确。
2、明确要素,引导读图 一幅地图中所蕴含的地理信息是十分丰富的,因此,教学中,应根据教学目标,有目的、有计划地引导学生通过读图,感知所需要的信息。如:讲述“北印度洋季风环流的成因”,先让学生观察洋流的流向及南亚地区冬、夏季风的风向,进一步引导分析两要素之间的关系,季风环流的成因就迎刃而解了。
3、确定目标,引发读图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是培养学生读图、析图的能力的重要一环。因此,制订适当的读图目标,让学生思索,能激发求知欲,调动积极性。如:“中国的交通业”中,主要铁路干线及铁路枢纽,名称多,记忆难,可确定起点和目的地,让学生设置几条旅游路线,这样,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兴趣,还能达到预期的教学目的。
二、通过地理教学,使学生掌握读图与析图的典型方法
1、形状观察法 就是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认真观察图形的轮廓、形状,看看是否有明显好记的特征,再根据观察出的形状特征把图形记住。如黄河的干流形状象汉字“几”字、意大利的轮廓象长筒靴„„,这些方法能帮学生轻松地判读出有关图形,从而为进一步解答有关问题奠定良好基础。
2、重点突破法 就是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读出图中的重点与关键点,并把它牢记,这些关键点,往往成为今后读图析图的“切入点”。
3、对比归纳法 某些地理图有着明显的相似性,如曲线图、折线图、柱状图等统计图,因此教学过程中,要把它们有机地联系起来,让学生作比较,“同中求异、异中寻同”,归纳出它们的相同点与不同点,从而是学生掌握一大类图的判读方法。
4、点、线、面结合法 有些图必须从点(港口、矿产地、城市等)、线(山脉、河流、铁路线等)、面(国家、省区、自然带等)之间的相对位置来帮助记忆和判读。
5、暗示地图填注法 让学生在暗示地图上填注城市、河流、山脉、矿产、铁路等名称,是提高学生读图、填图能力的良好方法,不仅可帮助学生记忆地理分布知识,而且还能帮助学生理解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
初中地理读图技能培养(二)
在平时的教学中,我发现很多感觉地理学习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往往读图能力较差,这些学生的地理空间位置识别能力较差,他们学习地理就靠死背课本。在平时地理考试中,读图题成了他们的难题。在平时的地理教学中的我非常注重培养学生的读图能力,坚持贯彻地图上学地理的理念。以下是我对培养学生读图能力时的一些认识:
一、注意培养学生运用地图学习地理的习惯,让他们重视地图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学生对地图产生了兴趣,他们才会主动参与到对地图的探究中去。在地理课堂上老师要引导学生,让他们喜爱地图,对地图产生兴趣。每一届七年级新生入学的第一节地理课,我没有立即上教材新课,而是让学生去翻看地图册。学生边翻看地图册我边告诉他们:“这就是地理地图,我们地理知识的载体。利用地图进行学习是我地理科和其他学科学习方法的重要区别,本学期开始我们就是要学会观察它,描绘它,弄明白这本地图我们的地理课就非常简单了。”接着我会让学生了解看地图的基本方法并认识一些基本图例。在第一节地理课上学生靠自己的读图就明白了地球是一个球体、地球上海洋面积比陆地大、地形的高低起伏可以用颜色来表示等。这些能很快地激起学生求知的欲望,使之对地图产生兴趣。日常教学中,我还注重地图知识的实际应用。比如,在学完“等高线地形图”一节后,让学生通过所学知识在等高线地形图中标出爬山的路线、攀岩的路线、野炊的地点和可能形成瀑布的地方,学生兴致很高涨。这些教学方式贴近学生的生活,让学生知道原来地图能够为我们的生活提供这么大的方便,通过不断的应用也培养了他们使用地图的习惯。
二、要让学生学会区分地图的主题和种类
不同主题和种类的地图有着不同的用途,初中学生刚开始使用地图往往对此没有清晰的认识。例如学生在中国农业分布图上看不出中国矿产资源分布差异、在中国行政区图上无法了解中国地形的分布。在近几年的中考中,也不断出现考察学生根据实际需要选择适合的地图的能力的题型。今后走上社会的他们也要能够根据自己的需要去选择地图。因此教学中要使学生明确地图的主题、种类,同时也要学会选择合适的比例尺。初中地理课程中的地图主要有以下几种:
1、地理分布地图 地理分布图是最主要的教学用图。初中阶段主要主题有地形图、河流分布图、气候、资源、能源的分布图等自然地理分布图以及行政区、工农业、人口、城市、交通等人文地理分布图。这类图特别要提醒注意看图名,明确地图所描述的内容。
2、地理示意图 说明地理事物的演变过程,如地球自转和公转示意图、水土流失形成示意图等主题地图。
3、地形剖面图 初中阶段主要有中国地势西高东低的地形剖面图、南亚南北方向上的地形剖面图和北美洲从东海岸到西海岸的地形剖面图等。
4、地理统计图 用以表示地理要素的时空分布与变化规律。具体的比如气温曲线和逐月降水量图、中国(世界)人口增长曲线图、中国南北方水土资源配合图等。气温曲线和逐月降水量图是学习世界主要气候类型特征的重要工具。
5、自然景观图 如沙漠、极地冰原地貌等景象图;骆驼、牦牛、河马、大象、袋鼠、等动植物图。
6、人文景观图 用以反映人类生产、生活、宗教、文化等活动的图片,如世界三大宗教建筑图、西班牙斗牛、傣族泼水节图等。
7、地理漫画 它是近几年中考各地试卷频繁出现,多以人口、资源、环境等问题为主题,提醒人们要珍惜资源、保护环境,正确处理人地关系。如反映超载放牧、乱砍滥伐、全球变暖等问题的漫画。
三、要让学生掌握一些基本读图技能
地图包含的内容很多,它不仅有各种地理事物的位置(包括了经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地表和空间形态、地理名称、地理数据、景观等等。而让学生去认识这些东西,就必须使他们掌握有关地图的基本读图技能,如地图的三个基本要素(比例尺、方向、图例和注记,特别是比例尺和方向的判断)、地图上地理位置的判读、在等高线地形图上辨认地面高低起伏的知识等。正确并且牢固的掌握这些知识,对每一个学生的读图能力的提高有着很大的作用。因此地图基本技能知识的教学应该时常进行强化。
关于地图三要素,要让学生明确比例尺大小和地图内容详略及绘图范围大小的关系,在平时利用地图时候要不断提醒,让学生对同一绘图区域的不同比例尺地图进行对比。长期锻炼学生选择合适比例尺的地图的能力。地图上的方向更是读图的重点,一定要让学生按照经纬网地图、指向标地图和普通平面图的顺序对地图进行分类,选择恰当的方向判别方法。
地理位置更是区域地理学习的重要要素,在中学地理教学中比例很大。学习判断区域的地理位置时,可分别指导学生按照该地区所在的所在半球位置、纬度位置、海陆位置的顺序进行读图;再次要适当变换读图的角度。在学习七年上册七大洲和四大洋的分布时,可以先让学生分别找出赤道、南北回归线、南北极圈穿过的大洲和大洋的位置。多次练习就能够熟练掌握判读地理位置的方法。
等高线地形图上辨认地面高低起伏这个知识点,学生较难理解。主要是因为我们生活中所见的地表形态都是立体的,而在等高线地形图上,地表的起伏都是通过平面内的等高线表现出来,这就要求学生有较强的空间想象能力,我认为这些知识应该适当做一些补充,这样可以加深学生对等高线地形图的理解。我从教的学习位于城郊,虽然城郊中学教学教具匮乏,但是郊区相比城市有个优势就是自然地理景观丰富,而且这些景观往往就在学校周边,在上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时候,可以充分利用学校周边的地形类型和地形部位进行教学。同时在讲解过程中应该多拿实际地形跟地图做比较,还可以用塑料泡沫做一些地形的模型,让学生自己对着模型作出等高线地形图,让学生在动手的过程中掌握地形图判读的基本知识。
四、培养学生正确的读图程序和方法
1、不断地强化学生注意看地图的图名、比例尺、方向、图例与注记的意识。地图的名称说明了地图的主题和类型,包含了这幅地图所要表达的内容,很多学生在读图时经常会忽略这一点,急着去看图,在较难理解的图中就会搞不清楚图中的含义,其实只要看看图名,许多东西就变得好理解多了,图名往往起了画龙点睛的作用;弄清比例尺,才能对于地图所代表的实地范围有全面认识;对图上方向有正确认识才能保证用图的准确性,从而对地图上的地理要素间的相互关系有准确的的认识;有对图例注记的读取才能保证所读地图内容的全面和正确,也能帮助学生在地图上迅速找到目标。只有做到以上步骤才能保证读图工作的准确和高效。
2、明确目标,确定自己需要的地图,引导综合读图分析。一幅地图中所包含的地理信息往往是有限的,因此,教学中,应该有目的、有计划地引导学生通过阅读多张相关地图,获取所需要的信息。例如,学习七年级上册“世界人口分布”时可先让学生观察《世界人口分布图》,学生很容易就看出:亚洲东部、南部,欧洲西部,美洲东部地区人口稠密。为什么这些地区人口稠密呢?这时先提出人的生活工作受哪些环境因素影响大?同学们根据所学知识总结起来不外乎自然因素和社会因素。这时可让学生观察五带分布图,得出人口稠密区大部分位于北温带,一部分位于热带。回顾地形图观察出大部分位于沿海地区-这些地方以平原地形为主,地形平坦,土壤比较肥沃,适合人类的繁衍。在八年级的“中国人口”教学时,也可把中国人口分布图与耕地分布图比较,得出人口稠密区也是耕地的主要分布区。各要素明了后再综合总结不难得出:人口稠密区是自然条件较好的温暖湿润的平原地区。这样的例子非常多,在教学中我们一定要培养学生综合利用多张地图的能力。
五、平时让学生多画一些地理简图,让学生能够做到图文互相转换,以图释文
地理简图用简单的形式来高度概括较复杂的地理事物,内容简明扼要,是变抽象地理知识为具体图像的便捷途径。在地理解题时,地理简图也可以起到很大的辅助作用。如绘制一张太阳直射点南北移动规律简图,可以解决大部分的有关地球公转的问题。学生在作图时,教师应该让学生在弄清楚基本原理的基础上作图,这是非常关键的,只有这样画地理简图才会准确,而学生理解后也才懂得应用。很多同学就是简图懂得画,但是不知道在什么时候用到它或者是不知道里面包含的地理知识。如在在介绍七年级下学期地球时差分布简图时,就应该让学生先理解地球上的时区是如何划分的,按照“东十二区最东最快,西十二区最西最慢,东西十二区刚好时间相差一天”的顺序进行画图,这样时区分布简图出来了,时差的计算就简单了。
六、构建自己的脑中地图
利用每天的课余时间回忆所学的地图轮廓,然后把所学的知识都落实到脑中虚拟的地图上去。一开始可以利用空白地图进行辅助构建空间模型,有条件的学生可以利谷歌地球软件来帮助构建地理空间模型。如在学习七大洲四大洋内容后,投影出七大洲四大洋的轮廓,然后马上让学生在脑中把地球勾绘出来,并把七大洲四大洋的位置落实到自己脑中的地球模型上,再把洲界线和主要的五大地区和国家等知识点逐一对应到脑海中的轮廓上,通过这些步骤逐步完善自己的脑中世界地图。这个过程刚开始可以用纸笔辅助。久而久之,通过这种训练学生会逐渐习惯于在头脑中勾勒出学过的地图和相关信息,也就逐步地学会了构建脑中地图。
以上是我在中学地理教学中培养学生读图用图能力的一些看法。掌握地图是学习和运用地理知识的最主要也是最重要的手段。只要学生能做到经常读图、填图、用图,做到心中有地图,就会逐步提高自主学习地理知识的能力,地理教师的课堂教学工作也可以变得轻松。
初中地理读图技能培养(三)
地图是地理教学的重要辅助手段,也是地理学的第二语言,是学好地理的关键所在,可以说没有地图就没有地理。地图在地理课本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地图具有很大的兼容性和覆盖面;无论是在课本中所占篇幅,还是考试试题的切入口看,地图占有突出的地位;在初中地理课本中地图的类型和地图的呈现方式多种多样,涵盖的内容也很多。训练学生的读图能力,培养学生良好的认识地图习惯,掌握读图的方法、培养用图的意识是地理读图习惯培养的重要内容。
一、 地理教学中读图能力的培养
1. 掌握读图程序,培养读图技能
读图要注意地图的名称、图例及重要的地理界线,以确定地图的类型、范围等内容。对地图图像有目的、有重点的观察,多角度地对图像进行有效分析,提炼出地理事物的规律、特征以及各地理要素之间联系的来龙去脉,准确把握内涵,从而得出正确的结论。
在地理教学过程中,要把读图贯穿始终,把地理事物落实在地图上,使学生牢固树立地理空间概念。最好能把一些空白地图发给学生,让学生把学到的知识在地图上表现出来,加强检查与督促,使图植根于学生的脑海,有利于学生准确快速地储存和提取有效信息,提高学生思维敏捷性。
2. 学会一图多思一图多用,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和归纳性思维
地理事物及多种地理要素的集合和相互联系,可以通过地图准确地反映出来。教师要对地理知识进行归纳、综合,使学生学会一图多思、一图多用。每一副图都可以提出“是什么?”、“在哪里?”,直至解决“为什么?”,这样由浅入深、由表及里,使学生的认识不断深化,思维程度逐步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有效培养。对同一地图要从多角度观察和思考,培养其发散思维能力。例如:“世界人口密度分布图”,这副图我们可以了解世界人口稠密区,主要分布在中、低纬度近海平原和工、农业比较发达的地方;但把它作为世界聚落的分布也是完全可以的。从另外一个角度说,在这一副图上也可以归纳出世界人口的和世界聚落的分布密集区。
3. 绘制地理图或表,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绘制图表”要求学生能够模仿、记忆、想像,做到眼、手、脑并用,有利于对地理知识的记忆和理解。在“降水和降水分布”的活动内容中,要求学生根据表中的数据,参照“绘制气温曲线图”的步骤画出某地降水柱状图。通过学生的绘制,确实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
4. 图文变换,提高读图分析能力
主要是数据表格与图形之间的变换,通过变换培养读图能力,如针对人口、资源、气象、工农业发展等方面的内容,通过图文变换提高读图分析能力。
5. 既注意规律性又注意特殊性,培养学生的辩证思维能力 地图反映的是众多的地理事物、地理现象的空间分布、相对位置、空间结构等。有时需要将其中某些组成成分分割开来,以突出某一空间或某一地理事物或现象的空间,在读图时要求学生不能只了解一副图的概貌,还须对图中局部地区、个别地理事物有所认识、分析、了解。
二、 地图教学措施
1、针对不同类型的地图采取不同的方法,掌握不同的技巧。如政区图、地形图,最好能结合空白轮廓图,边学边练,循序渐进,先掌握主要的高原、平原、山脉、河流、岛屿、主要国家和首都、我国省级行政单位。
2、 熟练运用一些模式图化繁为简、化难为易达到有效学习的目的。比如,“全球海陆分布简图”、“我国主要地形分布简图”、“大洲分界线简图”等等。能够熟练并快速地绘制这些简图去分析遇到的问题,避免死记硬背和张冠李戴。这样,不仅减轻了学生的学习负担,而且提高了学习质量。例如,讲解中国地形分布、黄河和长江等大江大河等内容时,用边讲边绘板图的方式,将诸多的知识汇总到一张简略的板图上,不但便于记忆,还在记忆过程中强化了联想,以培养学生的能力。
3、对地理课本中出现的一些示意图,学生难以理解的可通过演示。如在讲解地球自转、公转产生的意义时可转动地球仪或围绕讲台转动,使抽象的问题变得十分直观具体。此外,读示意图、剖面图要注重概念、原理与规律。此类图像旨在用直观、形象、简洁的图来说明地理事物的本质属性、演变规律及产生的原因,是用来解释地理教学中“为什么这样?” 的知识。因此,在教学时注意采用观察法、分解法、动态法等引导学生找出图中有关地理概念的关键点或要素,并加以识别、理解,然后分析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从而深刻、准确理解图像所表达的地理概念和地理原理及规律。例如,七年级上册第43页读图题,读“图3.14六大板块分布图”,教学时引导学生抓住图中板块块运动的方向是拉伸还是张裂,推测可能的发生的位置变化。这样学生就比较容易理解板块张裂凹陷形成裂谷和海洋的过程。
4、学习地理,地理教师更多地要去思考如何以生为本,展开师生双边活动。把讲新课读地图读课文做练习融为一体,对于块状特征突出的政区图湖泊图等我们可以裁剪地图,采取以技能带知识,以活动带技能的方法可以将知识与技能有机的结合在一起,有效地促进知识与能力的转换。例如,在中亚政区教学中我考虑到学生对这五国位置比较生疏,于是用一张白纸套画一副亚洲政区空白图,海洋部分着蓝色。五国形状另外硬纸按照比例裁剪,课堂上让学生把五国拼贴到相应位置去。在教学“中国行政区划”一节内容时,我让学生自己动手,用硬纸片裁剪制作特殊的省级行政单位,并涂上不同的颜色加以识别。凡此种种,均已取得不错的效果。
5、一帮一,一对红,小组合作共进步。现在每班八九十人,老师根本管不过来,必须充分发挥小组的力量,让好学生代替老师督促学生,检查学生的作业,讲解不会的知识,同时引进竞争机制,对每个小组进行定期考核打分,对表现最优秀,进步最快的小组进行表扬奖励,对表现不好的小组给予相应的惩罚,促进同学们的学习积极性。让同学们学习的有动力、有激情、有干劲。
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地理图表是地理学习和研究的重要工具。”愿我们都能够以次作为教学指导思想,以真正的素质教育为己任,保证学生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得到发展。培养学生掌握运用地图的基本技能,会运用地图查找地理信息,养成从地图上获得信息的习惯。通过阅读地理图像和绘制简易地图,帮助学生掌握观察地理事物的基本方法,逐步发展学生的理解、想像、分析等思维能力和解决地理问题的能力。
看过“初中地理读图技能培养”的还看了:
2.初中地理读图方法
3.初中地理案例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