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三上册化学第六单元碳和碳的氧化物测试题及答案(2)
三、实验探究题(共22分)
24 (10分)二氧化碳是一种温室气体。某化学兴趣小组利用如下图所示装置对二氧化碳的性质进行验证:
当打开K,反应一段时间后:
(1)D烧杯中___________(填“上层”或“下层”)的蜡烛先熄灭,说明二氧化碳具有的物理性质是_______________,具有的化学性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B处紫色石蕊溶液变成红色,C处澄清石灰水变浑浊。B处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的物质是________________;写出C处发生变化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5 (12分)根据下图回答问题。
(1)仪器a的名称是________________。
(2)实验室制取氧气时,选用的收集装置是________________(填字母序号,下同)。如图E所示,铁丝与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
(3)实验室用大理石和稀盐酸制取二氧化碳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选用的发生装置是________________。如图F所示,将二氧化碳倒入烧杯中,观察到燃烧的蜡烛自下而上依次熄灭,说明二氧化碳具有的性质是________________。
四、计算题(共10分)
26 (10分)实验室新进一批块状大理石。某化学小组成员称取12.5 g该大理石样品,加入足量稀盐酸测定碳酸钙的含量。完全反应后,称得固体剩余物的质量为2.5 g。样品中杂质不溶于水且不与稀盐酸反应,请回答下列问题:
(1)该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为_________________。
(2)计算12.5 g该样品最多可制得二氧化碳的质量,写出必要的计算过程。
初三上册化学第六单元碳和碳的氧化物测试题参考答案
1 D 解析:物质的结构决定物质的性质,金刚石、石墨和 都是由碳原子直接构成的,因此,化学性质相似,但是碳原子的排列方式不同,导致其物理性质有很大差异,D正确。
2 D 解析:金刚石、石墨是由同种元素组成的不同单质,两者的物理性质有很大差异,如金刚石坚硬,石墨质软等,A说法错误;一氧化碳和碳具有还原性,能够还原氧化铜,二氧化碳不具有还原性,不能还原氧化铜,B说法错误;二氧化碳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其原因是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碳酸,碳酸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色,二氧化碳不能使干燥的石蕊纸花变红,C说法错误;二氧化碳可用于灭火是利用了二氧化碳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的化学性质,又利用了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的物理性质,D说法正确。
3 A 解析:二氧化碳不能使石蕊变红,二氧化碳可与水反应生成碳酸,碳酸能使石蕊变红,故①、④变红,②、③不变红;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二氧化碳会先接触④,故④比①先变红。
4 B
5 D
6 C 解析: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用的药品是大理石或石灰石与稀盐酸,实验步骤是:按要求连接仪器、检查装置的气密性、向反应器中加入石灰石、向漏斗中注入稀盐酸、收集气体,然后验满即可。
7 C 解析:碳海绵具有疏松多孔的结构,故A正确;碳海绵的主要成分是石墨烯和碳纳米管,两者都是灰黑色固体,且不易溶于水,故B正确、C错误;碳单质在氧气中充分燃烧会产生CO2,故D正确。
8 C 解析:①②两类方法虽然能生成二氧化碳,但燃烧需在空气中进行,放出大量的热,对仪器、装置的要求高而且复杂,燃烧生成的气体也难收集;③④两类方法在高温下进行,操作不便;⑤反应生成微溶于水的硫酸钙,覆盖在石灰石的表面,使反应逐渐停止;⑦反应剧烈,不易收集,并且浓盐酸挥发出氯化氢气体,使二氧化碳不纯;⑧中二氧化碳不纯,含量低。
9 D 解析:“固—液反应,不需加热”的气体发生装置中需注意以下几点:①装置的气密性,如用长颈漏斗时长颈漏斗的下端要伸到液面以下,起液封的作用;②导气管不能太长,以刚露出橡皮塞为宜等。
10 D 解析:因为是气体的验满,所以检验的物质一定要放在瓶口,而不能放在集气瓶内部,故D错误。
11 B 解析:该对比实验与CO2的密度及CO2是否支持燃烧无关,故不能得出①④的结论。实验1可证明CO2不能使干石蕊纸花变色;实验2中干石蕊纸花喷水后能变色,说明CO2能与水发生化学反应,生成物(碳酸)能使石蕊纸花变色,故可得出②③的结论,即答案选B。
12 D 解析:低碳生活就是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量。步行,少开车能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故选项A做法合理;循环使用教科书可以减少森林的砍伐,树木可以通过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同时还可以减少生产书所消耗的能源,故选项B做法合理;出门随手关灯,能节约电能,能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故选项C做法合理;森林既可以净化空气,还可以通过光合作用消耗二氧化碳,生成氧气,减少温室效应,故选项D做法不合理。
13 D 解析:木炭与氧化铜在高温条件下反应生成单质Cu和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CuO+C ↑,给酒精灯加网罩,目的是使火焰集中并提高温度,A正确;实验过程中生成了二氧化碳,可观察到澄清石灰水变浑浊,B正确;碳在反应中与氧结合,发生了氧化反应,表现出还原性,C正确;实验结束后,应先将导气管从澄清石灰水中撤出,再停止加热,防止液体倒流引起试管炸裂,D错误。
14 C 解析: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的元素组成相同,但分子结构不同,性质不同,①错误;二氧化碳不能使染有紫色石蕊的干燥纸花变红,②错误;二氧化碳在水中的溶解度随压强的增大而增大,但不能说成正比,③错误;久未开启的菜窖会积存较多的二氧化碳,二氧化碳不能供给人呼吸,人若贸然进入,会因二氧化碳浓度过高缺氧窒息发生危险,④正确;一氧化碳、木炭、氢气都能夺取含氧化合物里的氧,表现出还原性,同时,这三者都有可燃性,⑤正确;一氧化碳能与人体内的血红蛋白结合,使人缺氧中毒,甚至导致死亡,⑥正确,故应选C。
15 C 解析:碳燃烧没有火焰产生;CO2与C反应转化为CO是吸热反应,没有火焰产生;CO燃烧产生蓝色火焰。
16 B 解析:氧气用于切割金属,利用的是氧气的助燃性而不是可燃性,故选项A解释错误;金刚石和石墨中碳原子的排列方式不同,用石墨制取金刚石时,石墨中的碳原子进行了重新排列,故选项B解释正确;用墨汁写的字或作的画可永久保存,是因为墨汁中的碳的化学性质稳定,在通常情况下不容易与其他物质发生化学反应,故选项C解释错误;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以再分,原子不能再分,水电解生成氢气和氧气,说明分子可以再分,故选项D解释错误。
17 C 解析:一氧化碳具有可燃性,二氧化碳不具有可燃性;一氧化碳不易溶于水,室内放水不能防止一氧化碳中毒;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都是无味的气体且一氧化碳能与人体内的血红蛋白结合使人中毒,故不能用闻气味的方法区别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
18 D 解析:氧化铜中有炭,隔绝空气加强热时炭会还原氧化铜,得到铜与二氧化碳,消耗氧化铜,故A方法不合理;一氧化碳中含有二氧化碳,通过灼热的氧化铜时二氧化碳不反应,一氧化碳能还原氧化铜,使一氧化碳被消耗,故B方法不合理;二氧化碳中含有一氧化碳,因一氧化碳的量少,点燃时有可能不会燃烧,所以达不到除掉杂质的目的,故C方法不合理;氧气会和铜反应生成氧化铜,而氮气不会和铜反应,能够除去杂质,故D方法合理。
19 C 解析:二氧化碳不供给呼吸,但植物光合作用需要吸收二氧化碳,因此二氧化碳可作为植物养料,A错误;纯碱粉末和盐酸反应速率太快,不易控制,实验室常用石灰石或大理石和稀盐酸反应制取二氧化碳,B错误;干冰在气化时要吸收周围环境中的热量,使周围环境的温度降低,可用作制冷剂,干冰气化时可使空气中的水蒸气凝结成小水滴,形成人造云雾,C正确;二氧化硫、二氧化氮等污染物在空气中含量过高时,这些气体或气体在空气中发生反应后的生成物溶于雨水,会形成酸雨,而二氧化碳溶于水不会引发酸雨,D错误。
20 D
21 (1)6 (2)C (3)稳定 C+2CuO 2Cu+CO2↑ (4)温室效应
2NH4HCO3+H2SO4 (NH4)2SO4+2H2O+2CO2↑
22 (1)冶炼金属或炼铁或作燃料 (2)碳或炭黑或焦炭或C (3)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的碳酸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或生成了碳酸或H2O+CO2 H2CO3(其他合理答案均可)
解析:(1)物质的性质决定物质的用途,CO可用于冶炼金属,还可用作燃料。
(2)二氧化碳与碳在高温下发生反应生成一氧化碳。
(3)二氧化碳并不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了碳酸,碳酸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
23 (1)化石燃料的燃烧和森林乱砍滥伐 (2)①CO2+ H2O H2CO3
② CO2+4H2 2H2O+CH4 (3)①C ②随手关灯(或双面用纸等合理答案均可)
24 (1)下层 密度比空气大 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
(2)碳酸(H2CO3) CO2+Ca(OH)2 CaCO3↓+H2O
解析:(1)D烧杯内下层的蜡烛先熄灭,上层的蜡烛后熄灭,说明二氧化碳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密度比空气大。(2)B处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的物质是碳酸而非二氧化碳,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了碳酸:CO2+H2O H2CO3,碳酸使紫色石蕊溶液变成红色;C处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O2+Ca(OH)2 CaCO3↓+H2O。
25 (1)酒精灯 (2)C 3Fe+2O2 Fe3O4 (3)2HCl+CaCO3 CaCl2+H2O+CO2↑
B 不支持燃烧;不能燃烧;密度大于空气
解析:(1)仪器a为酒精灯。(2)氧气的密度比空气大,因此收集氧气时可用向上排空气法,即选用C装置收集氧气;铁丝与氧气反应生成四氧化三铁,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3Fe+2O2 Fe3O4。(3)实验室用大理石(或石灰石)与稀盐酸反应制取二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aCO3+2HCl CaCl2+H2O+CO2↑;反应物是固体与液体,且反应不需要加热,应选B装置;蜡烛熄灭说明二氧化碳既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而蜡烛自下而上依次熄灭说明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
26 (1)10 g
(2)解:设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为x。
CaCO3+2HCl CaCl2+H2O+CO2↑
100 44
10 g x
100∶44=10 g∶x ?x=4.4 g
答:最多生成二氧化碳4.4 g。
解析:(1)向大理石样品中加入足量的稀盐酸,样品中的碳酸钙会完全被稀盐酸反应掉,最后得到的固体剩余物即为杂质,因此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为12.5 g-2.5 g=10 g。(2)利用碳酸钙的质量,根据化学方程式可计算出该样品最多可制得二氧化碳的质量。
看了“初三上册化学第六单元碳和碳的氧化物测试题及答案”的人还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