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学习方法>各学科学习方法>化学学习方法>

初三上册化学第七单元燃料及其利用测试题及答案(2)

朝燕分享

  三、实验探究题(共24分)

  25 (12分)某化学兴趣小组用火柴、蜡烛、烧杯三种实验材料探究物质燃烧的条件。

  【提出问题】物质燃烧需要什么条件?

  【猜想与假设】1.有可燃物 2.温度要达到着火点 3.与氧气(或空气)接触

  【设计与实验】

  验证 对比实验

  假设1 示例:加热烧杯,烧杯不可燃 _________________(仿照示例填写)

  假设2 示例:常温放置蜡烛,蜡烛不燃烧 _________________(仿照示例填写)

  假设3 示例:点燃蜡烛,蜡烛在空气中持续燃烧 _________________(仿照示例填写)

  【得出结论】猜想正确,燃烧必须同时满足_________个条件,只要破坏_________个燃烧的条件,就能达到灭火的目的。

  【反思质疑】氢气在氯气中能燃烧。燃烧是否一定要有氧气参加?

  【查阅资料】镁条能在空气中剧烈燃烧,也能在二氧化碳中剧烈燃烧,发出耀眼的白光、放出大量的热;细铁丝可以在氯气中剧烈燃烧,放出大量的热,产生大量棕黄色的烟;磷能在氯气中剧烈燃烧,放出大量的热,产生大量的白色烟雾。

  【表达与交流】根据上述内容和课本中对“燃烧”的描述,你认为________________叫做燃烧。

  26 (12分)某化学小组围绕燃烧与灭火的主题开展了相关活动,请你参与完成。

  【知识回忆】可燃物燃烧的必备条件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交流讨论】(1)改进后的装置(如图二)与图一相比,其优点是____________;欲使图二中的红磷着火,可将试管从水中取出并___________后才能对试管加热。

  (2)将装有某气体的大试管口朝下垂直插入水中,使试管罩住白磷(如图三所示),结果观察到了“水火相容”的奇观,则大试管所装气体可能是___________。

  【综合应用】“水火不相容”是指水能灭火,其实水有时也可以“生火”,比如钾遇水会立刻着火,因为钾遇水生成H2和一种碱(KOH),该反应是__________(填“吸热”或“放热”)反应,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计算题(共4分)

  27 (4分)煤是重要的化工原料,用煤做燃料不仅是极大的浪费,而且固体煤中含有的硫在燃烧时产生的二氧化硫气体还会造成环境污染。

  (1)若某市冬季取暖150天,每天消耗含硫1% 的煤2 000 t,该市一个冬季向大气排放多少吨二氧化硫气体?

  (2)从环保角度考虑,请你提出一条合理化建议。

  初三上册化学第七单元燃料及其利用测试题参考答案

  1 C 解析:煤、汽油等燃料中,除了含有碳、氢元素外,还含有少量的硫、氮等元素,这些燃料在燃烧时会转化为二氧化硫和氮的氧化物,释放到大气中,造成环境污染;天然气中碳元素的含量较高,燃烧会产生大量的二氧化碳,二氧化碳是引起温室效应的主要气体;氢气作为燃料不但燃烧热值高、制取的原料丰富,而且燃烧产物无污染,是未来最理想的能源,故选C。

  2 A 解析:化学反应不但生成新物质而且还会伴随着能量的变化,这种能量变化经常表现为热能、光能或电能的放出或吸收,A正确;有些化学反应会放出热量,如氢气的燃烧等,B错误;在化学反应中放出热量的不仅仅有燃烧反应,其他如金属与水或酸反应、酸碱中和反应以及大部分的化合反应等也会放热,C错误;人类利用的能量不完全是通过化学反应获得的,比如水能、风能、地热能、海洋能等就不是通过化学反应而获得的,D错误。

  3 B 解析:A项,火上浇油的化学含义是向燃烧的物质中增加油这种可燃物,使燃烧更旺,错误;B项,钻木取火的过程是通过摩擦生热,使得木柴温度升高,当木柴温度达到着火点时而燃烧,正确;C项,吹灭烛火,是将可燃物的温度降到着火点以下,从而达到灭火的目的,而不是降低着火点,错误;D项,向着火的电器上浇水,可能会因水的导电性而使灭火者触电,或引发电路短路引起更大面积的燃烧,故错误。

  4 B 解析:实验1中铜片上的红磷和白磷所处环境一样,红磷没有燃烧说明是温度未达到红磷的着火点,即说明红磷的着火点高;实验2中温度并没有变化,只是提供了氧气,水中白磷能燃烧,说明与氧气有关,如果停止通入氧气,白磷就不能燃烧;由此可以得出燃烧的条件是:可燃物、与氧气(或空气)接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

  5 A 解析:图a中的火柴头垂直向上燃烧时容易熄灭,是因为火柴梗不能充分吸收燃烧放出的热量,温度不易达到着火点,而不是热空气增大了火柴梗的着火点,故A错误。

  6 D 解析:A、B利用隔绝空气的方法灭火;C利用移走可燃物的方法灭火;汽油的密度比水小,汽车油箱着火用水灭火,汽油会浮在水面上跟氧气继续反应,因此汽油着火不能用水灭火,D错误。

  7 A 解析:煤中主要含有碳元素,还含有氢元素和硫元素等,煤燃烧会产生二氧化硫、炭黑小颗粒等污染物,不是清洁燃料,A说法错误;液化石油气是石油分馏后的产物,是石油化工的一种产品,B说法正确;家用燃料包括煤、液化石油气、煤气、天然气等,燃烧均放出热量,C说法正确;煤、石油、天然气都是由古代生物的遗骸经过一系列复杂变化而形成的,属于化石燃料,D说法正确。

  8 C 解析:化石燃料煤、石油、天然气属于不可再生能源,而乙醇、沼气和氢气都是可再生能源,A正确;造成“温室效应”加剧的原因,一方面是排入大气中的二氧化碳越来越多,另一方面是能够吸收二氧化碳的森林不断减少,两方面都导致大气中二氧化碳等气体含量升高,B正确;石油等化石燃料是不可再生能源,面临枯竭的危险,化石燃料燃烧对环境的影响也不容忽视,要合理利用与开发化石能源,不能加速过度开采,C错误;农业上农药、化肥的不合理使用是造成水体污染的一个原因,要合理使用农药和化肥从而达到防止水污染的目的,D正确。

  9 D 解析:氢气具有可燃性,因此点燃氢气前,应先检验氢气的纯度,A不符合题意;用湿毛巾捂住鼻子和嘴,可以避免呼吸到烟尘和有毒的气体,B不符合题意;加油站中的可燃性气体与空气混合遇明火有爆炸的危险,所以加油站要严禁烟火,C不符合题意;天然气的密度比空气小,泄漏后向上扩散,天然气报警器要安装在燃气灶的上方,D符合题意。

  10 D 解析:化学反应过程中常伴随能量的变化,有些化学反应放热,有些化学反应吸热,燃烧反应放热;金属与酸的反应放热;氧化钙与水反应放出大量的热;碳与二氧化碳反应,需要持续加热,反应才能进行,反应过程中吸热。

  11 A 解析:取出部分木柴并架空,增大了木柴与空气的接触面积,使木柴因与空气充分接触而燃烧更旺、更剧烈。

  12 B

  13 A 解析:石油是不可再生能源,是天然存在的,是化工原料,不是化工产品。

  14 C 解析:二氧化碳过多会引起温室效应;塑料制品引起白色污染;氟利昂的使用会破坏臭氧层。

  15 B

  16 C 解析:燃烧是物质与氧气发生的一种发光、放热的剧烈的氧化反应,而有的物质与氧气反应比较缓慢,例如食物的腐败、钢铁的生锈等,这些物质与氧气的反应属于缓慢氧化,不会发生燃烧,A错;可燃物发生燃烧还需要与空气(或氧气)充分接触,B错;把木柴架空,可使木柴充分接触空气,增大可燃物与氧气的接触面积,使木柴燃烧得更旺,C正确;用嘴吹蜡烛,是因为降低了蜡烛火焰周围的温度,使温度低于蜡烛的着火点,从而使蜡烛熄灭,而非降低了蜡烛的着火点,物质的着火点是物质本身固有的属性,一般不随外界条件的改变而改变,D错。

  17 A 解析:可燃冰是一种矿物燃料,故A说法正确;由题意知可燃冰是甲烷分子与水分子形成的晶体,不能用水的化学式表示,故B说法错误;可燃冰的开采能解决能源问题,但仍然要研究更清洁的新能源,故C说法错误;甲烷是温室气体且甲烷燃烧产生的二氧化碳也会产生温室效应,所以要关注开采造成的环境问题,故D说法错误。

  18 B 解析:发现火险或遭遇火灾时,拨打119火警电话,可以在第一时间得到救援,降低灾害的程度,A正确;室内电器着火,应先切断电源,若直接用水灭火,容易造成电器短路等更大灾害,B错误;不能逃生时,应沉着应对,等待救援,不要采取跳楼等极端措施,C正确;逃生时用湿毛巾捂住口鼻,蹲下靠近地面或沿墙壁跑离着火区域,可以避免燃烧产生的有害气体和烟尘对人体的伤害,D正确。

  19 D

  20 B

  21(1)可燃物 (2)开门使室内空气形成对流,氧气更充足 (3)A

  (4)降低温度至可燃物着火点以下

  22(1)使面粉充满整个金属筒,与空气混合均匀 (2)① (3)严禁烟火(或其他合理答案)

  解析:此题考查的是模拟粉尘爆炸实验的有关知识。可燃物在有限的空间内急剧地燃烧,在短时间内聚集大量的热,使气体的体积迅速膨胀而引起爆炸,且可燃物与氧气的接触面积越大,燃烧得就越剧烈,放出的热量就越多,爆炸越剧烈。因此,在油库、面粉加工厂、纺织厂和煤矿的矿井内,都标有“严禁烟火”的字样或图标,同时还要保持通风透气。

  23 (1)石油 二氧化硫(或SO2) (2)太阳能(合理即可) (3)BC

  解析:(1)煤、石油和天然气是三大化石燃料;二氧化硫能与水反应生成酸,它是造成酸雨的主要物质之一。(2)人类正在开发和使用的新能源有潮汐能、氢能、太阳能、风能、地热能、核能等。(3)A选项大力发展火力发电,会增加二氧化碳的排放,高能耗,不符合“低碳经济”理念;B选项改造或淘汰高能耗、高污染产业,有利于减少二氧化碳的产生,符合“低碳经济”理念;C选项优化建筑设计,增强室内自然采光,减少照明用电,有利于节能减排,符合“低碳经济”理念。

  24 (1)①隔离可燃物 ②使温度降低到着火点以下 (2)水的密度比油大,油会浮在水面上,水的沸点比油低,导致暴沸,油滴飞溅出来在空气中剧烈燃烧 盖上锅盖(或加大量青菜)

  解析:(1)图①关闭阀门,可阻断液化气,隔离可燃物;图②浇水可降低温度到可燃物的着火点以下。(2)往燃烧的油锅里加水,水的密度比油大,油会浮在水面上,水的沸点比油低,导致暴沸,油滴飞溅出来在空气中剧烈燃烧,因此油锅里的火焰不但没有熄灭,反而燃烧更剧烈。盖上锅盖或加大量青菜可使火焰熄灭。

  25【设计与实验】点燃蜡烛,蜡烛可燃 点燃蜡烛,蜡烛燃烧 将燃着的蜡烛扣入一只烧杯内,蜡烛逐渐熄灭 【得出结论】 三 一 【表达与交流】发光、放热的剧烈化学反应

  解析:明白物质燃烧所需要的条件,即物质具有可燃性、达到着火点、与氧气(或空气)接触。此实验是对比实验,从假设1可知烧杯是不可燃烧的物质,后面的就要填写可燃物;假设2是没有达到物质的着火点,后面就要填写达到着火点的物质;假设3是可燃物与氧气充分接触,后面就应填写氧气不充分时的燃烧。燃烧的三个条件缺一不可。据资料可知镁的燃烧发出耀眼的白光、放出大量的热以及铁丝和磷的燃烧现象,总结燃烧的定义。

  26 【知识回忆】可燃物,与氧气(或空气)接触,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

  【交流讨论】(1)减少污染(或环保) 擦干 (2)氧气(或空气)

  【综合应用】放热 2K + 2H2O 2KOH+ H2↑

  27(1)解:整个冬季消耗煤的质量为2 000 t×150 =300 000 t。

  硫的质量为300 000 t×1%=3 000 t,设一个冬季向大气排放二氧化硫气体的质量为x。

  S+O2 SO2

  32 64

  3 000 t x

  =

  x=6 000 t

  答:一个冬季向大气排放的二氧化硫气体的质量是6 000 t。

  (2)改用天然气或其他清洁能源,或者把煤进行脱硫处理。
看了“初三上册化学第七单元燃料及其利用测试题及答案”的人还看:

1.初3化学方程式计算题及答案

2.初三上半学期化学方程式复习

3.初三化学上册期末考试卷

4.2016初三化学方程式汇总

16367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