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政治必修二第四单元练习题及其答案解析(2)
高一政治非选择题
二、非选择题(共50分)
26.要坚持和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处理好效率和公平的关系,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
(1)请判断下列表格中的措施是侧重“效率优先”还是“注重公平”,在相应的栏目中画“√”。(每项措施只能画一个“√”)(4分)
措施 效率优先 注重公平
提高最低工资标准
鼓励一部分地区先富起来
创造就业机会,保证就业权利
企业激励技术创新
(2)请简要阐述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效率与公平的关系。(7分)
[答案] (1)
措施 效率优先 注重公平
提高最低工资标准 √
鼓励一部分地区先富起来 √
创造就业机会,保证就业权利 √
企业激励技术创新 √
(2)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效率和公平具有一致性。(1分)一方面,效率是公平的物质前提。社会公平只有在发展生产力、提高经济效率、增加社会财富的基础上才有可能逐步实现。没有效率作为前提和基础的公平,只能导致平均主义和普遍贫穷。(3分)另一方面,公平是提高经济效率的保证。只有公平分配,才能维护劳动者权益,激发劳动者发展生产、提高经济效率的积极性。(3分)
27.材料一 改革开放至今的城乡居民收入比:1978年这一数据是2.56倍,其后随着农村率先进行改革,到1983年这一数据降至1.82倍。20世纪90年代初期城乡居民收入比总体变化不大,但到了1999年,随着重工业增速超过轻工业并引领工业化进入中后期,这一数据明显攀升。2013年我国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26955元,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为8896元,二者之比为3.03倍。
材料二 目前我国社会总体上是和谐的。但是,也存在着不少影响社会和谐的矛盾和问题,主要是城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很不平衡……就业、社会保障、收入分配等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比较突出。 因此,要加强制度建设,保障社会公平正义,完善收入分配制度,规范收入分配秩序,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更加注重社会公平。
(1)材料一和材料二分别体现了什么经济现象?(6分)
(2)运用经济生活的有关知识,谈谈实现社会公平有什么意义。(8分)
[答案] (1)材料一体现了我国从改革开放到1983年城乡居民收入的差距缩小,但到了1999年城乡居民收入比这一数据明显攀升,到2013年城乡收入的差距明显扩大。(3分)
材料二体现了我国城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很不平衡,要处理好效率与公平的关系。(3分)
(2)①公平是提高经济效率的保证。实现社会公平有利于调动人民群众投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积极性,实现经济又好又快的发展。②公平是社会主义分配原则的体现,有利于协调人们之间的经济利益关系,实现社会和谐。③有利于坚持以人为本,提高居民消费水平,扩大内需,拉动经济增长,让全体人民共享改革发展的成果,缩小收入差距,实现共同富裕。④有利于统筹经济社会发展,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每个要点2分)
28.财政投资乘数效应是指政府财政投资支出的每1美元,通过市场可以形成大于1美元的对物品和劳务的总需求。通过这一效应,适当的财政政策可以在应对短期经济波动和促进经济长期增长中发挥积极作用。
阅读上述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下图是财政投资乘数效应的过程示意图。根据所学经济学知识,把下列选项的序号按正确的顺序填入下图中。(6分)
①长期经济增长、财政收入增加 ②新增企业投资和居民消费 ③企业生产扩大、就业增加
(2)运用所学经济生活知识,谈谈你对国家通过财政投资促进经济发展的认识。(7分)
[答案] (1)
(2)①财政作为宏观调控的重要手段,可以优化资源配置,促进经济平稳健康发展。(1分)②财政通过对经济利益的调整,可以对企业和居民的投资、消费行为起调节、引导和带动作用,从而促进生产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3分)③财政作为一种分配方式,其收支数量、方向的变化,可以影响社会总供求平衡及结构的优化,为经济长期发展创造条件。(3分)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