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学习方法>高中学习方法>高一学习方法>高一政治>

文昌中学2016-2017学年高一期末政治试卷(2)

夏萍分享

  抚顺市2016-2017学年高二期末政治试卷

  选择题:本大题共24小题,每小题2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总书记指出,各级领导干部要用哲学的眼光去分析当下中国面对的复杂环境,原原本本学习和研读经典著作,不断提高战略思维能力、综合决策能力、驾驭全局能力。这表明

  A. 哲学产生于人类的实践活动并指导人的实践

  B. 哲学是对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概括和总结

  C. 哲学是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重要工具

  D. 马克思主义哲学能为人们解决问题提供方法漫画《火影忍者》有一段精彩的话:“每个人都依靠自己的知识和认识,却又被其所束缚,还将这些称之为现实,但知识和认识是非常暧昧的东西,那个现实也许只不过是幻觉。人们都是活在自我意识之中的,你不这样认为吗?”下列句子与这段话所体现的哲理最接近的是

  A. 人在生存的每一个瞬间都是必然性掌握之中的一个被动的工具

  B. 适合你的才是最好的,你要自己去寻找,而不是让别人去灌输

  C. 哲学家们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释世界,而问题在于改变世界

  D. 人是万物的尺度,是存在者如何存在的尺度,也是非存在者的尺度

  在主持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中指出“一个没有繁荣的哲学社会科学的国家也不可能走在世界前列。”“一切有理想、有抱负的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都应该立时代之潮头、通古今之变化、发思想之先声,积极为党和人民述学立论、建言献策,担负起历史赋予的光荣使命。”这段话启示我们

  ①要把真正的哲学作为社会变革的先导,努力发展和繁荣哲学社会科学

  ②哲学是一定社会和时代的经济、政治在精神上的反映

  ③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要把握时代的脉搏,反映时代的任务和要求

  ④哲学是我们认识和改造世界的强大思想武器

  A. ①③ B. ②④ C. ②③ D. ①④①灾害的发生是人类对自然破坏的主观结果

  ②自然界的存在和发展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③人类在灾害面前是无能为力的

  ④人类和自然界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

  A. ①② B.②③ C. ③④ D.②④

  6.2016年杭州G20峰会会际(如下图)用20根线条,描绘出一个桥形轮麻,辅以“G20 2016CHINA”和篆刻隶书“中国”印章,桥梁寓意着G20已成全球经济增长之桥、国际社会合作之桥、面向未来的共赢之桥。桥梁线条形似光纤,寓意信息时代的互联互通。该会标的设计蕴含的辩证唯物论的道理是

  A. 意识活动具有主动创造性B. 社会存在决定了社会意识

  C. 创新是辩证否定观的要求D. 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

  为了帮助海嘎村村民摆脱贫困,扶贫干部杨波结合自己的调研和思考,认为只要拔掉群众“思想上的穷根”,就没有扶不起的贫困。他通过走村入户开院坝会、搞夜访,制定村级经济发展的规划,利用海嘎地理特点和临近国家级风景区的优势,带领群众种植苦荞、办农家乐,进一步拓宽群众的致富路子。如今的海嘎村在杨波的带领下已摘掉了贫困的帽子。该村的脱贫转变表明

  ①正确的意识能够改变客观事物

  ②成功的实践是基于对事物的本质和规律的把握

  ③通过实践总能把观念中的东西变成现实的东西

  ④一切从实际出发是海嘎村制定本村经济发展规划的前提

  A. ①② B. ②④ C. ①③ D. ③④的动力D. 实践是认识的目的

  美国科学家曾凭借“新视野”号探测器的最新数据,判断“卡戎”(冥王星的最大正星)北极周边条件是否有支持捕捉并处理甲烷气体的可能。他们使用已知的冥王星和“卡戎”绕太阳运行轨道,对“卡戎”表面环境建立模型,结果显示“卡戎”北极经历了漫长的连续低温时期,温度低到足以圈闭从冥王星大气层中逃逸的甲烷,验证了先前的设想。这说明

  ①认识的真理性只有在实践中才能得到检验和证明

  ②生产实践的无穷无尽决定了认识发展的永无止境

  ③实践是主体运用物质手段作用于客体的能动过程

  ④认识反作用实践,正确的认识可以促进实践发展

  A. ①② B. ①③ C. ③④ D. ②④

  A. 人的认识只能是近似正确的 B. 真理的客观性是相对的

  C. 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 D. 人的认识具有反复性

  14.最新一项研究表明,适当的运动有助于提高青少年的学习成绩。在对5000名儿童进行调查结果显示,男孩每天增加17分钟的锻炼,女孩增加12分钟的锻炼,他们的学习成绩可能获得进步,每天坚持锻炼一小时的儿童很可能进步一个等级。这说明

  A. 新事物必然战胜旧事物B. 事物间联系有一定条件性

  C. 事物发展在于事物内部矛盾性D. 矛盾着的双方相互转化

  A. 你把周围的人看作天使,你就生活在天堂 B. 人性最深切的需求也就是渴望别人的赞赏

  C.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D. 若言琴上有琴声,放在匣中何不鸣

  16.2017年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深入实施“一带一路”建设、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发展三大战略,启动建设一批重点项目。实施新一轮东北振兴战略,推动中部地区崛起,支持东部地区率先发展。加快推进新型城镇化,深化户籍制度改革,全面推行居住证制度。从哲学层面看,这说明

  ①上层建筑适应生产力需要就能推动生产力的发展

  ②主要矛盾支配事物的进程,要善于抓重点

  ③联系具有普遍性,要统筹考虑,系统安排

  ④量变积累到一定程度会引起质变,要重视量的积累

  A. ①② B. ②③ C. ②④ D. ③④

  “上班能拼车、在家能看病、一条微信登门洗衣……”,近年来,与互联有关的商业、服务业新业态高速发展,但“无序竞争络欺诈隐私侵权”等问题也让人们对新业态产生疑惑。这要求我们

  ①分清主流和支流,但不忽视支流 ②密切关注实际,敢于破除成规陈说

  ③抓重点,但也要重视解决次要矛盾 ④对未来充满信心,但也要正视问题

  A

  A.把握事物的联系,利用客观规律

  B.坚持实践的观点,重视直接经验

  C.发挥主观能动性,探究事物本质

  D.坚持辩证否定观,树立创新意识

  19.毛毛虫有尾随的习惯。法国科学家曾做过一个实验,让毛毛虫在一个花盆边围成一个圆圈爬行,离花盆不远处放有食物。毛毛虫一个随一个爬了六七个小时,最后又累又饿而死,这种现象被称之为“毛毛虫思路”。这启示我们( )

  A. 要彻底抛弃传统的观念,追求精神解放 B. 坚持与时俱进,突破落后观念的束缚

  C. 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D. 发挥主观能动性,必须尊重客观规律

  20.洪荒之力、吃瓜群众、工匠精神、小目标、供给侧等入选“2016年十大流行语”。一个词,记录的是一个时代,十大流行语,正是过去的2016年的一个时代缩影。这印证了

  ①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②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

  ③社会发展的总趋势是上升的 ④社会意识能正确反映社会存在

  A. ③④ B. ①④ C. ②③ D. ①②

  2016年7月1日,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总书记在“不忘初心,继续前进”的主题讲话中指出:继续前进,就要坚信党的根基在人民、党的力量在人民,这是因为

  ①党要坚持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②人民群众是历史发展和社会进步的主体力量

  ③人民群众是社会历史发展的根本动力④人民群众推动了社会历史向前发展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判天地之美,析万物之理。2016年11月30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正式通过决议,将中国申报的“二十四节气”列入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二十四节气”形成于中国黄河流域,以观察该区域的天象、气温、降水和物候的时序变化为基准,作为农耕社会生产生活的时间指南,逐步为全国各地所采用;是中国人通过观察太阳周年运动,认知一年中时令、气候、物候等方面变化规律所形成的知识体系和社会实践;指导着传统农业生产和日常生活,是中国传统历法体系及其相关实践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国际气象界,这一时间认知体系被誉为“中国的第五大发明”。

  结合材料,运用唯物论的知识,分析“二十四节气”被国际气象界誉为“中国的第五大发明”的理由。(9分)

  2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传说宋朝时,一次皇宫失火,宫殿和亭台楼阁都化为废墟,大臣丁谓奉命主持重建。要在短期内清理堆积的废墟垃圾,运输木材和石材,还需要准备大量的新土,时间不够怎么办?丁谓想出一个巧妙的方法:从施工现场向城外挖一条大沟,挖出的新土作为施工需要的新土备用。然后从城外把河水引入沟内,使之成为一条人工河,用来运输建筑用的木材和石材。完成运输任务后,把沟里的水排空,将剩下的废弃物及垃圾统统填入沟内,重新平整为平地。这个施工方案节约了人力物力,缩短了工期,工地秩序井然,都城交通和百姓生活没受影响。

  结合材料分析丁谓运用的是什么思维方法?从这个故事中我们受到什么启示?(13分)

  27.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适应我国经济发展新常态的必然要求。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总供给和总需求的平衡,是国民经济健康运行的重要条件。“十二五”期间,针对消费需求不足的矛盾,宏观调控政策的重点多在需求侧发力。但随着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市场需求结构发生了显著变化,中高端、高品质商品的需求量不断增长,亟需调整宏观经济政策。要在适度扩大总需求的同时,突出抓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扩大有效和中高端供给,促进经济健康发展。

  材料二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在“适度扩大总需求”的前提下,“提高供给结构对需求变化的适应性和灵活性,更好满足广大人民群众的需要,促进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指出,“没有需求,供给就无从实现,新的需求可以催生新的供给;没有供给,需求就无法满足,新的供给可以创造新的需求”。可见,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不是实行需求紧缩,而是供给和需求两手都得抓,但主次要分明,当前要把改善供给结构作为主攻方向。

  材料三: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需要培育和弘扬精益求精、追求卓越的工匠精神。“工匠精神”是技术工人和企业对产品精心打造、精工制作的理念和追求。管延安,港珠澳大桥岛隧工程首席钳工。在工作时,管延安要进入完全封闭的海底沉管隧道中安装操作仪器。按照规定,接缝处间隙误差要小于1毫米,他却能做到零缝隙。只有初中文化的他,全凭自学成为这项工作的第一人。他说:“我不怕吃苦不怕累,就是这个执著,我认准的事,我需要把它完完好好地干好,必须把它圆满地干好,不管出现什么问题,我会走到底。”

  (1)结合材料一运用求索真理的历程的知识,谈谈你对我国调整宏观经济政策的认识。(12分)

  (2)结合材料二,运用矛盾的观点分析说明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应如何认识和处理好供给与需求的关系。(9分)

  (3)结合材料三,运用价值观的相关知识,分析我们如何才能实现人生价值。(9分)

  抚顺市2016-2017下学期高二期末考试

  政治答案

  1-5 CCDAD 6-10 ABBAA 11-15 BBCBC 16-20 BBDBB 21-24 DAAB

  (9分)

  ①物质决定意识,一切从实际出发。“二十四节气”是基于中国农业社会的客观实际探索而形成的。(3分)

  ②意识具有能动性,正确的意识促进客观事物发展。“二十四节气”对传统农业生产和日常生活有指导作用。(3分)

  ③规律具有客观性和普遍性,“二十四节气”在尊重自然规律的基础上认识利用规律、造福人民生活的体现。(3分)

  (13分)

  丁谓坚持系统优化的方法,用综合的思维方式来认识事物。(1分)

  启示:故事启示我们掌握系统优化的方法,要着眼于事物的整体性;(3分)遵循系统内部结构的有序性;(3分)注重系统内部结构的优化趋向;(3分)要着眼于事物的整体,从整体出发,把各个部分、各个要素联系起来考察,统筹考虑,优化组合,形成关于这一事物的完整准确的认识。(3分)

  (30分)

  (1)①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和发展动力,认识要随实践的发展而发展。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需求结构的变化,应该调整宏观经济政策。(3分)

  ②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是主观与客观、理论与实践具体的历史的统一。随着经济形势的变化,宏观调控政策的重点由需求侧发力转向供给侧发力是必然的。(3分)

  ③认识的发展具有反复性、无限性和上升性,经济建设实践是复杂的、变化的,宏观经济政策需要及时做出相应调整。(3分)

  ④认识对实践具有能动的反作用,宏观经济政策的合理调整有利于促进经济健康发展。(3分)

  (2)①矛盾双方既对立又统一,由此推动事物运动变化发展。供给与需求在结构和数量上的失衡总是存在的,但合理引导和组织可使两者相互促进,从而推动国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3分)

  ②矛盾具有特殊性,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供给与需求的矛盾在国民经济发展不同阶段各有其特点。现阶段,有效供给不足是制约国民经济发展的主要因素。(3分)

  ③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辩证关系原理要求我们,看问题办事情既要全面,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相统一的认识方法。在坚持适度扩大总需求的同时,要分清主次,着力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增加有效供给。(3分)

  (3)①价值观对人生道路的选择具有重要的导向作用,实现人生价值需要正确价值观的指引,要把为人民服务作为最高的价值标准和人生追求。(3分)

  ②积极投身为人民服务的实践,是实现人生价值的必由之路,要在劳动创造和奉献社会中不断实现人生价值。(3分)

  ③发挥主观能动性,努力学习,勇于实践,不断提高为人民服务的本领。(3分)


猜你感兴趣:

1.2017高一政治期中考试试题及答案

2.2017高一政治考试试卷和参考答案

3.高一政治期末试题及答案

4.高一政治期末检测题及答案

5.高一政治期末考试试题和答案

37943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