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学习方法>高中学习方法>高一学习方法>高一政治>

高中政治辩证唯物主义知识点分析

夏萍分享

  政治的学习需啊哟掌握一些的知识点,下面学习啦的小编将为大家带来高中辩证唯物主义知识点的相关的介绍,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高中政治辩证唯物主义知识点

  ①物质决定意识,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②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具有能动的反作用。正确的意识对事物的发展起促进作用,错误的意识对事物的发展起阻碍作用。要树立正确的思想意识,克服错误的思想意识。

  ③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和计划性,主动创造性和自觉选择性;人的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具有指导作用。(即正确的意识对事物的发展起促进作用,错误的意识对事物的发展起阻碍作用;);意识对于人体生理活动具有调节和控制作用。(心理和精神状态)

  ④规律具有客观性,要尊重客观规律,实事求是,按客观规律办事;人们在规律面前并不是无能为力的,人可以在认识和把握规律的基础上,根据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和形式利用规律改造世界,造福于人类;发挥主观能动性要与尊重客观规律相结合(或:在尊重客观规律的基础上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

  高中政治辩证唯物主义知识点

  政治知识点1.世界的物质性原理

  【原理】 整个世界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而存在的物质世界,世界的本原是物质。

  【方法论】 要求我们想问题办事情要一切从实际出发,承认自然界与社会的客观性。反对在实际工作中,违背世界物质性原理的表现是主观主义。

  政治知识点2.物质决定意识原理

  【原理】世界的本质是物质,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物质的反映。

  【方法论】要求我们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主观符合客观,反对主观主义。

  政治知识点3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反作用原理

  【原理】在承认物质决定意识的前提下,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反作用。正确反映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意识对事物发展起着积极的推动作用,反之则起阻碍作用。

  【方法论】要求在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的前提下,充分重视意识的能动反作用、自觉树立正确思想意识,克服错误的思想意识。反对否认意识能动反作用的形而上学观点和片面夸大意识能动反作用的唯心主义观点。

  政治知识点4、意识能够正确反映客观事物的原理

  【原理】意识不仅能够反映事物的外部现象,而且能够正确揭示事物的本质与规律。

  【方法论】力求使我们的意识能够正确反映客观事物。反对否认意识能够正确反映客观事物的不可知论。

  政治知识点5、物质和意识的辨证关系原理

  【原理】①世界的本质是物质,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客观存在在人脑中的反映。②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意识的能动作用首先表现在意识能够正确反映客观事物,其次集中表现在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正确意识对事物发展促进作用,错误意识对事物发展起着阻碍作用。)

  【方法论】一方面要一切从实际出发,使主观符合客观,达到具体的历史的统一。另一方面,既要力求使我们的意识能够正确反映客观事物,又要重视意识的作用,重视精神的力量,自觉地树立正确的思想意识,克服错误的思想意识。反对片面夸大物质决定作用而否认意识能动作用的机械唯物主义和否认物质决定作用、颠倒物质意识关系的唯心主义观点。

  政治知识点6、规律是客观的原理

  【原理】世界是物质的,物质是运动的,物质的运动具有规律的,规律是客观的。(规律是物质运动中本身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规律的客观性包含三层含义:第一、规律的存在和发生作用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第二、规律的客观性突出地表现在它是不可抗拒的,第三、表现在它是不可创造和消灭的;特别强调:规律的客观性根源于物质的客观实在性。)

  【方法论】要求我们尊重客观规律,按规律办事,做到实事求是。反对否认规律的客观性和企图创造规律或消灭规律的唯心主义观点,反对不讲科学,不顾客观规律的冒险盲干的主观主义。

  政治知识点7、解放思想与实事求是的关系原理

  【原理】解放思想与实事求是是统一的。(解放思想同实事求是是统一的。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是我们必须坚持的思想路线。要坚持实事求是就要坚持与时俱进,解放思想。只有解放思想,才能达到实事求是;只有实事求是,才是真正的解放思想。)

  【方法论】坚持解放思想与实事求是的统一。

  高中政治的必修二的知识点介绍

  第1单元第1课生活在人民当家作主的国家

  一、人民民主专政:本质是人民当家作主

  1、真实、广泛的民主

  (1)国家:国家都是经济上占统治地位的阶级进行阶级统治的工具,阶级性是国家的根本属性。

  (2)我国的国家性质: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

  (3)人民民主专政的最大特点:对占全国人口绝大多数的人民实行民主,对极少数敌视和破坏社会主义事业的敌对分子实行专政。

  民主的优点:广泛性(表现在广泛的民主权利和民主主体的广泛性)和真实性(表现在人民当家作主的权利有制度、法律和物质的保障,人民能够自己管理国家,也表现在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广大人民的利益得到日益充分的实现)

  (4)新型的专政:对极少数敌视和破坏社会主义事业的敌对分子实行专政。

  (5)人民民主专政的本质是人民当家作主

  (6)民主与专政的关系:一方面,民主与专政相互区别、相互对立,民主只适用于人民内部,专政则适用于敌对势力。另一方面,民主与专政相辅相成、互为前提。民主是专政的基础,专政是民主的保障。

  2、坚持人民民主专政是正义的事情(坚持人民民主专政的意义)

  (1)坚持人民民主专政是我国的立国之本

  (2)坚持人民民主专政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政治保证(P7)(只有充分发扬社会主义民主,确保人民当家作主的地位,保证人民依法享有广泛的权利和自由,尊重和保障人权,才能调动人民群众投身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积极性。只有坚持国家的专政职能,打击一切破坏社会主义建设的敌对势力和敌对分子,才能保障人民民主,维护国家长治久安。)

  (3)坚持人民民主专政在改革开放下被赋予了新的时代新内容(包括:为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服务的国家职能;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创造良好的国内和国际环境;重视法制建设,依照宪法和法律治理国家;发展人民民主,加强民主制度建设。)

  (4)坚持人民民主专政是件正义的事情

  二、政治权利和义务:参与政治生活的准则

  1、神圣的权利庄严的义务

  (1)公民享有的政治权利和自由:

  ①选举权和被选举权(公民基本的民主权利,也是公民参与国家管理的基础和标志)②政治自由(言论、出版、集会、结社、游行、示威的自由)③监督权(包括批评权、建议权、检举权、申诉权和控告权等)

  (2)公民必须履行的政治义务:

  ①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②遵守宪法和法律③维护国家安全、荣誉和利益④服兵役和参加兵民组织

  2、参与政治生活把握基本准则:

  公民参与政治生活,依法行使政治权利,依法旅行政治性义务,要遵循以下的基本准则:

  (1)坚持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的原则(表现在三个方面:任何公民都平等地享有宪法和法律规定的权利,同时必须平等地履行宪法和法律规定的义务;任何公民的合法权利都受到保护;任何公民的违法犯罪行为都会受到法律制裁。)

  (2)坚持权利和义务统一的原则(权利是义务的前提,义务是权利的基础)

  权利和义务相统一的原则要求:一方面,要树立权利意识,珍惜公民权利;另一方面,我们也要树立义务意识,自觉履行公民义务。

  (3)坚持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国家利益相结合的原则

  三、政治生活:崇尚民主与法制(是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的主题)

  社会生活构成:政治生活、经济生活、文化生活

  1、我们政治生活的主要内容

  (1)行使政治权利,履行政治义务(政治生活的基本内容)

  (2)参与社会公共管理活动(政治生活的重要内容)

  (3)参加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政治生活的有机构成部分)

  (4)关注我国在国际社会中的地位和作用(政治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2、中学生应怎样参与政治生活

  (1)参与政治生活,必须明确政治生活的作用(政治生活与经济生活、文化生活存在着相辅相成的关系)

  (2)参与政治生活,需要学习政治知识

  (3)参与政治生活,贵在实践(公民参与政治生活的方式:参加选举活动、参与民主监督、民主管理、民主决策活动、参加政治社团活动等)

  高中政治的文化的多样性与文化传播知识点

  1、什么是文化的多样性?

  相对于世界文化的总体,我们所说的文化多样性,主要是指民族文化的多样性。

  2、世界文化多姿多彩(多样性):

  (1)民族节日:

  蕴涵着民族生活中的风土人情、宗教信仰和道德伦理等文化因素,是一个民族历史文化的长期积淀。

  庆祝民族节日,是民族文化的集中展示,也是民族情感的集中表达

  (2)文化遗产:

  地位和意义:文化遗产,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文化遗产不仅对于研究人类文明的演进具有重要意义,而且对于展现世界文化的多样性具有独特作用,它们是人类共同的文化财富。

  要保护文化遗产。

  3、文化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

  世界文化是由不同民族、不同国家的文化共同构成的,文化是世界性与民族性的统一。

  各民族间经济的和政治的、历史的和地理的等多种因素的不同,决定了各民族文化之间存在着的差异,(即文化的民族性)。所以,文化是民族的,(即各民族都有自己的文化个性和特征)。

  世界文化是由各民族、各国家文化共同构成的。又由于世界各民族的社会实践有其共性,有普遍的规律,在实践中产生和发展的不同民族文化也有共性和普遍规律,即文化的世界性。所以,文化又是世界的。

  4、对待文化多样性的正确态度:

  既要认同本民族文化,又要尊重其他民族文化。不同民族之间,应该相互尊重,在发展本民族文化的同时,共同维护、促进文化的多样性。

  5、尊重文化多样性的意义

  (1)尊重文化多样性是发展本民族文化的内在要求。

  各民族只有人口多少和发展程度上的区别,绝无高低优劣之分。每个民族的文化都有自己的精粹,每个民族的文化精粹都是这个民族历史发展的产物和人民智慧的结晶。

  民族文化起着维系社会生活、维持社会稳定的重要作用,是这个民族生存与发展的精神根基。

  (2)尊重文化化多样,是实现世界文化繁荣的必然要求。

  一个民族的文化成就,不仅属于这个民族,而也属于整个世界。总之,尊重和保存不同的民族文化,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

  6、坚持各国文化一律平等的原则。

  坚持文化的民族性和世界文化的多样性是人类文明发展的永恒主题。

  承认世界文化的多样性,尊重不同民族的文化,必须遵循各国文化一律平等的原则。

  这就要求我们在文化交流中,要尊重差异,理解个性,和平共处,共同促进世界文化的繁荣。反对盲目自大、贬低、排斥异文化,或者妄自菲薄、盲目崇拜异文化的错误倾向。

  7、应该怎样对待文化的多样性????尊重文化多样性。(4、5、6组合)

  8、文化传播的含义:

  文化交流的过程,就是文化传播的过程。人们通过一定的方式传递知识、信息、观念、情感和信仰,以及与此相关的所有社会交往活动,都可视为文化传播。

  9、文化传播的途径

  (1)商业活动。商人进行贸易活动时,不仅通过商品交换将商品中蕴涵的丰富文化加以交流,而且通过人与人之间的交往过程交流文化。

  (2)人口迁徙。每一次大规模的人口迁徙,都意味着大规模的文化传播,都会对当时当地的经济、政治、文化产生极大的影响。

  (3)教育

  教育是文化传播的又一重要途径。人们通过学习各种文化课程,能够获得不同的文化知识。文化传播是教育的重要功能。

  10、大众传媒:现代文化传播的手段

  现代社会中的传媒有报刊、广播、电视、网络等多种形式,这类传媒被称为大众传媒。

  依托现代信息技术,大众传媒能够最大程度地超越时空的局限,汇集来自世界各地的信息,日益显示出文化传递、沟通、共享的强大功能,已成为文化传播的主要手段。

  11、做中外文化交流的友好使者:

  我们既要热情地欢迎世界各国的优秀文化在中国传播,又要主动地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做中外文化交流的友好使者,是时代赋予我们的使命。


猜你感兴趣:

1.高中政治唯物论知识点归纳

2.2017高中政治哲学原理总结

3.高三政治必背知识点集锦

4.高中政治必修四考试重点整理

5.2017高三政治哲学知识点汇总

6.高中政治辩证唯物主义重要知识点

    37796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