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学习方法>高中学习方法>高一学习方法>高一语文>

高中语文《蜀道难》优秀教案汇总(2)

凤婷分享

  第二课时

  主要是对诗歌内容进行赏析,并体会李白丰富的想象力,夸张渲染等恣肆的手法。同时感悟诗歌寓意。

  一. 复习回顾

  昨天我们初步感受李白丰富的想象力,运用夸张等手法描述了蜀道之难,感悟了诗人一叹三咏(又称反复)的艺术手法。这并非简单的重复,大家来看,主旨句“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的每一次出现,或前或后总有一个提示内容的“副句”伴随着它:

  ①噫吁戏,危乎高哉!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副句“噫吁嘻!危乎高哉”写诗人仰望蜀道时发出的感叹,突出地表现了蜀道的高不可测,正是为下文写太白鸟道、天梯石栈、高标回日、扪井历参等张本。

  ②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使人听此凋朱颜。副句“使人听此凋朱颜”颇有“谈虎色变”之叹,意在说明蜀道是“惊险”,不可轻易前往;

  ③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侧身西望长咨嗟。副句“侧身西望长咨嗟”既形象地概括了上文说的剑阁形势之险和蜀中战祸之烈,又跟开篇“噫吁嘻!危乎高哉”一句相照应,更显得意味深长,以此结束全诗,可以使读者兴无穷之叹,将“蜀道之难”的全部内容概括无余。

  诗人在继承前人创作的基础上,有了自己的发展和创新。

  二.探索作者丰富的想象,运用夸张渲染的手法

  读这首诗,如从画廊经过一般,一幅幅动人的画面接连不断地出现在你的眼前,它们那阔大的意境,那逼人的气势,使你怵目惊心,叹为观止。

  接下来我们来探索作者这种独特的“大气”。

  1.我们先看第一节(朗读):

  噫吁戏,危乎高哉!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

  蚕丛及鱼凫,开国何茫然!

  尔来四万八千岁,不与秦塞通人烟。

  西当太白有鸟道,可以横绝峨眉巅。

  地崩山摧壮士死,然后天梯石栈相钩连。

  这一节里,诗人主要是运用丰富的想象,突出蜀道的“高危”。那么,他又是怎样进行想象的呢?

  ……

  这一层写蜀道来历:蚕丛鱼凫开国,五丁开山两个神话传说写出了蜀道悠远的历史和神奇的来历。写出历史上蜀道的不可逾越。

  2.再看第二节(朗读):

  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下有冲波逆折之回川。

  黄鹤之飞尚不得,猿猱欲度愁攀援。

  青泥何盘盘,百步九折萦岩峦。

  扪参历井仰胁息,以手抚膺坐长叹!

  问君西游何时还?畏途巉岩不可攀。

  但见悲鸟号古木,雄飞雌从绕林间。

  又闻子规啼夜月,愁空山。

  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使人听此凋朱颜!

  这一节里,诗人虚实相映,通过摹写神情、动作以及感觉突出了蜀道的惊险。那么诗人又是用什么有映衬?摹写了怎样的神情、动作和感觉?

  ……

  虚写映衬:黄鹤不得飞渡、猿猱愁于攀缘——映衬人行走难上加难。

  摹写神情、动作:手扪星辰、呼吸紧张、抚胸长叹、步履艰难、神情惶悚——困危之状如在眼前。

  摹写感觉:古木荒凉、鸟声悲凄(悲鸟号古木,子规啼夜月)——使人闻声失色,渲染了旅愁和蜀道上空寂苍凉的环境氛围,有力地烘托了蜀道之难。

  3.再看第三节(朗读):

  连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挂倚绝壁。

  飞湍瀑流争喧豗,砯崖转石万壑雷。

  其险也如此,嗟尔远道之人。

  胡为乎来哉!剑阁峥嵘而崔嵬。

  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所守或匪亲,化为狼与豺。

  朝避猛虎,夕避长蛇。

  磨牙吮血,杀人如麻。

  锦城虽云乐,不如早还家。

  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侧身西望长咨嗟!

  这一节中作者再运用了夸张和联想,突出了蜀道的凶险。那么,作者运用了哪些夸张和联想呢?

  ……

  运用夸张:“连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挂倚绝壁”——极言山峰之高,绝壁之险,渲染了惊险的气氛。

  运用联想:一夫当关,万夫莫开。所守或匪亲,化为狼与豺。朝避猛虎,夕避长蛇。磨牙吮血,杀人如麻——极言蜀道的凶险。

  4.学生朗读,再体会李白这种恣肆汪洋的写法。

  ……

  5.教师小结:

  李白对自然景物不是冷漠地观赏,而是热情地赞叹,他或夸张或想象,虚虚实实,充满了浪漫主义色彩,让我们透过奇丽峭拔的山川景物,仿佛看到诗人那“落笔摇五岳,笑傲凌沧州”的高大形象。这就是李白,一个“大气”的李白!

  三.简单探索诗歌的寓意

  结合之前讲过的背景:

  李白怀着“济世救民”的远大抱负应召来到长安,可是唐玄宗却只给了他一个闲职。李白的满腔报复顷刻化为乌有。于是有了这篇创作。所以,文章多少总要寄托当时的一点心情:或失落,或困惑,或担忧。你能找得出这样的诗句么?

  ……

  1.诗人描写了这个险象环生的蜀道,本身就有寄寓。暗示社会在风云变幻,险象丛生

  2.第二节中作者来到蜀道时的感触:悲鸟悲鸟号古木,子规啼夜月,愁空山等就有寄寓。暗示自己当时失落,悲观的心情。

  3.“问君西游何时还”“锦城虽云乐,不如早还家”暗示自己对长安官场的恐惧,既想入仕,以实现“济世救民”的理想,又担心官场险恶,不能功成身退,充满了矛盾。

  4.剑阁峥嵘而崔嵬。一夫当关,万夫莫开。所守或匪亲,化为狼与豺。诗人从剑阁的险要引出对政治形势的描写,目的在于劝人引以为鉴戒,警惕战乱的发生,并联系当时的社会背景,揭露了蜀中豺狼的“磨牙吮血,杀人如麻”,这既是描写蜀道猛兽,又是影射政治黑暗的双关语句,表达了对国事的忧虑与关切,为诗篇增加了现实的内涵、深厚的意蕴。

  四.朗读课文,体会感悟

  五.作业

  板书设计

  开篇:主旨句一见 一叹 高危 蜀道来历——难行 蜀道高峻

  中间:主旨句二见 二叹 惊险 景物凄清——可畏 山水险恶

  结尾:主旨句三见 三叹 凶险 剑阁险要——申戒 杀人惨景

  高中语文《蜀道难》优秀教案2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世上路有千万种,有繁华的路、清新的路、芳香的路、绚烂的路甚至梦幻的路,但是同时也有崎岖的路、曲折的路、艰难的路更有险恶的路,今天,就让我们穿越时间的长河、跨越空间的阻隔,去用心走一走李白在遥远的时空里高声吟唱“难于上青天的蜀道”!看看它是不是人世间最难走的路呢?

  二、确定目标:

  让我们在与这位伟大的诗人同行的时候,努力去品味诗人瑰丽的语言,用心跟随他有感情的诵读,体会并把握诗人从肺腑中喷薄而出的思想、情感。

  板书:1、感受语言魅力

  2、体会肺腑感情

  这就是我们这节课要达到的目标了!让我们一起来读吧!来!“蜀道难”,1、2!

  三、整体感知:

  1、学生齐读全文

  2、我相信大家知道本诗的主旨句是?共出现了三次,齐读:

  “噫吁嚱!危乎高哉!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

  “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使人听此凋朱颜!”

  “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侧身西望长咨嗟!”

  ①指导朗读。“噫吁嚱”。咏叹调。

  ②讲“危”。同意重出,可见蜀道的高不可测,直入青天。重音在“难”。

  ③第二句,重在过程,重音在“上”,因为有“听此”。

  4咨嗟:长久的叹息,仰望青天、仰望蜀道。

  ⑤齐读。读完直觉得感情充沛、酣畅淋漓、气势磅礴,就好比熔岩从大地深处喷涌而出,李白的气势顿出。雄放基调。

  3、总之,本诗主旨,如果用一个字来概括的话——难

  四、把握诗歌层次,品味语言,指导诵读,体会情感:

  (一)难,难,难,从哪些角度写的“难”?试着划分层次,把握李白的思路是怎样展开的:①历史②自然③人事

  (二)写蜀道难最精彩的是中间部分,它必有最动人之处,那就找出来你最喜欢的地方,读一读,跟你身边的同学说说喜欢它的理由吧!(自由朗读讨论)

  (三)写的好不好?

  我们一起来说说它到底哪里好!(学生自由发言)

  1、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下有冲波逆折之回川。黄鹤之飞尚不得过,猿猱欲度愁攀援。

  ①用神话故事,衬托手法,侧面描写,写高、险。

  直写山高,且衬以回川之险,惟其水险,更见山势高峻,惟其山势高峻,愈见行路艰难。

  ②大家感觉到了吗?我们学语文不只是学着谈论语言,更要用语言说话,语言才是我们自己的。诗是凝练的语言,这就需要我们用丰富的联想去还原它的意境,设身处地的感受它的意境。

  试着用你的语言来描绘它的高和险。

  举例:这是怎样的蜀道呢,向上看那太阳神都无法逾越的高峰啊,高耸入云、上通青天,在云霄深处,有一只展翅善飞的黄鹤在那里盘旋了又盘旋;山下江水摔打峭壁,激浪排空,迂回曲折不得前行,高山险川间,峭壁之上最善攀缘的猿猱几番跳跃,几番徘徊,不时发出几声哀鸣在山川间绵延、回荡。行路之人见此等蜀道,怎不心惊胆寒,失声哀叹、脸色顿变!

  这样,大家感觉到高、险了吗?③读出它的高、它的险!

  2、青泥何盘盘!百步九折萦岩峦。扪参历井仰胁息,以手抚膺坐长叹。

  ①好,我们必须先理解他的手法、角度、具体语句。

  “百步九折”数字式夸张:白发三千丈,飞流直下三千尺

  桃花潭水深千尺,千里江陵一日还,天台四万八千丈

  “扪参历井”上天入地的想象:手可摘星辰。

  ②青泥岭啊,山道顺着山势缠绕盘旋,百步九折崎岖艰险,山势高耸,可以在山上触摸星宿,似乎是在星星之间行走,只怕哪一步的疏忽,会坠身悬崖,仰望星空,紧张的屏住呼吸,用手摸着胸口坐在地上长久的叹息,真是寸寸艰辛,步步胆寒,时时畏惧,如此路途怎能不让人视为畏途啊!

  ③读是唯一基本功。读读此段。

点击下一页分享更多高中语文《蜀道难》优秀教案汇总

25576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