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学习方法>高中学习方法>高一学习方法>高一语文>

《孔雀东南飞》练习题及答案(2)

凤婷分享

  18、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对诗的内容、语言、表达技艺作简要的阐释。

  喜见外弟又言别

  李 益

  十年离乱后,长大一相逢,问姓惊初见,称名忆旧容。

  别来沧海事,语罢暮天钟。明日巴陵道,秋山又几重。

  【注解】:1、外弟:表弟。2、沧海:比喻世事的巨大变化。3、巴陵:现湖南省岳阳市,即诗中外弟将去的地方。

  19、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山房春事二首(其二)

  岑 参

  梁园日暮乱飞鸦,极目萧条三两家。庭树不知人去尽,春来还发旧时花。

  (1)这首诗从体裁上看是七言绝句(或绝句),押的韵是 。

  (2)三四两句运用了什么写法?有怎样的表达效果?

  (3)这首诗抒发了怎样的感慨?

  20、阅读下面一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秋 词

  刘禹锡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1)一、二两句表露了刘禹锡怎样的心境?是用什么手法表现的?

  (2)秋天可写的景物很多,刘禹锡在诗中为什么只写冲天而上的一鹤?有何深意?

  21、阅读下面一首诗,回答后面问题。

  辋川闲居赠裴秀才迪

  王 维

  寒山转苍翠,秋水日潺湲。倚杖柴门外,临风听暮蝉。

  渡头余落日,墟里上孤烟。复值接舆醉,狂歌五柳前。

  (1)此诗的首联与颈联写景,诗人描绘的是一幅怎样的图景?

  (2)尾联连用两个典故,诗人将 比做 ,又将 比做 ,表达了诗人 。

  22、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

  辛 弃 疾

  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爱上层楼,为赋新词强说愁。而今识尽愁滋味,欲说还休;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

  (1)这首词运用了 的手法,突出地渲染了一个 字。

  (2)作者在“识尽愁滋味”后为什么反倒“欲说还休”?为什么在“欲说还休”之后忽然“却道天凉好个秋”?

  《孔雀东南飞》练习题答案

  1、C 2、A 3、A 4、B 5、D 6、A

  7、C 8、B 9—13略

  14、嘱咐后世的人,要以此为戒,千万不要忘记。

  15、这个女子的行为并没有什么不正当,为什么招致苛责呢?

  16、虽然与府吏约好了,(但)同他永远没有机会见面了。

  17、(1)元宵节(或“上元节”、“灯节”、“元夜”、“元夕”)

  (2)答:①以元夜的繁华热闹反衬“那人” 的孤寂。②表达作者耐得冷落寂寞、不趋流俗、保持志士操守的高洁品性。

  18、答案:(1)这是一首写表兄弟因乱离阔别之后,忽然相逢又匆匆别离之诗。初问姓氏,心已惊疑,待知姓名,即忆起旧容,于是化惊为喜。叙谈伤乱感慨之情,寓之意中。(2)全诗采用白描手法;(3)以凝炼的语言和生动的描写,再现了乱离中人生聚散的典型场面,抒发了真挚的至亲情谊,读来亲切感人。(表述上可有差异,但必须紧扣以上三点)

  19、(1)a

  (2)三四句用了反衬手法,以乐景写哀情,衬托得梁园更加萧条。

  (3)这首诗抒发了物是人非,盛衰无常的感慨。

  20、(1)答:乐观豁达的心境。将古人的悲秋与自己的颂秋对比。

  (2)答:借托鹤冲天的形象表明心志:在厄运面前决不低头、奋发向上的积极精神。

  21、(1)深秋暮色,和谐静谧的田园风光。

  (2)诗人将 自己 比做 接舆 ,又将 裴迪 比做 五柳 ,表达了诗人 闲居之乐和对友人的真切情谊。

  22、(1)答:①情景交融或正话反说,以乐写哀,欲抑先扬。②表达了诗人满腹的乡思和愁绪。

  (2)答:并不相悖,而使诗更显构思精巧,以闲适写哀愁,含蓄委婉或从侧面表达了诗人浓浓思乡之情。

  23、(1)对比 愁

  (2)一方面,“愁”到极点无以言表;另一方面,“愁”的是朝廷苟安、投降,国事日非,自己报国无门,直言此“愁”犯忌,因此作者不便直说。有愁而不能直说,只好道“天凉好个秋”了。表面看似轻松洒脱,实则深沉凝重,意味深长。


猜你感兴趣:

1.高一语文《孔雀东南飞》同步练习题及答案

2.高一语文《孔雀东南飞》课后练习答案

3.高一语文必修二《孔雀东南飞》随堂练习及解析

4.高一语文必修一《孔雀东南飞(并序)》期末练习试题

5.孔雀东南飞文言知识点归纳

25260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