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必修一《再别康桥》教学设计
徐志摩创作的《再别康桥》诗歌影响广泛,被收录进五套现行的中学语文教材中。下面是学习啦小编给大家带来的高一必修一《再别康桥》教学设计,希望对你有帮助。
《再别康桥》教学设计
教学过程:
朱光潜那篇《谈读诗与趣味的培养》的文章大家读过了没有?
有一些要求读的可以在语文自习以及周末来读。这个星期我先不做其他的检测,下周再来。(关于优化设计)
今天的课前演讲由**同学来讲。
不能照着念。能背就背,不能背可以看一看。(上课铃声响)
这个同学伏在桌上照稿子读,读得极快,大家听不清,哗然。
老师评论:完全不符合演讲的要求。第一,他完全是在读,没有达到背的要求。第二,他的仪容不好,一直伏在桌上。第三,上来演讲最起码的规范是:同学们,今天我演讲的内容是……他没有做到。第四,李老师说过,第一轮,老师不规定题目,但是有一个默认的前提,应该是大家都认可的公众话题。因此,今天这个演讲要重新做。**,明天不可能再这样。
今天我们接着讲《再别康桥》,有的人批评我,那天讲《采桑子·重阳》时提出一个问题,上下片为什么要互换?没有下文。老师问,哪个同学知道?有没有同学想过这个问题?想不通啊,这样,我们再想一想,我们以后找时间交流。
李老师:我们今天看《再别康桥》。这首诗大家读过了,比较熟悉。在没有学这首诗前,大家对徐志摩有没有了解?
一个同学:我看过一些文章,似乎是说鲁迅和徐志摩在文学上是对立的。
李老师:你是在哪里看到的?
同学:我是听我们老师说的。
李老师:你说的是对的,他们在文学观上是对立的,而且李老师年轻的时候,第一次知道他也是从鲁迅那儿了解到的。还有哪个同学。
同学二:他是新月派诗人。
李老师:从哪儿知道的?
同学二:从优化设计知道的。
李老师:还有没有?没有了?那李老师补充。有一个电视看过没有?《人间四月天》。
同学三:讲他和三个女人的感情。
李老师:哪三个女人?其他同学补充,
同学三:(还有其他同学补充)林徽音,陆小曼,张幼仪。
李老师:徐志摩比较风流,只是因为他是文学家,就成了……中国有一个不好的传统,一个人成了名人,缺点也就成了优点。当然,也有人替他辩护,正因为感情丰富,所以写出好作品,我觉得还要应该分开来评价。
李老师:徐志摩怎么死的?
同学四:飞机失事。
李老师:对。徐对新诗贡献很大,我甚至认为,仅以此诗,就足以称优秀诗人。他还做过许多大学的教授。当时很多人都是二十来岁做教授的,比如胡适等,很有才华,现在找不到多少这样的人。当然他们不会玩电脑游戏,没有读过金庸。
你们看了朱光潜的文章可能比较清楚。一个人不一定写诗,但要有诗情。就徐志摩这个人可以讲很多,但我不想讲很多。我们不能因一些事情否认他的贡献。时间过得越长,对人评价越客观。
同学们课前有没有读过?
同学:读过。
李老师:大家一起读,看有没有读错的。
学生齐读。还没有读完时──
李老师:停停停!我觉得你们再这样读下去,愧对地下的徐志摩,我听了也很不舒服,这位为汉语羸得声誉的诗人的诗怎么可以这样读。我觉得,这首诗与毛的长沙完全不同。有的同学一开始就读得很重。
我们可以拿读毛的试一试,李老师示范。声音很大。大家笑。又拿读再别康桥的语调读《长沙》。大家又哄堂大笑。
这首诗的背景大家不是很清楚,他还写过一篇《我所知道的康桥》我从中摘抄了几段。
康桥的灵性全在一条河上;康河,我敢说是全世界最秀丽的一条水。河的名字是葛兰大(granta),也有叫康河(kiver cam)的,许有上下流的区别,我不甚清楚。河身多的是曲折,上游是有名的拜伦潭──“byron’s pool”──当年拜伦常在那里玩的;有一个老村子叫格兰骞斯德,有一个果子园,你可以躺在累累的桃李树荫下吃茶,花果会掉入你的茶杯,小雀子会到你桌上来啄食,那真是别有一番天地。这是上游;下游是从骞斯德顿下去,河面展开,那是春夏间竞舟的场所。上下河分界处有一个坝筑,水流急得很,在星光下听水声,听近村晚钟声,听河畔倦牛刍草声,是我康桥经验中最神秘的一种:大自然的优美、宁静,调谐在这星光与波光的默契中不期然的淹入了你的性灵。
另一个段落:
我常常在夕阳西晒时骑了车迎着天边扁大的日头直追。日头是追不到的,我没有夸父的荒诞,但晚景的温存却被我这样偷尝了不少。有三两幅图画似的经验至今还是栩栩的留着。只说看夕阳,我们平常只知道登山或是临海,但实际只须辽阔的天际,平地上的晚霞有时也是一样的神奇。有一次我赶到一个地方,手把着一家村庄的篱笆,隔着一大田的麦浪,看西天的变幻。有一次是正冲着一条宽广的大道,过来一大群羊,放草归来的,偌大的太阳在它们后背放射着万缕的金辉,天上却是乌青青的,只剩这不可逼视的威光中的一条大路,一群生物!我心头顿时感着神异性的压迫,我真的跪下了,对着这冉冉渐翳的金光。再有一次是更不可忘的奇景,那是临着一大片望不到头的草原,满开着殷红的罂粟,在青草里亭亭像是万盏的金灯,阳光从褐色云斜着过来,幻成一种异样的紫色,透明似的不可逼视,刹那间在我迷眩了的视觉中,这草田变成了……不说也罢,说来你们也是不信的!
李老师:在他的心里,康桥是他的精神家园,他是怎样的感情。
李老师范读开头第一节。
作别-西天的云彩。老师为什么要在这儿停顿。
同学五:表现一种依依不舍之情。
李老师:对。现在大家齐读。
学生齐读。声音低缓但无起伏,不过已经比刚才好很多了。
李老师:刚才我觉得好了一些,至少没有那么野蛮了。(大家笑)这样吧,我们每个同学自己读一读,按你的理解去读。要读,我要看一看。
李老师巡视。
指导一个同学。
李老师:读了以后要再读,每个同学都要准备──我是要朗读的,怎么给其他同学朗读。
学生自由读。
李老师:这样吧,大家再读一遍,哪儿要停顿,你做上记号。
同学又自由读。李老师在上面也细读体会。
李老师:好了,下面请一个同学起来读,读的时候尽量按你的理解,我听你的读就知道你理解了多少,谁愿意起来读?(何思静举手)
何思静读。(李老师:咱们男同学也要争取时间读,徐志摩是个男的。认真听,一会儿要评的。)
读错了“似的”,李老师做记录。
读完后,大家鼓掌。读得很好。掌声就能说明问题。但我只给她98分。有两个字读错了。(有同学小声说“河畔”的“畔”读错了。)
点击下一页分享更多高一必修一《再别康桥》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