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学习方法>高中学习方法>高一学习方法>高一语文>

高中语文《鸿门宴》问题探究与探究思路

凤婷分享

  《鸿门宴》是我国千古流传的经典文言文,下面是学习啦小编给大家带来的高中语文《鸿门宴》问题探究与探究思路,希望对你有帮助。

  高中语文《鸿门宴》问题探究

  第一题:项羽在秦末风云际会,以百战百胜之气盖于一时,手裂天下以王。殊不料,却在楚汉战争中骤然覆灭。其兴也暴,其亡也速,留给了后人许多思索。

  项羽为什么失败?项羽自己总结说:“此天之亡我,非战之罪也。”对此,司马迁极不同意。司马迁说:“及羽背关怀楚,放逐义帝而自立,怨王侯叛己,难矣。自矜功伐,奋其私智而不师古,谓霸王之业,欲以力征经营天下,五年卒亡其国,身死东城,尚不觉寤而不自责,过矣。乃引‘天亡我,非用兵之罪也’,岂不谬哉!”在这里,司马迁指出了项羽失败的三个原因:一、背关怀楚。项羽不居关中而都彭城,三分关中以封秦三降将。封刘邦为汉王、王巴蜀、汉中,致使自然条件好,经济发达而且战略地位重要的巴蜀之地落入刘邦之手。不久刘邦又趁机夺取关中。关中乃当时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进可攻,退可守,而彭城历来是兵家必争之地,但无险可守。据说,曾经有人劝项羽留驻关中,项羽说:“富贵不归故乡,如衣绣夜行,谁知之者!”说者曰:“人言楚人沐猴而冠耳,果然。”项王听了,大怒,把这个人活活煮死。因此,项羽在《鸿门宴》之后退出关中,是严重失策。二、放逐义帝。项梁起义,打的就是楚怀王(即义帝)的旗号,项羽毁掉这面旗帜,政治上便没有了资本。三、以力征经营天下,迷信武力,缺乏治国安邦之材。

  司马迁的这些观点源于韩信。韩信在与刘邦议论时评项羽说:“项王暗噁叱咤,千人皆废,然不能任属贤将,此特匹夫之勇耳。项王见人,恭敬慈爱,言语呕呕,人有疾病,涕泣分食饮;至使人,有功当封爵者,印刓敝,忍不能予,此所谓妇人之仁也。项王虽霸天下而臣诸侯,不居关中而都彭城;背义帝之约,而以亲爱王诸侯,不平;逐其故主而王其将相,又迁逐义帝置江南;所过无不残灭,百姓不亲附,特劫于威强耳。名虽为霸,实失天下心,故其强易弱。”后来的事实证明,韩信的看法是正确的。

  现在,人们对项羽失败原因的研究,又取得了许多新的成果,人们力求多角度、全方位审视这位充满神奇色彩的历史人物。

  读史可以明智,鉴古方能知今。项羽功败垂成的人生之旅留给后人许多思考,深入研究可以使我们获得有益的启示。

  那么,读了《鸿门宴》,你对项羽的失败有什么新的思考?从中获得了什么有益启示?

  第二题:“鸿门宴”表面上写刘项之争,实际写的是两位智慧高超的谋士之间的斗智,也就是刘邦谋士张良和项王谋士范增之间的决战。从这个意义上来说,《鸿门宴》是一把能开启我们智慧的钥匙。我们从中可以学到多少聪明才智啊!

  范增在秦王朝灭亡之后,立即敏锐地觉察到刘项之间的关系发生了质的变化,极力劝谏项王“急击勿失!”古人说:“识时务者为俊杰。”范增就是这样的俊杰之士,及时给项羽指明新的战略目标。如果当年项羽采纳了范增的计谋,历史也就不会是这个样子。难怪千百年来,人们都为范增惊叹,为项羽哀叹。毛泽东也曾挥毫写下这样的诗句:“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

  反观刘邦虽然比项羽清醒,他一进关中就知道,他与其他起义军包括项羽之间的关系已不再是同盟军的关系。于是“距关,勿内诸侯”,“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立即把其他的起义军拒之于关门之外。但是,他还没有与项羽抗衡的势力,这一决策差一点儿使他丢了身家性命。在这极其复杂危难的关头,张良卓尔非凡。他审时度势,替刘邦想出韬光养晦,“不敢倍德”的策略,使刘邦逃过一劫。

  由此可见,正确判断形势,正确地制定策略,对于成就伟大的事业,是多么地重要!

  当今世界,波诡云谲,变幻莫测。中美关系不就类似当年的刘项关系?学了《鸿门宴》,你能就如何处理中美关系,谈谈自己的想法吗?

  高中语文《鸿门宴》探究思路

  第一题:此题限定从文本实际出发进行分析探究,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项羽缺乏审时度势的能力。从《鸿门宴》中看出,项羽始终未能正确估计形势,未能看出在推翻秦王朝之后,他与刘邦之间的关系已经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因而不能正确理解范增的建议。又如刘邦进入关中后采取的一系列重大决策,都是“欲王关中”|,但是他在项羽面前把这一动机隐藏下来,说成全是“以待将军”。在这个重大问题上,项羽又不能透过现象看本质,完全被刘邦的假象所迷惑。

  (2)项羽缺乏处理复杂关系的能力,例如在情义与事业的关系上,项羽过于重义,从项伯的游说,到刘邦上门谢罪,直至樊哙说辞都是打出了一个“义”字,项羽被这些花言巧语迷惑,竟至于把自己在刘邦阵营的内线也供了出来。头脑简单,导致他的事业功败垂成。

  (3)项羽缺乏独自决断的能力。项羽性格暴躁,没有主见,能够轻易作出决定,也能够轻易地改变决定,所以容易被人左右。在“鸿门宴”上,他实际就是被张良、刘邦、范增和项伯所左右。

  第二题:

  这是一道拓展性的探究思考题,要求把从课文中学到的智慧用于分析现实生活中社会问题。我们可以进行如下的思考:

  我们对于美国是继续高举反帝大旗,针锋相对呢,还是在坚持根本原则的前提下,也来一点韬光养晦?是极力夸大中美之间的矛盾和冲突,来个鱼死网破呢,还是努力寻找两国之间的共同利益、共同需求,以求共生共荣?读了《鸿门宴》,这些问题的答案,不言自明。因此,我们也就能更深刻地体会中央的外交策略。读书使人明智啊!

高中语文《鸿门宴》问题探究与探究思路相关文章:

1.《鸿门宴》高中语文优秀教案

2.高中语文万能试讲稿:《鸿门宴》

3.人教版高二上册语文《鸿门宴》测试试题及答案

4.高中语文《鸿门宴》知识点归纳

5.语文高一必修一第二单元鸿门宴随堂检测及答案

6.人教版高一语文必修一《鸿门宴》知识点梳理

7.高一语文《鸿门宴》语文及译文

8.人教版高一语文必修1鸿门宴知识点总结

9.人教版高一语文必修一鸿门宴文言知识梳理

10.高中人教版必修1语文鸿门宴知识点整理

    24545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