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学习方法>高中学习方法>高一学习方法>高一语文>

高一语文《呐喊》自序说课教案

文娟分享

  "说课"是教学改革中涌现出来的新生事物,是进行教学研究、教学交流和教学探讨的一种新的教学研究形式,也是集体备课的进一步发展,而说课稿则是为进行说课准备的文稿。下面是学习啦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高一语文《呐喊》自序说课教案,欢迎参考!

  高一语文《呐喊》自序说课稿

  《呐喊》自序是高中语文一册第四单元课文,现就教材、教法、学法及教学程序四方面加以说明。

  说教材: 1、地位及教学目的:

  它是议论文单元四篇文章中第三篇,虽属课内自读课文,但列在会考必考篇目中,地位超过〈〈崇高的理想〉〉,并驾于第一篇〈〈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

  本单元教学要求是“围绕中心论点展开论述”,这就必须从掌握剖析议论文结构、理清作者思路入手,训练“观全文”的能力,再结合本文特色,定教学目的为:1、理解序言文体特点,把握作者思想发展历程;2、体会比喻说理的艺术特色。

  2、重、难点: 结合单元教学目的、教材本身特点,结合高一学生读写议论文实际培养技能点,订重点为:1、把握思想发展线,理解“呐喊”含义;2、比喻说理含义及运用。难点为:1、寓意深广的词、句、段。

  二、说教法: 教学模式:八步教学法(预习、定向、自读、作业、讨论、答疑、自结、迁移)它符合学生认知规律,利于自学,突出学生主体,举一反三,养练能力。

  教法:突出原文语境,瞻前顾后,讨论点拨,引其积极思维,热情参与。故教法为:1、定向自读法明目标;2、提问法引导深入;3、讨论法参与、激活思维;4、练习迁移法;动手、巩固提高。

  三、说学法:

  高一学生初有读的知识和浅近能力,抓表层易,知本质难;知思路易,明思想难;知局部易,观全文难;习得知识易,迁移能力难。为化难为易,了解鲁迅的思想发展,应早读预习,做自读提纲,课堂上再循序渐进,层层深入,由表及里,理清思路,破重点,化难点,养练读写能力。

  四、说教学程序:

  课前检查作业,口头作文。

  1. 导课:学生齐诵鲁迅诗《无题》,“躲进小楼成一统”,教师问:“真躲,不管外界了吗?”导入“要呐喊”,请打开课本,读自读提示,找重要信息点序言,教师板书课题。巩固旧课中导新课,抓提示,明学法,启思考。

  2. 复习巩固:问:九课中心论点?十课中心论点?(学生齐诵)那本课中心论点?从序言看写作目的?回扣单元教学要求。

  3. 理思想发展线:(边提问,边板书,边讨论,查原文,语境订正)

  问:(1)写了几件事?地点?何事?每件归纳概括为四五个字(教师导引)。

  (2)作者经历发生变化的原因?(由表层事件查内在思想原因,教师引导概括表述) 预见难点:A“救国救民”处查原文第四段

  B“悟要著,弃医从文”处;查原文第五段

  C“寂寞苦闷”处查原文第七段

  D“看到希望,作文呐喊”处查原文第二十一段

  难点突破:教师引导学生查原文关键句,分析语境,找出原因,规范表述。

  (3)划分鲁迅思想发展阶段,知依据。

  (4)“我以我血荐轩辕”说明何目的?结合板书“学医”“从文”“苦闷”“作文”的目的来谈救国救民。

  (5)学生齐读第一段体会“梦”的含义,理解“忘却的梦”“未忘却的梦”的含义,领会第一段结构上的作用。教师板书。

  4. 理解“呐喊”的含义: “呐喊”的含义有两条,让学生在原文找出相关段,概括归纳,规范表述,每条八个字以内。 预测:易找到“助威”一条,难找到“唤醒”一条。教师顺势清理“铁屋子”一段,明比喻含义,抓“大嚷起来”归纳“唤醒”一条。照应板书“救国救民”。

  5. 理解比喻词句含义:

  教师结合原文语境,提问引导学生分析“铁屋子”“熟睡的人们”“闷死了”“示众的材料和看客”“盲无边际的荒原”“听将令”等比喻词句的含义。

  6. 迁移写作:

  引导学生回忆《琐忆》比喻;批评自夸者时“狮子”“猪羊”的比喻、鼓励自惭浅薄者时“小溪”“烂泥塘”的比喻、批国民政府时“富翁”“乞丐”的比喻,回忆《拿来主义》“大宅子”“孱头”“混蛋”“废物”“鱼翅”“鸦片”等比喻,回忆〈〈劝学〉〉第三段(齐背)比喻说理、对比设喻,投影课堂作业;A写一个比喻句,阐述知识的重要性。B运用对比的方法设喻,阐述学习要勤奋或谦虚。

  教师提问讲评,点明作文应积极用比喻,使文章生色。警戒“同类不喻”及不恰当的比喻。

  7. 自结:对照板书,小结收获。教师点明体裁及类别,学生整理笔记,消化吸收。

  8. 作业:课课练。
看过"高一语文《呐喊》自序说课教案 "的还看了:

1.高一语文必修一《荆轲刺秦王》说课稿

2.高一语文必修一《雨巷》说课稿

3.高一语文必修二《寻找时传祥》说课稿

    13236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