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学习方法>高中学习方法>高一学习方法>高一语文>

语文高一必修一《离骚》教学设计

文娟分享

  教学设计是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和教学对象的特点,将教学诸要素有序安排,确定合适的教学方案的设想和计划。下面是学习啦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语文高一必修一《离骚》教学设计,欢迎参考!

  语文高一必修一《离骚》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了解《离骚》是《诗经》以后的一次诗体大解放,是“楚辞”体的代表作品。

  2、通过学习《离骚》,了解文学作品中常用的“移情法”。如屈原借诗中的的“香草”“美人”表述自己的政治理想及情怀。

  3、学会吟诵古诗词,注意节拍、重音。

  4、了解以屈原作品为代表的积极浪漫主义和创作手法:丰富的想象,形象的描述。

  二、能力目标

  1、培养通过把握诗文形象,深入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的能力。

  2、掌握文言实词、虚词,培养学生阅读古诗文的能力。

  三、德育目标

  通过学习《离骚》,理解诗人热爱祖国、忧国忧民的情怀,培养学生爱国忧民的思想感情,并学习诗人不与恶势力同流合污,执著追求理想的高尚节操。

  教学重点

  1、通过鉴赏《离骚》的优美诗句,学习屈原追求美政、忧国忧民的高尚品德。

  2、品味、鉴赏诗歌的比的艺术手法,艺术价值。

  教学难点

  1、引导学生对诗作中疑难的字、词及表达含蓄的句子的理解。

  2、有感情、有节奏地诵读并背诵课文。

  教学方法

  1、运用讲读法、逐节诵读、讲讲背背,指点难字读音、难字词义。

  2、运用讨论法,让学生理解诗中作者的爱国忧民感情及他为追求理想而九死未悔的精神。

  3、通过比较阅读法,延展课堂内容,开阔学生的视野,充实对作品的理解。

  教具准备 :录音机 教学磁带 多媒体课件(FLASH、MP3)

  课前准备:积累与研讨(见附录4)

  课时安排 :3课时

  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教学要点

  1、了解屈原的《离骚》及他的政治理想。

  2、了解《离骚》在诗歌形式上的革新及“楚辞”体。

  3、学习诗歌的1-2节,解决其中的疑难字、词,能够熟读并基本背诵下来。

  教学过程

  一、导语:

  毛泽东在《沁园春 雪》中感叹古代帝王们武功有余而文治不足。(“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我们知道,\"风\"是指《诗经》中的《国风》,\"骚\"即《楚辞》中的《离骚》。《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楚辞》是我国第一部文人创作的诗歌,《诗经》《楚辞》分别开创了我国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的诗风,\"风骚\"也因此成为文学的代名词。古代帝王们需补充一点\"风骚\",作为新世纪接班人的我们更应注重自身的文学修养。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离骚》,以求在文学的殿堂里接受美的熏陶。

  二、解题

  1、简介“楚辞” (见附录1)

  2、屈原及《离骚》 (见附录2)

  3、《离骚》解题(见附录3)

  三、诵读课文

  1、检查课前生字注音释义(见附录4:字词句积累)

  2、教师总结骚体诗的诵读节奏:

  骚体诗一般是三四个节拍,随文切分。如 帝/高阳/之苗裔兮,朕/皇考/曰/伯庸。摄提/贞于/孟陬兮,唯/庚寅/吾以降

  另外,每两句都有“兮”字做停顿,抒情性也非常鲜明。

  3、放录音:

  第一遍,要求学生注意听准字音及句子的节奏。

  第二遍,让学生轻声跟读。

  第三遍,让学生大声朗读。

  4、指名学生朗读,指正生字的读音及句子的节奏。

  5、请同学们集体读一遍课文,要读出语气。

  四、整体把握课文

  1、要求学生借助课下的注解,疏通课文的句子,注意生字、生词及常用字、词的特殊用法。

  2、要求学生以四人为一小组,讨论课文内容,梳理课文思路。(见附录5)

  五、作业、1、认真阅读注解,梳通文句大意;

  2、反复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教学法重、难点:研习1 部分和2部分

  一、研习1部分

  1、要求学生集体朗读这一部分。

  2、理解:“帝高阳之苗裔兮,朕皇考曰伯庸”

  屈原的远祖是颛顼高阳氏,其六代孙名季连,是楚的创业始祖,姓羋。楚武王之子瑕,封采邑于屈,子孙就以屈为氏,所以屈是楚国羋姓的分支。自春秋以来,屈姓历世都担任楚国的显要职位。关于屈原的父亲和姐姐或妻子(女嬃)。

  3、诗人在前1、2节叙述自己的出身名字、兴趣爱好、品行修养,先用课文的原句回答,再用自己的语言回答。(见附录6)

  4、提问:如何理解“香草美人”? (见附录7)

  二、作业:

  背诵这二部分课文。

  第三课时

  教学法重、难点:研习3 部分和总结全文

  一、研习3部分

  1、要求学生集体朗读这一部分。

  2、楚王是怎样的国君?诗人对他持什么态度?(见附录8)

  3、提问:

  ⑴、谈谈你对屈原的评价。

  小结:塑造了一位“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诗人形象,强烈的忧国忧民、忠君致治的思想感情。 “美政”:圣君贤相的政治理想。民本思想:“天视自我民视,天听自我民听”思想的发展。

  ⑵、《离骚》主旨

  “离忧”之“忧”,乃不能通过政治变革以实现“美政”之忧。

  实现美政约有两种手段:一是通过君主支持,由上而下实行变革,一是靠志同道合者齐心协力、团结支持而实现。

  两种手段的失败,使诗人既深感不得君主信任的苦恼,又深感孤立无援的凄凉,这就构成了《离骚》的两大主题旋律,反复回荡其中。⑶、本诗在体裁上有什么特点?(见附录9)

  二、作业:

  1、复习课文,背诵这二部分课文。

  2、搜集有关屈原对中国文化的影响的资料。

  3、预习《孔雀东南飞》
看过" 语文高一必修一《离骚》教学设计 "的还看了:

1.高中语文必修二《离骚》教案

2.高一语文必修一《飞向太空的航程》教案

3.高一语文必修2离骚教案

    13230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