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学习方法>高中学习方法>高一学习方法>高一语文>

高一语文必修二《荷塘月色》说课稿

文娟分享

  "说课"是教学改革中涌现出来的新生事物,是进行教学研究、教学交流和教学探讨的一种新的教学研究形式,也是集体备课的进一步发展,而说课稿则是为进行说课准备的文稿。下面是学习啦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高一语文必修二《荷塘月色》说课稿,欢迎参考!

  高一语文必修二《荷塘月色》说课稿

  一、说教材

  (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荷塘月色》一课,是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第一单元第一课,是朱自清先生的一篇写景抒情散文。本单元的重点是学生在整体把握散文思想内容及艺术形式的基础上,学会品味散文的语言、鉴赏散文的表现手法。

  本文是朱自清先生的散文代表作,其结构美、语言美、意境美历来为人所称道。文章结构采用了内在和外在双层结构,一层表现作者赏荷的路径,一层表现作者内心情感的变化。本文的语言魅力尤其感染人:惟妙惟肖的叠词、形象生动的动词,再加上新颖别致的通感修辞,营造出淡雅出尘的艺术之境。读完全文,一副清新美丽的荷塘月色图就会浮现在眼前。学习本文,除了体悟语言艺术之美,学会鉴赏抒情散文,更能培养学生欣赏美、感悟美的艺术思维。

  一、教学重点和难点

  1.本课教学的重点在于鉴赏语言艺术之美,尤其是通感修辞。

  2.难点在于让学生深入到作者的情感世界,理解作者为什么颇不宁静,他的情感变化过程,并分析写江南采莲旧俗的原因。

  二、说学情

  1.本课教学对象是高一下学期的学生,经过初中和高一上学期的学习,他们有了一定散文知识的积累,但是如何利用审美技巧对艺术作品进行全方位的赏析,还需要教师的进一步引导。

  2.我的学生多来自城乡结合部,在知识面和社会阅历方面还很浅,对于散文的内涵理解不深,有待于深入学习。

  三、说教学目标

  根据教学大纲,对教材和学生情况的分析,我确定了如下三个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了解作家作品,积累精彩语句;背诵第4-6段。

  2.过程与方法:通过鉴赏作者运用语言的技巧,学习作者情景交融的写作手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领悟作者的思想感情,提升审美趣味。

  四、说教法学法

  (一)说教法

  新课程的核心理念就是通过语文教学过程中的文本研习、问题探究、活动体验等多种形式,帮助学生提高语文的综合素养,并形成正确的情感态度价值观。为此,我主要采用“品读赏析”和“问题探究”的多媒体教学方法,安排2课时。

  借助反复品读,引导学生体味朱自清先生散文语言的“新而不失自然”的特点;通过问题探究,展开教师、学生、作者和文本四者之间的对话,构建师生间和谐平等、互动对话的语文课堂。

  对于教师的作用,新的课程标准在“教学建议”中指出:“教师既是与学生平等的对话者之一,又是课堂阅读活动的组织者、学生阅读的促进者。”“教师的点拨是必要的,但不能以自己的分析讲解代替学生的独立阅读。”因此,这一堂课,在教法上我采用对话式教学模式,主要采用提问法、讲解法,引导学生自主阅读课文。

  (二)说学法

  1.朗读法:形式多样的读、大量的读;

  2.讨论法:通过提问思考讨论,引导自己思考,自己得出正确答案;

  3.质疑法:引导学生从无疑处发现问题,提出问题。

  五、说教学过程

  1、 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一节新课的开始好比提琴家上弦,歌唱家定调,第一个音定准了,就为演奏和歌唱奠定了基础。上课也是如此,第一锤就应敲在学生的心灵上,像磁石一样把学生牢牢地吸引住。我是这样设计导语的,播放歌曲《荷塘月色》的MV,让学生在美的画面和歌声里感知荷塘月色,沉浸到一种淡雅唯美的氛围中,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散文的意境。导入之后,板书课题。

  2、 自读课文,初步感知

  引导学生自读课文,这一部分大约需十分钟的时间。是这一堂课中占时较多的一部分。之所以安排这么多时间,是因为这是一篇写景抒情的美文,充分的朗读是让学生体验这篇文章最好的办法。新课程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而“读”就是“自主”学习方式的最直接体现。巴金说过:“写吧,只有写,才会写。”我们是否也可以这样说:放手让学生读吧,只有读,才会读。让学生在读中感受,在读中思考,在读中品味语言文字的魅力。这一部分大约分这样几步:

  (1)介绍作者和写作背景。

  3.学生自由朗读。之所以不要学生齐读,是因为我觉朗读是一种对文本的再创造过程,而且这种再创造带有鲜明的个体色彩,每个学生的对文章的理解不一样,他朗读时的轻重缓急是不一样的。

  (3)抽学生起来朗读。教师予以适当的评点、指导。让学生听一部分范读。

  (4)再次自读,听完范读后还是让学生自己读课文。 这次自读有两个任务:一是借助词典和注解,掌握重点词语的读音和意思;二是分清文章中主要写景和抒情的段落各是哪些段。

  3、仔细品读,把握感情

  在学生分清了写景和抒情的段落以后,接下来是对整篇文章最精彩、最重点片段的品读,并体会作者是如何运用高超的语言技巧,巧妙安排整篇文章的结构,在情景交融中抒发思想感情的。

  本文很巧妙之处在于它的环形双层结构,因此通过理清文章思路来发现内在和外在双结构,就显得尤为重要。不但可以帮助学生弄清文章内外结构,而且可以给学生以后的赏析散文以及写作散文以启发。因此,在深入品读环节,我首先引导学生发现文章的整体结构。

  (1).课文结构

  对学生的引导主要采用问答法,引导学生去思考去质疑。问答的方式,我是这样设计的:

  (1)同学们,通过读课文,你们发现作者夜里去赏荷的原因了吗?去赏荷,他首先做了什么?

  (2)作者决定去赏荷花,在到达荷塘之前,他经过了哪里?在去荷塘的路上,他想了些什么?为什么会想到这些?

  (3)在荷塘赏荷花,作者都看到了哪些景色?这时候他的心情又是怎样的?

  (4)赏完荷花,作者不知不觉回到了自己的家,这时他的心情会是怎样的呢?

  (5)根据这些问题,你能发现作者赏荷所走的整个路径、他看到不同的景物而产生的不同的心情了吗?请每个小组派代表来画出你们所得到的本文的线索(结构)图。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对这些问题进行5分钟左右的讨论,然后每个小组派出代表尝试画出结构图。根据学生的讨论结果,我会进行总结评价,并和学生们一起得出最后的双层环形结构图。课文结构如下:

  (1)1-3段:夜里赏荷的缘起:心里颇不宁静(为什么?)

  结构: 出门(不宁静)---小径(寻求宁静)

  (2)4-6段:漫步荷塘:荷塘月色图

  结构:荷塘(暂时平静)

  (3)7-10段:回到现实

  结构:进门(走出宁静)

  由此,我们得出了文章的双层结构,一个是以作者的游玩顺序为线索的外在结构,另一个是以作者的心境变化为线索的内在结构。而且,每层结构都构成了一个圆形。(板书:课文的双层结构)完成此环节大约需要15分钟的时间。

  (2)本文的语言特色:

  在得出了文章的结构以后,着重来看本文的语言特色。在这一环节,我会问学生们最喜欢的段落是哪些?在我的预想里,学生们一般比较喜欢第4、5段,或者第7、9段。请同学说出他们喜欢这些段落的原因,就可以引导同学们对本文语言特点的质疑上来:这么美的语言,到底是什么修辞手法呢?

  在学生的质疑之后,我会让学生找出作者采用的修辞手法,他们会说出比喻、叠音词,有的人也许还会发现动词的精妙使用。我会根据大家的发言,总结比喻、叠音、动词在本文描写中的作用,然后出示两个例句:

  请同学们看一下,下面两个句子有何特点?它给了你什么特别的感觉吗?

  A.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渺茫的歌声似的。

  B.塘中的月色并不均匀,但光和影有着和谐的旋律,如梵婀玲上奏着的名曲。

  根据同学们的回答,老师来进行图示分析:

  清香(嗅)——相通——歌声(听)

  月色(视)——相通——名曲(听)

  两种感觉相通,这便是通感,更加增强了作者所描写的景色的感染力。

  然后,老师对通感这一新的修辞手法进行概念的定义和作用的说明。通感:人们在描述客观事物给人的感觉时,依据生活的逻辑,把视觉、听觉、嗅觉、味觉和触觉等沟通起来,凭借各种感觉的相通,互相映照、互相补充,从而具体表达感受,以增强语言感染力的修辞手法。

  品读赏析第四自然段的基础之后,引导学生用刚才所学的赏析方法试着对第五自然段从语言、情感、描写角度这几个方面进行赏析。特别对于这一段中几个动词的使用如学生在论述中未触及,教师可结合课后习题二予以适当点拨。

  设计这一环节的目的是希望通过这一课的学习,学生不仅能体会到这篇文章的佳处,而且掌握一些赏析散文的手法,学会自己赏析文章。

  4.小结:

  总结本文语言的特点,体会本文借景抒情的手法,点明在柔美和谐中透露出作者淡淡的喜悦之情。并告诉学生作者描写的细,来自作家对客观物象观察的细,体味的细。

  5.布置作业:

  1、熟读课文,背诵四、五自然段。

  2、完成课后练习第2题。

  第二课时

  继续品位语言,深入领会作者思想感情。

  1、请学生朗读课文;

  2、引导学生重点赏析第六自然段;

  3、讲解作者写江南采莲旧俗在全文的作用;

  4、检查背诵第四、五段,背过的同学尝试背诵第六段。

  5、拓展延伸:讨论课后练习第三题。

  6、布置作业:学习本文情景交融的方法,写一段景物描写的文字,抒发自己的某种感情。

  说板书设计

看过"高一语文必修二《荷塘月色》说课稿 "的还看了:

1.高一语文必修2荷塘月色解析

2.高一语文必修2荷塘月色课堂练习(含答案)

3.高一语文教学设计与反思

    12812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