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英语常用介词的分类及用法
要想在高考的英语考试中取得好成绩,就一定要掌握好英语介词的用法,这样才可以在高考的原因考试中国发挥的更加出色。下面是学习啦小编为您整理的高考英语常用介词,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高考英语常用介词
(一) 介词的句法功能:介词不能独立在句中做成份,介词后必须与名词、代词、或动名词构成介词短语在句中充当 一个成份,表示人、物、事件等与其它人、物、事件等之间的关系。
1、 作定语: The book on the table is mine.
2、 作状语: have breakfast at seven. We (表时间)They were late for meeting because of the heavy ; rain.(表原因) ;They started the machine by pressing the button.(表方法)
3、 作表语: My dictionary is in the bag.
4、 作宾语补足语: I found him in the office.
(二) 1.表示时间的介词
(1) in表示“在某一时间段”或“在某一时候”,如用在月、季、年份、时代、世纪等时间名词的前面,或用来泛指一天的某一段时间。in也可以指“在……之后”,表示从说话起的若干时间内。
如: in July/summer/2000/ancient times
The bus will be here in ten minutes.
(2) on表示“在特定的某一天”,也可用于带有修饰语的一天的某个时间段之前。如:on Saturday, on Saturday morning, on the morning of August 1st
(3) at表示“在某一时间点”,或用来表示不确定的时间和短期的假日、时节等。
如:at six o'clock, at Easter
(4) over, through (out)两者均指“经过的全部时间”。
如:Stay over the Christmas.
(5) for与since:for表示动作或状态延续的全部时间长度,为“长达……”之意;since用于指从过去特定的某个时刻到说话时为止的一段时间;含有since时间短语的句子要用完成时,但含有for时间短语
的句子不一定要用完成时。
如:I have been there for six years.
We have not seen each other since 1993.
(6) during指“在……时期/时间内”,必须接表示一段时间的词或词组作宾语。
如:She was ill for a week, and during that week she ate little.
2.表示地点的介词
(1) above, below,over, under,on, on top of, beneath, underneath: above和below分别表示“高于”和“低于”的意思,不一定指垂直方向上的上下;over和under分别表示垂直方向上的上下
或高低;on/on top of和beneath/underneath表示“和表面相接触”意义上的上下。以上三组介词互为反义词。
如:The temple stands on top of the hill.
The pen is beneath the book.
There is a lamp on the desk.
(2) at, on, in:at指小地点或集会场合;on表示线或面上的位置;in表示在立体、区域或环境内,特别是那些较大,能够容纳相应事物的环境。
如:He works at Peking University.
Your radio is on the desk.
He's sitting in the sun.
(3) between与among:between用来说明“在……两者之间”或“三个以上人或事物中的每两者之间的相互关系”;among用来说明“在……三者以上之间”的相互关系;among可以用来表示没有确定数目的物体之间的相互关系。
如:There is a small river between the two villages.
The book is the best among these modern novels.
The relations between various countries are very important.
3.表示原因的介词
(1) for常常表示褒贬、奖惩的原因或心理原因。
如:They will reward you for your help.
(2) from和out of常常表示动机或原因;through表示消极或间接的原因。
如:He feels weak from lack of sleep.
He broke down through overwork.
4.表示目的的介词
for和to都可以引导目的地。for表示拟定的接收人或目的,for跟在含有出发或开始意义的动词后,如:leave, set out, start, depart, sail等;to表示实际的接收人或目的,to跟在含有方向性的动词
后。
如:go, come, run, walk, move, fly, drive, ride等。
如:We have left for Hong Kong.
He flew to America via Hong Kong.
5.表示“关于……”的介词
一般about用于比较随便的谈话或非正式的文体;on用于正式的讲话、著作或报告中;of用于动词talk, read, know, hear等的后面。
如:What are you talking about?
in terms of natural resources
6.表示原料的介词
of和out of表示制成品的材料仍保持原材料的性质;from表示制成品已失去了原材料的性质。
如:His house was built of brick.
He made these toys out of old cigar-boxes.
Steel is made from iron.
7.表示价格的介词
at和for都可表示价格,at仅表示价格;for还表示“交换”。
如:Eggs are sold at 95 cents a dozen here.
I bought it for five pounds.
高考英语常见错误
第1大错误:背诵新概念
这是英语学习的罪魁祸首,很多人都受到所谓的专家的指引,把新概念当作“圣经”一样,只要背诵100遍就可以说一口流利口语了,但结果很多人背诵了,但没有学会口语。
错误原因分析:
背诵是大家学习口语常用的方法,背诵一些句子和文章,会有一些进步。但是为什么还是不能流利地表达自己呢?问题就在于我们背诵的很多句子不是自己想要说的。背诵其实是逆向的操作过程,主要是通过朗读这种表达方式,然后刺激语言的组织,从而变成思维的组成部分。但是,我们的思维受汉语的影响比较大,会受到排斥,最后只有少量的句子能说出来。
再来看思维,思维有三大特点:相似性,差异性和固定性。背诵最多是满足相似性的需求,但差异性和固定性无法实现。
由此可见,所有的麻木的背诵都是失效的。10岁之后,我们的汉语思维基本形成,背诵已经没什么帮助了。
因此,对于背诵新概念,我本人都否定态度,想必全国学习新概念的人过千万应该是有的,但是,有多少人学出来的?我建议大家把新概念当作朗读的资料还是不错的,多读一读吧!还有新概念也可以作为听力的材料。
第2大错误:发音
很多人都在讨论发什么音好,有说发美音的,有发英音的,甚至有人以为自己发的什么牛X的音。大家要知道发音好,不表示你就能学好口语,那种说“发音好,口语就学好”的说法,简直就是个大骗子,也造成了国内的“面子英语”现象。
错误原因分析:
一提到发音,那就想起了十几年前,因为某大师,引起中国的英语学习的革命,突破了“哑巴英语”的现象,他是有功劳的。但是,也产生了另外一个现象:面子英语。大家都象参加模仿秀似的去学模仿了,也就有了大家经常谈论的英音、美音等现象。
我们看连续性:思维——组织——表达——接受——分析——理解
发音其实就是我在上面说的第三步:表达。这没错,练练怎么发音,但是不可以放大它,它只能是口语的组成部分之一,模仿能力强的人学了是很像,不表示就能把口语学出来。因为口语的组成是三方面:思维、组织、表达。你把表达练好了,但是思维和组织这两方面没解决。所以,很多培训机构光练大家的发音去了,因为有市场啊,很多人认为发音好口语就能学好,其实问题就在这里。
因此,我们经常会看到类似的模仿秀的视频,视频里模仿者能说一口流利的英文,其实也只能算是模仿秀而已,大多数人是无法按照自己的思维说出一口流利英语的。
所以大家看到新总理在港大发表演讲发音比较差,就想当然地以为他的英语不好,那是不科学的。当然,我也不了解他的英语如何,只是不能通过发音来判断别人的英语整体水平。因为英语包含听、说、读、写、翻译、词汇和语法共7方面,要整体地来看。衡量的一个标准就是英语的听、说、读、写跟母语比较是不是近似了。
第3大错误:看美剧学英语
美剧最近几年大火,估计也跟大家学英语有关,认为看几部美剧就能学好口语了,这又是一大骗局。相信大家看了美剧没多久,就自动会去看字幕的,到最后也只是娱乐了自己而已。
错误原因分析:
我们还把语言的连续性列示出来:思维——组织——表达——接受——分析——理解
先看前三方面,关于口语:1、表达:跟读美剧对发音有帮助,因为你可以模仿他们的发音。2、组织:你也只能模仿他们的语言,但是,对语言的组织,如果没有语法基础的话,那你会是云里雾里的感觉。3、思维:你所模仿的也只有相似性,一些简单的语言,或者一些俚语你会模仿一些,但差异性和固定性没法解决。
所以,美剧在口语方面也只是发音和少量句子,结果还是不能按照自己的思想流利表达自己。
再来看后三方面,关于听力:1、接受:就算你不打开字幕,你知道怎么听吗?知道接受有三种方式吗?或许你为听到一两句简单的日常用语而欣喜,也或者你听到几个词汇而骄傲,也仅此而已。2、分析:如果接受不到语言,你怎么去分析?也只能靠猜测了吧!或许你能猜到几个,那你的进步呢?3、理解:也只有上面会分析了,你才理解得到,既然分析靠猜,又能理解多少呢?
由此可以看出,美剧在听力方面的帮助是微不足道的。
高考英语复习攻略
一、 科学设计试题,考查综合能力
依据高校人才选拔要求和教育部2003年颁布的《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实验)》,以及《2017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北京卷考试说明》,结合北京市中学英语教学实际,以促进教育公平、科学选拔人才、推进素质教育为目的,科学设计命题内容,突显基础性、综合性和实用性。试卷根据高中生认知能力发展的特点和学业发展的需求,全面考查了《课程标准》中所要求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考查建立在对语言技能、语言知识、情感态度、学习策略和文化意识等素养的整体考查上。语言知识是语言能力的有机组成部分,是发展语言技能的重要基础。全卷的设计注重语言能力的考查,把语言技能和语言知识的考查融入到听、读、写三方面的考查中。对情感态度、学习策略、文化意识的考查渗透在对语言知识与语言技能的考查中。注重用英语获取信息、处理信息、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尤其是用英语进行思维和表达的能力。
二、思想性与教育性并重
试题坚持积极向上、正面引导的选材方向,确保材料本身有助于考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荣辱观。渗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体现全面发展的育人要求。学生完成试题的过程就是一次潜移默化地接受教育的过程。
例如,完形填空篇章中主人公富有爱心,积极参与社会公益活动,为弱势群体提供帮助,充分体现了文明、平等、和谐和友爱,鼓励考生利用所学知识服务社会,服务他人,对共建和谐社会起到很好的作用。阅读理解A篇则充分体现了互助和谐与友爱,责任担当,引导学生注重个人应对突发事件能力的培养和团队合作意识的增强。写作第一节要求考生对中国文化符号有一定的认识。长江、泰山是具有中华文化的代表性符号,具有深远的文化意义和旅游价值。认识中国是从感受中国文化符号开始的,试题能展现考生对祖国的情感和对中国文化的认同。
三、知识性与实用性并举
试题材料的选取兼顾了知识性与实用性,所选材料语言地道真实,包含多种文体和文化知识,涉及的内容为学生所熟悉,语言和语境真实,符合用英语进行国际交流的实际需要,体现在真实环境下语言的使用。
例如,听力话题涉及天气、业余生活、学习生活、人际关系、公共交通等多个方面,不仅充分体现了知识性,而且均为生活中真实的实用语言。阅读材料涉及多种文体,有记叙文、应用文、说明文和议论文。阅读B篇为一条青少年杂志的广告,阅读C篇为普及大众防疫知识的说明文,阅读D篇是有关人工智能机器人安全性的议论文。所有材料都体现了知识性和应用性并举的特点。
四、提供展示语言能力和思维能力的空间
写作任务既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紧密相关,又给考生提供足够的开放空间,有利于考生展示自我的语言能力和思辨能力。
例如,写作第一节设置的情境以给外国朋友推荐旅游线路为基础,向外国朋友介绍祖国的大好河山。试题的设计给考生提供了充分的思维发散空间,鼓励考生认真思考,科学选择并组织内容,给不同思维水平的考生提供了展示自我能力的机会。同时,长江和泰山是中国文化的代表性元素,为学生所熟悉,不同语言能力的学生皆能充分展示自己的语言水平。
五、对中学教学有积极的导向作用
试卷命制注重语篇的整体性、语言的真实性,符合高中学生认知水平,考查考生听、读、写三方面的理解和表达能力,体现英语怎么用,就怎么考,倡导英语怎么用,就怎么学,给教学以明确的语言学习和语言实践要互相促进的导向。
例如,阅读理解B篇为应用文中的一种—广告,文本通过排版的设计突显广告语篇的独有文体特征。命题时从阅读广告的真实需求出发,着重考查杂志的独特性,杂志特征,杂志价格和订阅优惠等信息。听力第9段材料为真实的新闻报道,考查了报道者的身份、报道的内容,引导学生在真实的语境中学习语言。
试题命制注重考查考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尤其在对写作能力的考查中,引导学生独立思考,摆脱单一方法、唯一答案的思维模式,鼓励学生最大限度地调动语言运用能力,展现丰富多彩的思维活动。目的在于倡导在语言教学中,融入思维能力的训练与培养。
又如,阅读理解部分考查了考生理解不同文体语篇的能力,覆盖了《2017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北京卷考试说明》中所要求的主要阅读能力。试题设计注重对语篇的整体理解与把握,重视语篇文体特征,从真实阅读体验的角度设题,突显语言学习也是思维训练的过程。鼓励学生加大阅读量,注重不同文体的阅读,引导他们最大限度地调动语言运用能力,提高思维能力和语言素养。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