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生物检测生物组织中的糖类、脂肪和蛋白质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是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和教学对象的特点,将教学诸要素有序安排,确定合适的教学方案的设想和计划。下面是学习啦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高一生物《检测生物组织中的糖类、脂肪和蛋白质》教学设计,欢迎参考!
高一生物《检测生物组织中的糖类、脂肪和蛋白质》教学设计
一.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知识:1 尝试用化学试剂检测生物组织中的糖类、脂肪和蛋白质。
2 根据实验现象准确推断待测样液来自的生物材料。
能力:
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和实验操作技能。
情感、态度、价值观:
培养学生实事求是、严谨认真的科学态度。认同生命是物质性这一科学世界观。
(二)教学内容
1.教材内容的地位、作用和意义
本实验是高中生物必修模块1《分子与细胞》第2章第1节的一个实验,通过对有机物的检测,小组间比较检测结果,了解同种生物组织中各种有机物含量的差异,以及不同生物组织间有机物含量的差异,认同生物的物质性。
2.教材的编排特点、重点和难点
教材在编排上先安排学生实验,增强学生对大分子有机物的感性认识,再来学习蛋白质等知识,利于学生接受。
教学重点:检测生物组织中的糖类、脂肪和蛋白质的原理和方法。
教学难点:
1、实验所用材料多,试剂多,方法多,应合理有序地组织教学。
2、显微镜下观察花生子叶细胞内脂肪的染色。
(三)教学对象
1.学生已有知识和经验
生物组织中的有机物种类;必要的实验操作技能,如徒手切片和临时装片的制作。
2.学生学习方法和技巧
高二学生具备一定的实验操作技能,对高中生物的第一个检测实验充满兴趣,如果单纯上成一个验证性实验,学生的兴趣会大打折扣,而且不利于学生探究能力的发展。但同时学生对高中生物课程的内容、实验方法和过程还很陌生,所以也不适合完全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究,本实验设计力求源于教材又不拘泥于教材,在能引起学生探究兴趣的同时使学生在实验方法和技能上得到训练。
3.学生个性发展和群体提高
本实验设计为按教师预定的方法,学生分组探究实验,通过实验,观察、比较实验现象和分析、交流实验结果,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和表达能力。关注学生差异,以达到共同提高。
3.1指导学生实验,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观察能力、探究能力。
3.2指导学生分析实验结果,培养学生尊重事实,善于反思的科学态度。
3.3鼓励学生大胆发言,敢于置疑,讲出自己的观点,指导学生规范表达,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
(四)教学策略
1.教学设计思路
实验室制备四种生物组织的提取液作为待测样液,学生在未知情况下任选其中一种检测其中有机物的种类,尝试比较各种有机物的含量,并据此推测待测样液取自哪知生物材料(此时告知生物材料有马铃薯、豆浆、猪肝和梨)。之后分组介绍实验现象及结果。
1.1学生分组检测不同的待测样液,共享实验结果,提高课堂效率。
1.2每个学生都练习使用了四种试剂,选择的待测样液不同,实验现象和结果就各不相同,通过比较、分析,推断待测样液取自哪知生物材料,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较之于每组学生用一种试剂检测不同生物材料,学生更感兴趣,而且也更符合以生物为研究主体的学科特点。
1.3各组展示实验结果,全班同学对比不同生物材料在同一试剂处理后的异同,扩大视野,增长知识。
1.4各组同学报告实验中与自己预测不同,或与大家的实验不同的现象,共同找出原因,让学生学会反思。
2.教学方法
分组探究实验,合作学习。
3.教学媒体的选择与运用
利用数码显微镜拍下花生子叶细胞内的脂肪照片,以突破显微镜下观察这一难点。
4.教学流程
(五)教学评价
本实验依据学生实际情况设计教学,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完成探究,课堂容量大,但教学秩序井然,利于学生能力的提高,学有所获。
二.教学反思
1.把握探究尺度,保证探究活动顺利进行。
根据学生实际,由于还不具备设计实验所需的“对照原则”,“单因子变量原则”等知识,所以没有安排学生完全自主探究,而是教师指导下的探究,打好基础,利于将来探究活动的逐步深入。
2.正视学生在实验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养成尊重事实的科学态度。
学生提出的问题鼓励学生自己解决:所选的待测样液加碘液后变蓝,说明其中有淀粉,应该是马铃薯;但加入斐林试剂有砖红色沉淀出现,那就应该是梨,到底是什么呢?(马铃薯中的淀粉分解出还原糖)。又如肝脏研磨液在加入双缩脲试剂后出现的紫色和示范的紫色不同,为什么?(肝脏研磨液的原色影响)。还有肝脏研磨液中应该有脂肪,为什么加苏丹III染液后,看不到显色?(从液面漂浮的一层可观察到)。等等,这些问题都是学生自己解决的。
学生不提的问题教师提:有同学的待测样液加入斐林试剂后加热变黑了,为什么?斐林试剂和双缩脲试剂成分相似但作用不同,为什么?通过这些问题给学生更大的思考空间,鼓励学生课后寻找答案,使课内探究延伸到课外。
不应回避的问题:有些同学不敢记录真是的实验现象,总是想改成“标准答案”,我告诉学生实验现象只有真假之分,没有对错之分,合理地分析结果是实验的重要环节,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这些在实验中出现的问题如果让它在课堂上一闪而过就很可惜,抓住这些问题,进一步引导学生思考,让学生与学生之间,学生与教师之间的思维碰撞,产生火花,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他们真正体会到科学探究的乐趣。
3.体验探究过程,共享实验结果
这次实验,每位同学都学习使用了四种试剂,两种检测脂肪的方法。由于不指定实验材料,而是要求学生通过小组讨论、合作,对材料进行筛选,尝试设计实验,这就为学生的选择提供了较大的空间,突出了对学生实验探究能力的培养,强调小组合作学习的作用,并通过小组汇报共享实验结果,更有利于学生创新意识的养成。
4.传统教学与信息技术的整合
教师演示斐林试剂和双缩脲试剂的正确使用方法,辅以多媒体课件演示实验原理及颜色反应现象,利用数码显微镜拍下花生子叶细胞内脂肪被染色的照片,帮助学生辨认显微镜下的图像,突破了指导学生显微镜下观察这一教学难点,取得较好效果。
5.个性化评价学生,关注学生的发展
对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发言、置疑都及时肯定和评价,鼓励他们说出自己的想法。在肯定的同时适当补充修正,使学生学会用生物学的科学名词准确表达。
看过"高一生物检测生物组织中的糖类、脂肪和蛋白质教学设计 "的还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