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学习方法>高中学习方法>高三学习方法>高三政治>

河北定州中学高三政治的模拟试卷含解析(2)

夏萍分享

  河北定州中学高三政治的模拟试卷参考答案

  1.D

  【解析】题干中运用科学有效的程序切实做到“六个精准”的结合,体现了要坚持系统优化的方法,把握事物的整体性、有序性,①符合题意。题干中要针对不同贫困区域环境、不同贫困农户状况,说明矛盾具有特殊性,要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④符合题意。②③题干中的材料没有体现。故本题答案选D。

  【考点定位】系统优化的方法,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名师点睛】本题难度中等,考查学生调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解答此题的关键是理解题意,依据材料信息,“针对不同贫困区域环境、不同贫困农户状况,运用科学有效的程序切实做到‘六个精准’的结合”,逐一分析对应每个选项,排除与题意不符的,保留与题意一致的即可。

  2.C

  【解析】①说法不对,认识的途径有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但不能说谁比谁更可靠。②说法不对,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不能说“终极真理”。刘基的主张“观形于声,未必见形;求实于名,未必得实”,“物有甘苦,尝之者识;道有夷险,履之者知”,体现了实践是认识的来源,认识的真理性需要不断经受实践的检验,③④符合题意。故本题答案选C。

  【考点定位】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名师点睛】名言名句体现教材原理的题目是哲学选择题中常见的考法,做这类题目,首先要弄懂材料中名言名句的意思,分析其中体现的哲学原理,然后再去分析题肢,看哪个选项所体现的道理与其相符合。解答此题需要把握材料的关键信息“未必见形,未必得实”,说明认识的真理性需要不断经受实践的检验;“尝之者识,履之者知”,体现了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3.B

  【解析】①中的可靠保证,说法太绝对,不选。题干中我国成功将暗物质粒子探测卫星“悟空”发射升空,它将在太空探寻暗物质存在的证据,研究暗物质特性与空间分布规律,说明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体现了意识活动具有主动创造性,②④符合题意。③说法不对,应该说人们在意识的指导下能动地改造世界。故本题答案选B。

  【考点定位】意识的作用。

  【回扣教材】人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自觉选择性和主动创造性,意识对客观世界的反映是主动的,有选择的,并不限于客观世界有什么就反映什么。意识不仅能反映事物的外部现象,而且能够把握事物的本质和规律。意识活动的主动创造性,是人能够认识世界的重要条件。通过“思维的眼睛”,揭示深藏于事物内部的本质和规律。

  4.B

  【解析】材料中“成功解决农业废弃物规模化、低成本生产运用的技术难关”体现了人们可以发挥主观能动性,创造条件,创造性地建立新的联系,可以在实践中人们认识,利用规律为自身服务,①③正确;②不选,因为我们解决矛盾不意味着解决矛盾的差别和对立;④错误, 夸大了意识的能动性作用。选B。

  考点:联系的观点、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尊重客观规律的关系

  【知识归纳】尊重客观规律与发挥主观能动性

  (1)

  (2)

  (3)

  易错点:客观规律与主观能动性是相互制约的关系

  提醒:客观规律与主观能动性不是相互制约的关系。人们的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受客观规律的制约,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必须以承认客观规律为前提。二者不可分割,也不能并列,更不能颠倒。片面强调规律的客观性而否定主观能动性是形而上学唯物主义思想;夸大主观能动性而否认客观规律的制约性是唯心主义思想。

  5.A

  【解析】矛盾具有特殊性,要求我们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精准思维体现了该观点,①正确;“干工作不能满足于一般化、大呼隆抓,不能以原则应对具体”体现了要避免囿于经济的习惯性思维,③正确;②强调了矛盾的普遍性,不选;④错误,因为同一事物本质不会因事物的变化而变化。选A。

  考点:矛盾的特殊性

  【名师点晴】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1)

  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指在矛盾普遍性原理的指导下,具体分析矛盾的特殊性,并找出解决矛盾的正确方法。

  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马克思主义的一个重要原则,是马克思主义的活的灵魂。

  (2)

  ①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我们正确认识事物的基础。

  ②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我们正确解决矛盾的关键。

  6.C

  【解析】“一项简单的行动,若能坚持21以上,就会形成习惯;若坚持重复90天以上,就会形成稳定习惯;如果能坚持365天以上,你想改变这个习惯都困难”体现了明事物的发展是量变与质变的统一,量的积累达到一定程度必然引起质变,选C;A体现了矛盾的观点;B体现了矛盾的特殊性;D体现了实践的观点。

  考点:量变和质变的关系

  【名师点晴】正确理解发展与量变、质变的关系

  (1)——质变——新的量变——新的质变”两种状态的循环往复,不断前进。

  (2)

  (3)

  7.B

  【解析】①错误,因为意识是对物质的反映,意识的内容是客观的,不会因人而异;④错误,因为意识的形式是主观的,但是不一定不真实;对同一个个对象之所以出现不同的看法,是因为人的感觉具有一定的自觉选择性,艺术欣赏的效果受思念方式制约,②③正确,选B。

  考点:意识的能动性

  【名师点晴】学习意识的能动性时要克服以下几个错误观点:

  ①把“人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等同于“人的认识在任何时候都是正确的”;

  ②把“人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等同于“处于特定历史时期的人们可以将一切客观事物认识穷尽”;

  ③把“人能够能动地改造世界”等同于“人的意识能够直接使客观世界发生改变。”

  8.C

  【解析】“佩珀”的机器人的制造体现了人类的意识的能动性,体现了实践活动的直接现实性,②正确;该机器人制造后,是客观存在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以实体的形式独立于人的意识之外,③正确;①不选,因为该机器人没有意识,意识是人脑特有的机能;④错误,因为机器人不能够把握事物的规律,事物的本质与规律要通过人类发挥主观能动性才能把握。选C。

  考点:世界的物质性

  【名师点晴】世界的物质性

  (1)

  (2)

  9.C

  【解析】A错误,正确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要遵循社会发展规律,要自觉站在人民群众的立场之上,而不不是没有对错之分;B错误,正确价值观的衡量标准是自觉站在人民群众的立场之上;“独行快、众行远”“ 众人拾柴火焰高”强调了联系的观点,即事物的发展以其他事物的存在与发展为条件,选C;D与材料无关。

  考点:联系的观点

  【名师点晴】在联系的观点上,同学们最容易出差错的有两点:一是把联系的普遍性理解为世界上任何两个事物之间都存着必然的、直接的联系,从而否认了联系的多样性和条件性;二是把联系的客观性等同于联系不可改变,如果人们试图建立新的联系,就是对联系客观性的否定。为此我们必须明确:联系具有普遍性,但并不是说任何两个事物之间都存在着联系,因为联系是有条件的,只有条件存在,才会产生某种联系;尽管联系是客观的,但并不意味着联系不可改变,人们可以根据事物固有的联系,改变事物的状态,调整原有的联系,建立新的联系。

  【解析】认识的发展有助于促进事物的发展,但不会“决定”事物的发展,①不选;材料中科研人员通过实验取得了新的认识成果,进而推动了人们对延缓衰老及防治衰老相关疾病的进一步认识,这体现了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②正确;凭借实验和“多能干细胞定向分化技术、基因组靶向编辑技术、以及表观遗传组分析技术”研究人员才取得了新的认识成果,这说明人的认识活动受认识工具和技术的制约,③正确;材料是强调人们利用日益完善的认识工具和技术推动了实践的发展,④不符合题意,故本题答案选择C。

  考点:实践与认识的关系

  【方法技巧】“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强调的是认识来源于实践;“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强调的是认识的动态发展是由实践推动的;“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强调的是实践能够把主观和客观联系起来加以比较和对照;“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强调的是认识要回到实践中去,服务于实践。

  11.A

  【解析】①强调理在事先,是客观唯心主义思想;②“卧看满天云不动,不知云与我俱东”强调了动静统一的哲学观点,也包含了事物是运动变化的观点;③“物之不齐,物之情也”强调了矛盾具有特殊性;④“明者因时而变,知者随事而制”强调的是事物是发展变化的,要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比较来看,②与④反映的哲理相近,故本题答案选择A。

  考点:辩证唯物主义

  【名词释义】“飞花两岸照船红,百里榆堤半日风。卧看满天云不动,不知云与我俱东”这是宋代诗人陈与义的诗句。作者以行船为参照物,只见两岸红花飞动,百里榆堤风驰电掣般地过去,足以表明行船之疾速;仰看云彩,似乎不动,原来“云与我”一起往东而去。作者凭借动静相对,静中寓动,动中见静的形象描述,将自然科学的基本原理结合起来。

  【解析】漫画“一个不注意小事情的人,在事业发展上亦不会走远”,强调的是人要树立“细节”意识,注意自己的一言一行,故漫画启示我们要树立正确的意识,①正确;材料没有强调人由成功向不成功转化,②不选;自己的一言一行对自身发展都有影响,这体现了事物之间存在普遍联系的观点,③正确;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强调的是要加强量的积累,促进事物质的变化;而材料中强调的是事业要成功,就要防止消极的量变发生,二者强调的方面不同,故④不选,故本题答案选择B。

  考点:辩证唯物主义

  【特别提示】要准确把握量变与质变的辩证关系:

  (1)量变是质变的前提和基础,但是只有量变积累到一定程度,才能引起质变。

  (2)事物发展必须经历质变的飞跃,但是质变也有上升的和倒退的质变之分,不能认为质变就是发展。

  13.C

  【解析】材料中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属于对生产关系的调整,所以材料体现的是改革生产关系以适应生产力的发展,①不选;材料中深化经济体制改革是为了使生产关系更好地适应生产力的发展,这是由社会发展要尊重生产关系要适合生产力发展的客观规律决定的,②正确;树立创新意识是辩证否定的要求,不能只谈否定,③不选;“试点”试验体现的是“个性”,试点成功之后推广出去就变为“共性”,发挥试点的先行先试作用体现了共性与个性的辩证关系,④正确,故本题答案选择C。

  考点:社会历史的基本矛盾运动

  【特别提示】上层建筑只有为先进的经济基础服务时,才能促进生产力的发展。

  14.A

  【解析】①说法错误,因为人的认识能力是有限的,人类的认识能力是无限的,故排除;②说法错误,该说法夸大了意识的作用,人的主动创造性,是认识世界的重要条件,而非前提条件,故排除;材料说明意识具有能动性,③④符合题意,故本题正确答案选A。

  考点:意识的能动作用

  【名师点睛】学习意识的能动性时要克服以下几个错误观点:①把“人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等同于“人的认识在任何时候都是正确的”;②把“人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等同于“处于特定历史时期的人们可以将一切客观事物认识穷尽”;③把“人能够能动地改造世界”等同于“人的意识能够直接使客观世界发生改变。

  15.B

  【解析】我国人口政策的演变是由我国的国情决定的,由我国经济发展状况决定的,体现了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①不选,③正确;②正确,因为在不同的历史阶段,我国的国情不同所以我国的人口政策也不同,体现了矛盾的特殊性;④社会发展的总趋势是前进性,而不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表述错误。故本题正确答案选B。

  考点: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辩证关系、矛盾的特殊性

  【名师点睛】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属于高考常考点,复习备考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1)

  (2)

  16.D

  【解析】①说法错误,材料分析的是空气污染对人们出行意愿的影响,并不是说谁的适应性更强;③说法错误,因为人的行为受环境的影响,但是并不是由环境决定,故排除;人的行为选择是主客观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客观环境会影响人们的行为选择,人们的行为选择具有主体差异性,故本题正确答案选D。

  考点:认识的差异性

  【方法技巧】选择题考查的内容也不外乎三部分:识记、理解、运用。近年的考试中理解、运用的比重增加,很少看到识记的题型,识记已经渗入了理解和运用中。我们做每一道政治选择题都是运用已有的知识,对题干提供的材料、信息进行分析、甄别、遴选。可见,选择题也是考查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考查处理信息的能力。因此技巧始终是技巧,不能代替基本功。要想解答好选择题,首先,要在平时的学习中注意准确把握概念和原理。概念和原理的理解是选择题主要考查内容,否则巧媳妇难为无米之炊。第二,养成好的习惯:做题习惯,如建立错题本,或在资料中对不同难度的题做不同的标记,对反复出错的题进行重点分析;总结选择题的干扰方法和做题经验。好的逻辑思维习惯,好的思维不是老师教出来的,而是练出来的。只要我们能夯实基础,注重培养能力,善于总结和灵活掌握解题的基本方法和技巧,在高考中是可以取得满意的效果的。

  17.A

  18.C

  【解析】

  17.“这个名字和这种植物,两千多年前就以奇特的方式联系在一起”体现了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选A;B观点错误,各国文化没有优劣之分;C、D与材料无关。故本题的正确答案选A。

  18.中医西医是互补的,具有同一性;中医西医作为不同医学体系,有各自的医疗理论、医疗方法,具有斗争性。同一性以斗争性为前提,斗争性寓于同一性之中,①③正确;②表述错误,矛盾的同一性是相对的,斗争性是绝对的;④与题意无关,排除。故本题正确答案选C。

  考点:中华文化的特征、矛盾的基本属性

  【考情分析】中华文化的特征

  (1)

  (2)

  19.D

  【解析】材料中马云高考、求职受挫,但最后取得了成功,说明不能向命运低头,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①正确;实现人生价值未必一定要自主创业,②说法错误;“跻身富豪”的价值观念并不十分可取,平凡的工作也一样为社会做贡献,③不选;马云的事迹启示我们要正确认识自己,找到自己人生的正确走向,④正确,故本题答案选择D。

  考点:人生价值的实现

  【知识拓展】如何才能更好地实现人生的价值:

  1.要树立正确的价值观,遵循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作出正确的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

  2.要积极参与社会实践,树立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自觉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

  3.要在劳动和奉献中创造价值,积极投身为人民服务的实践。

  4.要正确处理个人与社会的关系,在个人与社会的统一中实现人生价值。

  5.要在砥砺自我中走向成功,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全面提高个人素质,树立坚定的理想信念。

  20.A

  【解析】材料中美国航天局通过实践找到了火星表面有液态水活动的证据,从而进一步验证了火星上可能有生命迹象的认识是否正确,这表明了①观点;材料表明火星还有很多事物和现象是人们未知的,这也导致了人们对火星的认识需要不断发展,这也从另一方面说明了未知世界的无限性决定了人类认识具有无限性,②正确;认识不能决定实践,③说法错误;人类对未知世界的“正确认识”往往要经过反复才能得到,不是说所有的认识都具有反复性,④不选,故本题答案选择A。

  考点:追求真理是一个过程

  【易混易错】关于真理的几个易混易错知识点:真理是客观的,不是主观的;真理可以被自身超越,但不能被推翻;真理是相对的,没有绝对真理;真理是发展的,没有终极真理。

  21.

  (1)①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存在的变化决定社会意识的变化。我国当前在文化创作中面临的诸多问题,要求我们做出新的决策。

  ②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合经济基础状况是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意见》的出台有利于社会主义文化的健康发展,巩固我国的经济基础,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提供精神动力。

  ③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意见》倡导文艺工作者深入人民生活,虚心向人民学习,自觉以最广大人民为服务对象,有利于坚持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

  ④价值观对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具有指导作用,是人生的重要导向。我国在文艺领域还存在价值扭曲、浮躁粗俗、娱乐至上、唯市场化等问题,《意见》的出台有利于人们在文艺创作上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⑤正确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应符合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符合社会发展的规律。《意见》的出台符合时代进步的潮流,有利于满足人民精神文化需求。

  (2)①要立足社会实践,深入生活,在实践中学习。

  ②要深入挖掘和提炼传统文化中的有意思想艺术价值,继承传统、推陈出新。

  ③要面向世界,博采众长,积极吸取各国优秀文化成果。

  ④要扎根人民,虚心向人民学习,从人民群众的伟大实践和丰富多彩的生活中汲取营养。

  ⑤文化创作过程中,必须坚持正确的方向,克服错误的倾向。既反对“守旧主义”和“封闭主义”,同时也反对“民族虚无主义”和“历史虚无主义”。

  (3)①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②树立正确意识。③坚持实践第一的观点。

  【解析】

  (1)此题设问范围明确,运用“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的有关知识分析,设问指向具体,分析国家出台《意见》的原因,属于原因类的题。解答时,首先解读和提炼《意见》中的有效信息;然后依据信息回扣教材“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的有关知识,具体从: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合经济基础状况是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价值观对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具有指导作用、是人生的重要导向,正确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应符合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符合社会发展的规律等角度,精心组织答案,规范答题即可。

  (2)此题要求运用《文化生活》的有关知识,指出在文艺创作方面应如何生产出人民喜爱的优秀作品,属于措施类的题,其实是考查教材文化创新的途径,即:立足社会实践,继承传统、推陈出新,面向世界、博采众长,坚持正确的方向、克服错误的倾向;同时依据设问指向,产出人民喜爱的优秀作品,还需答出要扎根人民,虚心向人民学习即可。

  (3)此题要求从“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的角度,为文化创新提出两条方法论建议,属于开放型的题。解答时,依据材料信息,从“探索世界”的角度,点出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要树立正确的意识;从“追求真理”的角度,说明要坚持实践第一的观点即可。

  【考点定位】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合经济基础发展状况的规律,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价值观的导向作用,正确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的标准,文化创新的途径,一切从实际出发,树立正确的意识,实践第一的观点。

  【名师点睛】解决第一问的关键是审题,需要根据设问范围“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确定课本《生活与哲学》第四单元相关的观点,并且结合设问的具体方向做到理论和实际相结合,此题难度一般,考查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第二问是运用《文化生活》有关知识,考查文化创新的途径,从根本途径、基本途径以及反对“守旧主义”和“封闭主义”,“民族虚无主义”和“历史虚无主义”等角度,综合思考、运用辩证思维的方法分析作答。解答第三问的关键是审设问范围“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这是《生活与哲学》第二单元的标题,它包括唯物论和认识论部分,设问要求是提出两条方法论建议,强调方法论,解答时一定不能偏离主题,否则不得分。

  22.

  (1)反对扭曲和篡改原著蕴涵的胡乱改编。

  理由:

  ①经典名著是中华民族灿烂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名著之为名著,就在于其经过时间考验经久不衰,显示出史学上、美学上的独特价值与魅力,展现了一个民族的精神向往和美好追求。珍视和敬畏经典名著,是一个民族文化自觉与文化自信的重要表现。

  ②评价名著改编的文艺作品,要以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努力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社会价值和市场价值相统一,绝不让文艺成为市场的奴隶,成为传播落后、腐朽文化的载体。

  ③对于经典名著的改编,必须以尊重原著的精神价值取向和审美风范为根基,提炼符合当代需要的思想理念、道德规范、价值追求,并赋予新意、创新形式,才能真正实现经典著作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背弃原著蕴涵的改编是对传统文化的不尊重。

  支持改编。

  理由:

  ①人民的需要是文艺存在的根本价值,无论什么类型、风格的文化,只要是人民真正需要的,都应该成为我们倡导的大众文化。生动反映人民心声、回应人民期盼的名著改编,能够给人民信心和力量,具有生生不息的生命力,应该支持。

  ②每个时代的读者在阅读经典名著的过程中,总会结合所在时代及其社会实践的特点与需要,对经典名著产生新的理解、进行新的诠释,这也是经典名著经久不衰、富有生机与活力的重要保证。

  ③经典名著的创作本身就是一个在实践基础上融汇多种文化特质的新文化创作过程。因此,对于今天有益的作品改编,我们需要有一种海纳百船的胸怀。

  (2)①任何事物都包含着矛盾,矛盾双方既对立又统一,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过分强调影视作品的市场价值,片面追求收视率和票房,会降低作品本身的审美品格,使其价值内涵流于庸俗、媚俗,甚至明显背离道德底线,沦为市场的奴隶。片面追求影视作品的社会价值,无视其市场价值,又会影响影视产业的健康发展,不利于满足人民日益多样化的精神文化需求。因此,好的影视作品应该实现社会人偶和市场价值的有机统一,以实现二者的相互促进、相互转化。

  ②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相统一。影视作品的创作要坚持在社会价值和市场价值的有机统一中坚持把社会价值放在首位。

  (3)范例:名著是人类文化的精华。阅读名著,如同与大师携手,可以增长见识,启迪智慧,提高人文素养。今天,就让我们畅游文学的海洋,一起品味名著风韵吧!

  【解析】

  (1)本题考查文化生活的相关知识,要求考生就是否支持改编以《西游记》为代表的经典名著,并指出理由。旨在考查学生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如果不支持,考生可以从经典名著本身的意义回答,即文学艺术的重要性;其次,“名著改编不能故意迎合庸俗的价值观”说明了评价名著改编的文艺作品,要以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努力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社会价值和市场价值相统一;不是随意改编就能叫做创新说明了对于经典名著的改编,必须以尊重原著的精神价值取向和审美风范为根基,提炼符合当代需要的思想理念、道德规范、价值追求,并赋予新意。如果支持,可以从材料中找出原因。“为民众所认可的、有生命力的”说明无论什么类型、风格的文化,只要是人民真正需要的,都应该成为我们倡导的大众文化,改编要符合人民大众的需求;用现代的视角重新思考过去的文化说明改编和创新是经典名著经久不衰、富有生机与活力的重要保证;西游记本身就是不断吸收借鉴、完善整理出来的版本,说明了经典名著的创作本身就是一个在实践基础上融汇多种文化特质的新文化创作过程,所以我们要支持改编。

  (2)本题考查哲学生活的相关知识,知识指向明确,即运用“对立统一观点”,分析影视作品创作应如何处理好作品的社会价值与市场价值之间的关系。对立统一的观点即矛盾的观点。矛盾就是对立统一,同一性和斗争性是矛盾的基本属性。影视作品的社会价值和市场价值是矛盾的两个方面,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然后考生要分析二者的同一性和斗争性。过分强调影视作品的市场价值,会沦为市场的奴隶,片面追求影视作品的社会价值,不利于满足人民日益多样化的精神文化需求;我们要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相统一。影视作品的创作要坚持在社会价值和市场价值的有机统一中坚持把社会价值放在首位。

  (3)本题为开放型试题,要求考生主持人的身份为“阅读名著,走近经典”为主题的读书会拟写一份开场白,考生只要围绕主题,写出即可。

  考点:中华文化的特征、文化的继承与发展、文化创新的意义、传统文化的作用、大众文化、矛盾的基本属性、两点论和重点论的关系

  【名师点晴】

  情景式材料论述题的特点:

  ①材料较长,阅读量较大。

  ②材料内涵丰富,信息容量较大。

  ③设问含蓄,角度灵活。从设问的角度来说,高考论述题分为限制型和扩展型两种类型。限制型的特点是:它限定了作答方式和范围,设问一般是“材料体现了什么”、“反映了什么”或是已有结论了,不用你去归纳,而是把你的思维集中到这个结论上,重在考查这个结论是怎样得出来的。扩展型的特点是:一般是问“你对材料中反映的问题是如何认识的?”“说明了什么”。考生需要自己确定答题所用的基础知识和内容,自由发挥程度较大。

  ④理在书中,题在书外。

  从最近几年的高考来看,由于情景材料论述题的信息量大,难度较高,区分度强,此类题的得分一般不高,近一半以上的考生因信息把握不准,答案组织空洞,得分在平均分以下。

  情景式材料论述题做题方法

  1.仔细审题

  情景式材料论述题的解答,审题是第一步,是关键,是前提。

  (1) 性质、关系等。其中最重要的是找着材料的规定性,即所谓“题眼”,进而把握材料中心。

  (2)

  ①找出关键词句,辨明命题意向。这样才能确定角度,界定所涉内容。

  ②找准限定词句,审透题意细节。

  2.规范答题

  (1)

  (2)

  ①列提纲:即设计答案框架,它关系着答案的周全性,知识的统一性。

  ②用方法:需要运用归纳、演绎等方法组织答案,以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③联实际:设计答案时一定要避免理论与实际脱节,要达到材料与观点的水乳交融。


猜你感兴趣:

1.高三政治期末试卷分析

2.2017高三政治模拟考试卷及参考答案

3.2017届高三政治模拟题

4.2017届高三政治模拟试题

5.2017高三政治模拟考试题

3794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