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高三政治复习知识点
做好每一个知识点的复习,让你轻松面对高考。下面是学习啦小编为大家收集整理的2016高三政治复习知识点,相信这些文字对你会有所帮助的。
2016高三政治复习知识点:多变的价格
1、影响价格的因素有哪些?价格和供求的关系是什么?
供求关系对价格的影响
气候、时间、地域、生产、宗教信仰、习俗等因素通过改变商品的供求关系来影响商品的价格。
当某种商品供过于求时,商品过剩,卖方不得不以较低的价格处理他们过剩的存货,于是出现货多不值钱的现象,形成买方市场。当某种商品供不应求时,商品短缺,买方不得不接受较高的价格以满足自身的需要,于是出现物以稀为贵的现象,形成卖方市场。
2、价值决定价格
价值是价格的基础,价格是价值的货币表现。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商品的价值量越大,价格越高;商品的价值量越小,价格越低。
价值规律的内容和形式?
价值规律的基本内容是商品的价值量由生产该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商品交换以价值量为基础实行等价交换。
价值规律的表现形式是商品价格受供求关系的影响,围绕价值上下波动。
3、单位商品的价值量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个别劳动时间
商品价值量由生产该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是指在同样生产条件下生产同类商品的绝大多数劳动者的劳动时间。
商品价值量与生产该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成正比,与个别劳动时间无关。
4、单位商品的价值量与社会劳动生产率、个别劳动生产率
如果生产某种商品的生产者普遍提高了劳动生产率,就会导致生产该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缩短,从而使单位商品的价值量降低。
若其他因素不变,单位商品的价值量与生产该商品的社会劳动生产率成反比,与个别劳动生产率无关。
商品的价值量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称正比,商品的价值量与社会劳动生产率成反比。
5、企业提高个别劳动生产率的意义
企业的个别劳动时间高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在同一劳动时间内创造的价值总量较少,在市场竞争中处于不利地位。企业的个别劳动时间低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在同一劳动时间内创造的价值总量较大,在市场竞争中处于有利地位。
6、价值规律的基本内容及其表现形式
价值规律的基本内容:商品价值量由生产该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商品交换以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价值量为基础实行等价交换。
价值规律的表现形式:商品价格受供求关系的影响,价格围绕价值上下波动。
从单个交换过程来看,商品的价格可能高于或低于商品的价值;但从一段较长时间来看,商品的平均价格和商品的价值相符。
7、价格变动对人们生活的影响
价格变动会引起需求量的变化。一般说来,价格上升,购买减少;价格下降,购买增加。
价格变动对生活必需品需求量的影响比较小,对高档耐用消费品需求量的影响比较大。
在替代品中,一种商品价格上升,导致另一种商品的需求量增加。在互补品中,一种商品的价格上升,会使另一种商品的需求量减少。
8、价格变动对人们生产经营的影响
①调节生产的规模。当某种商品价格上涨,有利可图时,生产经营者会扩大生产规模;当某种商品价格下跌,无利可图时,生产经营者会压缩生产规模。
②提高个别劳动生产率。企业只有提高个别劳动生产率,缩短个别劳动时间,才能给自己的产品提供降价空间。
③生产适销对路的高质量产品。哪个生产者能提供质量好的或者其他企业无法生产的产品,他就能获得较大的市场份额。
2016高三政治复习知识点:神奇的货币
一、商品的含义及其基本属性
1、含义:商品是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劳动产品不一定是商品,但商品一定是劳动产品。
商品的基本属性:商品的使用价值是指商品能够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属性。不同商品使用价值不同,所以才需要交换以满足人们的不同需要。商品的价值是指凝结在商品中的无差别的人类劳动。不同商品都有价值,所以才能够按照一定比例相互交换。
2、货币的含义、本质和基本职能
含义:货币是从商品中分离出来固定充当一般等价物的特殊商品。当贵金属金银固定充当一般等价物时,货币就出现了。
货币的本质:是一般等价物。
货币的基本职能:基本职能(价值尺度、流通手段)、支付手段、贮藏手段、世界货币。价值尺度是指货币具有表现和衡量其它一切商品价值大小的职能。货币执行价值尺度职能只需要观念上的货币。
流通手段是指货币充当商品交换媒介的职能。货币执行流通手段职能则需要现实的货币。
3、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的计算公式P5。
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商品的价格总额/货币流通速度
(商品的价格总额=待售商品量x价格水平)
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同商品的价格总额成正比例,而同货币流通速度成反比例。
4、纸币的产生和发展P6:
(1)纸币是随着商品交换的发展,在铸币的基础上产生的。
(2)纸币的含义:它必须由国家(或地区)发行的、强制使用的价值符号。纸币本身没有价值,它只是代替金属货币执行流通手段的职能。一是由国家发行的。如果不是本国国家发行的,就不是法定货币,而是伪币假币,在市场上不能流通。制造假币的行为在各个国家都是犯罪行为。二是国家现在正在强制使用的。国家以前强制使用的而现在不再强制使用的,则不能在市场上流通。这两方面是缺一不可的。
通货膨胀通货紧缩
含义物价总水平的持续上涨。物价总水平的持续下跌。
表现需求旺盛,物价上涨,纸币贬值,经济过热。需求不足,物价下跌,纸币升值,经济衰退。
本质社会总供给小于社会总需求,流通中的纸币量过多。社会总供给大于社会总需求,流通中的纸币量过少。
成因①纸币发行过多;②社会需求旺盛;③成本上升等。
影响适度的通货膨胀可以刺激消费,扩大内需,推动经济发展;但通货膨胀直接使纸币贬值,而居民收入水平没有提高,就会导致人民生活水平下降,社会经济秩序混乱,影响经济发展。适度的通货紧缩可以挤去经济泡沫,抑制投资过热;通货紧缩在一定程度上对居民生活有好处,但从长远看会严重影响投资者的信心和居民的消费心理,导致恶性的价格竞争,对经济的长远发展和人民的长远利益不利。
对策可采取紧缩的财政政策和紧缩的货币政策。可采取扩张的财政政策和扩张的货币政策。
备注①通货膨胀导致物价上涨。物价上涨有多种情况、多种原因,所以物价上涨不一定是通货膨胀。
②通货膨胀是宏观上的卖方市场;但卖方市场有宏观、微观之分,所以卖方市场不一定就是通货膨胀。①通货紧缩导致物价下跌。物价上涨有多种情况、多种原因,所以物价下跌不一定是通货紧缩。
②通货紧缩是宏观上的买方市场;但买方市场有宏观、微观之分,所以买方市场不一定就是通货紧缩。
5、信用卡的含义、功能及优点
(1)结算的方式:结算方式:①现金结算;②转帐结算。
(2)常用信用工具:
①信用卡:
A、含义P7:具有消费、转帐结算、存取现金、信用贷款等部分或全部功能的电子支付卡。
B、优点P8:信用卡可以集存款、取款、消费、结算、查询、信用贷款为一体,能减少现金的使用,简化收款手续,方便购物消费,增强消费安全,给持卡人带来诸多便利。
C、注意银行信用卡的使用特点P8
②支票P9:是活期存款的支付凭证,是出票人委托银行等金融机构见票时条件支付一定金额给受款人或者持票人的票据。支票主要分为转帐支票和现金支票两种。
6、外汇和汇率
外汇是用外币表示的用于国际间结算的支付手段。
汇率是指两种货币之间的兑换比率。如果一定数量的外国货币可以兑换成更多的本国货币,说明外币升值、外币汇率上升;反之,说明外币贬值、外币汇率跌落。
人民币升值的利:①人民币升值使中国消费者能够买到价格便宜的进口商品。②人民币升值使企业进口商品可节省一笔费用。③人民币升值使中国老百姓手中的财富更加值钱。人民币升值的弊:①人民币升值导致出口商品价格提高,国际市场竞争力减弱,出口贸易更加困难,加大国内就业压力。②人民币升值使外商在中国市场的实际购买力受到损失,影响外来投资。③人民币升值使我国外汇储备贬值。
7、树立正确的金钱观
金钱在现代经济生活中的意义:在一定意义上,货币是财富的象征。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仍然存在着商品货币关系,生产、分配、交换、消费等各种经济活动都离不开货币。
树立正确的金钱观:①对于金钱要取之有道,通过合乎道德与法律的正当途径挣钱。②对于金钱要用之有度,花钱要有所节制,用于做什么要分轻重缓急,能够节省的要节省。③对于金钱要用之有益,把钱用到有利于国家社会、有利于他人的地方,用到有利于全面发展自己、实现人生价值的地方。
8、我国为什么要保持人民币币值稳定?
(1)对内保持物价总水平稳定;
(2)对外保持人民币汇率稳定;
(3)有利于人民生活安定、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4)有利于世界金融的稳定和经济的发展;
(5)有利于实现扩大就业,缓解我国的就业压力;
(6)有利于实现经济增长,国际收支平衡等宏观经济目标。
2016高三政治复习知识点:小康社会
1、是什么:从总体小康到全面小康
(1)总体小康是低水平的、不全面的、发展很不平衡的小康。
(2)本世纪头二十年,我们要集中力量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
2、为什么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性: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有利于更好地实现社会主义生产目的,体现社会主义本质,有利于扩大内需,增强我国的综合国力。只有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物质极大丰富,才能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3、怎么办: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在经济建设方面的新要求:
(1)增强发展协调性,努力实现经济又好又快发展。主要包括以下具体内容:转变发展方式取得重大进展,在优化结构、提高效益、降低消耗和保护环境的基础上,实现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到2020年比2000年翻两番。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更加完善。自主创新能力显著提高,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大幅上升,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居民消费率稳步提高,形成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的增长格局。城乡、区域协调互动发展机制基本形成。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取得重大进展。城镇人口比重明显增强。
(2)全面改善人民生活。主要包括以下具体内容:社会就业更加充分。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基本建立,人人享有基本生活保障。合理有序的收入分配格局基本形成,中等收入者占多数,绝对贫困现象基本消除。
(3)建设生态文明,基本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发展方式、消费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