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学习方法>高中学习方法>高三学习方法>高三政治>

高三政治必修二复习提纲

凤婷分享

  在高三政治复习过程中,掌握复习提纲是高效复习的关键所在,下面是学习啦小编给大家带来的高三政治必修二复习提纲,希望对你有帮助。

  高三政治必修二复习提纲

  第一单元

  第一课 生活在人民当家作主的国家

  1、国家的含义和根本属性

  国家是经济上占统治地位的阶级进行阶级统治的工具。阶级性是国家的根本属性。

  2、我国的国家性质

  我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

  3、我国人民民主专政的本质和特点

  人民民主专政的本质是人民当家作主。

  我国人民民主专政的特点在于对占全国人口绝大多数的人民实行民主,对极少数敌视和破坏社会主义事业的敌对分子实行专政。

  4、我国人民民主的广泛性和真实性

  我国人民民主的广泛性表现在:民主主体和民主权利的广泛性。

  我国人民民主的真实性表现在:人民当家作主的权利有制度、法律和物质的保障;广大人民的利益得到日益充分的实现。

  5、坚持人民民主专政的必要性

  坚持人民民主专政是四项基本原则之一,是我国的立国之本。只有坚持人民民主专政才能保证国家的权力始终掌握在人民手中。

  坚持人民民主专政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政治保证。只有充分发扬社会主义民主,确保人民当家作主,保证人民依法享有广泛的权利和自由,尊重和保障人权,才能调动亿万人民群众投身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积极性。只有坚持国家的专政职能,打击一切破坏社会主义建设的敌对势力和敌对分子,才能保障人民民主,维护国家的长治久安。

  坚持人民民主专政是改革开放新的历史时期的要求。在改革开放的历史条件下,人民民主专政被赋予了新的时代内容:突出为经济建设服务的国家职能;为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创造良好的国内国际环境;重视法制建设,依法治国;发展人民民主,加强民主制度建设。

  6、我国公民的政治权利和义务

  我们政治生活的全部内容是以依法行使政治权利、履行政治义务为基准的。

  公民享有的基本政治权利:①选举权和被选举权(选举权和被选举权是公民基本的民主权利,是公民参与国家管理的基础和标志)。②政治自由(行使政治自由权利,充分表达自己的意愿是人民行使当家作主权利的重要方式,是社会主义民主的具体体现)。③监督权(公民依法行使监督权,有利于克服官僚主义和不正之风,改进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的工作;有利于维护国家利益和公民的合法权益)。

  公民应当履行的政治性义务:①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②维护国家安全、荣誉和利益。③遵守宪法和法律。④服兵役和参加民兵组织。

  7、我国公民参与政治生活的基本原则

  坚持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的原则。这项原则表明国家确保公民平等地享受权利、平等地履行义务。在政治生活中践行这项原则对国家提出的要求:任何公民的合法权利都受到保护,任何公民的违法犯罪行为都会受到法律制裁。

  坚持权利与义务统一的原则。这项原则表明公民在法律上既是权利的主体,又是义务的主体。权利的实现要求义务的履行,义务的履行确保权利的实现。在政治生活中践行这项原则对公民提出的要求:公民要树立权利意识,珍惜公民权利,尊重他人的权利。公民也要树立义务意识,自觉履行公民义务。

  坚持个人利益、集体利益与国家利益相结合的原则。这项原则表明在我国,国家、集体与公民个人的利益在根本上是一致的。在政治生活中践行这项原则对公民提出的要求:当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国家利益产生矛盾时,公民的个人利益必须服从集体利益、国家利益。国家、集体也要尊重和保障公民个人的合法权益。

  8、我国公民政治生活的主要内容

  崇尚民主与法制既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应有之义,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的主题。

  我国公民政治生活的主要内容:①依法行使政治权利,履行政治性义务是我们政治生活的基本内容。②参与社会公共管理活动是我们政治生活的重要内容。③参加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是我们政治生活的有机构成部分。④关注我国在国际社会中的地位和作用是我们政治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第二课 我国公民的政治参与

  1、各种选举方式的特点

  民主选举的方式

  直接选举

  间接选举

  等额选举

  差额选举

  含义

  由选民直接投票选举被选举人的方式。

  先由选民选出自己的代表,再由他们代表选民选举产生上一级代表机关的代表或政府领导成员的方式。

  候选人名额与应选名额相等。

  候选人名额多于应选名额。

  优点

  每个选民都有表达自己意愿的机会,选择自己心目中最值得信赖的当家人。

  组织和技术工作难度不大,且选举成本较低。

  可以比较充分地考虑当选者结构的合理性。

  为选民行使选举权提供了选择的余地,在被选举人之间形成了相应的竞争。通过演讲、答辩等竞选方式有助于选民了解候选人。

  缺点

  在选民人数众多的情况下,直接选举的组织和技术工作都有相当大的难度,且选举成本较高。

  由于间接选举是由选民选举产生的代表进行投票,致使选民与当选者之间的联系受到一定的阻隔,影响了选民意愿的表达。

  在一定程度上限制选民的自由选择,选民可能误认为将要当选者已事先“内定”,因而积极性受到影响。

  如果对候选人竞选不加以有效规范,容易发生虚假宣传、贿赂选民等情况。

  适用范围

  适用于县及县级以下的人大代表的选举,城市的居委会,农村的村委会选举。

  县级以上的各级人大代表、乡以上各级政府的组成人员的选举。

  等额选举在极少数情况下使用。

  我国各级人民代表大会的代表一律实行差额选举。

  2、选择选举方式的主要依据

  选择选举方式的主要依据是社会经济制度、选民的文化素养和物质生活条件。因此选举方式的选择要体现国家性质,并与社会进步、经济发展状况相适应。

  从国家性质角度看,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要采用符合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选举方式。从社会进步、经济发展状况角度看,我国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人口众多、幅员辽阔、发展很不平衡。这些因素决定了我国将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采用直接选举和间接选举相结合的选举方式。

  3、珍惜自己的选举权

  选民参与民主选举的素养,即参加选举的态度和能力是影响选举效果的重要因素。

  选民要珍惜手中的选举权。选民要增强公民意识、主人翁意识,积极参加选举,认真行使这一权利。选民要在周全考虑、理性判断的基础上,投出自己神圣的一票,选出代表人民利益和意志的人。

  4、公民参与民主决策的方式

  民主决策的方式

  内容

  具体方式

  依据

  意义

  社情民意反映制度

  公民向决策机关反映意见、提出建议。

  电话、信函、传真、电子邮件、新闻媒体

  信息是决策的基础,民意是正确决策最重要的信息资源。

  有利于拓宽民意反映渠道,是决策机关进行科学决策的重要前提。

  专家咨询制度

  专家学者利用自己掌握的专业知识、相关信息等,对专业性、技术性较强的重大事项进行分析论证。

  论证会、座谈会

  专业性、技术性较强的重大事项需要利用到专家的专业知识。

  有利于提高决策的科学性。

  社会公示制度

  决策机关将涉及公共利益的各项决策进行公示,公民在真正了解决策的有关内容后,发表意见,提出建议。

  公示

  公民享有对涉及公共利益的决策的知情权,这是公民参与民主决策的前提和基础。

  有利于提高决策的透明度和公众的参与度。

  社会听证制度

  对同公共利益密切相关的重大事项,公民在听证会上充分发表意见、提出建议。

  听证会

  帮助决策机关发现问题,修正问题的有效形式。

  听证的目的就是为了决策利民。

  5、公民直接参与民主决策的意义

  公民直接参与民主决策,从决策者的角度看,有助于决策者充分发扬民主,深入了解民情,充分反映民意,广泛集中民智,切实珍惜民力;有助于决策者把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决策的出发点和立足点,增强决策的科学性,避免决策的片面性。从公民的角度看,有利于促进公民对决策的理解,提高落实决策的自觉性,推动决策的实施;有利于提高公民参与公共事务的热情和信心,锻炼参与决策的能力,增强关心公共生活的政治责任感。

  6、农村村民自治和城市居民自治

  村民委员会和居民委员会是我国农村村民和城市居民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的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

  村民自治和居民自治的内容:①广大村民和居民直接选举村委会干部和居委会干部,这是村民和居民自治的基础,也是村民和居民参与民主管理的主要途径。②广大村民和居民通过村民会议、居民会议参与本村、本社区公共事务和公益事业的决策与管理。③制定村民自治章程和村规民约,以规范村民和村干部的行为,用民主的办法管理村里的日常事务。④广大村民和居民创造了村务和社区事务公开、民主评议村委会和居委会干部、村委会和居委会定期报告工作等形式,使村民和居民自治逐步走上了制度化、规范化的轨道。

  7、发展基层民主的意义

  我国基层民主的形式有农村村民自治、城市居民自治、企事业单位的职工代表大会、县乡两级人大代表换届选举等。

  发展基层民主,有利于保证人民群众依法管理自己的事情,创造自己的幸福生活。发展基层民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最为广泛而深刻的实践,也是发展社会主义民主的基础性工作。

  8、民主监督的渠道和方式

  民主监督的方式

  信访举报制度

  人大代表联系群众制度

  舆论监督制度

  民主监督的新形式、新方法

  内容

  通过给国家机关写信、打电话或向有关人员当面指出的方式反映自己的意见,提出批评、建议。

  将意见、建议和要求反映给人大代表,形成议案,上传到国家权力机关。

  依法在新闻媒体上公开发表意见。

  监督听证会、民主评议会、网上评议政府。

  具体方式

  信函、电话、手机短信、当面指出等。

  人大代表的议案和质询。

  电视、广播、报纸、杂志、图书。

  听证会、民意测评、网络。

  意义

  信访举报制度是公民行使监督权的重要途径和有效方法。

  人大代表联系群众制度使公民监督权得以真正落实,得到切实的保障。

  舆论监督制度透明度高、威力大、影响广、时效快,在监督中发挥着独特的作用。

  为公民直接行使监督权、参与民主监督提供更多 、更有效的渠道。

  9、公民要负责地行使监督权利

  公民要敢于同邪恶势力进行斗争,勇于使用宪法和法律赋予自己的监督权。公民要依法行使自己的权利,依照规则和程序办事。公民要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不得捏造或者歪曲事实进行诬告陷害。公民不得以举报为名制造事端,干扰国家机关的正常工作,扰乱社会公共秩序。

  10、公民积极有序参与政治生活的意义

  有序的政治参与是公民参与政治生活的基本要求。能否进行有序的政治参与,决定着我们能否真正地享受民主生活。有序的与无序的政治参与的区别就在于是否遵循法律、规则、程序;是否依法行使政治权利,依法履行政治性义务;是否正确处理权利与义务的关系;是否坚持党的领导。

  公民积极有序地参与政治生活能够准确地表达自己的意愿;切实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不断提高自身的政治素养和参与政治生活的能力;不断改善公共管理,创建文明祥和的新社区;有力促进政府机关的廉政建设。

  第二单元

  第三课 我国政府是人民的政府

  1、我国政府的主要职能

  我国政府是人民意旨的执行者和人民利益的捍卫者。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人民政府担负四个方面的职能。

  职能

  内容

  保障人民民主和维护国家的长治久安

  ①保卫国家的独立与主权。

  ②保护公民的生命安全及各种合法权益。

  ③保护国家、企业和个人的合法财产不受侵犯。

  ④保障人民民主、协调人民内部矛盾,惩治犯罪分子,维护社会治安和社会秩序等。

  组织社会主义经济建设

  ①经济调节(通过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等保持经济持续快速协调健康发展)。

  ②市场监管(依法对市场主体及其行为进行监督和管理,维护公平竞争的市场秩序)。

  ③社会管理(通过制订社会政策和和法规,依法管理和规范社会组织、社会事务,维护社会秩序和社会稳定)。

  ④公共服务(为社会经济活动提供保障和创造条件)。

  组织社会主义文化建设

  ①宣传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引导人民抵制封建主义和资本主义腐朽思想的侵蚀,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

  ②组织和发展教育、科技、文化、卫生、体育等各项事业。

  提供社会公共服务

  ①加强公共基础设施、公共文化设施、公共卫生设施等建设。

点击下一页分享更多 高三政治必修二复习提纲

28863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