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政治高考高频考点(4)
生活与哲学部分
◆ ◆ ◆
第一部分:辩证的唯物论(物质、意识、规律)
1.物质和意识的辨证关系原理
【原理内容】:(1)物质决定意识
(2)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正确意识促进客观事物的发展;错误意识阻碍客观事物的发展。
【方法论】:(1)一切从实际出发
(2)重视意识的作用,重视精神的力量,树立正确的意识,克服错误的认识。
2.意识的能动作用
【原理内容】:①人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计划性、主动创造性、自觉选择性。②人能够能动地改造世界,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具有指导作用,意识对于人体生理活动具有调节和控制作用。
【方法论】要求我们一定要重视意识的作用,发挥主观能动性,树立正确意识,克服错误思想意识。
3、客观规律性和主观能动性辩证关系
规律的客观性原理:规律是事物运动过程中本身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规律是客观的,它的存在和发生作用不以人的意识为转移,人们既不能创造规律,也不能改变或消灭规律,但人们可以认识和利用规律。
【方法论】:承认规律的客观性,按客观规律办事,做到解放思想和实事求是的统一。
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相结合的关系原理: <1>发挥主观能动性要以尊重客观规律为基础。<2>尊重客观规律离不开发挥主观能动性。
【方法论】:既要尊重客观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实事求是;又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把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结合起来。
◆ ◆ ◆
第二部分:辩证唯物主义的认识论(实践、认识、真理)
1、实践和认识(理论)的辩证关系原理
【原理内容】:实践决定认识(理论),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实践是认识发展的根本动力,实践是认识的最终目的,实践是检验认识正确与否的惟一标准;认识(理论)实践有反作用。
【方法论】:坚持实践第一的观点,重视科学理论的指导作用。坚持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原则。反对教条主义,反对思想僵化。
2、认识过程
【原理内容】:认识具有反复性、无限性、上升性。
【方法论】:要求我们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在实践中认识和发现真理,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不断深化认识、扩展认识、将认识向前推移。
3、真理原理及方法论:真理具有客观性、具体性、条件性,要求我们在实践中不断追求真理、发展真理。
4、实践的特点:实践具有客观物质性、主观能动性、社会历史性、直接现实性。
◆ ◆ ◆
第三部分:唯物辩证法
1、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世界是普遍联系的)
联系的普遍性和客观性原理
【原理内容】: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处在普遍联系之中,整个世界就是一个普遍联系的统一整体。事物的联系又是客观的,不以人的意识为转移(自在事物和人为事物的联系都是客观的).
【方法论】:要求我们坚持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要从事物固有的联系中把握事物,切忌主观随意性。联系是客观的,并不意味着人对事物的联系无能为力,人们可以根据事物固有的联系,改变事物的状态,调整原有的联系,建立新的联系。
>>>>
联系的多样性
联系的多样性要求我们注意分析和把握事物存在和发展的各种条件,一切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
整体和部分关系
【原理内容】:整体与部分相互区别,相互联系;整体居于主导地位,统率部分,具有部分所没有的功能,部分服从和服务于整体;整体与部分相互依赖,相互影响,部分影响整体,关键部分甚至会对整体起决定作用,整体也影响部分。
【方法论】:(1)要求我们应当树立全局观念,立足于整体,统筹全局,选择最佳方案,实现整体的最优目标,从而达到整体功能大于部分功能之和的理想效果,(2) 必须重视部分的作用,搞好局部,用局部的发展推动整体的发展。
>>>>
系统优化方法
系统的基本特征是整体性、有序性和内部结构的优化趋向。
掌握系统优化的方法,要着眼于事物的整体性,要注意遵循系统内部结构的有序性;要注重系统内部结构的优化趋向,要求我们用综合的思维方式来认识事物。
2、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
发展的普遍性﹢实质
【原理内容】:发展具有普遍性,发展的实质是事物的前进和上升,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
【方法论】:要求我们坚持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
<1>要把事物如实地看成一个变化发展的过程 。
<2>要明确事物处于怎样的阶段和地位。
<3>要坚持与时俱进,培养创新精神,促进新事物的成长。
事物发展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相统一(途径)
【原理内容】:事物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事物发展的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
【方法论】:因此我们既要对未来充满信心,支持、保护新事物,促使其成长;又要做好充分的思想准备,不断克服前进道路上的各种困难。
量变和质变辩证关系(状态)
【原理内容】:事物的发展总是从量变开始,量变是质变的前提和必要准备,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质变又为新量变开辟道路,使事物在新质基础上开始新量变。
【方法论】:要求我们要做好量的积累,为实现质变创造条件;
要抓住时机,促成飞跃和发展;
要坚持适度原则。
3、唯物辩证法的矛盾观(矛盾分析法、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
矛盾的斗争性和同一性
矛盾就是对立统一。斗争性和同一性是矛盾的两种基本属性。矛盾双方相互依存,相互贯通,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同一性)。要求我们用一分为二的观点、全面的观点看问题。坚持两分法、两点论,反对片面性、一点论
要求我们要发挥主观能动性,创造有利条件,实现……与……协调发展(实现……向……转化)。
>>>>
矛盾普遍性原理
【原理内容】:矛盾是事物自身包含的既对立又统一的关系,即对立统一。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中,并且贯穿于事物发展过程的始终。
【方法论】:要承认矛盾的普遍性与客观性,敢于承认矛盾、揭露矛盾;善于全面分析矛盾,运用一分为二的观点。
矛盾的特殊性原理
矛盾的特殊性是指矛盾着的事物及其每一个侧面各有其特点。要求我们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辩证关系(是矛盾的共性和个性、一般和个别的关系)(是事物矛盾问题的精髓)
【原理内容】:两者相互联结。一方面,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并通过特殊性表现出来,没有特殊性就没有普遍性。另一方面,特殊性离不开普遍性。两者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方法论】:是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同各国革命和建设的具体实践相结合原则的哲学基础,是我们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哲学依据。要求我们在想问题、办事情时要把矛盾普遍性与矛盾特殊性结合起来。在矛盾普遍性指导下,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辩证关系原理
【原理内容】:在复杂事物发展过程中,处于支配地位,对事物发展起决定作用的矛盾,叫主要矛盾,其他处于从属地位、对事物发展不起决定作用的矛盾叫次要矛盾。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相互依赖、相互影响,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方法论】:要善于抓住重点,集中主要力量解决主要矛盾;学会统筹兼顾,恰当地处理次要矛盾;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
(注:注意题目中出现的重点、主要、关键、中心、首要、第一、中心、关键、核心、主线、重中之重、首要任务、第一要务、突出位置)等词体现这一原理
矛盾主次方面关系原理及方法论:
【原理内容】矛盾主要方面决定事物性质、起主导作用,事物的性质主要地是由取得支配地位的矛盾的主要方面所规定的,矛盾次要方面也会影响事物性质,二者一定条件下会相互转化。
【方法论】:要求我们看问题要全面,要分清主流与支流,坚持两点论与重点论的统一。
(注:主次矛盾的关系原理和矛盾的主次方面的关系原理结合起来总体方法论就是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两点是有重点的两点,重点是两点之中的重点)
矛盾分析法:一分为二、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
◆ ◆ ◆
4、唯物辩证法的辩证否定观
辩证否定观
【原理内容】:辩证的否定,是事物自身的否定,即自己否定自己,自己发展自己。辩证的否定是发展的环节,是联系的环节,辩证否定的实质就是“扬弃”,即既肯定又否定,既克服又保留。
【方法论】:要求我们必须树立创新意识,做到不唯上,不唯书,只唯实。既要尊重书本知识,尊重权威,又要立足实践,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不断实现理论与实践的创新与发展。
创新的作用
创新推动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推动生产关系和社会制度的变革,推动人类思维和文化的发展。
历史唯物主义
◆ ◆ ◆
1、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辨证关系
【原理内容】: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的反映;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反作用。
【方法论】:要求我们要遵循社会发展规律,从社会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又要发挥主观能动性,用正确社会意识指导实践,求真务实,与时俱进,要把发挥主观能动性与尊重社会发展规律结合起来,达到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 ◆ ◆
2、两大基本规律的矛盾运动
1.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对生产力具有反作用。生产关系一定适合生产力发展状况的规律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
2.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具有反作用。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合经济基础发展的规律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又一基本规律。
◆ ◆ ◆
3、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原理内容】:1.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人民群众是社会物质财富的创造者,是社会精神财富的创造者,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
【方法论】:要求我们坚持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立党为公、执政为民,落实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本,尊重人民主体地位,发挥人民首创精神,自觉站在最广大人民立场上,把人民利益作为最高价值标准。
◆ ◆ ◆
4、价值观的导向作用
【原理内容】1、价值观是人们在价值基础上形成的如何断定事物有无价值及价值大小的根本观点和评价标准。
2.价值观作为一种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重大的反作用,对人们的行为具有重大的驱动、制约和导向作用。
【方法论】.要求我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倡导集体主义价值观,自觉遵循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自觉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进行正确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
◆ ◆ ◆
5、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
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具有社会历史性、阶级性、差异性,人们认识事物的角度不同,对其价值评价也不同,产生不同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
评价标准:必须坚持真理,遵循社会发展规律;自觉站在最广大人民立场上,把人民利益作为最高价值标准,立党为公、执政为民,落实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本,尊重人民主体地位,发挥人民首创精神。
◆ ◆ ◆
6、人生价值的创造与实现
人的价值在于创造价值,在于对社会的责任和贡献,并得到社会的尊重和满足,即人生价值是社会价值和自我价值的统一,社会价值是实现自我价值的前提和基础,个人只有在社会中才能真正实现自我价值;而社会必须尽可能为实现自我价值创造各种条件。
◆ ◆ ◆
7、价值的实现方式
根本途径——在劳动和奉献中创造价值,积极投身于为人民服务的实践,是拥有幸福人生的根本途径。
重视客观条件,在个人与社会的统一中实现价值。社会提供的客观条件是人们实现人生价值的基础(客观条件)
积极创造主观条件,在砥砺自我中走向成功。(主观条件)
看过"高中政治高考高频考点 "的还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