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题有困难,高考语文六大修改病句方法,你会了吗!
导读:下面学习啦网的小编给你们带来了《高考作文写作技巧)》供考生们参考。
高考语文六大修改病句方法,助你迅速解题
相信同学们在平时的修改病句中,一定遇到过很多问题或者有时候一头雾水。确实修改病句入门有点困难,但是如果掌握好方法,接下来便会如鱼得水。今天小编带给大家的是6个修改病句的方法,希望同学们掌握,以后可以迅速作出判断,提高解题的准确度。
1、看动词
在一个句子里,动词是灵魂,它既承接前面表示主语怎么样,又要支配后面的宾语来表示具体的句意,因而极易成为命题者设置误点的首选对象。审读句中的动词,不仅要看全句的谓语动词,还要关注分句或小成分里的动词。一般情况下,在动词上设置误点主要有动宾搭配不当和缺少宾语中心语等。例如:
1.金乌炭雕工艺精湛,采用纯天然颜料着色,具有高雅、时尚、个性的艺术享受,还能吸附有毒有害气体,是一种环保艺术品。
2.馨园社区居委会在展示的普法板报中,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剖析了生动典型的案例现实,让读者在轻松的阅读中领略到法律精神的独特魅力。
3.以和谐之旅命名的北京奥运火炬全球传递活动,激发了我国各族人民的爱国热情,也吸引了世界各国人民的高度关注。
4.奥运火炬登顶珠峰,必须克服低温、低压、大风等不利的特殊气候条件,充分考虑登山队员登顶时可能遇到的各种困难。
5.根据意大利法律规定,贝卢斯科尼在总理任期内不能担任俱乐部主席,否则他就有可能做有违公众利益的行为。
6.王羽除了班里和学生会的工作外,还承担了校广播站音乐不断英语角栏目主持,居然没有影响学习成绩,真让人佩服。
7.这篇文章集中分析了形势,辩证地回答了在大开放、大交往、大融合的世界里,我们迫切需要用一种全新的观念来协调各种关系。
8.推行有偿使用塑料袋,主要是通过经济手段培养人们尽量减少使用塑料袋,这无疑会对减少白色污染、净化环境产生积极作用。
9.这幅图片再现了身穿节日盛装的姑娘们围绕在熊熊篝火旁一起歌舞狂欢,汗水浸湿了她们的衣衫。
10.我们平时所用的调味品醋,含有氨基酸、钙、磷、铁和维生素B等成分,被皮肤吸收后可以改善面部皮肤营养缺乏。
11.他潜心研究,反复试验,终于成功开发了具有预防及治疗胃肠病的药粥系列产品。
解析:
1."具有艺术享受搭配不当,可改为具有艺术特色。
2.剖析案例现实搭配不当,应删去现实。
3.吸引关注搭配不当,可改为引起关注。
4.克服条件搭配不当。
5.做行为搭配不当,可改为做的事。
6.承担缺少宾语中心语,可在主持后加上工作等词语。
7.回答缺少宾语中心语,可在关系后补上的问题。
8.培养后缺少宾语中心语,可在减少使用塑料袋后补上的习惯。
9.再现后缺少宾语中心语,可在狂欢后补上的情景。
10.改善后缺少宾语中心语,可在句末补上的状况。
11.具有后缺少宾语中心语,可在胃肠病后补上功能。
2、看并列项
并列项在句子里是常见的,任何一个句子成分都可以用并列项来表示。并列项之间一般有顿号或表并列关系的连词作标志,它可以是名词与名词的并列,也可以是动词或形容词之间的并列。
并列项如果有误,主要存在三个方面:一是并列项之间类属关系不当,存在包含或交叉关系;二是并列项在句中与同其发生关系的另一成分不能完全搭配或一一照应;三是并列项之间语意重复或抵触,导致句子成分赘余或逻辑有误。
例如:
1.荞麦具有降低毛细血管脆性、改善微循环、增加免疫力的作用,可用于高血压、高血脂、冠心病、中风发作等疾病的辅助治疗。
2.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在年老、疾病或者丧失劳动能力的情况下,有从国家和社会获得物质帮助的权利。
3.社区服务中心为孩子们准备了跳绳、羽毛球、拼图、棋类、卡拉OK等19项体育活动,并将20万元活动经费发放到各社区。
4.教育在综合国力的形成中处于基础地位,国力的强弱越来越多地取决于劳动者素质的提高,取决于各类人才培养的质量与数量。
5.这种无纺布环保袋经过工艺处理后,具备了防水、易清洗、容量大、满足消费者对环保袋的客观需求的优势。
6.那跳跃着鸣禽的绿林,树上缠绕着藤蔓的绿叶,以及时隐时现的山岚雾霭,把我整个心灵都吸引了过去。
解析:
1.中风发作不是疾病名称,不能与高血压、高血脂、冠心病等疾病名并称。
2.年老、疾病或者丧失劳动能力不能并列,三者之间有交叉关系。
3.拼图、卡拉OK不是体育活动,不能与跳绳、羽毛球、棋类并称。
4.强弱属于正反并列,与后面不能一一照应,将提高改为高低即可。
5.满足消费者对环保袋的客观需求与防水、易清洗、容量大有包含与被包含的关系,不能并列。
6.山岚与雾霭语意重复,应删去一个。(另外,句末的心灵与吸引搭配不当。)
3、看是和和
是和和是造句时常用的两个字,但运用时稍有不慎,就会产生语病,因而也很容易成为命题者的设置点。
一般来讲,是字句较常见的语病是主宾搭配不当、句式杂糅和成分赘余等;和字句较常见的语病是表意不明、不合逻辑和搭配不当等。
例如:
1.任何一种文明的发展都是与其他文明碰撞、融合、交流的过程,完全封闭的环境不可能带来文明的进步,只会导致文明的衰落。
2.坐火车到威尔士北部最高的斯诺登尼亚山峰去观赏高原风光,是威尔士最主要的一个景点。
3.高速磁悬浮列车没有轮子和传动机构,运动时与轨道不完全接触,列车的悬浮、驱动、导向和制动都靠的是利用电磁力来实现的。
4.一些房产中介表示了同样的担心,他们认为购房者一定要考虑房屋的地理位置和房源条件,不可盲目跟风。
5.中国皮影戏的艺术魅力曾经倾倒和征服了无数热爱它的人们,它的传播对中国近代电影艺术也有着不可忽视的启示作用。
解析:
1.发展都是过程搭配不当。(另外,该句中碰撞、融合、交流的顺序有误,应是碰撞、交流、融合。)
2.是景点不能由前一分句充当主语,应该另补一个主语。
3.都靠的是利用电磁力来实现的句式杂糅,可改为都是靠电磁力来实现的。
4.和字连接的前后项有包含关系,不合逻辑。
5.搭配不当,不能说倾倒了人们。
4、看关联词
不同的关联词所运用的语义场是不同的,因此在遇到一个句子含有关联词时,首先要注意运用的关联词是否符合语境要求;
其次,要注意关联词是否正确搭配或残缺不全;
第三,特别要注意关联词与主语的位置是否得当。
例如:
1.我们一定能在奥运之际展现出古老文明大国的风范,那时我们的城市不仅会变得更加美丽,每一个人也会更讲文明。
2.诚信教育已成为我国公民道德建设的重要内容,因为不仅诚信关系到国家的整体形象,而且体现了公民的基本道德素质。
解析:
1.关联词与主语的位置不当。当关联词所在的两个分句的主语不一致时,关联词应放在主语前,所以不仅应移到我们的城市前。
2.该句与上句刚好相反。当关联词所在的两个分句的主语一致时,主语在前,关联词在后,因此要将诚信移到不仅前。(另外,该句关联词后所跟的内容应该调换位置。)
5、看数量词
只要掌握正确的方法,一般一眼就能分辨出数量词使用的正误。
错误地使用数量词,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一是约数与语气副词合用所导致的语意重复或矛盾,二是用倍数来表示降低或减少,三是数量词与中心语搭配不当,四是数量词+名词+名词这一结构产生歧义。
例如:
1.今年4月23日,全国几十个报社的编辑记者来到国家图书馆,参观展览,聆听讲座,度过了一个很有意义的世界阅读日。(安徽卷)
2.第二航站楼交付使用后,设备可达到国际领先水平,旅客过安检通道的时间,将从目前的10分钟缩短至1分钟,缩短了10倍。(湖北卷)
解析:
1.几十个报社的编辑记者有歧义,一是几十个报社的编辑记者,一是报社的几十个编辑记者。
2.缩短了10倍有误。
6、看否定词
在病句题中,因错误运用否定词而导致句子不合逻辑的情况时有出现。在辨别时,尤其不能忽视像防止、否认、杜绝、禁止、避免等含有否定义的词语,当它们与否定词连用时,务必要审查该句语意是否符合逻辑。
例如:
1.一名韩国官员透露,有关成员国已达成一致意见,同意建立该项基金,以防止1997年那样的金融危机不要再发生。
2.奥运圣火登顶珠峰的瞬间,无论是参与登顶的勇士,还是全世界观看这一壮举的人们,无不毫无例外地感受到了心灵的震撼。
解析:
1.防止不要不合逻辑,删去不要。
2.无不双重否定,表肯定;毫无例外也表肯定,与无不语意重复,删去一个。
盘点那些语言运用中的易错说法
此致乃到此结束
误解指数:★★★★
常用指数:★★★
几乎所有识字的中国人都写过信,几乎所有写过信的人都会用此致、敬礼作为结束语。敬礼的意思比较明白,此致到底什么意思,此致和后面的敬礼到底是什么关系,却是众说纷纭的问题。其实,这是从古文传承下来的一种用法。这里的此,其作用在于概指前文,而致字在这里的意思是尽、结束,此和致连用,表达的意思是我要说的事情到这里已经说完了。
理解了此致的意思,我们就会明白,为什么下发通知的公文末尾要用此通知,发布命令的公文时末尾要用此令所有这些,其实都是煞尾语。
所以,从惯例上讲,信件的结尾,此致和敬礼都必须单独成行。
笑纳并非笑着纳
误解指数:★★★★★
常用指数:★★★★★
笑纳一词,纳是接受、收下之意,笑则是嘲笑、哂笑之意。笑纳的意思是说,自己送给对方的东西不好,不成敬意,让对方笑话了。所以应是自己送礼物请对方笑纳。而有人把笑错误地理解为高兴,是因为高兴而笑,所以会说对方送的礼物自己笑纳了。
做好东道主,笑纳远方客。客人可以笑纳吗?要对方把远方客作为礼物收入。这不成了笑料了吗?把人作为礼品请对方笑纳,这多少有点不人道了吧!把笑纳改为笑迎,才是正确的。
蓬荜生辉是谦辞
误解指数:★★
常用指数:★★★★★
蓬荜生辉又可说成蓬荜增辉、蓬荜生光、蓬闾生辉,其中,蓬是蓬草;荜通筚,即用荆条、竹子等编制成的篱笆等物。蓬荜连用,是蓬门荜户的略语,比喻穷人住的房子。如杜甫在《客至》中写道:花径未曾缘客扫,蓬门今始为君开。虽然只是诗歌中的比喻,但也说明他当时的生活很贫苦。
蓬荜生辉是个谦辞,表示的是简陋的房屋也发出了光辉。是谦词,多用于对他人来访或题赠诗人字画等表示感谢的意思。所以,这个词只能出于自己之口,不能出自他人之口,否则就有贬低别人、抬高自己的意思。
首当其冲非首先
误解指数:★★★★★
常用指数:★★★★★
首当其冲原为当其冲,出自《汉书五行志下》:郑以小国摄乎晋、楚之间,重以强吴,郑当其冲,不能修德,将斗三国,以自危亡。意思是说郑国是个小国,身处晋、楚、吴三个大国之间,处境十分困难,一旦国与国之间有冲突,首先要遭殃的就是郑国。
需注意的是冲字。在现有所有的词典中,编者都将这个冲解释为要冲。可是,有一种说法却认为,冲字不能作要冲讲,应当理解作战车,攻敌、攻城的战车。因为冲字在古代还有一个义项:战车。冲的作用是用来冲击敌阵或撞击敌人的城墙,类似于今天的坦克,在正面向敌阵推进,步兵可以躲在其后面,用它作为掩护,杀向敌人。而于对方来说,首先面对它的人,当然要面临巨大的危险。这种说法,也有一点意思。
劳燕最惯是分飞
误解指数:★★★
常用指数:★★★★★
劳燕代指伯劳和燕子两种鸟类,劳是伯劳的简称,和辛劳无关。劳和燕分别朝不同的方向飞去,因此,它们的姿势是分飞而不是纷飞。
伯劳俗称胡不拉,是食虫鸟类,大多栖息在丘陵开阔的林地,为我国较为常见的鸟类。因为较常见,所以也就被写进了诗里。和伯劳一起走进诗里的还有燕子。譬如王实甫的《西厢记》中就有这样的句子:他曲未通,我意已通,分明伯劳飞燕各西东。
当伯劳遇见了燕子,二者就相互完成了身份的指认,共同构成了全新的意思,在传统诗歌的天空下,伯劳匆匆东去,燕子急急西飞,瞬息的相遇无法改变飞行的姿态,因此,相遇总是太晚,离别总是太疾。东飞的伯劳和西飞的燕子,合在一起构成了感伤的分离,成为了不再聚首的象征。
因此,分飞是劳燕最常见的姿态,天空没有留下劳燕的影子,但劳和燕曾经飞过,曾经朝着不同的方向飞过。
乌纱为何那样乌
误解指数:★★★★★
常用指数:★★★★
乌纱帽最早出现在东晋。咸和九年(公元334年),东晋成帝一时兴起,让在宫廷中做事的官员统一戴一种用黑纱做成的帽子,是为最早的乌纱帽。到了南朝刘宋时,有个叫刘休仁的名士别出心裁,制造了一顶用黑纱抽扎边沿的帽子,也叫乌纱帽。因为样式独特,这种帽子很受民间追捧,很快风行一时,不分贵贱、不分官民皆得而戴之。
隋朝时,乌纱帽成了等级的标志,乌纱帽上的玉饰数量有严格的级别限制,一品官纱帽上的玉饰可以有九块,而六品之下的纱帽则不允许有任何玉饰。到了唐朝,乌纱帽更是摇身一变,身价倍增;据《唐书舆服制》:乌纱帽者,视朝及燕见宾客之服也。《唐书》说得很清楚,乌纱帽是重要场合官员们上朝和宴请宾客时所必须戴的,是正规场合礼仪所必需。在这一刻,乌纱帽完成了从灰姑娘到白天鹅的转变。
宋太祖赵匡胤陈桥兵变、黄袍加身之后,为防止大臣在朝廷之上交头接耳,就下了一道变态的诏书。命令所有的官员都要在乌纱帽两边各加一只尺余长的翅子,并装饰以不同的花纹以示官阶。这样,在朝堂之上,如果有人交头接耳,两只帽翅自然摆来摆去,有时甚至可能会把对方的纱帽碰掉,出于礼仪的考虑,朝廷之上,交头接耳的自然也就少了起来。
乌纱帽最后一统天下是明朝的事情。1370年,明政府规定:凡文武官员入朝,必须要戴乌纱帽,穿团领衫。并且规定,官阶越高,纱帽的双翅就越窄,反之就越宽。从此之后,乌纱帽成为了官员的专利品,普通百姓不许染指。从明朝开始,乌纱帽正式成为做官的代称。
梧桐何以引凤凰
误解指数:★★★★
常用指数:★★★
凤凰,是古代传说中的百鸟之王,雄为凤,雌为凰,是人们普遍崇拜的象征祥瑞的神鸟。有羽之虫三百六十而凤凰为之长。凤凰的华贵和祥瑞之气使得龙的传人们争相附凤,还成为俊杰之士的代名词。
而在中国传统文化中,认为梧桐乃古之嘉木,凤凰非梧桐不栖,非梧实不食。由此可见梧桐是多么的高贵了。由于凤凰只在梧桐树上栖息,所以人才也往往归于适合自己发展的空间。
乱七八糟两战乱
误解指数:★★★★★
常用指数:★★★★★
乱七八糟这个成语同历史上两个重大的事件有关。
乱七,指的是发生在西汉时期的七国之乱。西汉初,刘邦为了巩固皇权,在铲除异姓诸侯王的同时又分封了一批刘姓子弟为王。但是,随着诸侯王的势力不断扩大,到汉景帝时诸王势力严重地威胁着汉王朝的中央政权,其中齐、楚、吴三封国几乎占天下之半。汉景帝采纳了晁错的建议,下令在众同姓王中推行削藩的政策,激起诸王强烈反对。吴、楚等七国以诛晁错,清君侧为名,发动武装叛乱,史称七国之乱。汉景帝派太尉周亚夫率兵征讨,取得了胜利。
八糟,同晋朝皇室内部争权夺利的八王之乱有关。西晋初年,司马炎建立晋朝后,把皇室子弟分别封为诸侯王。司马炎死后,即位的惠帝司马衷为人庸愚弱智,朝权落入他外祖父杨骏的手里。这引起司马炎的妻子贾后的不满,她便暗中用计,杀掉了杨骏及其同党,又设计杀死了司马玮。后来,为独霸朝野,贾后又将皇太子废为庶人后毒死。赵王伦趁机发动兵变,进攻洛阳。因为先后参与这场乱事的共有八个同姓王,所以这次战乱史称八王之乱。
蛛丝马迹非蚂迹
误解指数:★★★
常用指数:★★★★★
如果生活在农村,在一些老式厨房中可以经常看到蜘蛛。这些蜘蛛在厨房顶上结了很多蜘蛛网,这自然就是蛛丝了。在这老式厨房中还有一种小虫子,叫做灶马。灶马爬过的地方留下很多不很明显的痕迹,这就是马迹。灶马爬过的痕迹与蜘蛛网经常在一起出现,两者又都是不很明显的,所以说蛛丝马迹的马应该是灶马的马,而不是作为家畜的马。
唐代段成式《酉阳杂俎》虫篇:灶马,状如促织,稍大,脚长,好穴于灶侧。俗言,灶有马,足食之兆。所以,灶马又可简称为马。
明李时珍《本草纲目》虫三:灶马,处处有之,穴灶而居。那么,既然是厨房里的虫子,为什么不清除掉呢?原来人们相信灶台上有灶马,是丰衣足食的吉兆,甚至把它叫做灶爷马,把它当作农历腊月二十三祭灶时,上天言好事,下界保平安的灶王爷的坐骑。如此说来,这倒是很有趣了。
弄璋弄瓦莫混淆
误解指数:★★
常用指数:★★★★★
生男孩子一般被称为弄璋之喜,生女孩子就是弄瓦之喜。
弄璋与弄瓦典出《诗经小雅斯干》。生下来个男孩,让他睡在床上,给他穿好看的衣裳,让他拿着玉璋玩;生下女孩,就让她睡在地上,穿上小裼衣,让她玩纺具(瓦)。让女孩生下来就弄纺具,是希望她日后能纺纱织布,操持家务。
璋是上等的玉石;瓦则是纺车上的零部件。璋为玉质,瓦为陶制,两者质地截然不同。璋为礼器,瓦为工具,使用者的身份也完全不一样。男孩弄璋、女孩弄瓦,凸显了古代社会的男尊女卑。由此可见,即使早在《诗经》时代,重男轻女也已经成为一种风气。
无事不登三宝殿
误解指数:★★★
常用指数:★★★★★
佛教以佛、法、僧为三宝。佛指大知大觉之人;法即是佛所说的教义;僧指继承和宣扬教义之人。三宝所在之殿当然就是三宝殿了,即佛教信徒登场做法事的地点大雄宝殿;佛家珍藏经书、经典之所藏经楼;还有僧人休息的禅房。这三处地方,是清静高洁的佛教重地,进出的都是佛门弟子,俗人不可随意乱闯。
那么,发生了什么事善男信女们才应去三宝殿呢?按照规矩,初一、十五拜佛诵经当然要去;新年、节日祈福祭天必定要去;战争、灾荒、婚丧、生日、病痛要求神拜佛肯定要去;法事、仪式、招魂必要拜佛上香、请僧人出庙,也必然要去;躯体康复、考试中举、生儿育女因许愿还愿也要去宝殿可见,无事的话,谁会去三宝殿骚扰呢?
当然,现实生活中,有事相求当然要登三宝殿的。遇到棘手的问题不好办,找人托关系,请客送礼时笑着说无事不登三宝殿,实在是有点对不住佛门了。
岂可随便就出家
误解指数:★★★★★
常用指数:★★★
在古代要皈依佛门,必须经过合法的途径。最重要的一条就是必须持有度牒。度牒就是国家认可的出家资格证书,是政府机构发给公度僧尼以证明其合法身份的凭证。
僧尼有了度牒,便取得了合法的身份,有度牒的就算是正规僧人,留居本寺或行游他方都不会被为难,可免赋税和劳役、兵役等义务,得到政府的保护。
为增加财政收入,官府经常出售空名度牒。《水浒》上说鲁智深溜下桃花山,胸前度牒袋内藏了真长老的书信,可见度牒是小心收藏的。棒锤似粗莽手脚的孙二娘也有温柔的一面:她取出度牒,缝个锦袋盛了,教武松挂在贴肉胸前可见这本护身符在她心目中的分量。
因此,在古代出家绝非一件容易事,不是自己宣布出家就出家了,只有手持度牒才能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和尚,否则就是非法出家。
太监不等于宦官
误解指数:★★★★★
常用指数:★★★★
在清朝之前,宦官和太监是两个差别比较大的概念。
宦官一词至迟在战国时期就出现了,而太监一词,直到辽代才出现。战国时期的宦官可以不是阉人,而后来的太监则必须是阉人。宦官悉用阉人是东汉以后的事情。而太监和宦官发生联系只是明朝的事情。以太监作为宫中阉人的通称,是明清时代的事情。
太监本是古代职官的名称,晚至唐宋时期,朝廷中仍有太监官职的设置,所任者并非都是阉人。明代在宫廷中设置了由宦官所领的二十四衙门,各设掌印太监,是宫廷中的上层宦官。此后,太监逐渐成为宫中阉人带有尊敬色彩的通称。因此,在大明王朝,太监是高级宦官,他们直接管理一般宦官。所以,在明朝,太监和宦官的关系可以这样界定:太监必须是宦官,而宦官却不都是太监。发展到了清朝,太监和宦官才成为同义语,才成为可以互用的两个词。
道人未必是道士
误解指数:★★★★★
常用指数:★★★
佛教是在东汉初年才正式传入中国,当时尽管道教以原始的形态在民间广为流行,但并不像佛教那样有比较系统的理论与严密的组织。但是,道教源于古老的巫术与神仙方术,加上与先秦诸子中的道家有千丝万缕的联系,其传播植根于民众,传播范围也比较广泛。
为了谋求自身的发展,佛教只有借道而行,采用了很多道教的名词与说法。比如,佛教又称为浮屠教,僧人也因之而叫做道人了。唐宋以降,随着佛教地位的上升,佛教有了足够的资本来同道教抗衡,于是便逐渐放弃了以前借助道教传播的招牌,取消了道人的称谓,才转用从古印度梵语中音译的和尚、僧等称谓词语。
三长两短捆棺材
误解指数:★★★★★
常用指数:★★★★
据《礼记檀弓上》记载,古时棺木不用钉子,人们是用皮条把棺材底与盖捆合在一起的。横的方向捆三道,纵的方向捆两道。横的方向木板长,纵的方向木板短,三长两短即源于此。到后来,人们用钉子钉棺盖,既方便又快捷,三长两短的捆棺材皮条也随之消失。但是,这个词语却一直流传下来,在生活中经常使用。
不过,值得一提的是,随着火葬的推行,棺材也逐渐淡出人们的视线。如果连棺材都绝迹的话,那么把三长两短指作棺材的说法也会像三长两短的捆棺材的皮条一样消失。那个时候,恐怕知道三长两短来历的人会更少了。
未亡人限制性别
误解指数:★★★★★
常用指数:★★★
未亡人,旧时寡妇的自称。如果是一个男人死了妻子,不论这个男人多么悲痛欲绝,他都是没有资格成为未亡人的。未亡人只能是寡妇,不能是鳏夫,这就是未亡人的资格。
附庸也可有风雅
误解指数:★★★★★
常用指数:★★★★
庸的本义就是方圆不足五十里的小国、小城,因为太小,这样的小城没有资格直属于天子,而只能附属于别的诸侯国。因此,附庸准确的意思就是,附属于其他诸侯国的庸。
根据古代礼制,天子的领地要超过千里,公、侯的领地方百里,伯的领地方七十里,子、男的领地方五十里。方五十里的领地就显得实在有些不入流了,这样的小地方不可能有任何政治地位,因此也就没有资格参加天子的朝会,附属于别的诸侯国就是它的宿命。
附庸风雅本来是个十分中性的词,无非是附庸之地的风和雅而已。当以大为美的审美观发展到极端,对大盲目崇拜后,美和文化就这样被整齐划一了。其中折射出的心理十分复杂,耐人寻味。
鸡丁前面冠宫保
误解指数:★★★★★
常用指数:★★★
宫保鸡丁的发明者丁宝桢,是清朝一位很有名的官员,他是咸丰三年进士,光绪二年任四川总督。据传,丁宝桢对烹饪颇有研究,喜欢吃鸡和花生米,尤其喜欢吃辣。丁宝桢在四川总督任上时,自己创制了一种以鸡丁、红辣椒、花生米为主要原料的美味佳肴。这道美味本来只是丁家的私房菜,但后来越传越广,尽人皆知。
很多人知道是丁宝桢发明了这道菜,但是知道为什么被冠以宫保的人就不多了。
明清两代各级官员都有虚衔。咸丰皇帝以后,这些个虚衔多用太保、少保、太子太保、太子少保来命名,所以又有了一个别称宫保。丁宝桢资历深、官位高,治蜀十年,为官刚正不阿,多有建树,于光绪十一年死在任上。为了表彰他的功绩,朝廷加封他为太子太保。因为丁宝桢的太子太保是宫保之一,他发明的菜也由此得名宫保鸡丁。
随着时代的变迁,很多人已经不知道何为宫保,就把宫保鸡丁写成了宫爆鸡丁或宫煲鸡丁。
灵柩不是棺材
误解指数:★★★★★
常用指数:★★★★★
棺材和灵柩两词最根本的区别是,前者只是为装殓死人用的东西,一般用木材制成;而后者是死者已经入殓的棺材。简单来说,棺木里面没有装人尸体,而灵柩有了死者尸体。可见棺材和灵柩两词并不是一个意思,千万不可乱用。如果有人作古,亲人可以为他去买副棺材;如果是说去买一副灵柩,等于说买来一个有尸体的棺木,这对于任何人来说,都是荒.唐的事情,估计无人会做这种蠢事。
红得发紫受艳羡
误解指数:★★★★★
常用指数:★★★
作为服色,紫的地位本不如红。红在汉代称为朱,被视为正色,而紫是间色,又称杂色。在上古时代,间色是被人看轻的,而紫色尤其被视为一种惑人的邪恶色彩。在正统思想观念影响下,紫色的地位不如红色。
当然,紫色虽遭到贬斥,却颇符合古人审美习惯。也就是说,紫色还是有自身的美,且受到人们喜爱。这就奠定了其地位变化的基础。
那么,紫色的地位是如何上升的呢?这应当是与上流社会的风尚有关。《韩非子外储说左上》中记载着这样的故事,说的是齐桓公喜欢穿紫色衣服,于是国人都喜欢上了紫色。那个时候,紫色衣服的价钱是素色衣服的五倍。齐桓公有点担心,就对管仲说:我喜欢穿紫衣服,紫色衣服很贵,现在全国上下都喜欢穿紫色衣服,该怎么办呢?管仲说:大王想制止这种现象,何不试着不穿紫衣?齐桓公依言而行,三天后国内再无人穿紫衣服。
在这种情况下,紫色得以与朱(红)色同为尊贵之色,甚至紫色的地位超过了红色。唐宋两代规定,三品以上高官服紫,唐代三品以下五品以上服朱,宋代五品、六品服朱色。这样,这两种颜色就变得越来越尊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