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学习方法>高中学习方法>高三学习方法>高三语文>

高中文言文最易用错的实词分析(2)

夏萍分享

  高中语文文言文的通假字介绍

  古字通假

  指文言文中音同、音近而形体不同的字互相通用和假借的情况。中学教材还包括古今字。

  A:通用。

  读音相同或相近,意义也相通的词,古代可以写这个也可以写那个。如:“雷鼓大震”(《赤壁之战》)中“雷”和“擂”

  B:假借。

  读音相同或相近而意义不同的词有时可以借代。

  本无其字,借用一个同音字代替。 “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

  本有其字,前人写了别字,后人跟着写,别字和本字通用了。“甚矣,汝之不惠”

  C:古今字。

  古时只有某个字,后来为了区别这个古字所表示的几个不同的概念,就造出了另一个或几个今字。如“莫”的义项有日落的时候,没有人,没有,步,不要等,后来另造一个“暮”表日落的时候,古人有时今字不用而用古字,“至莫夜月明,独与迈乘小舟至绝壁下”,“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中的“暴”与“曝”,“益----溢”“受---授”“孰---熟”“说----悦”等。

  D:异体字。

  音同义同形不同。“百越之君,俛首系颈,委命下吏”( 俛同“俯”)

  要学会识别常见的通假字,当一个字按照他的一般义项讲不通的时候,可试用一个音同或音近的词来解释;一个字与那个字相通,要根据上下文文意来判断;能不解释为通假字的尽量不要解释为通假字,因为古人用通假字毕竟是特殊情况。

  古汉语中,有些字可以用声音相同或相近(有时形体也相近)的字来代替,这种语言现象叫做文字“通假”(“通”是通用,“假”是借用)。“通假”是“本有其字”却弃而不用,临时借用了一个音同或音近的别字。一般认为,通假字的产生可能是由于书写或抄书的人一时笔误,写了音同或音近的别字,或是因地方习惯而写了另一个字。后人见古人有先例,便跟着写,约定俗成,别字和本字就通用了,学会辨识通假字,对学习文言文是很重要的。

  通假字与本字的联系上有以下几种情况:

  (1)读音完全相同。如:故不错意也 《唐睢不辱使命》 “错”(cuò) 通“措”

  (2)声母或韵母相同。 如:河曲智叟亡以应。 亡通“无”如: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扳”(bān) 通“攀”

  (3)形旁或声旁相同。如:为天下唱,宜多应者。唱通“倡”如:欲信大义于天下。“信”(xìn) “伸”

  (4)读音相近。如:身首尾长约八分有奇 。“有”(yǒu) 同“又”

  检测

  项为之强 《童趣》

  诲女知之乎 《〈论语〉十则》

  窥谷忘反 《与朱元思书》

  同舍生皆被绮绣 《送东阳马生序》

  属予作文以记之 《岳阳楼记》

  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

  亲戚畔之 《得道多助 失道寡助》

  公输盘不说 《公输》

  乡为身死而不受 《鱼我所欲也》

  选贤与能 《大道之行也》

  答案:

  “强” 通“僵” (jiāng)

  “女”同“汝” (rǔ)

  “反” 通“返” (fǎn)

  “被”通“披” (pī)

  “属” 通“嘱” (zhǔ)

  “要”通“邀”(yāo)

  “畔” 通“叛” (pàn)

  “说” 通“悦” (yuè)

  “乡” 通“向” (xiàng)

  “与” 通“举” (jǔ)


猜你感兴趣:

1.2017年高三语文文言文实词详解汇总

2.文言文实词练习题及答案解析

3.高考语文常考文言文实词汇编

4.高考语文基础知识:文言文实词“怠”的用法

5.高一语文文言实词集锦

6.高中语文文言文易错实词汇总

37677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