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学习方法>高中学习方法>高三学习方法>高三语文>

高考基础知识的复习的方法

夏萍分享

  高考对于每个学生的重要性都是不言而喻的,那么高考要怎么复习呢?下面学习啦的小编将为大家带来高考的基础知识复习介绍,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高考基础知识的复习

  01词语题(词组、熟语、成语)

  词语题拿分的关键是日常的积累。在词语辨析时要注意先找语素的不同,之后找语境的不同,从以上两点进行辨析。

  在积累词组、成语、熟语时,应该掌握词语对应的使用场景、使用范围、感情色彩,同时要归纳易混淆的干扰项。

  02病句

  病句题需要考生通过不断做题进行整理和分类,常见并举可以分成六大类型。语序不当、搭配不当、成分残缺或赘余、结构混乱、表意不明、不合逻辑。

  每次做过的病句题进行对号入座的整理,日积月累,通过对病句的词语标志和句型特点的熟悉掌握,提升解题技巧。

  03文言文

  文言文的考查让很多考生头痛,能否拿下晦涩难懂的文言文,系统复习至关重要。

  文言文考查的内容有文言文中常见实词、常见虚词、常见文言句式的考查,对文言长句翻译能力的考查,对文言文阅读能力的考查。

  .课内任务

  考生可以通过对课内要求掌握的文言文进行实词、虚词、常见句式。常见文言实词有:爱、安、被、倍、奔、鄙、兵、病、察、朝、曾、乘、诚、除、辞、从、殆、当、道、地等120个。

  常见文言虚词有:而、何、乎、乃、其、且、若、所、为、焉、也、以、因、于、与、则、者、之18个。

  常见文言句式主要有:判断句、被动句、宾语前置、成分省略和词类活用等。

  拓展任务

  每周保证2-3篇课本外的文言文阅读练习,考生可以从教师提供的复习材料中、试卷作业中挑选。通读翻译,积累课外实词,练习通译的能力。逐步通过量的积累,来感知文言文中的文句结构,培养直译能力。

  04古诗词

  古诗词的考查部分主要体现在古诗词鉴赏和古诗词名句填空两个部分。

  1.古诗词填空

  这部分应该是最容易得分的题型了,考查形式直白单一,背下来就能拿到的分数,丢一分都不能忍!今年中国诗词大会这么火,古诗词填空考查一定是重点!

  所以,背诵应该贯穿整个复习的始终,每天抽出15-20分钟进行背诵任务的突破,做到篇篇落实、字字落实。需要注意的是,需要背诵的内容,最后都要以书面形式进行检测,只有落在纸面上,才能消灭错别字、避免提笔忘字,争取满分。

  2.古诗词鉴赏

  古诗词想要看得懂,就需要在平时的练习中,归纳整理诗歌的相关特征。比如:诗歌体裁(古体诗、今体诗 律诗、绝句)、诗歌题材(怀乡、思友、征旅、怀古等)、时代背景、表现手法、语言风格、常见意象、作者个人背景和特点等。

  在复习中,利用大规模做题、测试的机会可以见到各式各样的古诗词鉴赏,通过练习,学会把握诗人思想情感的方法。

  除了归纳整理,掌握答题技巧,可以降低古诗词鉴赏的难度。在古诗鉴赏部分,考生掌握答题术语非常重要。在复习阶段,考生要尽量掌握诗歌的理论术语,规范自己的鉴赏技巧,掌握鉴赏诗词的基本流程,从而提高鉴赏诗词部分的得分!

  05现代文阅读

  很多考生认为现代文阅读是感性认识的过程,通过复习训练,可以将其变成理性的分析。这部分的难点根本上是读的问题,如何抓住复习中诸多的实战机会训练并提高阅读能力呢?

  1.做题前,明确文体,把握主旨。

  通过大量的练习、考试,掌握不同类型的文体内容特征和结构特点。现代文阅读的常考查文体有:论述类文本(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类型的说明文、议论文)、实用类文本(新闻传记等)、文学类文本(记叙文、抒情散文、说理散文、小小说)等等。

  2.阅读时,划分结构,分析文章。

  通过划分段落、寻找主题词句、圈点观点对文章进行结构划分、要义概括、观点分析和感情解读,从而发掘其表现形式和表达技巧,在解题时保持清晰的思路。

  3.做题时,分析题干,找准解题思路。

  做题时,分析题干,找准解题思路。对题目类型进行整理形成答题技巧,对参考答案进行归纳整理和学习,学会如何科学作答。

  高考的作文提高方法介绍

  1.前期积累素材

  现在基本所有地区的高考试卷考查的都是“新材料”作文。对于考生可以选择的阐述角度不再做过多局限,言之有理即可。在这种情况下,内容的新鲜、充实、丰富就成了打动阅卷老师的重要部分。那如何积累素材呢?

  关注课文是基础。课文中很多人物身上都闪光点,积累素材的第一步就是整理出课文人物素材。优点是:获取便利、特点鲜活、不易忘记。还会给阅卷老师留下“活学活用、学以致用”的深刻印象呢。

  试卷素材巧利用。没时间去整理素材,那就把复习期间做过的试卷中出现的人物、故事、美文素材整理起来用在作文中吧!优点:省时便利,内容新鲜。

  复习材料勤挑选。复习过程中,老师会提供很多的作文材料素材,人物故事、开头结尾、过度语句,常常是一发就是十几张。都背下来太耗费时间,很多同学往往就看一眼丢在一旁了。其实你可以从这些材料中,挑选几个容易记忆,不用太多,秉承着在多种题目中可用可调的原则,背一抵三呢!

  2.审题立意训练

  审题,审的是作文题目中的“材料语”“提示语”“要求语”,从不多的文字提示中可以寻找统一的立意,确定出题思路,找到作文切入点。从而建立自己文章的立意。

  根据立意,在草稿上撰写自己文章的框架结构,可以帮助考生建立清晰的行文结构,随后更从容地展开写作。

  3.定时写作训练

  定时写作训练的不仅是考生写作时间的把握,更是对作文的审题、材料积累使用、作文书写的训练。

  需要考生训练的是:迅速构思,立意后从大脑中迅速探索筛选符合的素材;行文扣题,开头结尾和论述观点之后,都要点题扣题,确保文章不跑题;书写规范整齐,标点正确清晰,尽量减少涂抹修改,确保文章字数。

  2017高考的考纲解读

  一、2017年考纲对高考阅读试题的文本做了重新分类。

  将2016年考纲中的“现代文阅读”改为“论述类文本阅读”,把“现代文阅读”做为“论述类文本、文学类文本、实用类文本”三类文本阅读的统称,与“古代诗文阅读”一起,构成了整套试卷的阅读部分试题。试题的分类更为规范、科学。

  这一变化对论述类文本阅读的考查能力的要求没有影响。

  二、2017年考纲指明了论述类文本的类型和阅读重点。

  1.阅读中外论述类文本。了解政论文、学术论文、时评、书评等论述类文本的基本特征和主要表达方式。

  无论大纲卷还是课标卷,近十年高考试题选用的都是中国的学术论文(有一些属于学术随笔)。从国别看,将来可能会选择国外的学术论文;从论述类文本的类型看,将来选用书评的可能性更大,选用时评、政论文的可能性极小,甚至没有。

  如果选用国外的作品或者非学术论文,对考生的作答心理多少会有影响。

  “了解……论述类文本的基本特征和主要表达方式”,“主要表达方式”自然是指议论;“论述类文本的基本特征”,我们可以结合教材做简单的了解。

  高中语文教材(必修五)第三单元是文艺评论和随笔、第四单元是自然科学小论文(把梁思成的《中国建筑的特征》归为自然科学合适吗?)。

  第三单元的单元提示强调审美、鉴赏能力的培养,比考纲要求的能力更高;第四单元的单元提示与考纲要求相近,但也没有说明论述类文本的基本特征是什么——估计这是一件很难讲清楚的事。

  语文教学始终欠缺具体而明确的知识、准确而权威的定论。语文教育专家忙于建构“玄之又玄”的理论,在他们的指导下,语文教学“去知识化”的倾向越来越严重。

  至于前面提到的“论述类文本的基本特征和主要表达方式”,很难直接命题考查。

  2.“阅读论述类文本,应注重文本的说理性和逻辑性,分析文本的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

  我是建议删去这一句的。考纲是明确高考考查内容的,不是指导阅读教学的,而且这句与下面第2点的(3)重复。

  “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取代了2016年考纲中“把握文章思路”,也可以理解为这是对“文章思路”的细化。

  作为考纲新增内容,2017年三套高考试卷的第2题都对此做了考查。预计明年一定会继续考查,所以必须认真对待,复习时要高度重视。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征求意见稿)》(2016年9月版)(下载链接见文末2018年高考语文复习指导(一))明确了语文学科的核心素养,包括“语言建构与运用、思维发展与提升、审美鉴赏与创造、文化传承与理解”四个方面。2017年高考试题新增的题型——第2题和第21题,都是对学生思维品质的考查。前文中曾提到“将来会取消高考考试大纲,改为以课程标准为纲命题”,可见,语文学科的核心素养将成为语文课程及高考的重心。


猜你感兴趣:

1.高效率的复习方法

2.2015公共基础知识高效复习方法

3.高考语文必看知识点梳理

4.10位高考黑马分享他们的复习秘籍

5.适合高中生的6种最佳复习方法

6.2017备战高考的学习方法

    37670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