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文言文常见的误区和古今异义词的介绍
语文是高考的科目之一,语文涉及到很多的地方,想要学好语文,需要知道狠毒哦大事项,下面学习啦的小编将为大家带来语文文言文的常见误区介绍,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语文文言文常见的误区介绍
误区一:混淆古今异义
【例1】时既与梁通好,行李往来,公私赠遗,一无所受。
误译:当时已经与梁国互通友好,背着行囊送礼的,官方赠送的、私人遗留的礼品,(贺兰祥)一概都不接受。
正译:当时已经与梁国互通友好,使者往来,官方和私人赠送的礼品,(贺兰祥)一概都不接受。
分析与对策:句中的“行李”,古义为“使者”;今义是“出行时带的箱子、包裹”等。“遗”的古义为“赠予赠送的东西”,今义为“遗失、遗漏、遗留”等。
考生以今义释古义,原因是不明古义,不知古今词义不同。要解决这个问题,考生应注意以下两点:
1、积累古今异义词。一是借助教材注释识记古义,如《烛之武退秦师》中“行李之往来,供其乏困”;二是借助成语识记古义,如成语“短兵相接”的“兵”字就保留了“兵器”这个古义;三是借助复习资料上的《古今异义词简表》识记古义。
2、翻译一个词首先想到的应该是这个词的古义,除此之外还要检验这个古义放在句中是否妥帖,句意与上下文是否相符等。
误区二:词类活用分析错误
【例2】母徐衣其女衣,袖利刃行向池呼鱼。
误译:后母的衣服也就是女儿的衣服,袖子里的那把刀也向着池塘呼唤鱼儿。
正译:后母慢慢穿上她女儿的衣服,袖子里藏着锋利的刀子走到池塘边呼唤鱼。
分析与对策:句中的第一个“衣”,名词活用为动词,应译为“穿”;“袖”,名词活用为动词,应译为“袖子里藏着”。一般情况下,“名词+名词”的结构,第一个名词往往活用为动词。
要解决这个问题,考生应注意以下两点:
1、借助复习资料熟悉名词、动词、形容词的活用类别,并能通过对活用特征的识记、比较,结合语境进行正确翻译。如,形容词意动用法,表示主语认为宾语 具有这个形容词表示的性质或状态,可译为“认为……”“以……为……”;形容词的使动用法,表示主语使宾语代表的人或事物具有这个形容词所表示的性质或状 态。
2、翻译语句的前提是读懂文章大意,而我们检验自己翻译正误的方法,就是将译文放到文段中去检验,使自己的翻译符合语境,合情合理。
误区三:误译文言虚词
【例3】西望夏口,东望武昌,山川相缪,郁乎苍苍,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苏轼《赤壁赋》)
误译:这儿向西望是夏口,向东望是武昌,山水环绕,草木茂盛苍翠,不就是曹操围困周瑜的地方吗?
正译:向西望是夏口,向东望是武昌,山水环绕,草木茂盛苍翠,这里不就是曹操被周瑜围困(打败)的地方吗?
分析与对策:“困于周郎”中的“于”字,表示被动关系,译为“被”,考生的忽视造成被动者“曹操”成了主动者。同学们要注意积累“其、之、以、而、乃、乎”等《考试大纲》规定的十八个常用虚词的多种用法,根据句意,准确翻译。
误区四:漏译省略成分
【例4】但以浓墨洒作巨点,淋漓满纸。郭异之,持以白王。
误译:只是用浓墨洒作大墨点,满纸都是。郭生对此感到奇怪,拿着纸来告诉王生。
正译:(狐狸)只是用浓墨洒作大墨点,(弄得)满纸都是。郭生对此感到奇怪,拿着纸来告诉王生。
分析与对策:句中漏译了省略主语“狐狸”。原文中虽然省略了主语,但为使文意通顺、明了,翻译时要将省略的成分补上。这也是考试中的一点要求。另外,有些通过直译无法使文意贯通的地方,如“满纸都是”,也应适当“增词”,即加上使文句连贯的词语。
考生漏译省略成分,除了粗心之外,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没有通读整个句子或与译句有关联的前后句,没有形成整体语境意识,只是“就词译词”,不能很好地把原文的意思传达出来。这种毛病轻则影响到考生对个别词的判断和翻译,重则影响到考生对整个句子的理解。
要解决这个问题,考生应注意以下两点:
1、考生应注意树立较强的语境意识,阅读时真正做到“词不离句,句不离篇”。在翻译一个句子时,不能偷懒,只满足于读单一的那个要求翻译的句子,还应适当“瞻前顾后”地照顾语境。
2、翻译出一个句子之后,不要急着做下一题,而要回顾一下自己翻译的句子是否通顺,看看有没有缺漏的成分,如主语、宾语等。
误区五:语言不合规范
【例5】其军帅怒贲不先白己而专献金,下贲狱。世祖闻之,大怒,执帅将杀之,以勋旧而止。
误译:贺贲的主帅对他事先不禀告自己就擅自(向世祖)献金感到愤怒,就把贺贲关进监狱。世祖闻之,眼冒金星,执住了主帅将要杀他,因为(他)是有功的老臣而作罢。
正译:贺贲的主帅对他事先不禀告自己就擅自(向世祖)献金感到愤怒,把贺贲关进监狱。世祖听说这事,非常愤怒,逮捕了主帅将要杀他,因为(他)是有功的老臣而作罢。
分析与对策:这段译文的不规范表现在两个方面:①文白夹杂,“闻”“执”等文言词语没有译出。根据语境,“闻”可译为“听说”;“执”可译为“逮捕”。②风格不一致,整体上看是严肃的书面语,而“眼冒金星”显然是口语化的。
要解决这个问题,考生应注意以下两点:
1.严格遵守“对译”的方法,将单音节词语双音化,有效避免漏译文言词,也就从根本上避免了文白夹杂。“对译”过程中,不采用方言、俚语、口语化的词语。
2.检查有无夹杂在译文中的文言实词、虚词,以及方言、俚语、口语词等。
高考文言文的古今异义字
1.行李今义:出门所带的包裹、箱子等。古义:出使的人。
2.夫人今义:尊称一般人的妻子。古义:那人。
3.爪牙今义:比喻坏人的党羽。古义:兽类的脚爪和牙齿。
4.大夫今义:医生。古义:官职名。
5.地方今义:指某一区域,空间的一部分,部位。古义:土地方圆。
6.养生今义:保养身体。古义:供养活着的人。
7.山东今义:山东省。古义:崤山以东,即东方诸国。
8.婚姻今义:结婚的事,因结婚而产生的夫妻关系。古义:儿女亲家,有婚姻关系的亲戚。
9.从事今义:投身到(事业中去)。古义:官名,泛指一般属官。
10.以为今义:认为。古义:把……当作。
11.非常今义:十分,极。古义:不平凡,意外的变故。
12.逢迎今义:说话和做事故意迎合别人的心意(含贬义),古义:迎接。
13.上路今义:走上路程,动身。古义:高高的道路。
14.学者今义:指在学术上有一定成就的人。古义:求学的人。
15.所以今义:表示因果关系的连词。古义:用来……的,……的凭借;……的原因。
16.从而今义:表示因果关系的连词。古义:跟从并且。
17.小学今义:学校教育的初级阶段。古义:小的方面进行学习。
18.不必今义:表示事理上或情理上不需要。古义:不一定。
19.经营今义:筹划并管理(企业等),古义:搜集、保存的金玉珠宝等物。
20.颜色今义:颜料或燃料。古义:容貌。
高考的文言实词介绍(一)
廉颇蔺相如列传
1、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徒劳无功:白白地。
2、其势必不敢留君,而束君归赵矣——束之高阁、束手无策:捆缚。
3、臣从其计,大王亦幸赦臣——十恶不赦:赦免。
4、均之二策,宁许以负秦曲——忍辱负重:承担。
5、璧有瑕,请指示王——瑕不掩瑜、白璧微瑕:玉石上的斑点。
6、秦贪,负其强——负隅顽抗:倚仗。
7、大王见臣列观,礼节甚倨——前倨后恭:傲慢。
8、相如度秦王特以诈佯予赵城——审时度势、度德量力:揣度,估计。
9、相如度秦王虽斋,决负约不偿城——忘恩负义:背弃。
10、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不负众望:辜负,对不起。与“不负众望”意义相反。
11、臣知欺大王之罪当诛——罪不容诛:杀死。
12、赵王畏秦,欲毋行——宁缺毋滥:不要。
13、而蔺相如徒以口舌为劳——家徒四壁:只,仅仅。
14、且相如素贱人——素不相识、素昧平生:向来。
15、出自本课的成语有:完璧归赵、负荆请罪、刎颈之交。
赤壁之战
16、沃野千里,士民殷富——民殷财阜:富足。
17、表恶其能而不能用也——深恶痛绝、好逸恶劳:厌恶。
18、如有离违,宜别图之——励精图治、发愤图强:谋求,图谋。
19、肃请得奉命吊表二子——茕茕孑立,形影相吊:慰问。
20、如其克谐,天下可定也——克勤克俭、克尽厥(他的)职:能够。
21、肃宣权旨——心照不宣:说明。
22、江表英豪咸归附之——咸与维新:都。
23、行将为人所并,岂足托乎——微不足道、不足挂齿、不足为训:值得。
24、今操芟夷大难,略已平矣——夷为平地:削平。
25、今操芟夷大难,略已平矣——略见一斑:大致。
26、若不能,何不按兵束甲——按兵不动:压抑,止住。
27、(刘豫州)英才盖世——盖世无双:超过。
28、吾不能举全吴之地——举棋不定:拿。
29、故兵法忌之——讳疾忌医、百无禁忌:忌讳。
30、必蹶上将军——一蹶不振:挫败。
31、强弩之末势不能穿鲁缟也——剑拔弩张:一种利用机械发箭的弓。
32、兼仗父兄之烈——仗势欺人、狗仗人势:凭借,依靠。
33、请为将军筹之——一筹莫展、运筹帷幄:谋划。
34、将军禽操,宜在今日——擒贼擒王、擒龙缚虎:捉拿。
35、此天以君授孤也——临危授命、授人以柄:交给,给予。
36、船、粮、战具俱办——万事俱备,只欠东风;声色俱厉、心胆俱裂:全,都。
37、出自本文的成语有:英雄无用武之地。
邹忌讽齐王纳谏
38、邹忌修八尺有余——熟语“茂林修竹”、“俊眼修眉”:长。
39、徐公来,孰(通“熟”)视之——深思熟虑:细致,审慎。
40、暮寝而思之——寝不安席、寝食不安:睡觉。
41、妾之美我者,畏我也——望而生畏、畏缩不前:畏惧。
42、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耳提面命:当面。
43、上书谏寡人者——拒谏饰非:规劝君主、尊长或朋友,使之改正错误。
44、出自本文的成语有:门庭若市。
记王忠肃公翱事
45、每迎女,婿固不遣——固执己见:坚决。
46、取案上器击伤夫人——拍案叫绝:桌子。
47、公固辞——义不容辞:推托。
48、是非贿得之——贿赂公行:因请托而送人钱财。
49、予左尔贾——尔虞(欺骗)我诈:你。
50、皆阳应曰:“诺。”——阳奉阴违:表面上。
51、公屡促之,必如约——如法炮制:按照。
52、乃伪为屋券——稳操胜券:契据。
53、列贾五百金——直言贾祸:前一“贾”通“价”,钱;后一“贾”读(gǔ),买,引申为招致。
54、公拆袄,出珠授之——授受不亲:给予。
猜你感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