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学习方法>高中学习方法>高三学习方法>高三语文>

2018年高考语文情景默写整理(2)

凤婷分享

  12.《离骚》中用大鸟和小鸟不合群来比喻说明自己绝不随波逐流的两句:鸷鸟之不群兮,自前世而固然。

  13.《离骚》中用方圆不相合说明自己和世俗小人不相容的两句:何方圜之能周兮?夫孰异道而相安?

  14.《离骚》中表明作者保持清白为正道而死,也是以古贤为榜样的两句(表明自己追慕古代圣贤,宁死不失正义) :“伏清白以死直兮,固前圣之所厚。”

  15.《离骚》中屈原委婉表达自己后悔选择做官,想要归隐的两句:悔相道之不察兮,延伫乎吾将反。

  16.《离骚》中屈原表达趁着迷途未远,赶紧回到正路的两句:回朕车以复路兮,及行迷之未远。

  17.《离骚》中屈原通过自己退隐后骑马到达长满兰草的水边和长满椒树的山岗表明自己从朝廷隐退为了修养自己的两句:步余马于兰皋兮,驰椒丘且焉止息。

  18.《离骚》中屈原表明自己在朝中被指责,不如隐退的两句:进不入以离尤兮,退将复修吾初服。

  19.《离骚》中屈原用荷花表明自己要修养自己的两句:制芰荷以为衣兮,集芙蓉以为裳。

  20.《离骚》中屈原表明即使没有人了解自己也无所谓,只要自己内心买好就可以的两句话:不吾知其亦已兮,苟余情其信芳。

  21.《离骚》中屈原通过加高自己的帽子和佩带表明要使自己品格更加高洁的两句:

  高余冠之岌岌兮,长余佩之陆离。

  22.《离骚》中屈原表明人各有各的乐趣,而他穷其一生追求美政的两句:

  民生各有所乐兮,余独好修以为常。

  23.《离骚》中用反问句表明屈原即使受挫也不会改变自己志向的两句:

  虽体解吾犹未变兮,岂余心之可惩?

  24.《离骚》中表明自己即使佩带芳草和玉佩,但是自己光明纯洁的品质没有亏损的两句:

  芳与泽其杂糅兮,唯昭质其犹未亏。

  25.表现诗人忧国忧民、热爱祖国的诗句: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

  26.表现诗人坚持真理、献身理想的诗句: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

  27.表现诗人嫉恶如仇、不同流合污的诗句:宁溘死以流亡兮,余不忍为此态也。

  28.表现诗人刚正不阿、一身正气的诗句:伏清白以死直兮,固前圣之所厚。

  29.表现诗人洁身自好、自我完善的诗句:民生各有所乐兮,余独好修以为常。

  《蜀道难》

  1.《蜀道难》的主旨句是: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

  2.《蜀道难》中运用夸张修辞方法,写出秦蜀之间崇山叠岭、不可逾越的句子是:

  西当太白有鸟道,可以横绝峨眉巅。

  3.《蜀道难》中写出水石相激、山谷轰鸣的惊险场面的句子是:飞湍瀑流争喧豗,砯崖转石万壑雷。

  4.运用夸张极言山峰之高、绝壁之险,渲染惊险的气氛的句子:连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挂倚绝壁。

  5.虚写映衬表现蜀道的雄奇险峻的句子:黄鹤之飞尚不得过,猿猱欲度愁攀援。

  6.表明历史悠久,和外界交通不便的句子:尔来四万八千岁,不与秦塞通人烟。

  7.李白在《蜀道难》一诗中,开篇以蜀地方言咏叹点出主题,为全诗奠下雄浑感情基调的句子是“噫吁嚱,危乎高哉!”。

  8.李白在《蜀道难》一诗中,“尔来四万八千岁,不与秦塞通人烟。”运用夸张的手法表示自古以来秦、蜀之间少有往来。之所以如此,就是因为“西当太白有鸟道,可以横绝峨眉巅”,进一步表明秦、蜀之间为高山峻岭所阻挡。

  9.李白在《蜀道难》一诗中引用神话传说为其增添了浪漫气息,如引用“五丁开山”一神话的句子是“地崩山摧壮士死,然后天梯石栈相钩连。”

  10.李白在《蜀道难》一诗中,运用神话、夸张、衬托的手法来写蜀山之高险的句子有“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下有冲波逆折之回川。黄鹤之飞尚不得过,猿猱欲度愁攀援。”

  11.李白在《蜀道难》一诗中,摹写行人艰难的步履、惶恐的神情的句子是“扪参历井仰胁息,以手抚膺坐长叹”。

  12.李白在《蜀道难》一诗中,但见悲鸟号古木,雄飞雌从绕林间。又闻子规啼夜月,愁空山。为我们渲染了旅愁和蜀道上空寂苍凉的环境气氛。

  13.李白在《蜀道难》一诗中指出逶迤千里的蜀道,还有更为奇险的风光。诗人先用“连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挂倚绝壁。”托出山势的高险,然后由静而动,“飞湍瀑流争喧豗,砯崖转石万壑雷”写出水石激荡、山谷空鸣的场景。

  14.李白在《蜀道难》一诗中,写出了剑阁地势险要,易守难攻的特点的句子是“剑阁峥嵘而崔嵬,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15.李白在《蜀道难》一诗中,化用西晋张载《剑阁铭》中“形胜之地,匪亲勿居”语句的句子是“一夫当关,万夫莫开。所守或匪亲,化为狼与豺”,从而表达了对国事的忧虑与关切。

  16.从李白《蜀道难》一诗中“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侧身西望长咨嗟!”的长叹中,我们似乎也感受到了诗人对功业难成的一声叹息。

  高考语文情景式默写(三)

  《孔子语录》(《论语》)

  1.《论语十则》中,阐述学习与思考辩证关系的句子是: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2.《论语十则》中,论述好学精神和教学态度的两句是:学而不厌,诲人不倦。(《论语十则》中,谈论孔子的治学方法的两句是: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3.《论语十则》中阐述关于对待事物应保持正确态度的语句是: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论语十则》中强调学习要有谦虚求实的态度的句子是: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

  4.《论语十则》中,孔子评论孔文子的两句是: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5.《论语十则》中,论述学习的三个层次的语句是: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6.《论语十则》中的“逝者如斯夫”一句,人们常用来说明时间很快就过去了,要好好珍惜它。

  7.《论语十则》中阐述关于学习态度的语句是:

  (1)敏而好学,不耻下问;(2)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3)三人行,必有我师焉;(4)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

  8.《论语十则》中,阐述关于学习方法的语句是:(1)学而时习之;

  (2)温故知新;(3)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4)默而识之。

  9.《论语十则》中,表现个人修养的语句是:人不知而不愠。(阐述当别人不了解甚至误解自己时,应当采取的正确的态度是: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10.现实生活中,人们为了表明“只要虚心求教,到处都有老师”的观点时,常引用《论语》中孔子的话:“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11. 孔子认为向别人学习,发扬长处避免短处,那就是: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生活中,表示既要善于从正面学习,也要善于从反面借鉴这一意思时,我们可以引用《<论语>十则》中的一句: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12.《论语》中强调复习的重要性的句子是: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13.《<论语>十则》中,阐述了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也是一种乐趣的句子是: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14、《论语》中经常用来说明对学生要严格要求,先让学生积极思考,再进行适时启发的两句是:不愤不启,不悱不发。

  《鱼我所欲也》(《孟子》)

  1.文中与“嗟来之食”的意思相一致的句子是: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

  乞人不屑也

  2.是全篇的中心论点的句子:舍生而取义者也

  3.表明“我”不会做“苟且偷生之事”的句子是: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

  4.作者说人人都有向善之心而贤者能做到坚持不懈的句子是: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5.孟子认为失其本心的行为是: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

  6.孟子在《鱼我所欲也》中,以“万钟则不辨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说明了自己对不合礼义的高官厚禄的否定态度。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孟子》)

  1.承上启下的句子: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

  2.中心论点是: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3.表明生活、思想、行为上的磨难的目的的句子是: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4.孟子认为国家常常会灭亡的原因是(或文中分析亡国的条件的句子是):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文中从内外两方面揭示一个国家灭亡的原因的两句是: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

  5.说明人才必须经过艰苦磨炼的作用的句子是: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猜你感兴趣:

1.2018高考语文情境默写及答案

2.2018年高考语文情景默写练习题

3.2018高考语文情景默写练习

4.2018高考语文古诗文情景式默写押题

5.2018高考语文默写预测

6.2018高考语文默写重点篇目

7.2018高考语文名句默写整理

24623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