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全国卷答题技巧
距离高考已经不远了,高考语文全国卷该怎么答题呢?这就需要高考考生掌握答题技巧。下面学习啦小编为高考考生整理语文全国卷答题技巧,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高考语文全国卷答题技巧一
每题用多长时间做?怎样才能不出现写不完的情况?
学生很关注高考语文的时间分配问题,简单说,语文满分150分,可以参照1题1分钟的安排来做。
各题分值是这样的:论述类9分,文言文19分,古诗11分,名句默写6分,大阅读25分,语言文字运用20分,作文60分。也就是说,以上分值也可以作为各题时间来参考。
当然,很多题的用时是可以、也需要,作些调整的。
如一般论述类题9分,但时间可能要在12分钟左右。无论如何,这一题也不能超过15分钟。这里要多花3-5分钟。
而像名句默写,6分,大概2分钟内就可以解决,这就节省出来4分钟。总体上又平衡了。
而作文,无论如何也不该少于60分钟。高考实行双评(两个老师评,取平均分),有控制分差(比如作文两个老师的分数不能超过几分——这个分差不方便说,每年也不完全一样),又有专家组的抽查质量监控,较之平时学校月考评分,区分度还是要大一些,要留足够的时间,来思考立意、安排结构、合理论证、工整书写。
如果有学生每次都写不完,建议把第一题的一般论述类文本放到最后写。说白了,这道题是选择题,而且难度也不小。如果作文写不完损失得可能不是几分,虽然,高考评分标准规定的是少50字扣1分,但扣分绝不是这么理性的,有时,可能不是扣几分的事儿。
高考语文全国卷答题技巧二
一般论述类文本考什么?怎么读?怎么选?
这道题叫一般论述类文本,实际上应分自然科学类文本和社会科学类文本两种,但因为近年来常考社会科学类的,所以很多人把这一题叫社科类阅读。其实全国卷以前也考过自然科学类的,2013年还考过一个“科技黑箱”的。
从材料选择上看,近几年,常考传统文化类的。
传统文化的材料,就有可能有史料原文的引用,文言文居多,但这基本上不影响阅读。为什么说基本上呢?因为偶尔也会有“似凫而大”之类的考法(这个题后面再讲一下);但总体上来说,引文前面或后面会有暗示、提示、总结、概括、阐释、举例等功能的句子,完全可以判断引文的意思。
而且,一般来说,文本难度大,题目就会容易一些;如果文本容易,题目难度就会大一些。
怎样快速阅读,有三种办法:一种是替换,一种是跳读,一种是圈划。这个在我前面发的内容或微课里可以查到,有详细介绍。
而2016年考生最应该关注的是全国卷的三道题,考点不一样,难度也不一样,千万不能用同一个思路来“解题”。
这是很多学生最容易犯的毛病,就是喜欢用已经解决了问题的办法去做一下件事的思维。
三道题中往往有一道是相对容易的,就是一个细节,常常是第一题。
比如原文是“艺术品的接受在过去并不被看作是重要的美学问题”,选项是“艺术品的接受并不属于美学的研究范围”。
比如原文讲《诗》当做表情达意的工具,比平常语言更加曲折动人,献诗是为了达到颂美或者讽谏的目的,而选项中说《诗经》中的作品“并没有深刻的含意”。
这些很容易看出是错的,有的考生常常是因为想太多而不敢选。刚才所说的“似凫而大”虽然最后学生选得情况并不好,但命题人初衷可能是把这题当作“送分题”,只是学生不熟悉文言句式特点,才导致了选错。
有时,还会考概念的“应用”,比如“下列各项中,其性质不属于原文所论悲剧的一项”,只要关注了“悲剧”概念的特点或界定,原文强调“悲剧的审美价值的载体只能是文学艺术”“悲剧成为审美对象只能以文学艺术的形式出现”,就很容易看出“甲午海战”这一项是不对的。
高考语文全国卷答题技巧三
一、书写题:
认真规范书写;2.不出现错别字;3.不乱画涂改,在草稿纸写好后再誊写。4.学会审题。
二、选择题:1、直选法2、排除法
三、修改病句的原则:能改一处不改两处。
1.删减2.添加3.替换4.换位5.重组
四、名著阅读:《水浒》、《西游记》、《三国演义》、《钢铁是怎样炼成的》、《鲁滨逊漂流记》……
1.人物:姓名、绰号、外貌特征、性格特征、主要事迹2.故事情节:人物事例3、教育意义
五、语言运用:
1.语境表达:话题统一,句序合理,注意过渡、衔接和呼应。还要适应语言环境,注意场合、注意说话对象、注意文明礼貌。格式:礼貌用语+表达内容+询问
2.仿写:与例句的结构、修辞、表达方式、表现手法保持一致;内容保持一致,语意连贯,话题统一。
3.缩句:满足压缩要求,要有概括性;找中心句、段;找出主要成分;排除干扰项。
4.句式转换:陈述句与反问句、感叹句三者间的转换;直接叙述变转述。
阅读题技巧
记叙文阅读
一、词语:答题时一定要在文段句词的前后找答案或找解答的依据。
(1)能理解词语的表面意义,以及深层含义和言外之意,并能理解其表达的效果;
(2)能确定词语指代的内容:一般出现在上文,找出后代入原文,看是否通顺合理.
二、文章概括:
内容概括(一句话概括故事情节):人物和事件(抓要点概括,推动情节发展的要点必须要\首尾的关键句必须扣住)
中心思想概括:如:“本文通过某人做某事,表达了作者对__赞美与敬佩之情等,赞美了他(人物性格、精神品质)
三、主旨句的作用:结构上贯穿全文,内容上点明中心。
四、修辞方法及表达作用
比喻,拟人:生动形象地表现出了,表达了情感。
排比:表现了,抒发了,增强了语势,加强了感情。
设问:自问自答,引起读者思考,使文章有起伏。
反问:加强语气,增强语势,表达了(的情感),使文章有起伏。
模式:(1).点明何种表现手法(2).表现了什么内容(3).表达了怎样的感情?如:此句运用了,从而生动形象表现了,表达了。
五、记叙顺序及作用?
(1)顺叙(按事情发展先后顺序)作用:叙事有头尾,条理清晰,脉络清楚、印象深刻。
(2)倒叙:造成了……的悬念,使故事情节更曲折,增强了文章的可读性.
(3)插叙作用:补充交代了……使人物形象更丰富,使中心更突出。
记叙文中穿插议论的作用:结构上承上启下;内容上画龙点睛.
六、文章段落语句的主要作用有:(必须从内容、结构两个方面来进行做答)
1.结构上:承接上文、开启下文、总领下文(引出下文)、承上启下(过渡)、照应前文(开头)首尾呼应。
2.内容上:开篇点题、抒发情感、点明中心,深化主题、画龙点睛
3.写法上:气氛渲染、托物言志、以小见大、设置悬念、埋下伏笔、为后文作铺垫、欲扬先抑、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托物言志等。
象征、托物言志作用:使表达委婉含蓄、深沉感人.
环境描写的作用:交代时间地点,揭示时代背景;渲染气氛、烘托人物心情,展示人物的性格、推动情节的发展等等。
七、评价感悟类
评价:“是不是”、“同意不同意”、“好不好”?感悟:结合主旨、个人生活体验,提出对问题的看法。
启示从原文引出;评价表明态度及理由。特别注意是否让举例或结合实际,把题目中所要求的全部答出。
八、懂得常用的描写人物的方法,并理解其作用。
方法有:①正面描写:语言、动作、心理、神态、外貌②侧面(间接)描写:其他的人或事③细节描写④环境衬托人物心情等。⑤用词的感情倾向.褒贬色彩
作用是:揭示人物性格,展现人物的内心世界和精神风貌
非主人公在文中的作用:对比烘托,使主人公性格特征更加鲜明突出.
九、记叙文语言风格:亲切自然口语化、幽默讽刺、热情奔放、冷峻辛辣等
十、人称作用:
第一人称:增强了文章的真实性和感染力。
第二人称:便于作者与文中的人物或读者感情交流,显得特别亲切、感人。
第三人称:不受时间、空间限制,能够比较自由灵活的反映客观内容,有比较宽广的活动范围。
六、材料作文应对策略
一、材料作文相关知识
1.材料作文的特点:
(1)读写结合,考生要通过阅读、分析、提炼、联想、表达之后,才能完成写作任务;
(2)自拟题目、不限文体,鼓励学生写出真情实感,鼓励学生写出个性与创意来。
2.材料作文的形式:
(1)文字材料,构思作文。(2)漫画材料,看图写文。(3)读后感等。
二、材料作文应对策略:1、读懂材料;2、明确要求。
给文字材料作文
1.结构:材料+要求(必须与材料有关。看懂材料,确定主旨)。
2.审题和领悟:看清要求(拟题、文体、文字、内容等),确定立意、结构。
3.具体建议:合理使用材料,不避开材料,另起炉灶。
记叙文:分析材料内容,联系相关的人或事。结尾用恰当的议论将所叙的人或事与材料中的人或事相比较,画龙点睛即可。
写读后感,要读懂材料并准确提炼论点。
围绕一个观点写感受,从"引_议_联_结"四个方面进行写作.
读是基础,感是重点!!
三、避免作文无谓(不是作文能力差等智力因素造成的)失分
1.保持整洁的文面;不龙飞凤舞、东涂西抹、箭头乱飞、写不下去大笔一圈“不要”。
2.规矩写题。不忘拟题;写在第一行的正中央;不把话题当标题。
3.拒绝三段式。5-8段为宜,段与段详略分明、长短兼顾。
4.规范使用标点。标点符号要占格;不一逗到底;破折号、省略号、书名号、引号要占两格,其它标点均占一格。还要注意:顿、逗、分、冒、句、问、叹等标点符号不在一行之首;书名号、引号前半边不在一行之尾。如遇特殊情况,让此标点“委屈”留在行未或移到下行。
5.注意保密。不透露真实姓名、地名、校名,要遵守考场规则和考场道德。
猜你感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