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学习方法>高中学习方法>高三学习方法>高三地理>

高中地理的复习要具备的能力详解

夏萍分享

  地理的复习的内容不少,而高三的学生在复习的时候有比较多的科目,学生最好知道一些复习的方法和复习要具备的能力,下面学习啦的小编将为大家带来高中地理的复习要具备的能力介绍,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高中地理的复习要具备的能力

  一、进一步深化统整地理知识的能力

  在第一阶段复习时,知识点落实到章节,用的时间较长,是以单元为单位重点讲解知识点之间的联系。在第二阶复习时,应重点复习地理学科的主干知 识,加强知识的归纳整理,形成自己的知识体系,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要注意知识之间内在联系。针对复习过程中所暴露出来的一系列问题,应该在精 读课本的基础上多换角度思考,多借助几个载体来整合知识,从而掌握知识之间的逻辑关系,以便提高运用知识的迁移速度。如气候知识,就可根据气候的具体分 布、气候的主要特点、影响气候的成因、各种气候类型的判断、气候对工农业的影响、气候资源的利用与评价这一线索进行知识串联;也可利用区域图对中国各分区 之间、中国某区域与世界某区域之间气候资源的利用等进行对比联系;还可对各大洲相同的气候类型进行影响因素的逐一对比等。还要注意知识归类。在回归课本防 止知识遗忘的同时,应该做好知识的整理和归类工作,对高中地理重点和主干知识进行归类,可得出几种类型。

  (1)影响因素类。如影响太阳辐射强度的因素、影响气候的因素、影响等温线弯曲变化的因素、影响海水温度和盐度的因素、影响地震烈度大小的因素等。

  (2)区位因素类。如工农业的区位因素、人口分布和迁移的区位因素、交通(铁路、港口等)建设的区位因素等。

  (3)措施和意义类。如减少水土流失的措施、减少土壤次生盐碱化的措施、解决水资源不足的措施等;修建铁路的作用和意义、西气东输和西电东送的作用和意义等。

  二、提高读图、析图能力

  地图是地理学的“第二语言”,也是地理学习的重要工具。因此绝大部分高考题都以地图为载体考查考生从图中提取信息、解读信息的能力。命题的图像 多种多样,而且多数是课本中图的变形或创新。近几年的文科综合试题中,地理部分出现较多的图形类型有:日照图、模式图、等值线图、地理数据统计图(表)或 区域地图等等。虽然种类繁多,变化各异,但其本质都是反映地理事物的空间分布、时间变化、地理事物之间的关系(数量关系、逻辑关系等),因此在复习时应注 意对图表进行分类整理,抓住其共性,总结读图规律,提高读图、析图能力。

  (一)掌握好读图的基本步骤

  (1)先看所给地图的图名。图名是一幅地图的眼睛,它常常概要地表明地图所示的区域和主题内容。例如“中国工业布局的变化图”,不仅表明了地图所示区域是中国,还表明了地图所示内容是中国工业布局的时空变化。

  (2)细辨图中图例。当地图上出现多项地理事物的空间分布时,首先可从图例中找出各项地理事物的名称,然后分门别类地分辨识别它们的分布特点。

  (3)重视图中分界线。地理分界线是判断地理事物分布的重要依据,如洲界线、国界线、日界线、晨昏线等。

  (4)注意空间位置或形象特征。可通过地理事物的位置或形象特征来认识其分布。如深圳位于珠江口东岸,而珠海位于西岸;法国的轮廓近似“六边 形”,智利的轮廓像“长剑”。通过阅读较熟悉的或有一定意义的地理事物,如城市、铁路、公路、河流等,然后再沿某一方向顺序去读图。

  (5)分析判断。在地图上了解某一地理事物的空间分布特点时,可以从整体到局部作层层分析,找出规律,最后作进一步分析成因。

  (6)勿漏辅图。有些地图配有辅图,如课本中的洋流图,就配有一幅北印度洋夏季洋流辅图,我国的地图往往配有一幅南海诸岛的辅图。辅图有时有很重要的信息,读图时更需注意主图与辅图的关系及相对应的位置,不可忽视。

  (二)判读不同类型的地图应有所侧重

  如判读等值线图要“五读一分析”,即读数值范围、读极值、读疏密程度、读弯曲方向、读局部小范围闭合等值线,分析成因。判读曲线图,应先看清纵 坐标和横坐标的含义,再认清各种图例所代表的地理要素,然后去读图、析图。注意利用曲线图的连续性,向两边进行定性或定量地延伸分析,揭示出地理事物和现 象的时空分布规律,进而说明各地理现象之间的联系,从而去解决问题。又如分析统计图表时,要按下面步骤进行:一读图名、图例,二读坐标、数据,三读整体特 征和变化趋势,并在此基础上结合有关问题分析作答。

  (三)应加强图图、图文转换训练

  要让学生知道,大部分地理知识都可在图上直观地反映出来,而且教材表明的地理事物或现象之间的联系在图上可以显示得更为紧密和清晰。复习时要坚 持图文结合的原则,并加上图文转化、图图转化训练。如将局部图转化为全部图,将从某一角度绘制的图转换成从一个比较熟悉的角度去看,将试题中的图转化为课 本上的图或文字等,使之转换到自己比较熟悉的知识体系中,从而方便解题。也可以根据课本中的文字等信息,将其转化为各种形式的图表,以了解图像是如何演变 而来的,增强自己的判读能力和绘制图表的能力。

  三、提高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

  要全面思考,对比分析。在建立完整的地理知识结构的基础上,总结、归纳出地理原理、地理规律,弄清自然地理环境中地形、气候、水文、植被、土壤 等及其相互联系,人文地理要素的内涵,自然环境与人文活动之间的联系等。对于容易混淆的地理知识注意进行对比分析:可纵向对比分析,如按时间顺序比较三次 技术革命对工业生产、工业布局的影响。也可以进行横向对比分析,如比较热带草原气候和热带季风气候的成因、气候特征、地区分布;再如比较几种农业地域类型 的发展条件、主要特征等,可采取列表分析,也可以通过图像进行对比分析等等。认清相似问题的相似性和差异性,明确知识间的联系,有利于掌握概念的实质内 容,排除干扰因素,形成正确概念。

  要多角度进行训练,促进知识迁移。对于一些可从多角度去思考的地理问题,要整体把握,注意发散思维的训练。学习中注重加强对一因多果、一果多因 问题的研究,充分利用一题多变、一题多解,训练解题思路,提高解题的应变能力,研究各种可能造成知识负迁移的因素,促进知识的正迁移。如给出一组等值线 图,可以从多个方面变换条件进行思维训练:如假定为等高线图,判断山脊、山谷;如假定为等压线图,判断高压脊、低压槽;如假定为等温线图,判断是何种洋流 影响所致,或是何种地形影响所致等。

  要理论联系实际,分析、解决问题。高考试题的一大特点就是注重联系实际,把地理原理、地理规律巧妙地与当前热点、焦点问题联系起来,以考查学生 运用地理原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因此平时要关注热点和重大问题,如全球变暖、北京奥运会、水土资源的合理利用、城市化、人口问题、能源的开发利用、新农 村建设、建设节约型社会、生态文明等。但不应盲目追逐热点,要善于用地理的眼光看待问题,从中发掘所涉及的原理和规律。这样不仅使地理学习在深度和广度上 得到了扩展,而且有助于提高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提高审题、答题的能力

  审题具有一定的程序。

  (1)注意试题的数量和分数的分配情况,做到心中有数。

  (2)要确实弄清楚每道题的题意,搞清楚题目所给予的条件和问题,明确题目要求,因为考试要求可能与自己习惯的答题要求有所不同,所以一定要按 题意和要求去回答。要认真解读试题中的每一幅图、每一句话、每个数字、符号,搞清楚设问与所给材料之间的关系,尽可能多地从题干、设问和图表上提取有效信 息,进行信息间关系的判断,互相论证或排除错误判断。更要注意那些关键性和限制性的文字,否则就可能造成误答或答不全。

  (3)对于有些“似曾相识”的题目,更不可掉以轻心,不能凭“想当然”作答。要将考题与平时做过的题目进行对比,看看是否有“细枝末节”上的区别。如有,把这些“区别”看出来,就可避免失误。

  在准确审题后,解题的关键是要有正确的答题思路,灵活地调动和运用平时积累的知识储备,综合分析,将所学知识与试题要求成功“对接”来解答。针 对不同的题型,应采取不同的解题方法,就目前的情况来看,试题基本上是两种类型,即选择题和综合题。对选择题来说,一是注意事物的因果关系,试题往往要求 以果推因,有时则是以因推果;二是采取排除法,从相反的方向去思考问题,有时这样解题会更快一点。综合题的解答时要有整体性思维,因为综合题的设计往往以 区域地理为载体,围绕一个中心问题,从不同侧面或者事物的不同层面来设问,因此必须用区域研究的方法,全面思考,围绕着“在哪里?”“有什么?”“为什 么?”“怎么做?”这一思路,去综合分析解答问题,即从自然地理环境的内涵(地形、气候、水文、土壤、植被等)及各要素间的相互联系,人文地理要素的内涵 (资源、市场、交通、劳力、技术、政治、经济、文化等),以及自然环境与人文活动之间的联系、影响等方面入手,找出优势条件或限制性因素,综合分析,提出 发展方向或解决措施。如分析沙尘暴的危害、产生原因和对策时,从危害来说,就必须考虑对自然环境的影响和对人类生产生活各方面的影响;从原因来说,必须考 虑自然原因,如大气运动、大气环流的稳定性、气温的变化、地表的植被状况等;而人文原因则要考虑人类对地表的各种破坏,以及造成这种破坏的背景因素,如人 口的增长导致对自然资源掠夺性的开发而产生的各种环境问题等。

  第二阶段复习做题时要多联想、多琢磨、找思路、找规律,在思考、总结、深化上多下功夫。每做一道题,不能只满足于知道答案,还应总结出解决这类 题型的思路、方法、技巧和规律。还要研究高考试题答案,要知道这个答案的来龙去脉,这样你就对做高考题有一种感觉,包括获取和解读有效的地理信息以及答题 规范的感觉,这样就能不断提高应考能力。

  高中地理的学习要讲究方法

  一、讲究方法,形成地理思维方式,学会运用原理、方法和技能来解决新问题。

  如复习世界各分区地理时可采用以下方法:首先设计自学模板,如位置、自然、地理特征(地形、气候、水文、土壤)经济地理特(工业、农业分布成因,重要城市、港口、交通)有较全面的复习;其次,思考三点:一是本区在全球的绝对位置(经纬度)与相邻区域的位置关系。二是本区域地形、气候的特点及分布,并以此为成因,推断水文、土壤、自然带、工业特点。三是进行跨区专题比较。如,中亚的干旱与西亚、大洋洲、北非、南美、安第斯山东段东侧等地干旱的成因、特点、比较分析等。通过这一复习过程,使考生不仅形成全球空间概念,还对地理学区域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从思路上,更为开阔;从认识上,更加宏观;从方法上,更符合地理科学的要求。

  二、突出主干,落实基础,注意对学科体系的整体把握和相互联系,提高综合分析能力。

  高考以能力立意,不可能对知识点直接考查。但这并不意味着要淡化知识的学习。因为基础知识是能力的载体,足够的知识积累才可能形成能力。对基础知识的学习和掌握,不是要死记硬背,更重要的是要理解和具体应用。如对空间概念和物体空间运动的理性思维,可以作如下设计:

  第一,选取十条重要经纬线(赤道、南北回归线、南北极圈、本初子午线、180°经线、20°W、160°W、120°E)在脑海中形成网状经纬仪,并想象其自转起来线与线之间相互位置关系及晨昏线的动态关系。

  第二,在复习大洲、大洋基础上,十条线穿过的大洲大洋,地形、气候区等。在脑海中形成相对的位置关系。如,刚果河流域、亚马孙河流域,它们所处的地形、气候、洋流、航运等方面有什么异同。

  第三,在复习区域地理基础上,十条线穿过的地理事物。如,工业区、农业区、重要国家、城市、港口、交通线、矿业基地、旅游电灯,这时脑海中的地球仪已成为名副其实的地球了。试想,复习到这一程度时,当给你世界上某一点或线时,在脑海中涌现的将是一系列相互关联、相互影响的地理事物。无论命题角度如何,一切问题都会迎刃而解,会稳定提高地理得分率。

  三、精心练习,以一当十,以不变应万变。

  有的考生可能对地理概念、原理、规律掌握得还比较好,但一到实际做题时就束手无策了。最好的方法是在做题过程中认真分析试题已知条件,找出隐含知识,深刻理解题意,明确要求,在从自己所掌握的知识中求解。

  1、寻找适合复习载体,一道题要从知识、能力的角度去分析。

  分析它由哪些部件(知识点)组装而成,养成发散思维,联想思维的好习惯。克服定向思维,做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

  2、要以一当十,训练一题,达到训练十题的效果。

  综合训练要有针对性,针对学科重点、主干内容,针对薄弱环节和现实问题,把知识点串联起来。做到重点联系,前后联系。解决问题之后,再回顾解题过程、思考过程,找到解决问题的关键一步,找到龙的眼睛。

  3、我们不能满足于解题,而要求“佳”,寻找解决问题的最佳途径,从中找到规律性、原理性、基础性的东西,以不变应万变,只有这样,才能把知识上升能力达到根本上的达标。

  4、做各区模拟卷,反复订正。分析解题后要进行经典回放,反思解决了什么问题?这道题为什么这样思考,而不是那样思考?分析后,要给自己思考时间和空间,再回味、思考、悟化、转化、活化,再回归教材、课本。只有这样,才能稳步提高能力。

  四、重视记忆地图,根据题意提取信息,提高解题技巧。

  在现阶段复习中,地图是最重要的,每天要看。历来统考、高考题很多资料都是以图的形式给出的,在各种图中,要特别重视等直线的判读与应用。如,等高线地形图判读和应用,地形剖面图绘制的方法等。要学会读懂各种图,能熟练地从各种图形资料中获取有用信息。通过记忆增加空间想象力,理解地理事物的空间联系与定位。自然地理条件的认定,历史的发展与反思。

  高中地理的学习巧用左右手记忆地理的知识点

  一、运用左右手,巧记地球自转方向

  伸出右手,大拇指向上,四指弯曲。我们将大拇指看作地轴,从大拇指上方观看,四指弯曲方向即可表示从北极上空俯视的地球自转方向。同理,可用左手四指弯曲方向表示从南极上空俯视的地球自转方向。

  二、运用左右手,巧记水平运动物体的偏向

  伸开右手,掌心向上,四指指向水平运动物体的初始方向,那么大拇指伸展所指方向即可表示北半球水平运动物体的偏向。同样,用左手可以表示南半球水平运动物体的偏向。

  我们还可以运用左右手同时演示南北半球向高纬水平运动的物体向东偏,向低纬水平运动的物体向西偏;向东水平运动的物体向低纬偏,向西水平运动的物体向高纬偏。

  反过来,我们还可以由风向判定其附近的高低气压的相对方位。其方法是:掌心向上伸展四指,四指指向风吹去的方向;然后伸展大拇指,大拇指所指的方向即为高压所在方位。北半球用右手,南半球用左手。确定高空的风压关系时,让四指与大拇指垂直;确定近地面的风压关系时,让四指与大拇指成角小于45°即可。例如确定北半球高空东风附近的高低压方位,让四指指向西,那么大拇指所指的北方即为高压所在的方位。

  三、运用左右手,熟记气旋、反气旋及大洋环流

  北半球气旋、反气旋用右手表示:大拇指向上,表示气旋中心气流上升,四指弯曲方向表示气流在水平方向上呈逆时针方向流动;气旋东部吹偏南风,西部吹偏北风。大拇指向下,表示反气旋中心气流下沉,四指弯曲方向表示气流在水平方向上呈顺时针方向流动;反气旋东部吹偏北风,西部吹偏南风。

  南半球的气旋、反气旋用左手表示:大拇指向上,表示气旋中心气流上升,四指弯曲方向表示气流在水平方向上呈顺时针方向流动;气旋东部吹偏北风,西部吹偏南风。大拇指向下,表示反气旋中心气流下沉,四指弯曲方向表示气流在水平方向上呈逆时针方向流动;反气旋东部吹偏南风,西部吹偏北风。

  因为中低纬大洋环流方向,北半球呈顺时针流动,南半球呈逆时针流动;所以,我们可以像记两半球反气旋那样用左右手记住它们的环流方向。对于北半球中高纬环流,我们可以像记北半球气旋那样用右手记住它们的环流方向。对于北印度洋的季风环流,可以用右手来记:大拇指向下表示降水多的雨季,四指弯曲方向表示此时大洋环流方向呈顺时针;大拇指向上表示蒸发强烈的旱季,四指弯曲方向表示此时大洋环流方向呈逆时针。

  四、运用拳头记住大小月份及高低气压带

  握紧拳头,手背向上,四指末端关节处的凸凹可以帮助我们熟记一年中的大小月份。其方法是:从左向右数1月、2月、3月、4月、5月、6月、7月,然后再从左向右数8月、9月、10月、11月、12月。这样正好凸起的关节对应的是1月、3月、5月、7月、8月、10月、12月等7个大月份,相邻两个凸起的关节中间凹处对应的是2月、4月、6月、9月、11月等5个小月份。这样就简便地记住了一年中的大小月份了。

  同样,我们也可以利用这种方法记住地球上的高低气压带的分布规律。方法是:从四指末端关节的左右两端开始,向中间依次记为极地高压带、副极地低压带、副热带高压带、赤道低压带。这样凸起的关节可以表示高压带,相邻两个凸起的关节间的凹处可以表示低压带。这样就很容易记住了高低气压带的分布规律了。

  另外,我们还可以运用左右手演示日月食的形成过程和地球上极昼、极夜的产生及其范围的大小变化等等。总而言之,只要我们善于运用左右手,便会给我们的学习带来极大的方便。


猜你感兴趣:

1.高中地理高效学习的四个技能

2.高中地理必背知识要点

3.高中地理的几个重要知识点

4.2016高中地理要点全解

5.2017地理会考基础知识点

6.如何培养高中地理学习中记忆能力

    37816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