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学习方法>高中学习方法>高考辅导资料>

高中地理重点复习知识

淑航分享

  学好高中地理的每一个知识点,会让你在考试中取得好成绩。下面是学习啦小编网络整理的高中地理重点复习知识以供大家学习。

  高中地理重点复习知识:人口与环境

  人口增长模式及地区分布 原始型(高高很低)传统型(高较高较低)过渡型(高低高)现代型(三低)

  世界人口自然变化(2000年) 出生率(2.2%)、死亡率(0.9%)、自然增长率(1.4%)

  中国人口自然变化(2001年) 出生率(1.34%)、死亡率(0.64%)、自然增长率(0.7%)

  人口自然变化典型地区 欧洲的德国和匈牙利(负增长)、非洲(2.4%)、拉美

  人口数量的变化 自然增长(出生率—死亡率)、机械增长(人口迁移:迁入-迁出)

  生育率 指一定时期内出生人数与育龄妇女(15-49岁)数之比

  环境对人口数量变化的影响 生育率(主要是社会环境因素)、死亡率(自然环境、社会环境)

  人口数量增长对环境的影响 资源和环境压力增大、环境污染加剧(但不是主要原因)

  环境人口容量 环境所能承载或容纳的最大人口数量。

  影响环境人口容量的因素 资源、科技、对外开放、文化、生活消费水平

  环境人口合理容量 某地区最适宜人口的规模(社会、经济和环境可持续发展)

  我国的环境人口容量 16亿(人口承载量),8-9亿(合理容量)

  影响人口身体素质的主要环境因素 原生环境因素(自然环境、地方病)次生环境因素(污染、食品、疾病)

  人口的科学文化素质对环境的影响 影响人们的资源观、环境观和发展观。

  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 自然环境因素、社会经济因素(主要因素)

  人口迁移对环境的影响 迁出地(缓解人口压力,加强与外界的联系),迁入地(提供廉价劳力)

  历史上我国的人口迁移 “安史之乱”引发的人口大迁移,使南方人口首次超过北方人口。

  八十年代中期前人口净迁出地区 辽宁、山东、上海、四川

  我国人口迁移的现状和原因 从农村到城市,从内地到沿海和工矿区。务工和经商为主。

  高中地理重点复习知识:人类的居住地——聚落

  聚落的形成 人类为生存而聚居,居所由流动到稳定,逐步确立了乡村聚落。

  村落的形态与地理环境的关系 ①圆形或多边形村落(少河的平原)②带状村落(河网密布的平原)

  古代城市出现的基本条件 ①农业生产技术的创新②劳动分工促进了城市的出现

  古代城市的分布特点 一些大河冲积平原,农耕业发展早的地区。

  着名古代城市发源地 ①美索不达米亚平原②尼罗河谷地③印度河谷地④黄河-长江中下游

  地形对城市区位的影响 ①大多数在平原②热带在高原③山区在谷地或低地

  美国三大城市带 ①波士顿-纽约-华盛顿②芝加哥-匹兹堡③旧金山-圣迭戈

  世界三大片城市密集地区 ①60°N以南的欧洲地区②东亚③美国东北部

  城市分布与气候的密切关系 ①适度的降水,又有适中的气温②干旱、高寒、湿热区为稀少区

  中国特大城市分布 ①最多的省②没有特大城市的省③与自然条件的关系(地形、气候)

  河流对城市区位的影响 ①供水②运输③军事防卫

  矿产资源对城市区位的影响 矿业城市:①煤炭②铁矿③石油④有色金属

  交通对城市区位的影响 ①现代:沿海、沿江、沿线②古代:河流、大道的汇合处

  政治、军事、宗教对城市发展的影响 ①经济中心②政治中心③军事中心④宗教中心

  城市区位因素的发展变化 ①军事、宗教(减弱)②交通、自然资源(一直)③旅游、科技(新)

  城市化的含义 指人口向城市集聚,乡村地区转变为城市地区的过程。

  城市化的作用 ①带动区域经济发展②缩小城乡差别

  城市化的主要标志 ①城市人口增加②城市人口比重上升③城市用地规模扩大

  世界城市化进程的特点 ①产业革命前(缓慢)②二战前(加快)③二战后(空前)

  发达国家城市化的特点 ①起步早②城市化水平高③出现逆城市化现象

  发展中国家城市化的特点 ①起步晚②城市化水平低③城市发展不合理

  城市化过程中产生的主要问题 ①环境质量下降②交通拥挤,居住条件差③就业困难

  上海市保护和改善城市环境的主要措施 ①建立卫星城,开发新区②改善交通和居住条件③治理环境

  高中地理重点复习知识:人类活动的地域联系

  主要的交通运输方式及其特点 ①铁路(量大)②公路(灵活)③水路(廉价)④航空(快)⑤管道(连续)

  亚欧大陆桥 ①西伯利亚大铁路(海参崴-莫斯科)②连云港-鹿特丹

  世界主要航海线 ①北大西洋②地中海、苏伊士运河③巴拿马运河④北太平洋

  邮政通信的主要任务及特点 利用交通运输工具,传递信函和包裹。易受自然灾害影响。

  电信通信的主要任务及特点 利用电磁系统,传递符号、文字、图像和语言。易受地形影响。

  商业活动的主要环节 ①收购②储存、调运③销售

  影响铁路建设的主要区位因素 经济、社会(决定性因素);技术、自然。

  建设京九铁路的意义 激活全国铁路网,带动沿线地区发展经济。

  公路选线的一般原则 平原地区要少占好地,山区要避开条件复杂的地段。

  内河航道网的组成 内河航道网是由天然水系航道和人工运河组成的网络系统。

  港口的概念 供船舶出入和停泊、货物和旅客集散的场所。

  港口的区位因素分析 ①自然条件(航行、停泊、筑港)②经济和社会条件(腹地、城市)

  汽车站的区位因素 与市内干道系统及对外交通有方便、直接的联系

  航空港的区位因素 ①自然条件(地形、地质条件)②综合因素(用地、交通、环境)

  城市交通运输的主要特点 ①点线面结合②流动方向和数量经常变化③混合交通④占地多

  城市道路网规划原则 ①便利出行②节约用地③利用地形和水文条件④保护环境

  城市交通面临的两大主要问题及解决方法 ①线路拥堵(合理规划)②环境污染(减少尾气技术、绿化、规划)

  电子通信的发展 ①利用电话、电报②利用计算机(声音、图像、文字和数字)

  信息高速公路 集电话、电视、电脑于一体,传输图、文、声、像等的通信网。

  国际互联网的影响 发展最快、作用最大、影响最广、公众关注程度最高的通信网络

  国际互联网的应用 ①开展电子商务②提供各种远程服务③举行电子会议

  商业中心的形成 商业活动的人流、商品流达到一定规模,就形成商业中心。

  商业中心的功能 物资集聚、服务、商品流通。

  商业街的区位选择 ①以市场最优为原则(城市几何中心)②交通最优为原则(沿线)

  商业小区的区位选择 设在居民住宅区内。

  商业网点的形成、密度、效益和组织形式 都要受到自然、社会、经济和技术等因素的制约。

  国际贸易和国际金融的含义 各国间商品和劳务交换;国家之间货币资金的周转和运动。

  发达国家国际贸易的特点 出口工业制成品、资本、技术以及少数农产品,进口燃料和原料

  发展中国家国际贸易的特点 出口农矿初级产品,出口商品种类单一,处于不利地位。

  世界重要的国际金融中心 纽约、伦敦、苏黎世;巴黎、法兰克福、东京、香港。

    4563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