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高考志愿能填几个学校
高考结束后,考生和家长们开始关注填报志愿的有关事宜,但是大部分考生和家长都不知如何填报高考志愿,也不知可以填报几个学校?下面学习啦小编给大家带来高考志愿填报指南,希望对你有帮助。
♋➹♋➹更多高考志愿填报技巧、专业、填报时间、专业代码
↓↓↓热门搜索↓↓↓
高考志愿设置分三类
第一是文科类、理科类:各批次均实行平行院校志愿设置,即每个批次设置了平行院校志愿、征求平行院校志愿(含院校服从志愿)。其中,平行院校志愿和征求平行院校志愿均包含A、B、C、D、E 5所院校,每所院校志愿中含有6个专业志愿和1个专业服从调剂志愿;院校服从志愿可填报10所院校。
第二是体育类:与文科类、理科类一样,各批次均实行平行院校志愿设置,即每个批次设置了平行院校志愿、征求平行院校志愿(含院校服从志愿)。其中,平行院校志愿均包含A、B、C、D、E 5所院校,每所院校志愿中含有4个专业志愿和1个专业服从志愿;院校服从志愿可填报6所院校。
第三是艺术类:按专业考试方式不同,设置传统院校志愿、平行院校志愿和征求院校志愿(含院校服从志愿)三种。对使用专业省统考或编导联考成绩录取的院校(专业)实行平行院校志愿设置,即每个批次包含A、B、C、D、E 5所院校,每所院校志愿中含有4个专业志愿和1个专业服从志愿;对使用校考成绩录取的院校和专业实行传统院校志愿设置,每个录取批次设置1所院校志愿,每所院校志愿中含有4个专业志愿和1个专业服从志愿。
艺术类录取批次设置为提前录取公办本科、提前录取民办及独立学院本科、高职(专科)三大批次,下设7小批。
高考志愿填报技巧
提前批:非平行志愿 多在第一志愿录满
一般来说,提前批的专业都是一些比较特殊的专业,人才短缺的或是国家希望优先发展的专业。受访专家建议,高分考生可以留到一本线上去冲名校,而一些踩线生或是不太注重专业或是喜欢提前批专业的学生,可以填报提前批增加录取机会。
提前批并非“不填白不填”,考生在填报提前批志愿时,应该把省市招生办公布的《招生目录》从头到尾地认真查阅一遍,了解在本省招生的提前批次院校,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慎重考虑,千万不能马虎大意,否则既可能丧失一次录取机会,也可能会弄巧成拙。
提前批填志愿的方式为“非平行志愿”,从以往的录取来看,尤其是重点大学,85%左右的考生均为第一志愿录取,多数高校的招生章程规定,第一志愿考生如果不满招生计划时才接收非第一志愿考生,而且有些高校对于非第一志愿还设有级差,因此必须高度重视第一志愿,争取选准选好,尽量避免“眼高手低”和“高分低就”现象的出现。
一本(重点本科): 形成梯度 错开区域
从去年开始,一本的第一组志愿的院校数从3个增加到5个,增加了录取的几率。受访专家建议学生一定要合理填好第一志愿组。志愿一定要形成梯度,同等级别的院校别连着报,最简单的例子就是,报了清华就别再报北大了。
其次,志愿组各院校选择要进行区域性错开,例如不宜全部选择北京的高校,可以错开选择北京、上海、广州、哈尔滨等不同城市。最后还要选择“服从调剂”,因为在实际录取当中,很多名校在广东每年都会增加一定的名额,选择服从调剂可以增加上名校的机会。
二本(二A+二B)(普通本科):冷热结合
受访专家认为,广东的学生有一个特点,不太愿意去外省。实际上很多外省一本的学校,他们的投档线与省内二本的分数线相差不多,考生的眼光要放远一点。虽然省外的学校在广东省每个学校招生量不是大,但是学校很多。特别是东北地区、西北地区,相当一部分学校很少有人报,有些还是名牌学校。这些学校的学习环境、教学质量都是不错的,如果合适,分数线在本批次不一定很高,报考会提高录取率。
为了避免扎堆,填报志愿要“冷热结合”。在同一个批次里面,要报一些热门的学校,同时也要报一些冷门的学校,形成一个合理的梯度。
今年是二本批次合并的第一年,各学校的录取分数情况有可能会出现较大的波动。二本批次的第一志愿组一定要做好梯度,第二志愿组一定要做好垫底。
三A三B(专科):分数高可以尝试冲个本科
分数不高优先选个好专业
对于三A、三B线的考生来说,成绩高的就选个好学校的好专业,成绩中下的就选个普通学校的好专业。总之,选择好专业以后易找工。
选专业时,不大明确时可尝试做专业测评。选专业首先要考虑考生的兴趣;第二个考虑到报考的学校什么专业比较好;第三个考虑一下什么方向的专业是比较有实力的,对今后的就业等都会有所帮助。
三A是专科层次,但有些二B“线下生”不想上专科,非常想上本科,也不是完全没有可能。第一批次的志愿不影响第二批次的志愿,第三批次的志愿不会影响第二批次的志愿。假如考生的分数没有到2B线,差五六分,填报二B一些往年调整过分数线的学校,就可能会被录取。如果不报,就完全没有机会。专科层次采用非平行志愿方式录取,考生要做好第一志愿的填报。
高考志愿填报指导
高考志愿填报指导:选择学校
北京上海优先,其次需要考虑各大区首府城市。
在哪里上大学非常重要,毫无疑问,北京上海首选,其次建议考虑杭州、南京、广州、天津等东部地区。有两个地方比较特别,一个是重庆,一个是深圳,我觉得需要特别提出。
这其中的主要原因是因为眼界的问题,见世面的问题。在中国,没有比北京上海更发达的城市了,你见的世面有多大,也决定了你的理想与定位。其次,也没有比他们有更多好学校的地方了,高校聚集,形成了一种文化生态,这是所有高楼大厦解决不了的。
对于北京上海的孩子,给你们一个忠告,此条不适合你们,你们已经见过这种世面了,你们需要其他的,最好离开本地上大学,你的收获会更大,因为你们欠缺的不是眼界,是生活,离开父母生存,是了解中国,了解更丰富的中国。
麻烦的是,北京上海分数都太高,很多人难以有条件选择,多数孩子不得不去其他地方,那么,我们注意选择各大地区的首府城市。如华中地区的武汉,西南地区的成都,西北地区的西安,东北的沈阳。其次是这些地区的副中心城市,如东北的大连,东南的厦门。原因非常简单,这些地方都是好大学聚集的地方,不仅都有985,211学校,一般都有50年代就布局的一个大学群,学科门类齐全,学术生态环境非常好。比如西安,在90年代还是高校最聚集的地区,居全国第二位,仅次于北京,而且多数是部属老牌高校(当然现在不一样了)。
这里面纠结的就是沈阳,原来在东北布局的重要的大学都不在沈阳,比如综合性大学吉林大学在长春,工科重点大学在大连,还有一个重要的工科学校哈工大在哈尔滨。
重庆是原来副中心城市里最特殊的,现在是直辖市了,有一个非常好的重庆大学,还有一个有资历的西南大学,211大学,也是不错的选择。
推荐深圳,主要是着眼未来。深圳已经超越香港,广州,成为仅次于北京,上海的大城市了,深圳大学培养了马化腾,深圳还有华为,华大基因等等,随着深圳的进一步发展,我们开眼界,必须考虑深圳了。
高考志愿填报指导:选择专业
第一,现在选择的专业,在85%以上决定了你未来的工作方向,比如说,你选择的医学,学习药理病理、内科外科,就要致力于救死扶伤、悬壶济世、治病救人;此时,你就不能学习计算机程序开发,也就不能以后到微软去工作——而同时,他所要求的学习特质也要是不骄不躁、心怀感恩。我曾经辅导过一个大学生,他本身最突出的特质就是好奇心,却偏偏选择了药剂师这个专业,且不说他能否沉下心来修习药理知识,即使勉强毕业了,哪家药厂会胆敢聘用这样的一颗“炸弹”呢——万一要是哪天配药的时候好奇心一上来……
第二,一名学生在选择专业时候,所选择的学校和所学专业认识的人,恐怕是这名学生未来20至30年经常合作的好伙伴。我在与各位大学生做分享的时候经常提到一个观点:做一个学生会主席有的时候恐怕还没有一个班长或者团支书吃得开。因为在未来,大学生经常会有5年一聚、10年一聚等活动,而这样聚集的人多是以班级为单位的。也许是笔者孤陋寡闻,至今我还没有听说过哪所学校哪一届学生会弄出5年一聚或10年一聚的;问题的核心是,在以后的聚会当中,曾经的班长还是班长,曾经的团支书还是团支书——而这些,都是一个人未来发展过程中有限而稀缺的资源。待到大学毕业后大家都就业了,职场中就很难找到凝聚力和亲和力这么高的人脉资源了,人脉的宽度决定事业的高度,什么样的人聚集在你身边,你就会有什么样的资源,而未来,将属于那些拥有资源和高效率利用资源的人。
第三,对考生来讲,他所选择的学校所处的地理位置,将很大程度上影响到这个学生的价值观、道德观和世界观,大学时代的特殊性不可避免地决定了这一切:大学时代是一个人拥有自主时间最多的时候,是一个人认识问题的深度逐渐深入的时候,是一个人形成自主意识的时候,是一个人修正自己能力最强的时候。诚然,大学之前,大家都忙于高考,大学之后,大家又都忙于就业,只有大学时候,你想学习书法就参加书法协会,你对计算机感兴趣就参加计算机联盟,你想恋爱就可以花前月下,甚至于你想游戏都可以参加电子竞技俱乐部,更不要提及足球、篮球了,所有一切的根源,就是——你有时间;也正因为你有时间,此前你被书本和作业压得昏天黑地透不过气,所以直到现在你才可以真正去接触身边的人和事,各种观念的交织,最终会让你有一个做人做事的原则和准则。而这些,受学校所在地的人文地理、风土人情影响非常大,一个从不吃辣的学生到了四川或者重庆,四年下来也肯定成了高手;在杭州读书的人可能会安逸一点,在深圳读书的人可能就会75度身体前倾地疾行……不同的地区,赋予不同人群特殊世界的忙碌和繁华。
高考志愿填报指导:填报志愿
高考志愿填报选专业,随着我国高等教育改革的进一步深入,每年应届高校毕业生数量在不断地增加。就业压力不断增大。特别是金融危机的影响使得就业形势越来越严峻。就业率成了考生和家长在填报志愿选择专业时关注的焦点,部分考生和家长甚至把就业率的高低作为选择专业的惟一考虑因素。笔者认为。考生及家长在选择专业时对就业率的高度关注说明考生和家长在填报志愿时更加考虑考生未来的发展,也是考生理性填报志愿和进行职业规划的表现,但就业率不是万能的指标。填报志愿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考生和家长应该考虑得更为全面,就专业选择和就业的关系,笔者个人觉得考生和家长填报志愿时,参考某高校或者某行业的就业率数据时,对“就业率”本身要有一个比较清晰的认识。
1、学校就业率不等同于就业质量
高考志愿填报选专业,一所高校的毕业生就业有多种形式,就业率包括正式签约就业率也称协议就业率、灵活就业率和升学出国率等多个部分。协议就业是指毕业生通过高校与用人单位签订正式就业协议,领取就业报到证,到用人单位去报到就业。协议就业率基本反映一个学校或专业的就业质量。灵活就业是指毕业生以灵活方式就业,其中包括自主创业、自由职业等。也包括短期工作等。除了艺术专业等特殊情况外,灵活就业率过高一般反映的是一个学校或专业就业质量不高。升学出国率指本科毕业生赴国内外大学继续深造。对一些想报考重点或研究型大学的考生来说,这组数据尤其值得关注,它反映了考入该校后学生能继续深造的比率。能体现出一所高校的本科生培养质量。
在某些媒体公布的各大高校就业率排行榜中,考生和家长可能发现一种很奇怪的状况,即一些并不太知名的普通高校常常排在前列,而一些名校则排在靠后,与人们对学校的传统印象大相径庭。其实,就业率高不等于就业质量高,有的专业看似总就业率很高,但协议就业率和升学出国率却不高,整体的就业质量并不高。
2、专业就业率不能完全反映社会供需
就业率是反映社会供需的一个方面。但并不十分准确。就业率还受毕业生择业观念、社会舆论导向以及学校就业指导方向等因素的影响。从某些就业部门的统计资料看,某些专业供需比达到50:1,但这并不能真实反映这些专业就业就一定不好,这些专业的社会需求量就一定不大,因为学生在毕业时可能会因为种种原因不愿意就业,而导致这些专业的就业率数据并不高。因此,考生在填报某个专业志愿时,参考相关部门出台的专业就业率数据是可以的,但一定要清醒地认识到影响某个专业毕业生就业率的因素很多,并且要知道某个专业的就业率不是一成不变的,它会随着社会经济结构的调整和社会经济的发展变化而有所变化。
3、同一专业在不同学校的就业率和就业层次各异
同一专业在不同学校的就业率和就业层次并不一样。这主要是由学校的师资、办学历史及相应的社会认可度决定的。一些具有某些专业培养优势与特色的院校,相关专业的毕业生比较受青睐。一方面,这些院校开设的优势专业或者特色专业经过很多年的积累在相关行业已经有很高的知名度,用人单位如果要招聘新人就可能会优先选择这些院校相关专业的毕业生。如东北大学是原冶金部所属,其主体专业(冶金类、采矿类、机械类、信息类和自动控制类)是该校的传统强势专业,有着深厚的行业背景,这些专业的毕业生社会认可度也高,毕业生的就业率自然也很高。另一方面,一些比较知名的企事业单位和外国企业。在选择毕业生时更注重毕业生的受教育环境和综合素质,因此在招聘时。更习惯圈定学校范围。而这也可能导致某些院校的某些专业的就业率高于其他高校相同专业的就业率。
点击下一页分享更多高考志愿专业选择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