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政治必修三第六课知识点汇总
高二政治必修三学科中有很多较为抽象的理论,知识点也是多且杂的,下面是学习啦小编给大家带来的高二政治必修三第六课知识点汇总,希望对你有帮助。
高二政治必修三第六课知识点
1. 中华文化的基本特征:源远流长;博大精深。
2.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见证:汉字与史书典籍
(1)汉字:文字是文化的基本载体。文字的发明,使人类文明得以传承,标志着人类进入文明时代。 汉字为书写中华文化,传承中华文明,发挥了巨大的作用。今天为中 华各族人民所通用,是中华文明的重要标识。
(2)史书典籍:是中华文化一脉相传的重要见证。我国史书典籍的特点:规模之大、存留之丰为世界所罕有。
3.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原因,还得益于它特有的包容性
(1)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原因:汉字传载、史学典籍存传、中华文化的包容性。
(2)包容性:
①含义:即求同存异和兼收并蓄。所谓“求同存异”,就是能与其他民族的文化和谐相处;所谓“兼收并蓄”,就是能在文化交往中吸收、借鉴其他民族文化中的积极成分。
②意义:这种文化的包容性,有利于各民族文化在和睦的关系中交流,增强对自身文化的认同、对外域文化的理解。
4. 如何再创中华文化新的辉煌?
(1)在近代中国,再创中华文化的辉煌与中华民族救亡图存的奋斗密切相关。
(2)实践证明:只有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马克思主义的指引下,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才能创造中华文化新的辉煌。
(3)今天,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中,中华民族的文化史册掀开了崭新的一页。中华文化在继续更加壮丽的篇章。
5. 中华文化博大精深:(第6、7、8点组合)
6. 中华文化的独特性:
(1)中华文化中的文学艺术在世界文学艺术宝库中独树一帜。(文学艺术对于反映人们的精神生活、展示人们的精神世界有独特的作用)。
(2)中国的科学技术成就体现了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科学技术是一个民族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之一。)
①地位:在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成就长期处于世界的前列,对整个人类文明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②特点:总的来说,我国古代科学技术注重实际运用,具有行实用性和整体性的特点。
③意义:中华民族在认识、改造自然的过程中创造的一切科技成就,都是中国人民勤劳、 智慧和艰苦奋斗精神的结晶,是中华民族生命力、创造力的生动体现。
7. 中华文化的区域性:
(1)成因:我国幅员辽阔,各地自然条件千差万别,经济社会发展程度不同,受历史、地理等因素的影响,各地区的文化带有明显的区域特征。
(2)不同区域文化之间的关系: 不同区域的文化,长期相互交流、相互借鉴、相互吸收,既渐趋融合,又保持着各自的特色。
8. 中华文化的民族性:我国各具特色的民族文化异彩纷呈.都为中华文化的形成和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9. 多民族文化对中华文化的意义
(1)民族文化与中华文化关系:中华民族是多民族的共同体,中华文化呈现多种民族文化的丰富色彩。中华各民族的文化,既有中华文化的共性,又有各自的民族特性。
(2)地位:它们都足中华文化的瑰宝,都是中华民族的骄傲。
(3)各民族文化的关系:各兄弟民族文化相互交融、相互促进,共同创造中华文化。
(4)意义:它体现了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各族人民对共同拥有的中华文化的认同感和归属感,显示了中华民族厚重的文化底蕴和强大的民族凝聚力。
高二政治必修三练习题
1.“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天下成其礼俗,乃圣人用贲之道也。”其意是说,圣人通过观察天象,来了解时序的变化,通过观察人类社会的各种现象,可以用教育感化的手段来治理天下。这表明
A.人们在实践中创造和发展文化,也在社会生活中获得和享用文化
B.科学理性和人文主义是中华文化的两大特征
C.中国古代文化充满了神学的神秘主义色彩
D.文化源自于古代圣人的“先知先觉”
2.德国地理学家冯·李希霍芬将中亚与中国进行丝绸贸易的商道称为“丝绸之路”。然而,商人们运输的不仅仅是商品,在进行商品交换的过程中,古希腊的哲学、科学,中国的印刷术,阿拉伯人的数学等文化也相互交流。这充分印证了在很长的人类历史中
A.文化从产生就处于传承和创新状态
B.商业贸易是文化传播的重要途径
C.古代的商人们都具有很高的文化素养
D.不同文化既冲突又共处是世界文化发展的主流
3.学习型社会的核心内涵是
①全民学习 ②活到老学到老 ③终身学习 ④把学习作为人的第一需要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 ①④
4.中华民族传统文化艺术是瑰宝、是黄金,但是,光继承,不改革创新,它将永远是旧市场上的古玩。如能在新的历史时空,与时俱进,展翼雄飞,是令人神往的。这段话主要说明
A.没有文化的继承,就没有文化的积累
B.继承是发展的必要前提
C.文化的发展与创新就是要完全抛弃传统文化
D.对于传统文化要不断推陈出新、革故鼎新
5.徐悲鸿是中国现代美术的奠基者、杰出的画家和美术家。他把西方艺术手法融入到中国画中,他的素描和油画则渗入了中国画的笔墨韵味。这说明
A.在实践中进行了文化创新,做到了古为今用,洋为中用
B.中西画法混合就能画出名画
C.文化创新离不开传统
D.文化创新是一个“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的过程
6.下列对于中华文化包容性的看法正确的有
①对中华文化的源远流长功不可没 ②能与其他民族的文化和谐相处
③囊括了大量外域文化 ④有利于增强对自身文化的认同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7.《经济日报》载文指出,必须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我国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发展中的指导地位,牢牢把握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全面推进体制机制创新,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在新世纪新阶段,牢牢把握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最根本的是
A.坚持“双百”方针 B.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统领社会主义文化建设
C.把握社会主义这个核心要求 D.坚持文化多样性
8.当前,我国越来越多的年轻人热衷于过“洋节”,而中国的传统节日却备受冷落,有识之士对此深表忧虑。热衷于过“洋节”、冷落本民族传统节日的现象
A.是经济全球化条件下文化交流的必然结果
B.不利于继承弘扬民族精神与增强民族凝聚力
C.是国际敌对势力对我国进行文化侵略的结果
D.反映了西方先进文化逐步代替中国落后文化的趋势
9.漫画《不能让中国新生代姓“西”!》告诉我们
A.传统文化是一种惰性的力量和保守的因素
B.我国悠久的文明进程留下了丰富的文化遗产
C.在经济全球化中要加强民族文化教育
D.我们要有选择地借鉴和吸收外来文化
10.近年来,世界各地出现的“汉语热”,折射出中国经济持续增长的巨大潜力,这个观点肯定了
A.文化包括语言、文字等非意识形态
B.经济发展是文化发展的基础,一定的文化是由一定的经济决定的
C.精神产品离不开物质载体
D.文化的力量成为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
看了“高二政治必修三第六课知识点汇总”的人还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