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学习方法>高中学习方法>高二学习方法>高二政治>

高二政治《我们的民族精神》优秀教案(2)

凤婷分享

  在具体讲述时,请教师有意识地把勤劳勇敢的民族精神与党的艰苦奋斗的优良作风联系起来。两者之间继承与发展的关系从一个侧面反映出民族精神一脉相承而又与时俱进的关系。

  教材用相关链接的形式进一步说明“勤劳”、“勇敢”及两者之间的相互关系,引导学生从中国传统文化的角度加深对勤劳勇敢的理解。在我国悠久的历史文化遗产中,有许多关于勤劳、勇敢方面的名言、警句及历史典故,请教师有意识地引导学生收集这方面的资料,并加以归纳、总结,加深对勤劳勇敢这一民族精神的理解。

  自强不息。我们的先哲通过观察宇宙万物的变动不居,提出了“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的思想。这一思想成为激励中国人民变革创新、努力奋斗的精神力量。孔子说自己“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曾子说:“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孟子说:“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司马迁身受腐刑之苦而著有《史记》,他在总结历史的基础上指出:“文王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赋《离骚》;左丘失明,厥有《国语》;孙子膑脚,兵法修列;不韦迁蜀,世传《吕览》;韩非囚秦,《说难》《孤愤》。诗三百篇,大抵贤圣发愤之所为作也。”朱熹说:“闻道有蚤莫,行道有难易,然能自强不息,则其至一也。”这些都体现了一种不断进取、奋发有为、百折不挠的精神,反映了中华民族永无止境的创业追求和生生不息的精神活力。

  我国古代文明的发展,是中华民族艰苦奋斗、自强不息精神的结晶。近百年来,为了摆脱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境遇,中国人民进行了艰苦卓绝、奋发图强的斗争。中国民主革命的先行者孙中山先生首先提出了“振兴中华”的口号,他领导的辛亥革命,推翻了在中国延续几千年的君主专制制度。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经过28年艰苦卓绝的斗争,终于推翻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在中国的反动统治,建立了社会主义新中国。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共产党人筚路蓝缕,开创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取得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辉煌成就。所有这些既是自强不息精神的产物,又进一步丰富了自强不息精神的内涵。

  为了凸显我国传统文化中所富含的自强不息精神及其激励作用,教材设计了一个探究活动。在教学过程中,请教师引导学生弘扬中华民族独立自主、自强不息的精神,培养他们敢于迎接各种挑战,经受各种风浪考验、开拓创新、奋发图强的意志品质。

  从以上对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分析可以看出,教材大体是从古代历史讲到现代特别是党对民族精神的继承和发展。另外,教材注重凸显民族精神的精神力量。

  第三目“永远高扬爱国主义的旗帜”。

  这一目主要讲述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新时期爱国主义的主题等内容。

  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它贯穿民族精神的方方面面。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精神相辅相成,无不体现着爱国主义这个主题。为了便于学生理解这一点,教材设计了“文化名人”这一栏目。

  屈原是我国历史上著名爱国主义诗人。在他身上所折射出来的对祖国的忠心赤胆、对人民的真挚情感、对真理的执着追求等,无不是爱国主义精神的结晶。这种精神千百年来一直是激励中华民族团结奋斗、自强不息的精神力量。在我国历史上还有许多像屈原这样的爱国主义者。请教师从屈原及其他爱国主义者的感人事迹出发,激发学生的情感,升华其体验。从屈原和其他许多爱国者身上我们可以看到,在五千多年的发展进程中,中国人民从来就不在侵略者面前低头,有着酷爱自由、追求进步和真理、维护民族尊严和国家主权的光荣传统,对外来侵略者无比痛恨,对卖国求荣的民族败类无比鄙视,对爱国志士无比尊敬的民族品格。

  “文化名人”后面是一个探究活动。这一活动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主要引导学生感悟我国传统文化中所蕴含的丰富的爱国主义思想;第二部分在于引导学生将对祖国、对人民的热爱之情化为具体行动,以期收到“以知导行、知行统一”之效。如果说该活动第一部分重在承上,第二部分则意在启下。

  关于新时期爱国主义的主题,教材从四个方面展开。一是从一般的意义上指出“爱国主义不是抽象的,而是具体的”;二是进一步指出“在不同历史时期,爱国主义有共同的要求,也有不同的具体内涵”;三是明确指出“在当代中国,爱国主义与爱社会主义本质上是一致的”;四是点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拥护祖国统一,是新时期爱国主义的主题”。这四个方面的意思层层递进、环环相扣,请教师结合学生学过的历史知识帮助学生加深理解。在教学过程中,请教师引导学生感悟热爱社会主义祖国、忠于社会主义祖国是公民最基本的道德要求,增强学生对社会主义祖国的归属感、认同感,树立国家利益高于一切的观念,自觉将个人的荣辱得失与民族的盛衰强弱紧密结合在一起。

  为便于学生理解“新时期爱国主义的主题”这一内容,教材设计了一个“专家点评”。自鸦片战争以来,中华民族一直遭受西方资本主义一帝国主义列强的侵略和欺凌,腐败的清政府割地赔款、丧权辱国,中国一步一步地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面对破碎的山河、多灾多难的同胞和中华大地上耀武扬威的侵略者,无数志士仁人面对苍天,欲哭无泪,甚至蹈海以醒国人。

  在探索民族独立和解放道路的过程中,农民阶级、地主阶级改良派、资产阶级改良派、资产阶级革命派都进行了不懈的努力。但是,种种努力,包括辛亥革命,最终都以失败告终。中国人民仍然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列强的铁蹄仍在中华大地上蹂躏,中国社会的性质并没有改变。中国人民多么希望能够赶走列强,建立一个属于自己的国家;中国人民多么希望能够过上平安幸福的生活,做堂堂正正的中国人;中国人民多么希望自己的民族和国家能够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这一切怎样才能够实现呢?路在何方呢?

  正在这时,俄国十月革命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中国先进分子看到了世界文明的新曙光和民族解放的新希望。“走俄国人的路”,这就是历史的选择。正是在这种历史条件下,作为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的产物——中国共产党诞生了。从此,实现民族独立、国家富强、人民幸福的重任就历史地落在中国共产党的身上。中国共产党把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与中国革命的具体实际有机地结合起来,形成了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开辟了一条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经过28年的浴血奋战,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建立了社会主义新中国,开辟了中华民族的新纪元。

  新中国成立之后,在中国这样一个生产力极为落后的国家,如何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这是一项前无古人的开拓性事业。中国共产党把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与中国新的实际创造性地结合起来,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我国人民的生活总体上达到了小康水平,进入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的发展阶段;我们国家社会稳定、人民安居乐业,科技、教育、文化水平不断提高,综合国力不断增强,在国际上的地位日益提高,民族凝聚力不断增强。所有这一切,都与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分不开,与走社会主义道路分不开。

  广大人民群众从自身的切身体会中认识到:没有中国共产党,就没有社会主义的新中国;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才能发展中国。在新的时代条件下,爱祖国,就是爱社会主义、爱中国共产党,就是要拥护祖国的统一。

  专家点评之后是一个探究活动。这个探究活动意在引导学生进一步感悟,在新的时代条件下,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爱国主义——所昭示出来的巨大的精神力量。

  进行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教育,请注意培养学生的民族自尊自信自强意识,保持民族气节,维护民族尊严,以贡献全部力量建设社会主义祖国为最大光荣,以损害祖国利益、尊严和荣誉为最大耻辱。

  最后,教材指出:“中华民族精神,以爱国主义为核心,展示了中华民族的整体风貌和精神特征,凝结了中华民族共同的价值追求,是中华民族的灵魂。”可以看出,这句话既是本目的总结,也回应了第一目的目题。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激励了一代又一代中国人在祖国辽阔的大地上创造了一个又一个人间奇迹,缔造了为世人惊叹的灿烂的中华文明。这个民族精神,是中华民族五千多年来生生不息、不断发展壮大的精神动力,是凝聚各族人民的精神之魂,也是中国人民在未来岁月里薪火相传、继往开来的不竭精神之源。

  第二框“弘扬中华民族精神”共设三目,即“薪火相传,越燃越旺”,“永远高擎中华民族的精神火炬”和“书写中华民族精神的新篇章”。

  第一目“薪火相传,越燃越旺”。

  第一目下面是活动导入。民族精神的形成和发展是随着时代和实践的不断发展而不断丰富和发展的。这也就是说,中华民族精神不是静止的而是一个动态的发展过程。这既是对上文的总结,也有开启下文之意。

  近百年来,中华民族精神的丰富和发展,主要体现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进行艰苦奋斗的历程中。教材分别从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两个阶段进行论述。

  在新民主主义时期,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等革命精神,集中体现了中华民族的优秀品格、浩然正气和艰苦奋斗的精神,是对中华民族精神的丰富和发展。

  在长征途中,物质极其匮乏,甚至连基本的生存条件都不具备。但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红军将士战胜了难以想象的艰难险阻,终于实现了自己的战略目标,靠的就是党的正确领导,靠的就是全党全军坚强团结和军民之间的大团结,靠的就是红军将士压倒一切敌人而不被敌人压倒的英雄气概和革命精神。长征途中,红军所经历的艰难困苦是世所罕见的。但是,千难万险压不倒红军将士。

  没有气吞山河、勇往直前的革命英雄主义和革命乐观主义,长征的胜利是不可能的。长征所留给我们的精神财富就是:把全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看得高于一切,坚定的革命理想和信念,坚信正义事业必然胜利的精神;就是为了救国救民,不怕任何艰难险阻,不惜付出一切牺牲的精神;就是坚持独立自主、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的精神;就是顾全大局、严守纪律、紧密团结的精神;就是紧紧依靠人民群众,同人民群众生死相依、患难与共,艰苦奋斗的精神。

  这种精神,不是空穴来风,不是无源之水,而是中华民族千百年来所凝聚而成的百折不挠、自强不息民族精神的继承与发展,是中华优秀文化和优良品格所内在包含的精神力量的集中展示。在结合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红岩精神、西柏坡精神讲中华民族精神的丰富和发展时,既要讲继承又要讲发展,请注意把这种内在的关联性情景化、过程化、具体化。为了说明这一点,教材以点带面的方式设计了一个探究活动,让学生加深感悟。

  新中国成立后,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中,特别是在改革开放新时期,中国共产党继续弘扬中华民族精神,不断为中华民族精神增添新的时代内容,把民族精神提升到一个新的水平。这也就是说,中国共产党不仅弘扬而且赋予民族精神以新的时代内涵,把弘扬与培育两方面辩证统一起来。教材中列举的雷锋精神、“两弹一星”精神、大庆精神、抗洪精神和载人航天精神等,无不体现了弘扬与培育两方面的统一。为了更好地说明这一点,教材安排了一个探究活动。

  通过这一目的学习,力求让学生感悟:中华民族精神既源远流长又与时俱进;既包括民族优良传统,又包括党领导人民在长期革命斗争和建设实践中形成的一系列崇高精神;正是依靠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等民族精神的强大支撑,中国人民才推翻了三座大山,建立了社会主义新中国;正是依靠雷锋精神、“两弹一星”精神、大庆精神等民族精神的强大支撑,中国人民才战胜各种艰难险阻,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取得了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辉煌成就。

  第二目“永远高擎中华民族的精神火炬”。

  第二目主要讲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是文化建设极为重要的任务。采取总一分的方式加以阐述。

  首先结合世界文化相互激荡的形势和始终保持全体人民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的要求,提出“把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作为文化建设极为重要的任务”。

  接着,从提高全民族综合素质、增强综合国力、坚持社会主义道路三个方面加以论述。

  历史和现实反复证明,一个民族和国家的发展壮大,不仅取决于经济、科技发展水平,而且取决于民族的综合素质。作为综合素质内在组成部分和集中体现的民族精神,能够产生巨大的精神力量。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保持生命力的源泉,具有增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功能。一个民族,没有振奋的精神和高尚的品格,不可能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面对日趋激烈的综合国力竞争,振奋民族精神,提高民族的综合素质,以民族精神巨大的感召力、凝聚力激发中华儿女开拓创新、奋发图强的意志和力量,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而奋斗,尤为重要。

  当今世界,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交融,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越来越突出,文化的力量,深深熔铸在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之中。民族精神是民族文化的精华,是民族文化极为重要的组成部分,文化的力量集中表现为民族精神的力量。离开了民族精神,民族文化就缺乏生命力和创造力。

  民族精神作为文化力量的核心,在综合国力竞争中处于至关重要的地位,已成为决定综合国力强弱的重要因素。综合国力既包括经济实力、技术实力等物质力量,同时也包括民族精神和民族凝聚力等精神力量。强大的精神力量不仅可以促进物质力量的发展,而且可以使一定的物质力量更好地发挥作用。综合国力的竞争,不仅仅是经济、科技和军事实力的竞争,而且也是民族精神力量的竞争。

点击下一页分享更多高二政治《我们的民族精神》优秀教案

25943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