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下学期语文期末试卷
作为学生的你,在即将到来的考试之前,我们应该要去做好怎么样的复习工作呢?让我们来做一份试卷怎么样?下面是学习啦小编网络整理的高二下学期语文期末试卷,希望对你有用。
高二下学期语文期末试卷:
一、阅读下面文章,完成1~3题。(每题2分,共6分)
经典阅读与文明之根
丁刚
夜深人静时,捧一本莎士比亚的剧本细读,让经典的纤指轻轻拨动心灵的琴弦……在这个繁忙的网络时代,不知还有多少人会有这样的阅读经历。
人文经典是文明的土壤,是文明延续的血脉。它饱含着民族文化的精髓,凝聚着民族文化的气质,构成了一个民族、一个社会的价值观与道德观的基础。经典之中,跃动的是文明的灵魂。
一种文明能否长青,取决于人文教育的深度和广度,取决于这个民族的子孙后代读什么经典,拥有怎样的人文经典阅读经历。
现代社会的通病,往往与经典的远去相关。很多人把几乎所有的闲暇时间都用来应对社交媒体互动,年轻一代花费在电视、客户端和网络游戏上的时间远远超过读书时间,学校课本中仅存的那一点点人文经典,也早就沦落成为考试的工具。目光由此开始变得短浅,精神多了一些浮躁,胸怀也变得越加狭小……
不止一位美国学者认为,美国文明的真正衰落将从年轻人读书时间,尤其是阅读经典时间大幅减少开始。当年轻人被现代科技层出不穷的成果搞得眼花缭乱,他们也越来越相信所有的进步都是技术的。但是,世界历史告诉我们,很多伟大的进步实质上却是人文的。美国《时代周刊》专栏作家斯坦因为美国大学人文教育的衰退而深感焦虑,他在文章中这样写道:“大学新生应当是为了学习伟大的书籍,不应是为了要跟上那些伟大的应用程序而走进校门。”
美国学者马克•鲍尔莱恩则将不再喜欢阅读的年轻人称作是“最愚蠢的一代"。他在同名著作中略带悲伤地写道,那些坚信“书籍早已被互联网所取代”的年轻人,根本不知道他们是在丢弃人类文明的成果啊。
当阅读经典成为奢侈,甚至成为痛苦,文明的光亮也就会变得逐渐黯淡。哈佛大学历史学家弗格森近年来不断提醒人们注意,能够让西方文明避免衰落的关键就在于人文教育。
文明的传承更多的是通过后天继承与培养的。我们不可能服用一种药丸,就一劳永逸地成为某种文明的成员,而只能通过持续不断、潜移默化的人文教育来延续文明的精神,其主要方式之一就是阅读经典,因为一种文明密码的关键部分往往就隐藏在经典之中。
美国专栏作家弗兰克•布鲁尼在《大学真正的价值》一文中写道,他不知道《李尔王》该如何满足劳动力的需求。但是学习莎士比亚戏剧是一个石阶,帮助我们进入一种更有知觉、更缜密的存在,“大学就应当是这样一座金矿”。
文明是有根的。世界上那些具有影响力的人文学者们,如今有很多都在忙于寻找不同文明的来源,文明的兴衰成为一个世界性的时髦话题。
在全球化的今天,寻找一种文明延续的路径与探索一种文明崛起的道路,已经不是某一个国家的故事,更不是美国或西方的故事,而是一个世界的故事。现在,这个沿着历史长河走来的故事正不断地叩问着我们这些现代人的心灵:当经典越来越远,文明之根还会有多深?
(选自2015年4月23日《人民日报》23版)
1.下列关于“人文经典"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人文经典是文明的土壤,是文明延续的血脉,经典之中,跃动的是文明的灵魂。
B.人文经典饱含着民族文化的精髓,构成了民族和社会的价值观与道德观的基础。
C.人文经典阅读的缺失会让人的目光变得短浅,精神多了浮躁,胸怀变得狭小。
D.学习人文经典,必须认真学习莎士比亚戏剧,这样才能找到通往文明的石阶。
2.对“经典阅读与文明之根’’关系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一种文明能否长青,取决于这个民族的子孙后代阅读什么 经典,拥有怎样的人文经典阅读经历。
B.有些学者认为,美国文明的真正衰落将从年轻人读书时间,尤其是阅读经典时间大幅减少开始。
C.有人认为,坚信“书籍早已被互联网所取代"的年轻人,放弃经典阅读,就是在丢弃人类文明的成果。
D.文明的传承只能通过后天的继承和培养,阅读经典就是人文教育中用来延续文明精神的主要方式之一。
3.下列说法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年轻一代花费在电视、客户端和网络游戏上的时间远远超过读书时间,这已成为现代社会的普遍现象。
B.课本中仅存的少量人文经典已沦落为考试工具,因此学生们把大量的闲暇时间用来应对社交媒体互动。
C.年轻人越来越相信所有的进步都是技术的,但世界历史告诉我们,很多伟大的进步实质上却是人文的。
D.在全球化的今天,寻找文明延续的路径与探索文明崛起的道路,是全世界人民需要共同面对的课题。
二、古诗文阅读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4~6题。(每题2分,共8分)
秦将王翦破赵,虏赵王,尽收其地,进兵北略地,至燕南界。
太子丹恐惧,乃请荆卿日:“秦兵旦暮渡易水,则虽欲长侍足下,岂可得哉?"荆卿曰:“微太子言,臣愿得谒之。今行而无信,则秦未可亲也。夫今樊将军,秦王购之金千斤,邑万家。诚能得樊将军首,与燕督亢之地图献秦王,秦王必说见臣,臣乃得有以报太子。”太子日:“樊将军以穷困来归丹,丹不忍以己之私,而伤长者之意,愿足下更虑之!"
荆轲知太子不忍,乃遂私见樊於期,曰:“秦之遇将军,可谓深矣。父母宗族,皆为戮没。今闻购将军之首,金千斤,邑万家,将奈何?”樊将军仰天太息流涕日:“吾每念,常痛于骨髓,顾计不知所出耳!”轲日:“今有一言,可以解燕国之患,而报将军之仇者,何如?”樊於期乃前曰:“为之奈何?”荆轲日:“愿得将军之首以献秦,秦王必喜而善见臣。臣左手把其袖,而右手椹其胸,然则将军之仇报,而燕国见陵之耻除矣。将军岂有意乎?"樊於期偏袒扼腕而进日:“此臣日夜切齿拊心也,乃今得闻教!”遂自刎。
太子闻之,驰往,伏尸而哭,极哀。既已,无可奈何,乃遂收盛樊於期之首,函封之。
(节选自《战国策•燕策三》)
4.对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秦将王翦破赵 破:攻破 B.臣愿得谒之 谒:拜会
C.秦之遇将军 遇:遭遇 D.顾计不知所出耳 顾:只是
5.下列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乃请荆卿日 乃遂私见樊於期
B.可以解燕国之患 愿得将军之首以献秦
C.今闻购将军之首 太子闻之,驰往
D.秦王必喜而善见臣 伏尸而哭,极哀
6.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与现代汉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樊将军以穷困来归丹 B.樊於期偏袒扼腕而进日
C.吾每念,常痛于骨髓 D.丹不忍以己之私,而伤长者之意
7.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开端,一连用六个动词,写出秦军所向披靡、燕国危如累卵的形势,营造了紧张的气氛。
B.荆轲提出用樊将军首级与督亢地图作为信物取得秦王信任,具有超人的胆识和非凡的智谋。
C.樊於期明白荆轲的行动计划后,甘愿自刎献头,体现了他的豪爽慷慨、义勇刚烈、热肚直肠。
D.太子丹不忍心杀樊於期,樊於期自杀后他又伏尸痛哭,这些均反映了他的懦弱和妇人之仁。
8.请把上面文言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每小题2分,共4分)
(1)今行而无信,则秦未可亲也。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然则将军之仇报,而燕国见陵之耻除矣。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默写出下列空缺处的文字(每题2分,共6分)
①_________________,桃李罗堂前。_________________,依依墟里烟。(陶渊明《归园田居(其一)》)
②仰观宇宙之大,_________________,所以游目骋怀,______________,信可乐也。(王羲之《兰亭集序》)
③莫道不销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李清照《醉花阴》)
10.阅读下面的唐诗,完成后面的填空题。(4分)
新嫁娘(其一)
王建
三日入厨下,洗手作羹汤。
未谙姑食性,先遣小姑尝。
注:姑:指婆婆。小姑:指丈夫的妹妹。
(1)新嫁娘做了羹汤“先遣小姑尝”的原因是:(2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这首小诗表现了新嫁娘怎样的性格特点?(2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阅读下面作品,完成16~19题。(15分)
绿色的太阳
崔合美
①公共汽车沿着乌鲁木齐至阿勒泰的公路,绕过白雪皑皑的天山,驶进了准噶尔盆地的古尔班通古特沙漠。我俯在车窗边,睁大好奇的眼睛,饱览着大漠风光、边塞景色。和万里之外的江南家乡那明丽秀巧的小桥流水柳如烟的景色相比,天山北麓的漠漠沙海,以它那壮阔的风貌,对我是很有吸引力的。瞧,那无垠无涯的大沙漠,那从沙堆里蹦出来的旭日,那远处的几峰驼影,那一行横空南飞的秋雁……像是一帧帧画幅,嵌到车窗口,陪我在沙漠里穿过了一天,两天,三天。
②一天,两天,三天,每天映入眼帘的,除了沙漠,还是沙漠,一片单调的枯死的灰黄的颜色,涂抹着高天阔地,染得我的眼光一片枯黄,心儿也变得枯黄。就连我一向喜爱的桔红的朝阳,竟也似被黄沙淹成枯黄的模样。这时候,我的记忆中爆出了“纷红骇绿"、“摇黄绽紫”这些五彩缤纷的词汇,浮出了柳碧花鲜的洞庭家乡。我真盼望大漠送给我一双彩色的眼睛,让我双眼里嵌满鲜花、芳草,映进多姿多彩的画面。即使办不到这点,哪怕是送来一朵绿色的云,一片碧青的绿洲,一缕澄碧的泉水,用湿润润的绿,来揩拭我眼里和心头蒙上的一层枯黄,带来一点生趣也好啊。
③第四天我睁开双眼,四顾一望,依旧是一片无际无边的枯黄的沙漠包围着。初次见识大漠风光的那种新鲜感消失了,我干脆闭上眼睛,靠在椅背上瞌睡,任凭摇摇晃晃的汽车载我在沙漠里横渡,在枯黄的颜色中钻穿,而不愿再让它渗进我的眼睛,渗透我的心境。淹漫我的感情。
④蓦地,不知是谁激动地喊了起来:“快看,绿色的太阳!”
⑤终于,像荒芜的土地盼望种子一样,从人们嘴里播出了第一个“绿”字,立刻把全车人的睡意全都掠走,大家都振作起来,挤向西边的车窗,让眼光驰向远处的天边。
⑥天边,不知是一片草原,还是千顷麦苗,像一座绿色的大海,绿油油地从地平线涌来,即便是南飞秋雁衔来的秋意,也没有能够在那儿降落。就在这绿碧丛中,在绿色的地平线上,现出小半个快要沉没的夕阳。通常见到的落日,或是橙红,或是桔黄;前几天见到的沙海落日,则是毫无生气的蜡黄色。可是,眼前看见的夕阳却很奇怪:它留在绿色地平线上的那一部分,既没有五彩云霞簇拥,也没有暮霭烟雾笼掩,因此,我们清清楚楚地看见它由枯黄渐渐变成绿色,射出像草地那样绿茵茵的光辉,染得天空也绿油油的,使远天远地都变得嫩鲜鲜的,显得十分美丽。
⑦绿色的太阳,像是一泓绿色的泉水,润湿了我们干涩的眼睛和干枯的心,润湿了我们干涩的喉舌和干涩的感情。车上的旅客活跃起来,车厢里响起了兴奋的话语。
⑧“真怪!"一个跟我一样初次来边疆出差的广东同志,像是问别人,又像是问自己,“红太阳到了阿勒泰这地方,怎么就变成了绿太阳呢?"
⑨“告诉你吧,同志。"和他并肩坐在一起的,穿一身旧军装的汉族老同志,拍着那广东来客的肩膀,风趣地说,“一九五0年我们进军x疆解放阿勒泰以后,就留在原地办军垦农场。那一片绿油油的,是我们农垦战士在戈壁沙滩上开垦出来的麦田瓜地。那太阳是让麦苗瓜叶映绿的!”
⑩“大叔,您说错了!"一个带上海腔的年轻人,一定是支边青年,笑着说,“那一片碧青青的,是我们开垦种植的苹果园、葡萄园,太阳是经过苹果林、葡萄架下的时候,叫我们的果树染绿的!" 。
11坐在年轻小伙前面的一个穿绣花连衣裙、带银饰羽翎帽的哈萨克姑娘回过头来,不服气地笑着说:“那一片绿得无边的,是我们把乌伦古河的水引进沙漠,撒下种子,让沙漠变成的大草原。那太阳,是让我们的渠水浸绿的,是让我们的草原渗绿的。,’
12“你看,那太阳露出的小半边,圆圆的,绿绿的,多像我们瓜田里的一只露出绿叶来的大西瓜哟!"老农垦战士没加反驳,却用一个新颖的比喻,在坚持自己的意见。
13“我看,像我们果园里一棵枝叶茂盛的果树的浓荫。”支边青年马上用另一个新鲜的比喻,来支持自己的说法。
14哈萨克姑娘很聪明,也说出了自己的想象:“你们看,那太阳像不像一座架在草窝里的牧民的绿毡篷呀?”
15“你们说的都对。"一个干部模样的维吾尔族中年男子,沉思地微笑着说,“是我们几个民族团结一起,建设边疆,给沙漠披上了绿衣。那一片绿色,是我们的青春染绿的。那太阳是感染了我们的思想才变绿的。”
(选自《当代散文鉴赏》,有删改)
11.第②③段“枯黄"一词共出现了六次,反映作者心情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3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简要赏析第⑦段划线的句子。(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文章开头着力渲染沙漠的“枯黄",直到第④段才点出“绿色的太阳"。请问:这是一种什么写法?它有什么作用? (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结合全文,说说“绿色的太阳"有何深刻含义。(4分)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选择题(每题2分,共10分)
15.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有错误的一组是
A.调剂(t iáo) 广袤(mào) 祷告(dǎo) 杳无音信(yǎo)
B.荆棘(jīng) 呻吟(yín) 兑现(duì) 骇人听闻(hài)
C.亢奋(kàng) 切磋(cuō) 尴尬(gān) 叱咤风(chì)云
D.踌躇(chóu) 焦灼(zhuó)窥探(g uī) 数见不鲜(shù)
16.下列词语中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辐射 棉絮 锻炼 归根结蒂 B 膨胀 暇想 倩影 自命得意
C.囊括 蹂躏 横亘 逆来顺受 D.洗漱 嬉闹 商榷 惴惴不安
17.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A.《红楼梦》对贾府这个贵族家庭的饮食起居各方面的生活细节进行了真切细致的描写,表现了这个钟鸣鼎食的诗礼之家“树倒猢狲散”的没落过程。
B.《三国演义》是一部家喻户晓的作品,围绕蜀、魏、吴三国展开了三方角逐的宏大场面,表现了对建立一个仁德爱民、统一强大的政权的向往。
C.塞万提斯一生左冲右突,期盼有所建树,但都事与愿违,晚年蜗居在一个下等公寓,潜心文学创作,苦口婆心,完成了《堂吉诃德》的写作。
D.巴尔扎克通过他那深邃的眼光看到当时封建贵族社会已经日薄西山,取而代之的是新兴的资产者统治的社会,金钱取代一切成了人们的上帝。
18.下列句子中有语病的一项是
A.创新是人的天性,也是社会发展的动力。人类社会正是在不断创新中发展的,从茹毛饮血,刀耕火种,到电子化、机械化,都是不断创新。
B.“文似看山不喜平”,记叙性的文章应当写得波澜起伏。所谓“波澜"就是作者根据事物本身的复杂性和读者的阅读心理来构思的一种技巧。
C.对于什么是美,从古至今人们有过许多不同的解释,迄今没有一个公认的定义,但这并不影响我们承认美的存在,也不影响我们对美的追求。
D.科学技术的进步和社会生活的变化是新词新语产生的源泉,新词新语又是反映新时代新生活的一面镜子,也是流行文化的“晴雨表"和“温度计"。
19.下列填入横线处的句子,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不同时代、不同文体的古代抒情散文抒发的感情不一,语言也各具特色:
有的典雅华丽,__________;有的沉郁顿挫__________;有的娓娓道来__________。
所有这些,至今读来仍能 。
①气韵流动 ②质朴自然 ③令人回肠荡气 ④感人肺腑
A.①③②④ B.②③①④ C.①④③② D.②④①③
五、20.请按照提示及要求答题。(3分)
成语接,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文字游戏。根据下面提示的成语,完成成语接龙。
千军万马→ 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参照示例对“和谐”的理解和表达,请你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个人层面“爱国”“敬业”“诚信”“友善”中选择一个,写出自己的理解。要求至少运用一种修辞手法,不超过30个字。(4分)
示例:和谐是一个优美的音符,为社会谱写了动听的乐章。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六、作文(40分)
作文(40分)
22.以“________________ 陪伴我成长”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
⑴先将题目补充完整,然后作文;
⑵除诗歌外,文体不限;
⑶不少于700字;
⑷不得透露个人相关信息。
高二下学期语文期末试卷答案
题号 1 2 3 4 5 6 7 15 16 17 18 19
答案 D D B C A C D D B C A A
8.(1)现在去却没有什么凭信之物,那就无法接近秦王。(“而"“亲’’各1分,而’’按教师用书解释为“假如"亦可)
(2)这样,那么将军的仇报了,燕国被凌侮的耻辱也消除了。(被动句式1分,句意1分)
9.(1)榆柳荫后檐 暧暧远人村
(2)俯察品类之盛 足以极视听之娱
(3)帘卷西风 人比黄花瘦
10.(1)她想事先掌握婆婆的口味,要让婆婆满意。由小姑的食性可以推知婆婆的食性。
(2)聪慧、勤快、细心、(聪慧1分,其他合理的答案1分)
11.初次见识大漠风光的新鲜感消失了,单调的色彩让作者感到烦躁难受,并迫切盼望出现多姿多彩的风景。(答出一点得1分,意思对即可,共3分)
12.运用比喻,写出了我们见到“绿色太阳"时兴奋、愉悦的心情,那令人振奋的绿色太阳将我们的感官、情绪全部调动了起来,满足了我们的视觉和心理需求。(答出修辞1分,分析3分,意思对即可,共4分) ‘
13.①欲扬先抑(或抑扬法)。开头写在漠漠沙海中度过了枯燥的三天,不厌其烦地渲染令人昏昏欲睡的“枯黄",这是抑;在令人倍感疲倦和压抑的时候,忽然推出令人振奋的“绿色的太阳",这是扬。(2分)②一抑一扬,相互映衬,使文章曲折生姿,增添意趣。(2分,意思对即可)
14.①“绿色的太阳"既是实写的自然景观,又富有象征意味。②生活中固然有许多不如意,但只要我们团结一心,不懈追求,用双手、用青春去创造,就一定能迎来美好幸福的生活。(答出“自然景观"1分,阐释象征意义3分,意思对即可,共4分)
20.示例:马到成功→功成名就→就地取材(每空1分,有错别字该空不得分,共3分)
21.示例:
①爱国是质朴的情感,是高尚的情怀,是永恒的追求。(排比)
②敬业是一种“咬定青山不放松”的精神。 (引用)
③诚信是人与人之间的一座桥梁,沟通你我他的世界。(比喻)
④友善像缕缕春风,扑面而来,暖人心扉。 (比喻)
13.(1)现在去却没有什么凭信之物,那就无法接近秦王。(“而"“亲’’各1分,而’’按教师用书解释为“假如"亦可)
(2)这样,那么将军的仇报了,燕国被凌侮的耻辱也消除了。(被动句式1分,句意1分)
14.(1)塞上风云接地阴 孤舟一系故园心 (2)栏杆拍遍 登临意
(3)那河畔的金柳 波光里的艳影 (4)九岁不行 零丁孤苦(每空1分,有错别字该空不得分,共6分)
15.积极进取(或“奋发向上’’“勇敢向上’’“顽强坚韧") 目光短浅(或“不识人才")(每点2分,共4分)
16.初次见识大漠风光的新鲜感消失了,单调的色彩让作者感到烦躁难受,并迫切盼望出现多姿多彩的风景。(答出一点得1分,意思对即可,共3分)
17.运用比喻,写出了我们见到“绿色太阳"时兴奋、愉悦的心情,那令人振奋的绿色太阳将我们的感官、情绪全部调动了起来,满足了我们的视觉和心理需求。(答出修辞1分,分析3分,意思对即可,共4分) ‘
18.①欲扬先抑(或抑扬法)。开头写在漠漠沙海中度过了枯燥的三天,不厌其烦地渲染令人昏昏欲睡的“枯黄",这是抑;在令人倍感疲倦和压抑的时候,忽然推出令人振奋的“绿色的太阳",这是扬。(2分)②一抑一扬,相互映衬,使文章曲折生姿,增添意趣。(2分,意思对即可)
19.①“绿色的太阳"既是实写的自然景观,又富有象征意味。②生活中固然有许多不如意,但只要我们团结一心,不懈追求,用双手、用青春去创造,就一定能迎来美好幸福的生活。(答出“自然景观"1分,阐释象征意义3分,意思对即可,共4分)
20.答案示例:“蚕为天下虫’’或“岩为山下石’’(选“蚕"或“岩’’作答,.符合对联要求的给3分;答“苗为田上草’’或“李为木下子’’的给2分;答“闷为门内心”的给1 分)
21.(1)该校70%的课桌存在不同程度的损坏情况。(2分)(答“完好无损占30%"的得1分)
(2)学校要及时修理损坏的课桌,并教育学生爱护公物,培养学生的社会公德意识。
(2分)(答“赔偿”的得1分)
22.作文(40分)评分标准
看过“ 高二下学期语文期末试卷”的人还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