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语文必修3寡人之于国也原文
高二语文的学习,是一个重要的阶段,《寡人之于国也》是必修三课本中的重要课文,也是学习的难点,下面是学习啦小编给大家带来的高二语文必修3寡人之于国也原文,希望对你有帮助。
高中语文必修3寡人之于国也原文
梁惠王曰:“寡人之于国也,尽心焉耳矣。河内凶,则移其民于河东,移其粟于河内;河东凶亦然。察邻国之政,无如寡人之用心者。邻国之民不加少,寡人之民不加多,何也?”
孟子对曰:“王好战,请以战喻。填然鼓之,兵刃既接,弃甲曳(yè)兵而走。或百步而后止,或五十步而后止。以五十步笑百步,则何如?”
曰:“不可!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
曰:“王如知此,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
“不违农时,谷不可胜(shēng)食也;数(cù)罟(gǔ)不入洿(wū)池,鱼鳖不可胜食也;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谷与鱼鳖不可胜食,材木不可胜用,是使民养生丧(sāng)死无憾也。养生丧(sāng)死无憾,王道之始也。
“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yì)帛矣。鸡豚狗彘(zhì)之畜(xù)(牲畜)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百亩之田,勿夺其时,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谨庠(xiáng)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七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wàng)者,未之有也。
“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涂有饿莩(piǎo)而不知发,人死,则曰:‘非我也,岁也。’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曰:‘非我也,兵也。’王无罪岁,斯天下之民至焉。”
高中语文必修3寡人之于国也基础练习
1. 给加点字注音
移其粟( ) 弃甲曳兵( ) 数罟( )( ) 洿池( )鸡豚狗彘之畜( )( )( ) 庠序( ) 孝悌( )饿莩( )
2.下列句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 )
A、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 B、数罟不入洿池
C、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D、涂有饿莩而不知发
3.下列句子当中不含实词活用现象的两项是( )
A、填然鼓之,兵刃既接,弃甲曳兵而走。 B、五十者可以衣帛矣。
C、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D、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
E、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
4.下列四句中的“请”与“请问贵姓”的“请”用法相用的两项是( )
A、王好战,请以战喻 B、曹刿请见
C、今吾以十倍之地,请广于君 D、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5.下列各句中加线的词语与现代汉语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养生丧死无憾,王道之始也。 B、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
C、夫颛臾,者先王以为东蒙王 D、忠之属也,可以一战
6.下列各句中的“以”字,用作连词的一项是( ),用作介词而又处于相同句式当中的两项是( )
A、是社稷之臣也,何以伐为? B、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
C、王好虞,请以战喻 D、以五十步笑百步,则何如?
E、五亩之宅,树之以桑 F、斧斤以时入山林,林木不可胜用也。
G、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
高中语文必修3寡人之于国也巩固练习
他日,见于王,曰:“王尝语庄子( )好乐,有( )?”王变乎色曰:“寡人非能好先王之乐( ),直好世俗之乐( )。”曰:“王之好乐甚,则齐国其庶几乎。今之乐犹古之乐也。”曰:“可得闻与?”曰:“独乐乐,与人乐乐,孰乐?”曰:“不若与人。”曰:“与少乐乐,与众乐乐,孰乐?”曰:“不若与众。”“臣请为王言乐。今王鼓乐于此,百姓闻王钟鼓之声,管籥之音,举疾首蹙頞而相告曰:‘吾王之好鼓乐,夫何使我至于此极也!父子不相见,兄弟妻子离散!’今王田猎于此,百姓闻王车马之音,见羽旄之美,举疾首蹙而相告曰:‘吾王之好田猎,夫何使我至于此极也!父子不相见,兄弟妻子离散。’此无他,不与民同乐也。今王鼓乐于此,百姓闻王钟鼓之声,管之音,举欣欣然有喜色而相告曰:‘吾王庶几无疾病与,何以能鼓乐也?’今王田猎于此,百姓闻王车马之音,见羽旄之美,举欣欣然有喜色而相告曰:‘吾王庶几无疾病与,何以能田猎也?’此无他,与民同乐也。今王与百姓同乐,则王矣。”
1.根据上下文,填入括号中的虚词依次为( )
A.之 乎 也 耳 B.之 诸 耳 也
C.以 诸 也 耳 D.以 乎 耳 也
2.为下列加点词注音正确的是
与少乐()乐(),与众乐()乐(),孰乐()?
A. lè lè lè lè lè B.yuè lè yuè lè lè
C. lè yuè lè yuè lè D.yuè lè yuè lè yuè
3.下列句中“之”的作用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王之好乐甚
A.羽旄之美 B.吾王之好鼓乐
C.今之乐犹古之乐也 D.百姓闻王车马之音
4.对下面这句话的翻译正确的是
王之好乐甚,则齐国其庶几乎
A. 大王你这么高兴,齐国该差不多了吧。
B. 大王你这么喜欢音乐,齐国的庶民该差不多了吧。
C. 大王你这么喜欢音乐,齐国行王道该差不多了吧。
D.大王你这么高兴,齐国行王道该差不多了吧。
看了<高二语文必修3寡人之于国也原文>的人还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