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学习方法>高中学习方法>高二学习方法>高二语文>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蜀道难》教学设计

文娟分享

  教学设计是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和教学对象的特点,将教学诸要素有序安排,确定合适的教学方案的设想和计划。下面是学习啦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高中语文必修三《蜀道难》教学设计,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高中语文必修三《蜀道难》教学设计

  【设计思想】

  诗歌创作是由内而外的过程。诗歌阅读教学,则是引导学生品析诗人“眼中之象”,揣摩“象后之情”的自外而内的过程。

  方案A

  《蜀道难》(高中课标实验教材人教版必修3、苏教版必修4)意象雄浑,笔意恣肆,诗风豪放。本设计努力渗透新课程理念,拟以“难”为切入点,以“叹”激趣、导疑,层层深入,引导学生品读意象→体味诗风→感悟情感,最终达成对诗歌的综合体验。

  【教学目标】

  1.研习意象,体验讨论,品析蜀道之“难”,感悟诗人情感。

  2.解析状“难”之法,体会李白雄放诗风。

  【教学流程】

  一、导入

  李白印象:人,豪放率性;诗,浪漫雄奇。

  二、激趣

  1.粗读全诗,明确李白对蜀道的印象:难!

  2.面对蜀道之难,李白如何感叹?

  引导学生找出诗中表达强烈感叹的词语:“噫吁戏”“长叹”“嗟”“长咨嗟”。

  三、激疑

  1.叹什么?

  引导学生重读全诗,从诗中找出蜀道“景物”:“鸟道”“天梯”“石栈”“高标”“回川”“黄鹤”“猿猱”“青泥(岭)”“悲鸟”“子规”“连峰”“枯松”“瀑流”“剑阁”。

  2.为何叹?

  引导学生在自由精读全诗的基础上,选择一个意象品味揣摩;交流品读体验。

  一叹蜀道之高危:用秦蜀人烟不通的历史、五丁开山的传说,用绝顶鸟道、回日高标、黄鹤难越、猿猱愁度极写蜀道山岭之高危。

  二叹蜀道之雄奇:以回日高标、冲波回川、近天连峰、倒挂枯松、飞湍瀑流极写蜀道山川的雄壮奇丽。

  三叹蜀道之凶险:以攀援时敛气屏息、抚膺长叹,悲鸟子规的飞绕夜啼,极写蜀道山道之峻险;以剑阁“蛇”盘“虎”踞、杀人如麻极写蜀道人事凶险。

  3.如何叹?

  (1)铺垫:李清照《声声慢》“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用叠词将词人内心堆积萦绕的愁绪描写得真切入微。

  (2)研读:李白用何种方式来表达对蜀道的感叹?

  铺垫:贺知章看了李白此诗后,屡屡称叹,号其为“谪仙”,当即解金龟换酒,与倾尽醉。诗中“仙气”何在?

  反复咏叹:诗中用顶真、排比手法三次感叹“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一叹其高危不通,二叹其峻险难越,三叹其雄奇凶险。

  大胆想象、联想:用蚕丛鱼凫开国、五丁开山、六龙驾日的传说极力渲染蜀道之隔、之通,以此表现蜀道山岭之高危。想象、联想历史久远,空间广阔,气势酣畅。

  极度夸张:极写秦蜀之隔,太白之高,青泥(岭)之峻,连峰之高,飞瀑之喧,剑阁之险。

  反复烘托:以黄鹤猿猱愁度来衬托蜀道山岭之高,以飞鸟悲号、子规夜啼来衬托蜀道空寂悲凄;以行人的敛气屏息、惊魂不定、失色长嗟来衬托山之陡峭峻险。

  (3)小结:面对蜀道,唯有李白敢将它与天比高,与蚕丛鱼凫开国比久;唯有李白敢借五丁开山写通,借六龙回日写隔;唯有李白敢借扪参历井写惊,借悲鸟夜啼写凄;唯有李白敢借倒挂枯松写险,借万壑雷声写雄,借“蛇”盘“虎”踞写凶,这便是李白身上常人无法企及的“仙气”——雄奇壮丽、高危峻险的意境,雄放洒脱的诗风。

  四、悟情

  1.思考:你从李白的叹息中听出了什么?

  引导学生在品味意象的基础上分析诗人情感:赞叹其雄奇伟丽;惊惧其峻峭险恶;遗憾其高不可越;忧虑其凶险多事。

  五、体验

  1.学生在涵泳的基础上自由吟诵全诗。

  2.教师范读(或播放录音范读)。

  方案B

  以“诵读”为切入点,用诵读基本规律带动诗歌意象的品析和诗人情感的把握。通过学生写作体验、阅读体验、诵读体验的有机结合,逐步深化对诗歌的理解和朗读技巧的体会运用,从而达成综合体验诗歌的目标。

  【教学目标】

  1.品析意象,在吟咏中体验蜀道的雄奇壮丽、高峻险要,体悟诗人赞叹、惊惧、忧虑之情。

  2.体会诗人独特的表现手法和浪漫豪放的诗风。

  3.在逐步深入的朗读体验中综合体验全诗。

  一、导入

  1.“长安”让你想起什么?“蜀”让你想起什么?哪些人会行走在两地之间?

  引导学生结合生活、阅读经验,理解“长安”与“蜀”的自然特点及对于政治、军事和个人功业的意义。

  2.深入:通过想象,写几句话来描写蜀道。(写在小纸片上,收集,待用)

  二、诵读研习:品析诗中意象

  (一)初步研读,了解诵读要求。

  1.学生诵读。

  2.学生评价。

  3.讨论:如何才能使诵读有感情?

  明确:(1)感情要准确;(2)轻重有变化;(3)节奏分快慢。

  4.从诗中找出最能表现诗人感叹“蜀道之难”的诗句:“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并进行诵读分析。

  (1)中心词:难。用顶真手法、介词结构后置来强调蜀道之难。

  (2)学生诵读实践(重音:“难”“上青天”;停顿:“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

  (3)教师示范:读出雄放、苍凉。

  (二)精细研读,体验蜀道之“难”,做好诵读准备。

  1.仔细阅读诗歌,揣摩蜀道“难”在哪里。

  (1)难在“山高”。

  明确:通过直接感叹、自古不通、六龙回日猿鹤难度、攀援体验极写山高。

  (2)难在“势险”。

  明确:通过直叹其险、水急、岩峭、鸟悲、松挂、人慌,多方烘托,极写其势之险。

  (3) 难在“人凶”。

  明确:通过地险、人凶、战烈极写蜀道人事之险。

  三、诵读实践:再现蜀道之难

  选择“一难”,对相关诗句从感情基调、重音强调、停顿节奏方面进行朗读分析、实践。(要求:在诗句中标出重音、停顿、节奏)

  1.学生研读体验。

  2.讨论交流。

  (1)范例。

  分析“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下有冲波逆折之回川”,基调:雄放;节奏:略快;重音:“六龙回日”“冲波逆折”(定语);停顿:“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下有|冲波逆折|之回川。”

  分析“朝避猛虎,夕避长蛇,磨牙吮血,杀人如麻”,基调:苍凉感慨,节奏:稍慢,重音:“避”“磨”“吮”“杀”(动词),停顿:“朝避|猛虎,夕避|长蛇,磨牙|吮血,杀人|如麻。”

  (2)学生诵读实践。

  (3)学生交流、讨论,教师点拨,明确诵读要点:

  ①能突出蜀道之山高、山危、人险的动词(谓语)、形容词(定语)应重读。

  ②反复出现的语句应重读。

  ③突出蜀道高峻雄奇的诗句应略快,高昂些;突出蜀道荒凉惨烈的诗句节奏略慢,声音低沉些。

  (4)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全诗。

  四、诵读深化:体悟“雄放”基调

  1.学生诵读评价。引用贺知章语,明确李白诗风:豪放浪漫。

  2.投影展示学生对蜀道的描写。

  3.讨论分析描写蜀道习作中强调的特点和采用的手法,作简要评价、板书归类。

  4.讨论:我们和“诗仙”的差异在哪里?

  (1)指导学生将诗歌和习作进行对比阅读,品析作品表现手法。

  ①联想、想象丰富。思接千载,神骛八极,从辽阔的时空着手,想到蚕丛鱼凫开国、五丁开山、六龙驾日等神话传说。

  ②夸张大胆。用四万八千岁写出隔绝历史之久;用“难于上青天”“扪参历井”“去天不盈尺”写出蜀道山岭之高;用“百步九折”写青泥岭之盘旋曲折;用“一夫当关万夫莫开”“杀人如麻”写出蜀地之凶险。

  ③反复烘托。用“鹤猿愁度”“冲波逆折”“枯松倒挂”来烘托蜀道之险峻;用“飞鸟悲号”“子规夜啼”来烘托蜀道之荒凉凄清;用“仰胁息”“抚膺坐长叹”“侧身西望长咨嗟”等切身感受来烘托蜀道峻险。

  ④拟人生情。用“猿愁”“鸟悲”“瀑喧”,沟通了人与自然万物,对蜀道之险形成同感。

  李白通过大胆联想、极度夸张、反复烘托、生动拟人,把“蜀道难”具体化了,使之可见、可闻、可触。蜀道高险,几不可攀,但终究有路可通;诗仙之韵,几不可及,也终有“章”可循。

  (2)指导学生与习作对比,分析诗中情感。

  明确:诗中情感更为丰富:对其雄奇伟丽的赞叹;对其高峻险恶的惊惧;对其凶险多事的忧虑。

  5.诵读美化:体验诗人个性。

  丰富的情感,辅之以大胆超凡的手法,李白为我们营造了一个峻险雄奇的意境,展现了其雄放浪漫的诗风,在朗读中应进一步体现:

  (1)赞叹处高昂些;畏惧处略快些;忧虑处低沉些。

  (2)联想处,思绪远扬,略慢些;夸张处,极力渲染,略快些,语势盛些;拟人处,如临其境,情切些。

  五、综合体验

  (1)涵泳诗情,自由诵读。

  (2)学生配乐诵读。
看过" 高中语文必修三《蜀道难》教学设计 "的还看了:

1.高中语文必修三《蜀道难》教案

2.高中语文必修三《杜甫诗三首》教案(人教版)

3.高中语文必修三《李商隐诗二首》教案

    13800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