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必修4《元曲赏析》教案
教案是教师为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根据教学大纲 和教科书要求及学生的实际情况,以课时或课题为单位,对教学内容、教学步骤、教学方法等进行的具体设计和安排的一种实用性教学文书。面是学习啦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高中语文必修4《元曲赏析》教案,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高中语文必修4《元曲赏析》教案
教学目标:
1、了解中国古代戏曲的特点,元杂剧的结构及其特有的舞台语言。
2、赏析《窦娥冤》、《牡丹亭》、《西厢记》的戏剧冲突和人物典型意义。
教学重点:
1.鉴赏性格化的人物语言,体味本色语言的特有风格是本课教学的重点。
2、充满浓郁生活气息的现实主义与想象奇特的浪漫主义相结合的表现手法是本课教学的难点。
教学方法:
讲读法、利用多媒体设备,直观欣赏戏曲片段,提高鉴赏能力。
课时安排:1课时
一、导入。
(投影:舞台小天地,天地大舞台)
戏剧不同于小说、散文、诗歌。它是一门综合性的表演艺术,以语言、动作,舞蹈,音乐,木偶等形式达到叙事目的的舞台表演艺术的总称。而文学上的戏剧概念是指为戏剧表演所创作的脚本,即剧本。戏剧的表演形式多种多样,常见的包括话剧、歌剧、舞剧、音乐剧、木偶戏等。但从它产生的那一刻起,就是生活的真实反映,它来源于生活,尽情地展现生活,使我们感受艺术熏陶的同时,也感悟生活的真谛。
元代是我国古典戏剧艺术繁盛的时期,他的兴盛是有一定原因的。首先,元代统治者重视佛道,轻视儒教,许多读书人无用武之地,纷纷以创作杂剧自娱;其次,元代经济由废到兴,城市经济发达人口众多;再次,元代统治者对歌舞艺术有偏好;第四,北方诸民族的乐曲传播,与中原文化相融合,丰富了戏剧的表现方式。
二、元曲简介。
1、元曲的类型。
元曲是元代代表性的文学样式。包含剧曲和散曲。剧曲包括南戏与杂剧。杂剧与南戏都有完整的故事情节,剧本中的曲词有很强的抒情性。
散曲是继诗词之后兴起的一种新的诗体。宋词发展到后来,日益精致,不是和人民的审美需求,加上北方少数民族音乐与汉文化的融合出现了一种新的音乐,在这种音乐的影响下,出现了我们称之为“散曲”的诗体。与宋词相比,散曲可以用通俗的语言,并且多衬字。
〔双调·沉醉东风〕: 关汉卿
咫尺的天南地北,霎时间月缺花飞,手执着饯行杯,眼搁着别离泪。刚道得声“保重将息”,痛煞煞教人舍不得。好去者,望前程万里。
马致远被誉为“曲状元”,他的散曲在艺术上取取得了很高的成就。马致远的散曲则带有更多的传统文人气息。
〔天净沙〕《秋思》: 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黄钟·人月圆〕《春晚次韵》: 张可久
萋萋芳草春云乱,愁在夕阳中。短亭别酒,平湖画舫,垂柳骄骢。一声啼鸟,一番夜雨,一阵东风。桃花吹尽,佳人何在,门掩残红。
2、元杂剧的体制。
元杂剧是用北曲演唱的一种戏曲形式,是一种歌唱、说白、舞蹈等有机结合的戏曲艺术形式。且有韵文和散文相结合的、结构完整的文学剧本。
①剧本体制。
说到元杂剧,就要说到一个名词“四折一楔子”。这是元杂剧的一个基本体制。我们课本上的《窦娥冤》就是如此,课本上选录的是楔子和前三折。
元杂剧通常由四折组成,一般分别为故事的开端、发展、高潮和结局。四折之外还可以加一两个楔子,楔子一般放在第一折之前,介绍剧情;也可放在两折之间,作为过场。也有少数杂剧突破了一本四折的形式,如《西厢记》是五本二十一折的连本戏。
音乐上,每折用同一宫调的若干曲牌组成套曲,每一曲牌都属于一定的宫调,剧本中每套曲子的第一支曲子前面都标明宫调。
元杂剧剧本的文学要素包括唱词和说白(宾白)。唱词是主体。曲以抒情,白为叙事,宾白是人物自白与相互对话,一般分两类,一是韵白,一是散白。前者多为上下场诗,有两句也有四句。后者形式多样。
②演唱体制。
元杂剧演唱方面的突出特点是一人主唱的形式。不管多少角色上场,主唱只能是正旦或正末,其他角色只有宾白或诨科。前称之为“旦本”,后称之为“末本”《窦娥冤》即为旦本。
③角色体制。
元杂剧的角色可分为旦、末、净、丑、杂、五类。
旦:扮演妇女角色,可分为老旦、外旦、大旦、小旦、貼旦、搽旦、花旦等。正旦:歌唱的主要女演员。外旦、贴旦次要女演员。
末:扮演男子角色。包括正末、小末、冲末、副末。正末是歌唱的主要男演员,外末、副末是次要的男演员。冲末是首次上场的男演员。
净丑:一般扮演反面人物或滑稽人物。其中,净是花脸,丑是小丑。
杂:是除以上三类外的演员。他们或表现人物在剧中的地位,或表现人物的善恶、年龄、气质等。驾——皇帝;孤——官员;孛老——老年男子;卜儿——老年妇女;邦老——强盗;细酸——秀才;禾旦——农家女孩。
④科诨。
剧本中规定主要动作、表情与舞台效果叫做科。(插科打诨)泛指戏剧中各种喜剧性的穿插,用于活跃舞台气氛。调节观众心理。
3、元曲大家、名作。
元曲四大家:关汉卿《窦娥冤》、马致远《汉宫秋》、
白 朴《梧桐雨》、郑光祖《倩女离魂》。
元曲六大家:关汉卿、马致远、白朴、郑光祖、
王实甫《西厢记》、乔吉《两世姻缘》。
元曲四大悲剧:关汉卿的《窦娥冤》,白朴的《梧桐雨》,
马致远的《汉宫秋》,纪君祥的《赵氏孤儿》。
元曲四大爱情剧:关汉卿的《拜月庭》,王实甫的《西厢记》,
白朴的《墙头马上》,郑光祖的《倩女离魂》。
三、名作简介。
1、《窦娥冤》:
关汉卿,元代杂剧作家。号已斋。贾仲明《录鬼簿》吊词称他为“驱梨园领袖,总编修师首,捻杂剧班头”,可见他在元代剧坛上的地位。关汉卿曾写有《南吕一枝花》赠给女演员珠帘秀,说明他与演员关系密切。他曾毫无惭色的自称:“我是个普天下的郎君领袖,盖世界浪子班头。”在《南吕一枝花·不伏老》结尾一段,更狂傲倔强地表示:“我是个蒸不烂煮不熟捶不破炒不爆响当当的一粒铜豌豆”。
窦娥是一位善良而多难的女性。她出生在书香之家,父亲是“幼习儒业,饱有文章”的书生。窦娥家境贫寒,三岁丧母,幼小的年纪过早地遭受失母之痛和穷困之苦,从小养成了孝顺的品格。父亲为了抵债,忍心将她出卖,让她成了债主蔡婆婆的童养媳,这加重了她幼小心灵的创伤。她在蔡家平淡地度过了一段相当长的时期。岂料至17岁,即婚后不久,丈夫因病去世,窦娥随即变为寡妇。世事的多变、接踵而来的苦难,不仅使窦娥磨炼出应付灾变的心理承受能力,同时,也使她对“恒定不变”的天理产生怀疑。她出场时,便满怀忧怨地唱道: “满腹闲愁,数年禁受,天知否?天若是知我情由,怕不待和天瘦。”窦娥地婆婆蔡氏以放债来收取“羊羔儿利”,无力偿还其债务的的赛卢医起了杀蔡婆婆之心,蔡氏在危难之际意外地被张驴儿父子救出。可是,张氏父子不怀好意,乘机要将蔡氏婆媳占为己有。窦娥坚意不从。张驴儿怀恨在心,趁蔡氏生病,暗中备下毒药,伺机害死蔡氏,逼窦娥改嫁;可是,阴差阳错,张的父亲误喝有毒的汤水,倒地身亡;张驴儿见状,当即心生歹念,嫁祸于窦娥,以“官了”相威胁,实则强行逼窦娥“私了”。窦娥一身清白,不怕与张驴儿对簿公堂,本以为官府能判个一清二楚;岂料贪官桃杌是非不分,偏听偏信,胡乱判案,屈斩窦娥,造成千古奇冤。后来窦天章考取进士,官至肃政廉访使,到山阴考察吏治。窦娥的鬼魂向她父亲诉冤,窦天章查明事实,为窦娥昭雪了冤案。
窦娥形象:窦娥是一位坚强的女子形象,从文章中看,一个“冤”字贯穿其中,由一个冤字引出了窦娥的怨、悲、恨,逐步深入地展示了窦娥的反抗精神,突出了她的刚烈性格。窦娥从上一场,就先用一支【端正好】的曲子,诉说自己莫名其妙地犯法受刑,接着说冤屈之大可以“动地惊天”。【滚绣球】这支曲子中对天地鬼神的指斥、控诉(板书)。很好地体现了窦娥的反抗精神。接着在诀别婆婆一部分中,充分展现了窦娥性格的另一面:淳朴、善良(板书)的美好心灵。从窦娥的行动和宾白中我们可以知道,窦娥是刚强的,面对酷刑,坚持正理。但为了婆婆免遭毒打,才被迫屈招。即使是走后街,也是为了怕婆婆看见自己受刑而伤心。到了如此悲惨的境地,仍在劝慰婆婆保重身体,不要过分悲伤,窦娥的善良性格和美好心灵,充分地展现在人们面前。临刑时的三桩誓愿,尤其是第三桩誓愿,窦娥把斗争的锋芒直指贪赃枉法、草菅人命的昏官污吏。这是窦娥对自己蒙冤受刑的强烈愤恨和坚决抗争,是她反抗性格的顶点。这里,是全剧的高潮,也是窦娥形象塑造的最成功的一笔,主人公的反抗精神由此得到完美的体现。这样,一个勤劳、正直、善良,但又有强烈反抗精神的古代年轻妇女的形象就丰满、鲜明地站在我们面前了。
2、《西厢记》
《西厢记》故事,最早起源于唐代元稹的传奇小说《莺莺传》,叙述书生张珙与同时寓居在普救寺的已故相国之女崔莺莺相爱,在婢女红娘的帮助下,两人在西厢约会,莺莺终于以身相许。后来张珙赴京应试,得了高官,却抛弃了莺莺,酿成爱情悲剧。
前朝崔相国死了,夫人郑氏携小女崔莺莺,送丈夫灵柩回乡,途中因故受阻,暂住河中府普救寺。这崔莺莺年方十九岁,针指女工,诗词书算,无所不能。她父亲在世时,就已将她许配给郑氏的侄儿郑尚书之长子郑恒。
小姐与红娘到殿外玩耍,碰巧遇到书生张珙。张珙本是西洛人,是礼部尚书之子,父母双亡,家境贫寒。他只身一人赴京城赶考,路过此地,忽然想起他的八拜之交杜确就在蒲关,于是住了下来。听状元店里的小二哥说,这里有座普救寺,是则天皇后香火院,景致很美,三教九流,过者无不瞻仰。
这张生见到莺莺容貌俊俏,赞叹道:“十年不识君王面,始信婵娟解误人。”为能多见上几面,便与侍中方丈借宿,他便住进西厢房。
一日,崔老夫人为亡夫做道场,这崔老夫妻人治家很严,道场内外没有一个男子出入,张生硬着头皮溜进去。这时斋供道场都完备好了,该夫人和小姐进香了,以报答父亲的养育之恩。张生想:“小姐是一女子,尚有报父母之心;小生湖海飘零数年,自父母下世之后,并不曾有一陌纸钱相报。”
张生从和尚那知道莺莺小姐每夜都到花园内烧香。夜深人静,月朗风清,僧众都睡着了,张生来到后花园内,偷看小姐烧香。随即吟诗一首:“月色溶溶夜,花阴寂寂春;如何临皓魄,不见月中人?”莺莺也随即和了一首:“兰闺久寂寞,无事度芳春;料得行吟者,应怜长叹人。”张生夜夜苦读,感动了小姐崔莺莺,她对张生即生爱慕之情。
叛将孙飞虎听说崔莺莺有“倾国倾城之容,西子太真之颜”。便率领五千人马,将普救寺层层围住,限老夫人三日之内交出莺莺做他的“压寨夫人”,大家束手无策。这崔莺莺倒是位刚烈女子,她宁可死了,也不愿被那贼人抢了去。危急之中夫人声言:“不管是什么人,只要能杀退贼军,扫荡妖氛,就将小姐许配给他。”张生的八拜之交杜确,乃武状元,任征西大元帅,统领十万大军,镇守蒲关。张生先用缓兵之计,稳住孙飞虎,然后写了一封书信给杜确,让他派兵前来,打退孙飞虎。惠明和尚下山去送信,三日后,杜确的救兵到了,打退孙飞虎。
崔老夫人在酬谢席上以莺莺以许配郑恒为由,让张生与崔莺莺结拜为兄妹,并厚赠金帛,让张生另择佳偶,这使张生和莺莺都很痛苦。看到这些,丫寰红娘安排他们相会。夜晚张生弹琴向莺莺表白自己的相思之苦,莺莺也向张生倾吐爱慕之情。
自那日听琴之后,多日不见莺莺,张生害了相思病,趁红娘探病之机,托她捎信给莺莺,莺莺回信约张生月下相会。夜晚,小姐莺莺在后花园弹琴,张生听到琴声,攀上墙头一看,是莺莺在弹琴。急欲与小姐相见,便而入,莺莺见他而入,反怪他行为下流,发警再不见他,致使张生病情愈发严重。莺莺借探病为名,到张生房中与他幽会。
老夫人看莺莺这些日子神情晃惚,言语不清,行为古怪,便怀疑他与张生有越轨行为。于是叫来红娘逼问,红娘无奈,只得如实说来。红娘向老夫人替小姐和张生求情,并说这不是张生、小姐和红娘的罪过,而是老夫人的过错,老夫人不该言而不信,让张生与小姐兄妹相称。
老夫人无奈,告诉张生如果想娶莺莺小姐,必须进京赶考取得功名方可。莺莺小姐在十里长亭摆下筵席为张生送行,她再三叮嘱张生休要“停妻再娶妻”,休要“一春鱼雁无消息”。长亭送别后,张生行至草桥店,梦中与莺莺相会,醒来不胜惆怅。
张生考得状元,写信向莺莺报喜。这时郑恒又一次来到普救寺,捏造谎言说张生已被卫尚书招为东床佳婿。于是崔夫人再次将小姐许给郑恒,并决定择吉日完婚。恰巧成亲之日,张生以河中府尹的身份归来,征西大元帅杜确也来祝贺。真相大白,郑恒羞愧难言,含恨自尽,张生与莺莺终成眷属。
看过"高中语文必修4《元曲赏析》教案 "的还看了:
1.高中语文必修二《离骚》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