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学习方法>高中学习方法>高二学习方法>高二地理>

高中地理人教版必修三说课稿

陈哲凡分享

  自然环境是环境的一种,环境有自然环境与社会文化环境之分。下面是学习啦小编为您带来的高中地理人教版必修三说课稿,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高中地理人教版必修三说课稿(一)

  各位评委老师,下午好,我是今天地理科目的**号考生。我所说的课题是《自然环境和人类活动的区域差异》。下面我主要从说教材、说学情、说教法学法、说教学流程等几个环节进行说课。

  一、说教材

  1 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本节是必修三第一章第二节的内容。在学习本课之前,学生已经在上节课的学习中对区域有了初步的认识,这对过渡到本课的学习起到了铺垫作用。另外,必修三都是以区域为话题进行扩展,因此学好这一节为以后的学习能够打下坚实的基础。

  2 教学目标

  根据上述对教材的分析,鉴于新课程要求的学习和理解,又结合本阶段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和心理特征,我把本节的教学目标确定为以下三维目标:

  (1)知识与技能:能够说出不同区域的自然要素和人文要素

  (2)过程与方法:通过比较两个区域的自然环境和人类活动的差异,初步掌握比较区域的差异的基本方法,从而能够进行两个或多个区域差异的对比研究。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使学生认识区域差异的同时,进一步认识组成环境的各要素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关系,树立地理环境整体性的观点。

  3 教学的重难点

  通过对教学目标的分析,在吃透教材的基础上,确定本节的教学重难点为: 重点(1)比较区域差异的基本方法

  (2)比较区域的自然环境和人类活动的差异,并探讨其原因

  难点 比较区域差异的基本方法4 课时安排:2课时

  二、说学情

  本课的教学对象是高二学生,他们通过高中地理必修一、必修二的学习,学生已经基本掌握了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的基本原理,具备了分析地理现象和地理事物的基本能力,但由于学生初高中知识的衔接不是很好,特别对初中知识遗忘较多,授课过程中要注意温故知新,为学生分析问题做好铺垫,通过多种教学方法,帮助学生建立一个完整的知识体系。

  三、说教法学法

  1、说教法及选择依据

  教无定法,应“以学定法”,这是新课程“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的体现。以此为出发点,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和学生年龄特征,本节课主要采用以下教学方法:

  (1)小组合作学习:这种方式既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意识,又能培养学生竞争意识,提高参与各种活动的积极性,促进全体学生的共同发展。

  (2)直观演示法:利用图片等手段进行直观演示,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活跃课堂气氛,促进学生对知识的掌握。

  (3)情境教学法:通过创设符合教学内容要求的情境和提示新旧知识之间联系的线索,帮助学生构建当前所要学习的知识。

  (教师过渡:这是我在本节教学设计时采用的教法选择及其依据,课堂教学中“教”是一个方面,但教学矛盾的主要方面是学生的学„„)

  2 说学法指导

  学是中心,会学是目的。托夫勒有句名言:“未来的文盲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没有学会学习的人”,在这样的时代下,需要我们教师在教学中树立“学教并重,以学为本”的育人观,不仅教知识,更重要的是教方法,培养学生独立获取知识的能力。本节课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渗透学法:

  (1)运用图表:培养学生从各种地理图像中获取地理信息的能力,在地理课中,图表是最重要的一种知识载体,在图表上可以获得很多地理信息。

  (2)学会合作探究:通过小组讨论、小组活动,培养学生的互动能力,使学生学会合作学习。使学生在探究性学习中,掌握比较,分析综合等科学的探究方法。

  总之,通过教法选择和学法指导,让学生在体验中感悟三维目标,在活动中归纳知识,在参与中培养能力,在合作中学会学习。

  (教师过渡:那么怎么把教法选择和学法指导具体得在教学过程中体现出来呢?接下去我将重点说说具体的教学程序安排)

  四、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主要是由导入新课——讲授新课——课堂练习——课堂小结——布置作业——板书设计几个环节构成。

  俗话说的好: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好的导课也是讲好一节课的关键所在。本节课我采用模拟旅游 激趣导课的方式引入新课的学习。

  (课前准备:各学习小组搜集、整理资料、图片及音像制品等,模拟从我国最北端的黑龙漠河出发,一直旅行到祖国的南海诸岛。展示沿途的所见所闻。)

  师:同学们,在上课之前我们来作一次有趣的旅行,从祖国最北端的黑龙江漠河出发,一直旅行到祖国的南海诸岛,在沿途中,你将看到哪些自然和人文景观的差异?各学习小组派代表展示课前准备成果。

  (让学生亲身体验,营造轻松的学习氛围,学生会从不同的角度回答这个问题,从气温差异,自然景观,建筑物甚至会有学生联想到南方人与北方人的性格差异,这样既培养了学生合作学习能力、搜集处理信息的能力,又锻炼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同时也让获得了成就感,激发了学习兴趣。)

  五、板书设计

  高中地理人教版必修三说课稿(二)

  各位评委老师,下午好,我是今天地理科目的**号考生。我所说的课题是《自然环境和人类活动的区域差异》。下面我主要从说教材、说教法学法、说教学流程等几个环节进行说课。

  一、说教材

  1 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本节是鲁教版必修三第一章第三节的内容。这一节是本单元的重点,它既是第二节的延伸,又是学习下一单元的基础。要实现区域的可持续发展,一定要协调好人地关系,并根据社会、科技等的发展,不断探寻区域发展新的增长点。所以,这部分内容是学习后面内容“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学好这一节为以后的学习能够打下坚实的基础。

  2 教学目标

  根据上述对教材的分析,鉴于新课程要求的学习和理解,又结合本阶段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和心理特征,我把本节的教学目标确定为以下三维目标:

  (1)知识与技能:初步了解区域发展的四个基本阶段

  (2)过程与方法:初步学会以某区域为例,比较不同发展阶段地理环境对人类生产和生活方式的影响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激发热爱大自然,保护地理环境的热情;提高探究地理问题的兴趣和动机,养成求真务实的科学态度。

  3 教学的重难点

  通过对教学目标的分析,在吃透教材的基础上,确定本节的教学重难点为:

  重点:区域发展4个阶段的识记和理解,尤其是再生阶段。

  难点:再生阶段的理解和运用4 课时安排:2课时

  二、说教法学法

  1、说教法及选择依据

  教无定法,应“以学定法”,这是新课程“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的体现。以此为出发点,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和学生年龄特征,本节课主要采用以下教学方法:

  (1)小组合作学习:这种方式既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意识,又能培养学生竞争意识,提高参与各种活动的积极性,促进全体学生的共同发展。

  (2)直观演示法:利用图片等手段进行直观演示,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活跃课堂气氛,促进学生对知识的掌握。

  (3)情境教学法:通过创设符合教学内容要求的情境和提示新旧知识之间联系的线索,帮助学生构建当前所要学习的知识。

  (教师过渡:这是我在本节教学设计时采用的教法选择及其依据,课堂教学中“教”是一个方面,但教学矛盾的主要方面是学生的学„„)

  2 说学法指导

  学是中心,会学是目的。托夫勒有句名言:“未来的文盲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没有学会学习的人”,在这样的时代下,需要我们教师在教学中树立“学教并重,以学为本”的育人观,不仅教知识,更重要的是教方法,培养学生独立获取知识的能力。本节课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渗透学法:

  (1)运用图表:培养学生从各种地理图像中获取地理信息的能力,在地理课中,图表是最重要的一种知识载体,在图表上可以获得很多地理信息。

  (2)学会合作探究:通过小组讨论、小组活动,培养学生的互动能力,使学生学会合作学习。使学生在探究性学习中,掌握比较,分析综合等科学的探究方法。

  总之,通过教法选择和学法指导,让学生在体验中感悟三维目标,在活动中归纳知识,在参与中培养能力,在合作中学会学习。

  (教师过渡:那么怎么把教法选择和学法指导具体得在教学过程中体现出来呢?接下去我将重点说说具体的教学程序安排)

  三、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主要是由导入新课——讲授新课——课堂练习——课堂小结——布置作业——板书设计几个环节构成。

  新课程所倡导的理念提出的教学是否有利于学生去学习,有利于培养学生自主思维、求异思维,是否有利于调动学生自主探究问题的积极性。所以,在导入的环节中:我设计的是让学生去发现问题,通过“20世纪70年代~80年代美国本土人口分布的变化”的观察,展示给学生的问题是:你发现了什么?并猜测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是什么?

  学生:(美国东北部人口增长明显减缓,人口从东北部向西、南迁移)(环境污染、就业困难、土地价格上涨)。根据学生的回答,顺势引导学生思考在五大湖工业区形成的早期是否是这样一种状况呢?进而引出五大湖工业区发展的几个阶段。

  在具体讲授的环节,通过美国五大湖区在不同的发展阶段工业区分布的对比,让学生自己观察说出2幅图最大的不同在于什么?学生:(工业城市多了;工业部门多了)教师:你们所发现的这些变化,对于这个地方的地理环境又有什么影响呢?

  再如:在探究大庆区域发展历程的时候,学生们就发现大庆的发展历程和匹兹堡的发展历程并非完全一致,进而引发进一步的思考和讨论一个区域当它发展到什么时期的时候转型最合适?

  2.新课程倡导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倡导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因此,我一直在思考地理课程如何培养学生尊重科学、不迷信权威的学习精神,教师应该善于捕捉适合学生发挥的内容、引发讨论。

  在本节课的区域阶段的划分上我就找到了突破口,对于区域的发展到底划分为几个阶段,同学们各抒己见,有些同学同意课本的划分方法,有些同学则不同意,并且都阐述了自己的观点和理由。而我也对他们敢于质疑的精神给予了肯定。我想具体知识的学习并不是学习的重点,通过这样的过程,来改变他们的学习习惯、思维的方式、学习的态度和治学的精神。

  3.新课程倡导案例教学,新颖、详实而富有时代感的案例进入课堂,改变了课堂的教学结构,学生借助于老师提供的材料,解读材料、生疑质疑、组织答案、踊跃发言。他们在学习过程中找到了乐趣,挖掘了潜能,发现了自我,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

  如:在讲完美国东北部工业区发展的阶段之后,又引入了大庆的区域发展。引导学生讨论:(1)大庆的区域发展可以分为几个阶段?各阶段有什么特点?(2)对大庆的二次创业有什么设想和建议?(3)大庆区域发展的历程对我国其他资源型城市的发展有什么启示?

  新课结束后请一同学做小结,教师引导,提示,并用多媒体将知识系统化、条理化(演示知识结构即板书内容)。

  最后针对学生课堂学习情况,布置课下作业,巩固本节所学知识。

  总之,在整个教学中努力让学生感受、理解知识的产生和发展过程,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创新思维,重视培养学生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在教学中以灵活的教学形式吸引学生。让学生积极参与教学过程,从感性认识出发,拓展思维,通过讨论解决问题,获得理性知识。

  以上就是我的说课内容,谢谢各位评委老师!

    5001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