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学习方法>高中学习方法>高二学习方法>高二地理>

高二地理会考知识点

淑航分享

  会考是一次重要的考试,你做好备战的准备了吗?下面是学习啦小编为大家收集整理的高二地理会考知识点,相信这些文字对你会有所帮助的。

  高二地理会考知识点:区域联系与区域协调发展

  如何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根据资源环境承载能力、发展基础和潜力,按照发挥比较优势、加强薄弱环节、享受均等化基本公共服务的要求,逐步形成主体功能定位清晰,东中西良性互动,公共服务和人民生活水平差距趋向缩小的区域协调发展格局。

  西气东输:以新疆天然气资源为基础,以长江三角洲作为天然气的目标市场,建设从塔里木盆地至上海的输气管道。

  实施西气东输的原因

  ① 我国能源资源生产和消费的地区差异大。② 调整能源消费结构(污染物:可吸入颗粒物和酸雨)③ 今后,我国油气资源开发的战略重点在西部。

  天然气分布总体特征:西多东少、北多南少

  四大气区:新疆塔里木盆地、准噶尔盆地;青海柴达木盆地;川渝四川盆地;陕甘宁的鄂尔多斯。

  油气发展战略:稳定东部,发展西部

  产业转移

  企业将产品生产的部分或全部由原生产地转移到其他地区的现象。

  影响产业转移的因素:

  ① 劳动力因素:具有充足、高素质且价格较低廉的劳动力资源的国家或地区,往往成为产业转移的目的地。

  ② 内部交易成本因素:发展中国家为了吸引发达国家的投资,首先要改善投资环境以减少企业生产的内部交易成本。

  ③ 市场因素:20世纪90年代以前,西欧、北美是日本农产品的主要消费市场;20世纪末,东亚和东南亚因经济增长强劲、市场需求大而成为日本产品的主要销售市场,并成为日本企业主要投资地区。

  产业转移对区域发展的影响:① 促进区域产业结构调整② 促进区域产业分工与合作③ 改变了区域地理环境④ 改变劳动力就业的空间分布

  如果一个国家产业大量向国外转移,减少国内的就业机会,常常引起失业人口的增加,如日本; 像我国这样的发展中国家,劳动力丰富,大量吸收国际产业转移有助于减缓就业压力。

  高二地理会考知识点:区域经济

  区域经济(regionaleconomy)是指在一定区域内经济发展的内部因素与外部条件相互作用而产生的生产综合体。以一定地域为范围,并与经济要素及其分布密切结合的区域发展实体。区域经济反映不同地区内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以及内涵和外延的相互关系。

  东北地区地理条件

  ①气候条件:气候是区域农业生产中最难以改造的自然条件。

  ②地形、土壤条件:为农业多种经营提供了条件;

  黑土、黑钙土广泛分布,土层深厚,有机质含量高,有利于农业生产。

  ③社会、经济条件:工业:我国重要的工业基地,农牧兴工、共促农牧

  交通:交通发达,对外联系方便,发展外向型农业。

  开发时间较晚,人口密度较低,有利于绿色农业和大农业的发展。

  三山脉三平原:三江平原、松嫩平原、辽河平原小兴安岭、大兴安岭、长白山

  农业布局特点

  耕作农业区:主要分布在三大平原地区。

  林业和特产区:主要分布在大小兴安岭和长白山区。

  长白山区是我国主要的鹿茸、人参等珍贵药材产区,延边生产苹果梨。辽东低山丘陵和半岛丘陵区是我国最大的柞蚕茧产区。辽南是重要的苹果产区。

  畜牧业区:主要分布在西部高原、松嫩平原西部及部分林区草地,是重要的羊、牛、马牧畜生产基地。

  呼伦贝尔市三河地区:三河牛、三河马;松嫩平原西部:东北红牛

  东北商品粮基地生产特点

  ①大规模机械化生产②地区专业化生产

  农业发展方向

  平原区:发展适应加工需要的优质、专用品种,提高产品质量和竞争力;

  加快发展农产品加工业,促进粮食转化,延长产业链条;

  建设绿色食品基地。

  西部草原区:大力发展生态农业和舍饲畜牧业。

  山区农业:实现由原料型生产向原料及产品加工并举的转变。

  珠江三角洲工业化和城市化水平提高的条件

  ①发达国家和地区的产业结构调整:第二产业所占比重不断下降,第三产业所占比重不断上升;工业内部,劳动力和资源密集型产业所占比重不断下降,技术、知识密集型产业所占比重不断上升。

  ②国家的对外开放政策:给予许多优惠政策,使珠江三角洲地区优先于其他地区吸引外资。

  ③良好的区位条件:位于我国南部沿海,毗邻港澳,靠近东南亚;发挥劳动力丰富、地价低廉的优势,就近接受港澳产业的扩散,利用港澳贸易渠道,大量出口商品。

  ④全国最大的侨乡之一。

  工业化城市化推进的阶段

  第一阶段:1979—1990年,劳动密集型产业成为这一阶段的主导产业。

  第二阶段:1990年以后,高新技术产业逐渐取代劳动密集型产业而成为主导产业。

  问题与对策

  ①产业升级面临困境——产业结构调整

  重工业和机械制造业不发达,以产业基础较好的广州市为基地。

  ②城市建设相对落后——构建大珠江三角洲城市群

  构建以香港、广州、深圳为核心的大珠江三角洲城市群。

  ③生态环境问题日趋严重——加强规划与管理

  “城中村”

  城市郊区出现的已经转变为以从事工商业为主的村落。

  区域生态环境建设

  中国国情决定了中国生态环境状况同世界平均水平相比具有先天脆弱性。国土的自然基础构成与地理特点;人口众多、相对贫乏的人均资源和很高的人类活动强度;经济发展的速度、经济结构的特征与环境治理的艰巨性;社会发展过程中的长期负面积累等,共同造成了中国生态环境更易遭到损害,区域开发成本较高,需要投入更多的基础建设资本和维修成本。

  高二地理会考知识点:区域生态环境建设

  我国西北地区

  我国西北地区大致位于大兴安岭以西,昆仑山—阿尔金山—古长城一线以北;

  在行政区划上大致包括新疆、宁夏、甘肃北部和内蒙古大部;

  东部是辽阔坦荡的高原,西部山脉和盆地相间分布。

  荒漠化的因素

  自然因素:①干旱的气候条件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本区生态环境的脆弱性②气候异常可以使脆弱的生态环境失衡,是导致荒漠化的主要自然因素。

  人为因素:在荒漠化的发生、发展过程中,人类活动常常起决定性作用。①过度樵采②过度放牧③过度开垦

  不同历史时期的荒漠化

  古代:唐宋——明塔里木盆地南缘,由战争、瘟疫、过度垦耕导致。

  近代:清——内蒙古东南部,因为移民增多,农业对土壤的破坏力强于牧业

  现代:20世纪50年代人口激增,管理失误

  荒漠化防治的对策和措施

  内容:①预防潜在荒漠化的威胁②扭转正在发展中的荒漠化土地的退化③恢复荒漠化土地的生产力

  原则:维护生态平衡与提高经济效益相结合,治山、治水、治碱、治沙相结合

  重点:治理已遭沙丘入侵、风沙危害严重的地段

  措施:①合理利用水资源

  ②利用生物措施和工程措施构筑防护林体系③调节农、林、牧用地之间的关系

  ④采取综合措施,多途径解决农牧区的能源问题⑤控制人口增长

  森林分布

  现存的原始森林集中分布在亚寒带针叶林和热带雨林地区。

  它们或因地广人稀、自然条件严酷,或因难以通行、开发较晚,才免遭大规模破坏。

  亚马孙热带雨林是地球上现存面积最大、保存比较完整的一片原始森林。

  热带雨林的分布

  热带雨林主要分布在赤道南北两侧,但在大陆相逢地带可以伸展道南北纬15-25度。

  东南亚地区、非洲刚果河流域和南美洲亚马孙河流域是热带雨林的三大集中分布区。

  雨林的全球环境效应

  ①地球之肺:深刻的影响着地球上大气中的碳氧平衡。

  ②地球的储水库:促进全球水循环、调节全球水平衡

  ③世界生物基因宝库:在生物进化史中,雨林成为地球上繁衍物种最多、保存时间最长的场所。

  雨林生态的脆弱性

  雨林生长所需要的养分几乎全部储存在地上的植物体内。

  亚马孙开发计划

  ①20世纪五十年代以前:生活方式落后,未开发,没有产生太大的影响

  ②人口急剧增长,雨林遭到空前的破坏

  ③1970年,巴西政府又正式公布了著名的亚马孙流域大规模开发计划:

  修建亚马孙横贯公路移民亚马孙平原鼓励跨国企业投资开发

  雨林的保护

  在当前的背景下,面对雨林正在遭受毁灭性破坏的严峻形势,应该把保护放在第一位。

    3406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