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下册语文第29课课文数星星的孩子
《数星星的孩子》是二年级下册语文教材第29课,课文讲的是少年张衡数星星的故事。学习啦小编为二年级师生整理了语文课文《数星星的孩子》资料,希望大家有所收获!
二年级下册语文第29课课文《数星星的孩子》
晚上,满天的星星像无数珍珠撒在夜空中。一个孩子坐在院子里,靠着奶奶,仰着头,数着天空的星星。一颗,两颗,一直数到几百颗。
奶奶笑着说:“傻孩子,又在数星星了。那么多星星,一闪一闪地乱动,眼都看花了,能数得清吗?”
孩子说:“奶奶,能看得见,就能数得清。星星是在动,可不是乱动。您看,这颗星和那颗星总是离得那么远。”
爷爷走过来说:“孩子,你看得很仔细。天上的星星是在动,可它们之间的距离是不变的。我们的祖先把它们分成一组一组,还给起了名字。”爷爷停了停,指着北边的天空,说:“你看,那七颗星,连起来像一把勺子,叫北斗星。离它们不远,有颗最亮的星,叫北极星。北斗星总是绕着北极星在转。”
爷爷说的话是真的吗?这个孩子一夜没睡好,几次起来看星星。他看清楚了,北斗星果然绕着北极星慢慢地转动。
这个数星星的孩子叫张衡,是汉朝人。他长大以后,刻苦钻研,发明了浑天仪。
二年级下册语文第29课《数星星的孩子》教案设计
【学习目标】
1、会认“撒”等9个生字,会写“勺”等12个字。
2、分角色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3、了解张衡之所以能成为著名的天文学家,是因为他从小就爱好天文,善于观察和思考,具有刻苦钻研的精神,激发学生热爱科学的兴趣。
【课前准备】
1、课件(布满繁星的夜空、北斗七星、北斗七星绕着北极星转、摘苹果)
2、实物投影仪。
3、生字、词语卡片。
4、作奖励用的科学家的图片。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景导入
1、你们知道古时候我国有哪些著名的科学家吗?
2、直观感知。利用实物投影仪,老师介绍张衡及他发明的地动仪。
3、当你知道了张衡发明了世界上第一台测定地震方向的仪器时,你想说些什么?
4、出示课题并朗读。这节课,老师就给你们讲一个关于张衡小时侯的故事。你们想听吗?(板书课题:数星星的孩子)
二、初读课文,识字学词
1、自由读课文,圈出生字,自读、正音。
2、借助不带拼音的生字卡片,同桌互相检查生字认读情况。
3、拿出 ,小组自学下列字词:勺、斗、组、睡、玉、数、珍珠、钻研、距离。
4、玩字卡游戏。(老师随意说字音,学生按老师所读的顺序用字卡搭一座拱桥、小组合作,玩字卡组词接龙游戏)
三、读通课文,初步感悟
1、初读感悟:
⑴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顺。
⑵各人画出自己所喜爱的句子反复朗读,再读给小组的伙伴听,请小组成员评价。
⑶朗读展示。选你最喜爱的句子读给大家听,听的同学如果觉得他读得准确优美,可模仿他的语气读一遍。
“满天的星星像无数珍珠撒在碧玉盘里。”(当学生读到这一句话时,可播放课件,让学生感受到夜空和星星至多)
“一颗、两颗,一直数到了几百颗。”(让学生谈谈为什么喜欢这句话)
“你看,那七颗星,连起来像一把勺子,叫北斗七星。勺口对着的那颗星,就是北斗七星。北斗七星总是绕着北极星转。”(可播放课件,让学生只管感受到北斗七星的形状和北斗七星是怎样运动的)
“这孩子以也没睡好,几次起来看星星,他看清楚了,北斗七星果然绕着北极星慢慢地转动。”(让学生通过读“一夜”、“几次”、“果然”等词语体会张衡是怎样认真观察星空的)
2、入情:
分角色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四、拓展活动
同学们,你们想更多的了解张衡吗?你们想了解更多的科学加吗?请读读课后的“我知道”,还可以到网上查找资料。
五、作业
课外阅读科普方面的文章,了解身边的科学常识。以小组为单位,编写手抄报。
第二课时
一、激导入
同学们,我们知道了《数星星的孩子》讲的市张衡小时候善于观察、肯动脑筋,长大后刻苦钻研天文终于成为一名杰出的天文学家的故事。谁愿意把这个故事讲给同学和老师听?
1、配乐,讲故事。
2、口头完成课后“我会填”的练习题。
二、复习词语
1、让小老师带领大家读词卡。
2、摘苹果游戏。(课检演示:一个词卡为一个苹果,老师点击苹果即出示词语,学生齐读词语)
三、指导写字
1、字形分析、范写:
⑴组、睡、珍珠、钻研、距:都是左窄右宽的字。“珍”自右边的最后一撇长。“研”字右边的第二横落在横中线上。“钻”字右边的口字第一笔竖落在竖中线上。
⑵竖:左右结构,左右均等。
⑶说:右边的“垂”字,中间宽,两头窄,注意提示笔顺。
2、学生先书写,在临摹。
3、利用实物投影仪进行写字展示、评价。
四、拓展活动
1、合作交流。学生把查找的资料在组内交流。
2、各组选派代表展示。
3、班级可开展一次手抄报评比活动。
【教学后记】
让学生课前去搜集有关张衡的资料,了解他是我国历史上著名的天文学家。在教学时让学生抓住张衡的言行来体会他对天文的执著追求和热爱。在教学“垂”字时要注意四横的长短。
二年级下册语文第29课《数星星的孩子》教学札记
一直以来,无论是公开课,还是家常课,字词教学大都成了“浮光掠影”的点缀。其实阅读教学讲究“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句不离文”,怎样让字词教学与文本有机地结合起来,使字词教学不孤立,显得丰满,学生呢,又学得轻松有效,这是我一直以来所思考的。
《数星星的孩子》是一篇比较经典的课文,考虑到学生的学情,我把第一教时的教学内容定为初读课文检查,学习第一、第五段。在教学中我力求融字词、句段与体验情境、化话为画、想像还原于一体,让字词教学变成一张纵横交织的立体网。
一、扣词,化话为画
对低段孩子而言,他们对字词的感受力,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表象的积累。就如“珍珠”一词,学生的脑海里所蹦出的印象仅仅是停留在很美,是一串串的,而让学生体会到星星像珍珠,是有一定难度的。因此在具体操作时,我先让他们自己边读句子,边想像,“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再让他们把这种感受带进朗读,通过教师的随机朗读指导,强化感悟“珍珠”,让孩子的语言感觉敏锐起来。这样一个过程之后,再让学生通过看图说话,对这一个词语进行迁移运用,显得顺理成章。而对“珍珠”一词的写字教学,我也巧妙地把它安排在具体的语言情境中,使学生觉得写字也是充满着诗情画意般的美。
二、扣词,读懂文句
“撒”字是本课中的一个生字,通过对这个字的理解能辐射到整个句子的学习。因此在教学时,第一步,我先把“撒”字换成“排”,让学生对“撒”有一个初步的印象,它不像“排”那么整齐划一;而后,我让他们仔细观察这个字的字形,是提手旁加一个“散”,使他们对这个字的字义有个感知;紧接着我就用肢体语言和情境描述,让学生的脑海里联想星星一颗颗“撒”在天空的画面;然后我再出现一幅星空图,让真实的画面与他们的想像印证一下。在学生充分感受到“撒”字的形象、意趣、情致和色彩之后,他们再去读这个句子时的感受是鲜活的,灵动的,更好地促进了对句子的理解。
三、扣词,训练表达
最后一个段的生字比较集中,出现了“张衡”“汉朝”“天文学家”等几个比较陌生的词语,如何让这几个词语成为孩子脑中深刻的记忆,我是这样教学的:先让他们自由读,“你能从中知道些什么?”激起孩子的求知欲,读完之后他们会说“张衡是汉朝人”“他是著名的天文学家”等。然后通过老师的简单介绍了解汉朝年代的久远,从字面猜想“天文学家”的含义,让学生对这些词语的印象有了一个清晰之后,我就出示张衡的画像,请学生用多种方式把这几个词语连起来介绍张衡,从而使抽象的词语变成自己能熟练操作的语言,同时促进了孩子的对信息的组合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还让他们明白原来同一种意思可以用不同的方式来表达,多好!
从课堂上学生的表现来看,以上几个点的落实应该还是有成效的。在回顾自己的教学后,觉得有几点值得我去思考:
1、我创设了很多的情境想让孩子去感受夜晚星空的美丽,以及作者描述时的语言是多么形象,但在朗读时,学生的感觉没有充分地渗透和表现,我却未及时进行点拨或范读,回过头想想总觉得这句话的美感、亮度表现得还不够。当时在学生朗读时,我是察觉到了,也想到过范读,可又怕耽搁后面的教学便掠过了。这说明我的教学机智还不够,主要是有种被教案所束缚的感觉。
2、在教学中,随着各个环节的展开,每个教学点的画面恰到好处地出示(这是我的自我感觉),在一定程度上给学生带来了一定的视觉冲击,但这样的画面多了,到后来体会并演示动词时,学生好像有点疲惫了。我在想,阅读教学时外在的刺激过多可能会削弱对文本的感受,学生也会产生审美疲劳。
3、最后一个环节,在语境中用“珍珠”说话后进行书写练习,是不是让学生先在脑海中再现这个词,想想字形,尝试记忆,然后我再进行指导会更有效。
猜你感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