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学习方法>小学学习方法>二年级方法>二年级语文>

语文二年级下册第二十九课数星星的孩子

嘉馨分享

  二年级语文下册第29课《数星星的孩子》教学时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学习啦小编为二年级师生整理了语文课文《数星星的孩子》资料,希望有所收获!

  语文二年级下册第二十九课《数星星的孩子》课文

  晚上,满天的星星像无数珍珠撒在夜空中。一个孩子坐在院子里,靠着奶奶,仰着头,数着天空的星星。一颗,两颗,一直数到几百颗。

  奶奶笑着说:“傻孩子,又在数星星了。那么多星星,一闪一闪地乱动,眼都看花了,能数得清吗?”

  孩子说:“奶奶,能看得见,就能数得清。星星是在动,可不是乱动。您看,这颗星和那颗星总是离得那么远。”

  爷爷走过来说:“孩子,你看得很仔细。天上的星星是在动,可它们之间的距离是不变的。我们的祖先把它们分成一组一组,还给起了名字。”爷爷停了停,指着北边的天空,说:“你看,那七颗星,连起来像一把勺子,叫北斗星。离它们不远,有颗最亮的星,叫北极星。北斗星总是绕着北极星在转。”

  爷爷说的话是真的吗?这个孩子一夜没睡好,几次起来看星星。他看清楚了,北斗星果然绕着北极星慢慢地转动。

  这个数星星的孩子叫张衡,是汉朝人。他长大以后,刻苦钻研,发明了浑天仪。

  语文二年级下册第二十九课《数星星的孩子》反思

  本课教学我采用变序法进行教学。先学习课文的最后一段,让学生了解张衡由于刻苦钻研,成了著名的天文学家。那么,他小时侯是怎样数星星的呢?再学习前面的课文,抓住张衡认真耐心的词句进行教学。充分运用课件,演示星空图,让学生直观感知星空的美丽,激发了学生的情感体验,从而有助于学生的感情朗读。本节课教学成功之处有以下几点:

  1、主导线索清晰明了

  整个课堂教学用两个问题进行贯穿:数星星的孩子是谁?小时候的他是怎样一个人?所有教学活动紧紧围绕主线索展开,一气呵成。

  2、寓教于乐,注重语文教学与实践活动相结合。

  从学生身心特点和认知规律出发,采用表演法、游戏法、小组合作探究教学法,让学生在轻松、愉快、民主、和谐的课堂教学氛围中快乐识字,主动探究,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发展其想象能力,受到情感的熏陶,培养学生主动参与意识、合作意识。

  3、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以训练为主线,设计第二课时的教学过程。

  训练是阅读教学的中心环节。因为知识在训练中巩固。能力在训练中形成,思维在训练中发展,习惯在训练中培养,情感在训练中陶冶。在教学时,我遵循“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训练为主线”的原则,组织课堂教学。如教学张衡怎样数星星这几个动词时,我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坐、仰、指、数”等几个动词后,没有“纸上谈兵”讲意思,而是让学生自己读读、自己做做、自己数数。这样,有动有静,动静搭配,既使学生学得快乐,又通过训练代替了教师的千言万语。

  还有设计了一个小练笔环节,你想对张衡说点什么,写下来。学生都把自己的观点写下来,和大家一起分享。

  本课不足之处:

  1、学生自己发现问题自己解决问题,引导学生读的次数太少,应给让学生反复的读,抓住关键词,让学生体会张衡对星星的感兴趣。

  2、课件运用上没有做到及时,在一个环节上出现了问题,比如:北极星是什么?北斗七星又是什么样子的?它怎么样绕着北极星转的,为什么我们的祖先把它分成一组一组的。我没有用课件给学生讲解,这是本节课最大的失误。

  3、激发学生对科学的感兴趣还是不够明显。

↓↓↓ 下页更多"语文二年级下册第二十九课《数星星的孩子》教案" ↓↓↓

27608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