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学习方法>小学学习方法>二年级方法>二年级语文>

二年级下册语文19课反思范文

嘉馨分享

  《最大的“书”》是二年级语文下册第19课,老师在教学后应该进行怎样的反思呢?学习啦小编在此整理了二年级下册语文19课反思范文,希望大家在阅读过程中有所收获!

  二年级下册语文19课反思范文1

  1、语文就是语文--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沈大安指出语文要体现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面对《最大的"书"》这一常识性课文,如何把握好语文的特质和特点,坚守语文的课程本位?在本课的教学中,我充分抓住本文对话较多的特点,让学生亲密地与文本接触,"潜心会文本",在教师的引领下自主地诵读、感悟、发现、体验和创造,初步认识化石,感知地壳运动,再利用句式创设口语交际的情境介绍化石,利用给动画配音赏析文本。在师生、生生分角色对话朗读,情景表演、语言积累中又进一步认识这本最大的"书",在科学知识传授的同时注重对学生进行语文素养的培养。

  2、挖掘想象资源--使文本活力充溢。让文本活力充溢,就要让学生多元地解读文本,学会想象。"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尤其是面对低年级学生,更应让我们的语文课堂成为培养他们想象力的舞台。这节课我让学生由雨点的脚印去想象雨痕,由波浪的足迹去想象波痕,再在教师声情并茂的朗读中想象地壳运动的场景……既展示了学生理解的多元,又提供了无限的想象空间;既避免了讲解科学常识的枯燥乏味,又为学生的智慧学习搭建了一个个平台。整堂课呈现出生气勃勃的精神状态,思维活跃,情理交融,师生互动,兴趣盎然。

  3、适时运用多媒体技术,解决科学知识。多媒体计算机进入课堂教学,以其便捷、直观、丰富等特点开启了课堂教学的新天地,给课堂教学注入了生机与活力。但由于有时在教学中往往出现被多媒体牵着鼻子走的现象,导致这个辅助工具"想说爱你也不容易"。在这节课中,我努力采用后置的方式呈现课件,既不使语文过于直白,失去了应有的语文味,变成了课件展示课;又比较准确地解决了常识性知识,使语文教学与科学知识的落实相得益彰、相互促进。当然在最后一个环节引导学生探究大自然中更广的"书"时,我则采用前置的方式展示课件,利用精美的课件激发学生探究的愿望。

  4、准确把握"书"的内涵,引领学生走向生活。在本课的教学中,我准确把握三个难度的"书",即平常的书,文中最大的"书",大自然中更广的"书"。我以平常的书引入,以大自然中更宽泛的"书"结尾,既激发了学生探究的欲望,又引领学生走向生活,走向大自然,使学生的视野不再被禁锢在本教室,使语文教学不再局限于本课堂。

  二年级下册语文19课反思范文2

  这篇课文是以人物的对话为主要叙述方式。记叙了爸爸与川川在爬山途中与地质勘探队员交流的所见所闻,间接地揭示了神气的自然界是一座巨大的知识宝库的故事。本篇课文语言简洁,以对话贯穿全文,将地质知识融于课文之中,字里行间充满着儿童对大自然的好奇与热爱。通过课文的学习以此培养学生从小关注科学、探索自然的意识。因此我在教学中着力加强对学生朗读课文的指导,特别要指导学生读好人物的对话。通过抓标点符号(!、?、……)、语气词、重点词朗读,让学生感受到人物的心情,能读出人物的语气。让学生对自然科学知识产生浓厚的兴趣,产生研究、探索的愿望。教过之后反思如下:

  一、以“刨根问底”展开有序教学。

  在这一课时中我把教学目标定位成: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好人物的对话;2、激发探究自然知识的兴趣。在教学中我抓住“刨根问底”展开教学,全文始终围绕“川川是怎样刨根问底的?”这个主问题展开教学,第一大块川川刨根问底中了解岩石就是一本书;第二大块川川刨根问底中知道岩石书上有字有画,岩石书能说明地壳运动的漫长过程;第三大块川川继续刨根问底,了解“书”的作用,在回味整课对话中,让学生再次感受“刨根问底”的意思。每一大块的内容都是以对话展开,让同学们通过对话体会其中情感。

  二、让课堂教学始终充满语文味。

  这是一篇带有科普味道的课文,怎样让这样的课文充满语文味?在这堂课里我采用图片展示的方法,让学生探究岩石“书”的内容时,想象雨痕、波痕的样子,通过一番想象,学生区分“雨痕、波痕、矿物”就水到渠成。然后运用书上的语言介绍这些“字”,让教学始终围绕语言文字展开教学,又如让学生欣赏岩石“书”上还有哪些画,在孩子们的好奇的猜测中,进而让学生围绕这些图片进行拓展说话“你看,这儿有( ),有( ),还有( )哩!整堂课气氛还是比较好的。

  三、唯材“适”用,让课堂更加充实。

  在这堂课里,我选择了适合课文内容的相关资料进行拓展,有对岩石“书”中还有哪些画进行拓展,有对大自然中还有哪些书进行拓展,特别是对大自然中的书进行拓展,我选择了“动植物化石、岩石”等图片,从不同层次进行拓展,在欣赏中学生充满了惊讶,轻轻地低呼着“这也是书呀?”在我的徐徐地叙述中,孩子们的视野更开阔,他们明白了生活中存在着很多书,都需要孩子们细细去读,从而激发他们探究自然知识的兴趣。

  这堂课里,我们班的学生学得比较投入,对课文比较感兴趣。尽管整堂课也是落实了重难点,但是我发现自己在教学中的教学机智还有待于提高,对于学生随机生成的问题没有及时的引导,错过了最好的解决问题的机会,老师们给我提出建议:让学生阅读文本后自己找出问题,同学之间相互解答,最 后老师点明重点。我觉得这点子非常好,唉,怪就怪自己对学生这头把握不够多,缺乏相应的针对措施,我想这就是我对文本的研读还不够,课堂的机智还不够,这都需要我在今后的教学中不断努力。

  二年级下册语文19课反思范文3

  《最大的书》一课的生字比较多,要求会写的字就有十二个,其中带竖撇的字有五个,如何正确地书写竖撇这一笔画,也就是本课识字、写字教学环节的主要任务。人们常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如果孩子对识字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他们就能自觉地去学习并掌握生字。只有提高孩子们对识字的兴趣,才能使孩子们对枯燥的生字教学产生浓厚的兴趣,并且增强识字的能力。在教学中,我没有用常用的在黑板上书写生字的方法,而是利用课件展示“质”的笔顺,引导孩子们观察第一笔与第二笔的不同,那不同于平时的白底红字,明显放大的笔画,逐笔的书写,逐笔的比较,多媒体教学手段与识字、写字教学的有机结合,引发了孩子们识字写字的兴趣,使孩子们迅速有效地掌握了竖撇的正确写法。

  为了让学生扎扎实实地学语文,扎扎实实地理解词语,这节课中,我采用了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方法。首先让孩子们在读课文的同时,画出难以理解的词语,然后在课文的学习中自然地理解词语的意思。如理解“刨根问底”,先问孩子们:文中的川川总是在干什么?孩子们在读了几遍课文后,已对课文有一定的印象,所以脱口而出:他总是在问问题。我接着问:问的问题多吗?问了哪些问题?面对川川一个又一个的问题,孩子们就自然地明白了,原来把事情问明白,问到底就是“刨根问底”。这样的教学预设充分体现了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原则,发挥了教师的有效引领作用。

  这篇课文篇幅较长,内容涉及的自然科学方面的知识点较多,由于我的教学经验的缺乏,以至于后半节课的理解课文环节显得急追猛赶,朗读训练的时间明显不足,并且孩子们虽然理解了课文内容,但缺乏消化反刍的过程,这一点在拓展环节中体现尤为明显。当我问出:你知道大自然中还有哪些是书?孩子们正在思考,我就迫不及待抛出《绿色情报员》一文,阻碍了孩子们自己的思考,犯了越俎代庖的错误。

  在以后的教学研究中,我将针对自己的不足,有效地学习,充分发挥教师在课堂中对动态生成的有效引领作用。

    25209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