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学习方法>各学科学习方法>地理学习方法>

高一地理必修二第六章知识点总结

芷琼分享

  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是高一地理必修二第六章的知识点,你都掌握了吗?接下来学习啦小编为你整理了高一地理必修二第六章知识点总结,一起来看看吧。

  高一地理必修二第六章知识点总结

  1、环境问题(自然灾害是环境问题的一方面,环境问题不都是人类造成的)产生:

  生态破坏、资源短缺:人类向环境索取资源的速度超过其更新速度(农村、发展中国家多见)。

  环境污染:人类向环境排放废弃物超过环境自净能力(城市、发达国家多见)。

  环境的发生与片面追求经济增长的发展模式相关,发达国家走过的"先污染后治理"道路的教训是惨痛的。

  环境问题与人地关系思想发展的历史演变:崇拜自然、改造自然、征服自然、谋求人地协调。

  2、环境问题的表现:

  发达国家的环境问题主要体现在过分消耗资源带来的环境影响。发展中国家环境承受者发展与人口的双重压力,发达国家还将一部分污染严重的工业转移到发展中国家,使得发展中国家的环境问题更加严峻。

  3、可持续发展:

  概念:既满足当代人的需求,而又不危及后代人满足其需求的发展。

  内涵:生态持续发展(基础)、经济持续发展(条件)、社会持续发展(目的),它们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共同组成一个系统。

  原则:公平性原则、持续性原则、共同性原则(强调国际合作)。

  4、中国走可持续之路原因:人口基数大,增长快;自然资源相对紧缺,利用率低;环境问题严重。

  中国典型的生态环境问题:

  黄土高原:水土流失;

  西北地区:荒漠化;

  华北:水资源短缺;

  酸雨的主要分布在南方。

  循环经济是我国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途径。在工业、农业经济结构调整中,实现循环经济基本途径分别为清洁生产、生态农业。

  清洁生产与传统经济最大不同是从全过程评价产品对环境的影响。而传统经济只重视末端治理。

  清洁生产带来了环境效益:实现了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减少了工业污染的来源 。经济效益:可以在技术改造和工业结构调整等方面大有作为。

  5、循环经济与传统经济的比较,清洁生产与末端治理的比较

  6、我国的典型生态农业模式:

农业模式

分布地区与原因

农业利用特点

基塘农业

珠三角 地势低洼易积水,水热充足

低洼易涝区挖成塘,堆泥成基,塘中养鱼,基上种植桑、蔗、果、花等。形成塘基互养的基塘农业人工生态系统

鱼塘—台田农业

黄淮海平原低湿地区 地势低平,渍涝严重

挖鱼塘,塘中养鱼、鸭,栽种水中经济作物;筑台田,在田中种植粮果棉或饲料作物。塘田相互促进,立体开发、综合利用。

山区立体农业

南方山区 地势起伏大、气候垂直变化明显

河谷、水库中养鱼鸭,谷底平地种粮食,山麓到山顶分别种亚热带水果、毛竹、茶叶和发展用材林的经营方式。发展生产,保持水土,良性循环。

北京留民营模式

北京大兴县 人多地少、城市近郊(中国生态农业第一村)

主要措施:1.调整产业结构;2.开展综合利用;3.广开源流,开发利用新能源。 以作物秸秆等为饲料,牲畜的粪便和部分秸秆产沼气。池渣入鱼塘或返田。提高经济效益又增加农田有机质含量,实现区域化种植、规模化经营、清洁化生产的良性循环。

  高一地理必修二第六章习题


 

猜你喜欢:
1.高一必修二地理第六章知识点

2.高一地理必修2第六章教案和知识点

3.高一地理必修二重要知识点总结

4.高中生物必修2第六章知识点总结

    30407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