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学习方法>初中学习方法>初一学习方法>七年级语文>

2017年七年级下册语文练习册答案

郑晓分享

  适当的练习也是学习七年级下册语文的有效方法,同学们要怎样准备好练习呢?下面是学习啦小编带来的关于2017年七年级下册语文练习册的参考答案,希望会对大家有所帮助!

  2017年七年级下册语文练习册答案1-3课

  1、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一、积累运用

  1、qíshèn shuài bǐǎo jiàn tuìcuàn záo mìtì kuī

  2、敛臃髓罕鼎沸箔

  3、同窗:同时在一个学校学习的人。确凿:确实。 方正:正派。消释:溶解。

  4、周树人,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朝花夕拾》 5、D

  6、示例:三味书屋习字画画读课文,别有情趣。

  二、阅读鉴赏(一)

  7、示例:五彩缤纷的“乐园”。

  8、找蜈蚣、按斑蝥、拔何首乌、摘覆盆子。

  9、提示:文段写景注意动静结合与色彩的调配,从多个视角将美丽的景色与儿时趣事相结合,描绘出一幅色彩斑斓、趣味无穷的画面。

  10、如“油蛉在这里低唱,蟋蟀在这里弹琴”运用拟人手法,形象生动地写出了油蛉、蟋蟀叫声的悦耳动听,表达了百草园给儿时的我带来了无限乐趣。

  11、如“伏”既写出了黄蜂的“肥胖”,又写出了它娇憨可爱的形象;“窜”简洁形象地表现了云雀的“轻捷”等。

  12、天真活泼,充满好奇心和探索欲,热爱自然的少年儿童形象。

  13、颜色:紫红、碧绿、黄。声音:低唱、弹琴、啪。味道:酸、甜。 (二)P3 那一片消失了的苇塘

  14.春季:苇芽蹿高,绽开一片两片叶子;夏季:苇叶三片四片地展开;秋季:顶上的穗子由绿至黄继而变白。

  .15.(1)用苇叶、柳条可以做成"乐器"吹奏;(2)假日苇塘边劳动的快乐;(3)神秘的"呱呱迪"的叫声和它的窝;(4)有可供解馋的野草;(5)从苇塘花花草草的变化中欣赏自然之乐。(答出任意4点即可)

  16.挑逗、招惹的意思。这一动词准确传神地写出了大人们被我们的欢乐与希望所感染(吸引)的情状。

  17. A句:运用比喻、拟人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表现出苇芽的尖锐之态,突出其生命力之强。

  18.要寻找苇塘,只能在记忆中寻找,因为随着时间的发展它已经消失在了高高低低的屋舍下了;表达了因苇塘的消失而产生的惋惜和怀念之情。

  启示:围绕"自然之乐"或"童心"谈均可

  2爸爸的花儿落了

  1.徘徊涯零2.静默静静3.示例:高山大海广博而庄严4.这里就数我大了,我是小小的大人。/我从来没有过这样的镇定,这样的安静。/我已不再是小孩子。5.不能改。原句采用反复手法,强调了“我”当时焦急、急迫的心情。6.毕业典礼结束后,“催着自己,我好像怕赶不上什么事情似的”,“我”急切的心情恐怕也是一种预感,暗示父亲即将离世。“我”进家门后看到“旁边的夹竹桃不知什么时候垂下了好几枝子,散散落落的,很不像样”,也是以花喻人,把即将丧父的伤痛推到极致。“石榴树大盆底下也有几粒没有长成的小石榴”,更是预示着父亲将要永远离开未长大的“我们”了,充满着无限的悲伤。7.这句话一语双关,一是实指爸爸种的夹竹桃的垂落,二是象征爱花的爸爸的离世。此句含而不露,哀而不伤。8.略(言之成理即可)

  3丑小鸭

  1.潮—嘲伦—沦曲—屈横—恒2.示例:“呼呼”“哗哗”“滴滴答答”“唧唧喳喳”3.示例:苹果树上缀满了小白花,星星点点的,像天空中的明星在闪烁。4.被人们打死,被鸭子咬,被鸡群啄,被看管养鸭场的那个女佣人踢和在冬天受苦。5.示例:洁白的/美丽的/高贵的/受人喜爱的等6.因为丑小鸭向往美好,追求幸福,所以他拼死也要飞向高贵的天鹅,宁可在对美好的不懈追求中死去。7.示例:只要你有理想,有追求,并为目标努力奋斗8.示例:《海的女儿》故事梗概略小美人鱼表达了对“人”的灵魂的高度肯定。

  2017年七年级下册语文练习册答案4-6课

  4诗两首

  1.涉足尴尬困惑2.(1)屹立(2)耸立(3)肃立(4)伫立3.提示:能写出幽寂的意境即可。4.假如/生活/欺骗了你,不要/悲伤,不要/心急!忧郁的日子里/需要镇静:相信吧,快乐的日子/将会来临。5.那些在生活中遭遇艰难困苦甚至不幸而身处逆境的人。6.一方面,它强调一种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另一方面,它告诉我们人生的体验应该是丰富多彩的,各种体验(即使是痛苦的)都是宝贵的人生财富,都有助于把握人生。7.示例:假如生活欺骗了你,不要气馁,不要消沉!失败的日子里需要奋斗:相信吧,成功的日子将会来临。8.诗句如:路曼曼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屈原)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鲁迅)“路”的含义:既可指自然的路,也可指人生的路等。

  5、《伤仲永》

  一、1、lìmǐn chèn zhòng yìyè

  2、(1)属于(2)曾经(3)聚,团结(4)完成(5)同县的人(6)求取(7)四处拜访(8)通达智慧(9)承受(10)以此为有利可图

  3、“扳”通“攀”,牵,引。

  4、C

  5、(1)《临川先生文集》哀伤,叹息(2)介甫 半山 王荆公 临川先生 政治 思想 文学 唐宋八大家

  二、(一)6、方仲永的籍贯身份姓名家世

  7、对“未尝识书具”、“不使学”的必要铺垫核对方仲永天资过人的有力衬托。

  8、生动地写出了方仲永索求书具的情态。

  9、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

  10、“伤”是“哀伤,叹息”。仲永五岁时“作诗立就”“邑人奇之”,十二三时“令作诗,不能称前时所闻”,二十左右时,“泯然众人矣”。

  11、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邑人,不使学。

  12、单有先天的聪明是不够的。先天的聪明是好事,但是,如果没有后天的努力,那也不会有什么成就;若果因为聪明而骄傲起来,也会被聪明耽误了。所以,无论先天聪明与否,都应该加倍努力。

  第二单元

  6黄河颂

  1.魄豪磅烽

  2.我/站在高山之巅,望/黄河滚滚,奔向/东南。惊涛/澎湃,掀起/万丈狂澜;浊流/宛转,结成/九曲连环。

  3.示例:(1)浊流宛转,结成九曲连环。(2)长城用他高大雄伟的身躯,筑成我们民族的屏障。

  4.示例:大禹治水。故事略。

  5.“啊!黄河!”反复出现,起到了结构上的提示作用,将诗歌分成三个层次。此外,反复出现也加强了抒情味。6.不好。“你”比“她”读起来更亲切,抒发情感更直接。

  7.选诗从三个方面歌颂了黄河:从历史角度说,黄河养育了中华民族;从地理角度说,黄河保卫了中华民族;从精神角度说,黄河的伟大精神,成为中华民族精神上的城防。这和毛泽东说的那句话的意思一致:黄河孕育了中华儿女,孕育了灿烂的华夏文明。

  8.(1)示例:“不到黄河心不死”、“跳进黄河也洗不清”、“河清海晏”等;原因:黄河是中华民族与中华文明的象征,作为一种象征,它与我们的生活与文化已经密不可分了。(2)示例:今天我们将生活垃圾扔进黄河,明天黄河将把我们的生存权利冲进大海。

  2017年七年级下册语文练习册答案7-10课

  7最后一课

  1.(1)细心耐心(2)分心专心

  2.示例:(1)语言像开启文化知识殿堂的大门(2)语言是连接人与人的桥梁3.法柏林之围

  4.“我”是个天真贪玩,既幼稚又有点懂事的小孩子。

  5.不能。“又”写出了那时战乱频繁,法国败况连连,坏事迭起,人心惶惶。

  6.提示:能表现出人物亡国时的悲哀、沉痛即可。注意要用描述性语言

  7.示例:阿尔萨斯和洛林现归普鲁士所有,明日起,学校只许教授德语。如有违抗,严惩不贷。

  8.示例:文明的断残不是古代城郭的废弛,而是失去对文字的解读能力;一个民族的毁灭,不在于生命的消失,而在于语言的灭亡;汉语是世界上最悠久最美丽的语言。

  8艰难的国运与雄健的国民

  1.叠泻峻横

  2.(1)A(2)C

  3.(1)人类在历史上的生活不正如旅行一样吗?(2)这种壮美的趣味,只有雄健的精神能够感觉到。4.意思是民族生命的进程也是这样:有时遇到顺利发展的平稳期,有时遇到战乱之类的艰难国运。

  5.在和平发展的平稳时期,要高高兴兴地向前行;遇到艰难国运时,要敢于向前,享受冒险的美趣以及成功后的喜悦

  6.“雄健的精神”也就是民族的精神,是冲破一切艰难险阻、勇往直前的精神。

  7.提示:用“长江大河”比喻民族生命进程,用“浩浩荡荡”比喻中华民族历史势不可挡,一往无前。这些比喻都体现了作者内心的豪情壮志。

  8.示例:从19世纪初起,英、美等国大量走私鸦片运入我国,危害我国人民健康,无数金银流出国外,害得我国国弱民穷。林则徐赴广州查办,带领广大人民奋起反抗,迫使外国鸦片商交出了鸦片2万多箱,共重1100余吨。林则徐命人在虎门将其尽数销毁,给了列强沉重的打击。

  9.土地的誓言

  1.阑澜斓谰

  2.①恰当。年轻人的热情正如决堤之水不可遏止,那激愤狂放的热情用“泛滥”来描述,更多了几分野性,显示出巨大的力量。

  3.提示:能将色彩与意象搭配合适,并有一定的整体性即可。

  4.示例:我觉得“埋葬”与“欢笑”搭配合适,因为昔日的欢笑确实已荡然无存,取而代之的只是凄苦、哀愁和悲愤。“埋葬”多了一层故乡沦丧的沉重感和悲愤之情。

  5.作者把故乡写得如此美好,如此丰饶,能让我们更爱她,为她的美好被埋葬而感到悲愤。这更能激起我们对侵略者的仇恨以及对恢复故乡美好的决心和信念。

  6.这句话充溢着饱满、深沉的爱国之情,表明“我”将抗击侵略者,为保卫家乡牺牲一切,并相信最终能获胜的坚定信念。7.“她”和“你”指的都是“关东大地”,也就是作者的家乡。都改成“她”不好。人称的变化其实是感情变化的结果,随着作者情感越来越激动迫切,人称也从第三人称“她”转为抒情更直接、更亲切的第二人称“你”了。

  8.提示:能写出家乡特色,语言符合要求即可。

  10木兰诗

  1.南北朝宋郭茂倩乐府诗集

  2.(1)文告(2)通“贴”,粘贴(3)买(4)市集

  3.(1)征战多年,战斗无数,许多将士战死沙场,木兰等终于胜利归来。(2)对着窗前的镜子,整理云鬓,粘贴花黄。

  4.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

  5.句①刻画了木兰不慕荣华富贵的高贵品质;句②展现了木兰对故居的亲切感和恢复女儿装的天真活泼,表现了她的喜悦;句③从伙伴的反应侧面烘托了木兰乔装之巧妙和作战之勇敢。

  6.不能删。这个比喻句既解释了伙伴的惊忙,烘托了木兰的乔装之巧妙、作战之勇敢,也可以当作是木兰的回答,展现了木兰的聪明机智与自豪之情,还可以看作是叙事人对木兰的赞颂,为民歌常用手法。(能答出其中一点即可)

  7.D

  8.示例:豫剧《花木兰》。著名唱段《刘大哥讲话理太偏》:“刘大哥讲话理太偏,谁说女子享清闲?男子打仗在边关,女子纺织在家园。白天去种地,夜晚来纺棉,不分昼夜辛勤把活干,将士们才能有这吃和穿。恁要不相信啊,请往那身上看:咱们的鞋和袜,还有衣和衫,千针万线可都是她们连啊……有许多女英雄,也把功劳建,为国杀敌是代代出英贤,这女子们哪一点不如儿男……”


猜你感兴趣:

1.2017年七年级上册语文练习册答案人教版

2.七年级下册语文练习册答案人教版2017

3.2017七年级下册语文练习册答案

4.七年级下语文练习册答案人教版2017

5.2017七年级语文练习册上册答案

    9449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