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年级下册语文试卷答案(2)
二.古诗文默写(10分)
1.神龟虽寿, 。 ,终为土灰。 ,志在千里。
2. ,邀我至田家。…… ,把酒话桑麻。
3.清晨入古寺, 。 , 。
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 , 。
【解析】考查课本古诗背诵默写
犹有竟时,螣蛇乘雾,老骥伏枥
故人具鸡黍,开轩面场圃
初日照高林,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万籁此都寂,但余钟磬音
注意几个字的写法:竟、螣、枥、具、圃、初、禅、籁、磬。特别强调“螣”下面是“虫”,“初”是“衤”旁。“禅”是“礻”旁。
三.文言文阅读(一)(21分)
虽有佳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兑命》曰:“学学半”。其此之谓乎?
1. 填空(5分)
(1)本文节选自《 》, 家经典著作之一,是 各种 论著的选集,传为 (朝代) 所编撰。
(2)《学记》是《礼记》中的一篇,是我国最早的一部关于 、 的论著。
(3)《虽有佳肴》论述了“ ”与“ ”的关系问题,说明了
的道理。
【解析】文学常识的考查
(1)礼记·学记,儒,秦汉以前,礼仪,西汉,戴圣
(2)教育、教学活动
(3)教、学、教学相长
2.给下列划线字注音。(4分)
佳肴( ) 自强( ) 兑命( ) 学学半( )
【解析】考查基础知识字音
yáo、qiǎng、yuè、xiào
3. 解释列划线字的意思。(4分)
(1)虽有佳肴 ( ) (2)然后能自强也( )
(3)学学半( ) (4) 虽有至道( )
【解析】课本文言文基础知识和课下注释考查
(1)即使
(2)自我勉励
(3)教
(4)最好的道理
4.翻译下列句子。(4分)
(1)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2)故曰:教学相长也。
【解析】
(1)所以学习之后才知道自己有所不足,教人之后才知道自己也有不通之处
(2)所以说:教和学是互相促进的,
5.下列句子节奏划分正确的一项是( )
A.虽有/佳肴,弗食,不知/其旨也;
B. 其此/之谓乎
C. 是故/学然后/知不足
D. 《兑命》曰:“学学/半”
【解析】A
B其/此之谓乎
C 是故/学/然后知不足
D《兑命》曰:“学/学半”
6.下列句子中那一项“其”字与其他三个选项用法不同?
A.其反激之力 B.其此之谓乎?
C.如其言,果得于数里外 D.回也不改其乐
【解析】B
B其,副词,表推测
ACD其,代词
四.文言文阅读(二)(13分) 根据文言文《河中石兽》回答下列问题。(3分)
1.本文选自《 》,是以 形式写成的志怪小说。作者是 。
【解析】
阅微草堂笔记,笔记,纪昀
2.解释下列加点字词。(4分)
(1)一寺临河干 (2)山门圮于河
(3)阅十余岁 (4)但知其一
【解析】
(1)靠近
(2)倒塌
(3)经过,过了
(4)只
3.翻译下列句子。
是非木柿,岂能为暴涨携之去
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
【解析】
(1)这不是木片,怎么能被大水带走呢
(2)既然这样,那么天下的事情,只知其一、不知其二的情况还多着呢
4.下列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项是( )
A. 是非木柿 ; 问今是何世 B. 岂能为暴涨携之去;士卒多为用者
C.一老河兵闻之;当求之与士流 D. 山门圮于河;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
【解析】B
A 这,代词;判断动词
B被动
C代词,讲学家说的话;代词,代石兽
D介词,在;介词,比。
五.现代文阅读(15分)
《汉字书法之美》自序
文/蒋 勋
汉字书法的练习,大概在许多华人心中都保有很深刻的印象。
以我自己为例,童年时期跟兄弟姐妹在一起相处的时光,除了游玩嬉戏,竟然有一大部分时间是围坐在同一张桌子写毛笔字。
写毛笔字从几岁开始?回想起来不十分清楚了。好像从懂事之初,三、四岁开始,就正襟危坐,开始练字了
“上”、“大”、“人”,一些简单的汉字,用双钩红线描摹在九宫格①的练习簿上。我小小的手,笔还拿不稳。父亲端来一把高凳,坐在我后面,用他的手握着我的手。
我记忆很深,父亲很大的手掌包覆着我小小的手。毛笔笔锋,事实上是在父亲有力的大手控制下移动。我看着毛笔的黑墨,一点一滴,一笔一划,慢慢渗透填满红色双钩围成的轮廓。
父亲的手非常有力气,非常稳定。
我偷偷感觉着父亲手掌心的温度,感觉着父亲在我脑后均匀平稳的呼吸。好像我最初书法课最深的记忆,并不只是写字,而是与父亲如此亲近的身体接触。
一直有一个红线框成的界线存在,垂直与水平红线平均分割的九宫格,红色细线围成的字的轮廓。红色像一种“界限”,我手中毛笔的黑墨不能随性逾越红线轮廓的范围,九宫格使我学习“界限”、“纪律”、“规矩”。
童年的书写,是最早对“规矩”的学习。“规”是曲线,“矩”是直线;“规”是圆,“矩”是方。
大概只有汉字的书写学习里,包含了一生做人处事漫长的“规矩”的学习吧!
学习直线的耿直,也学习曲线的婉转;学习“方”的端正,也学习“圆”的包容。
东方亚洲文化的核心价值,其实一直在汉字的书写中。
最早的汉字书写学习,通常都包含着自己的名字
很慎重地,拿着笔,在纸上,一笔一划,写自己的名字。彷佛在写自己一生的命运,凝神屏息,不敢有一点大意。一笔写坏了,歪了、抖了,就要懊恼不已。
不知道为什么“蒋”这个字上面有“艹”?父亲说“蒋”是茭白,是植物,是草本,所以上面有“艹”。
“勲”的笔划繁杂(简体字为“勋”),我很羡慕别人姓名字划少、字划简单。当时有个广播名人叫“丁一”,我羡慕了很久。
羡慕别人名字的笔划少,自己写“勳”的时候就特别不耐烦,上面写成了“動②”,下面四点就忘了写。老师发卷子,常常笑着指我“蒋动”
老师说:那四点是“火”,没有那四点,怎么“动”起来。
我记得了,那四点是“火”,以后没有再忘了写,但是“勋”写得特别大。在格子里写的时候,常常觉得写不下去,笔划要满出来了,那四点就点到格子外去了。
长大以后写晋人的“爨宝子③”,原来西南地方还有姓“爨”的,真是庆幸自己只是忘了四点“火”。如果姓“爨”,肯定连“火”带“大”带“林”一起忘了写。
写“爨宝子碑”写久了,很佩服书写的人,“爨”笔划这么多,不觉得大,不觉得烦杂;“子”笔划这么少,这么简单,也不觉得空疏。两个笔划差这么多的字,并放在一起,都占一个方格,都饱满,都有一种存在的自信。
长大以后写书法,最不敢写的字是“上”、“大”、“人”。因为笔划简单,不能有一点苟且,要从头慎重端正到底。
现在知道书法最难的字可能是“一”。弘一④的“一”,简单、安静、素朴,极简到回来安份做“一”,是汉字书法美学最深的领悟吧!
大部分的人可能都忘了儿童时书写名字的慎重端正,一丝不苟。
随着年龄增长,随着签写自己的名字次数越来越多,越来越熟练,线条熟极而流滑。别人看到赞美说:你的签名好漂亮。但是自己忽然醒悟,原来距离儿童最初书写的谨慎、谦虚、端正,已经太远了。
父亲一直不鼓励我写“行”写“草”,强调应该先打好“唐楷”基础。我觉得他太迂腐保守。但是他自己一生写端正的柳公权“玄秘塔”,我看到还是肃然起敬。
也许父亲坚持的“端正”,就是童年那最初书写自己名字时的慎重吧!
【注】①九宫格:我国书法史上临帖写仿的一种界格,又叫“九方格”,即在纸上画出若干大方框,再于每个方框内用“井”字分出九个小方格,以便对照法帖范字的笔画部位进行练字。②動:“动”的繁体字。③爨宝子:人名。后文的“爨宝子碑”是东晋碑刻。④弘一:人名。
1.文章回忆童年汉字书法练习,主要写了哪两方面内容?“我”从中悟出了哪些道理?请分别概括。(4分)
【解析】
内容:父亲教“我”写毛笔字;“我”写自己名字的经历。
道理:做人处事要“规矩”;做人处事要谨慎端正、一丝不苟。
2.赏析文中画线句子。(3分)
【解析】
划线句运用了细节描写(或“动作描写和神态描写”)的手法,通过“一笔一画”、“凝神屏息”
等细节 ,生动形象地表达出“我”书写自己名字时的慎重和一丝不苟。
3.结合文章内容,具体分析父亲的形象。(4分)
(1)文章通过记叙 这件事,体现父亲是一个 的人。
(2)文章通过记叙 这件事,体现父亲是一个 的人
【解析】
①父亲教“我”写毛笔 字这件事,体现了父亲是一个关爱孩子、懂得教育的人。
②文章通过记叙父亲终生写端正的毛笔字 这件事,体现了父亲是一个具有正值、慎重、执
着等优秀品质的人。(2 分)
4.阅读文章后,你体会到了作者怎样的情感?你对汉字书法之美有了哪些认识?请概述。(4分)
【解析】
情感:①对中华文化的热爱(或“对汉字书法之美的赞叹”);②对父亲的敬爱(或“怀
念”)。
概述:能从汉字的形式美与内在美两方面谈自己的认识
看过7年级下册语文试卷答案还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