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学习方法>初中学习方法>初一学习方法>七年级语文>

七年级下册语文复习提纲人教版

妙纯分享

  通过复习能使你站得高看得远,观察问题不再孤立,思考问题不再狭隘。下面是学习啦小编为大家整编的七年级下册语文复习提纲人教版15-17课,感谢欣赏。

  七年级下册语文复习提纲人教版:第15课 孙权劝学

  一、重点字词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卿qīng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yé 即更gēng刮目相待

  点拨:“邪”“更”是多音宇,可根据字义推测读音。

  2.解释下面加点的词语。

  (1)蒙辞以军中多务 辞:推托。 (2)但当涉猎 涉猎:粗略地阅读。

  (3)见往事耳 见:了解。 往事:历史。 (4)及鲁肃过寻阳 过:到。

  (5)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博士:当时专掌经学传授的学官。 (6)卿今者才略

  才略:军事方面或政治方面的才干和谋略。

  3.请写出出自本文的两个成语并解释。

  (1)成语:吴下阿蒙。意思是:指没有学问的人。

  (2)成语:士别三日 意思是:刮目相待。不能以老观点来评判人或事物,必须要有发展的战略眼光。

  二、重点句子背记知识清单

  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 你现在执政掌权,不能不学习。

  点拨:重点理解“当涂掌事”等词语。

  2.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我经常读书,自己认为(这样)大有好处。

  点拨:重点理解“大有所益”等词语。

  3.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你今天的才干和谋略,不再是吴县吕蒙了!

  点拨:重点理解“才略”“复”等词语。

  4.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土分别多日,就要重新换个眼光看待(他)。

  点拨:重点理解“更”“刮目相看”等词语。

  三、文学(文体)常识

  1.《孙权劝学》选自《资治通鉴》,这是司马光主持编纂的一部编年体通史,记载了从战国到五代共1362年间的史事。本文写的是吕蒙在孙权劝说下“乃始就学”,其才略很快就有惊人的长进而令鲁肃叹服并与之“结友”的佳话。点明学习对健全人格的作用。

  2.司马光,字君实,北宋(朝代) 政治家、史学家(称谓)。

  3.孙权,字仲谋,三国时期吴国的创建者。

  ◇ 词语解释:P106 注释4、5、9;P107 注释1-6、9、12、13、15

  ◇ 文言归纳:《三点一测》P160 二至四

  ◇ 句子翻译:P107 课后练习 二

  ◇ 启示:人只要肯读书,就会有所进步(开卷有益)

  ◇ 成语:吴下阿蒙、刮目相待(解释)

  1. 内容理解:孙权劝学——吕蒙就学——鲁肃赞学

  2. 人物性格:孙权(严格要求下属、循循善诱)、吕蒙(知错就改,谦虚好学)、鲁肃(敬才爱才)

  七年级下册语文复习提纲人教版:第16课 社戏 散文

  一、重点字词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归省xǐng 惮dàn 欺侮wǔ 撺cuān掇duo 凫fú水 篙gāo 橹lǔ 撮cuō

  棹zhào 楫jí 行háng辈 点拨:注意多音字“省”“行”等字的读音。

  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

  (1)这十多个少年,委实没有一个不会凫水的。委实:实在。

  (2)他们换了四回手,渐望见依稀的赵庄。 依稀:隐隐约约。

  (3)那声音大概是横笛,宛转,悠扬,使我的心也沉静,然而又自失起来,觉得要和他弥散在含着豆麦蕴藻之香的夜气里。自失:(听得出神)忘了自己。

  3.用恰当的词语填空。

  母亲送出来吩咐“要小心”的时候,我们已经点开船,在桥石上一磕,退后几尺,即又上前出了桥。

  点拨:所填词语是表现开船的一系列动作的动词。

  二、重点句子背记知识清单

  两岸的豆麦和河底的水草所发散出来的清香,夹杂在水气中扑面的吹来;月色便朦胧在这水气里。淡黑的起伏的连山,仿佛是踊跃的铁的兽脊似的,都远远地向船尾跑去了,但我却还以为船慢。

  三、文学(文体)常识背记知识清单

  《社戏》选自鲁迅《呐喊》,体裁是短篇小说。

  《社戏》以“我”到赵庄看戏为线索,先略写在平桥村的快乐生活,再详写到赵庄看戏的全过程,表现了农村人的淳朴善良,反映了“我”对自由快乐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词语积累:P111 注释1;P112 注释3、6;P114 注释2、4、5;P115 注释1、6;P118 注释2;P119 注释2-4;P120 注释3-4。

  1.重点段:P115 第10-13段 (1)环境描写:具体描写的景物

  2)描写角度:听觉、嗅觉、触觉、视觉(具体景物)

  (3)淡黑的起伏的连山,仿佛是踊跃的铁的兽脊似的,都远远的向船尾跑去,但我确还以为船慢。(第11段)① 比喻、拟人;②写出了划船之快和“我”看戏心情的急切。

  (4)“我”的心理变化:轻松 — 急切 — 陶醉

  2.人物性格:双喜(聪明机灵、考虑周到、办事果断)、六一公公(善良淳朴、热情好客)

  3. P122 课后练习三(答案详见《三点一测》P186)

  七年级下册语文复习提纲人教版:第17课 安塞腰鼓散文

  一、重点字词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亢kàng奋 晦huì暗 羁jī绊 蓦mò然 冗rǒng杂 戛jiá然而止

  2.解释下列词语。

  (1)亢奋:极度兴奋。 (2)羁绊:缠住不能脱身,束缚。

  (3)蓦然:突然,猛然。 (4)冗杂:繁杂。

  (5)叹为观止:赞美看到的事物好到了极点。 (6)戛然而止:声音突然中止。

  3.用恰当词语填空。

  (1)黄土高原啊,你生养了这些元气淋漓的后生;也只有你,才能承受如此惊心动魄的搏击!

  (2)百十个斜背响鼓的后生,如百十块被强震不断击起的石头,狂舞在你的面前。骤雨一样,是急促的鼓点;旋风一样,是飞扬的流苏;乱蛙一样,是蹦跳的脚步;火花一样,是闪射的瞳仁;斗虎一样,是强健的风姿。

  二、重点句子背记知识清单

  愈捶愈烈! 痛苦和欢乐,生活和梦幻,摆脱和追求,都在这舞姿和鼓点中,交织!旋转!凝聚!奔突!辐射!翻飞!升华!人,成了茫茫一片;声,成了茫茫一片……

  三、文学(文体)常识

  《安塞腰鼓》的作者是刘成章。《安塞腰鼓》是一篇歌颂激荡的生命和磅礴的力量的文章,全文以“好一个安塞腰鼓”为线索,按表演前、表演中、表演后三个阶段展开描写。不仅表现了安塞腰鼓这种民间艺术粗犷、雄浑、动力十足的特点,而且反映了陕北人粗犷、豪迈、开放的性格特征。作者刘成章。

  词语积累:P124注释1-5,P125注释1,P126注释1

  1. 修辞:比喻、排比(增强语势)、反复(强调) P127练习三

  2. P126课后练习二(答案详见《三点一测》P192-193)

  3.全文结构:打鼓前(安静)— 打鼓中(舞动)— 打鼓后(寂静)

  4.主题思想:借安塞腰鼓表达生命、力量之美

    17777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