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学习方法>初中学习方法>初一学习方法>七年级语文>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检测试题(2)

郑晓分享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检测试题答案:

  1.答案:B 解析:B项中的“锲”读音应为“qiè”。

  2.答案:D 解析:D项中的“儒”应为“孺”。

  3.答案:D 解析:D项中的“给力”意思是“形容精彩、酷、棒”。

  4.答案:C 解析:《音乐巨人贝多芬》的作者通过描写一次会见,着重表现贝多芬内心的痛苦和对不幸命运的顽强抗争。

  5.答案: (1)此夜曲中闻折柳 何人不起故园情 马上相逢无纸笔 凭君传语报平安

  (2)春潮带雨晚来急 野渡无人舟自横

  6.答案: (1)有无崇拜的偶像?对偶像的崇拜程度如何?如果有机会见到你的偶像,你会怎么办?见到偶像会有何反应?喜欢偶像哪些方面?

  (2)初中生心理不成熟,他们并没有真正地理解自己追星行为产生的原因,需要家长和老师加以正确引导。

  (3)示例一:可以喜欢。理由:①正常的喜好是每个人的基本权利,别人无权干涉,更无权抨击。②喜欢周杰伦与研究经典并无冲突,并不构成矛盾,两者相辅相成才更能活出精彩人生。③人们不会因为周杰伦而冷淡经典,同样,也不会因为经典的高雅而拒绝通俗的娱乐。④周杰伦歌词中古朴的中国风,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继承与推广,起到了积极的作用。⑤喜欢不需要太多理由,应宽容不同个性,尊重个人选择。(理由答出以上任一点即可)示例二:不可以喜欢。理由:①于丹作为经典文化的研究者,又喜欢通俗文化,两者反差太大,与已成为传播经典文化旗手的学者形象格格不入,令人无法接受。②于丹喜欢周杰伦,会让人感到是传统文化向通俗文化低头献媚。③传统与流行,古典与通俗是截然相反的两面,如果过多地关注流行通俗的东西,势必影响她对古典文化的研究。(理由答出以上任一点即可)

  (4)明星不是神灵,追星勿失自我。

  答案:7.义正词严,声震天地,蔑视敌人,说了就做的特点。

  8.体现了闻一多从容镇定,大无畏的革命精神。

  9.“巨”在一切为国为民上,“高”在有崇高的爱国主义精神上。

  10.谭嗣同。为戊戌变法甘洒热血,“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显示了他大无畏的精神。

  11.解析:从文中找出绅士的有关内容进行思考,能扣住“报恩、感恩、守信、慷慨”等作答即可。

  答案示例:知恩图报 诚实守信

  12.绅士纵身跳下马车,满头大汗。心里默念着:“但愿儿子不会有事,不,不会,绝对不会有事的……”当气喘吁吁的他看到满身污泥的农夫和平安的儿子在一起时,悬着的一颗心才逐渐平静下来。

  13.解析:文章开头不说出“这个男孩就是后来的英国首相丘吉尔”,是设置了悬念,结合此回答即可。

  参考答案:不好。因为原文设置了悬念(或埋下了伏笔),使行文有波澜,能够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

  14.“第一次”指的是农夫弗莱明救了丘吉尔;在亚历山大•弗莱明看来,正是因为丘吉尔的父亲资助了自己,也才有了后来青霉素的问世,才有丘吉尔被救治,所以从这个意义上说,就是“但这一次,是你的父亲救了你”。

  15.示例:被美国杂志《展示》列为近百年来世界最有说服力的八大演说家之一。(摘录助读资料中有关丘吉尔其他信息也可)

  答案:16.D 解析:A项中的“辞”的意思分别是“推托”“告辞”;B项中“益”的意思分别是“益处、好处”“更加”;C项中“寻”的意思分别是“不久”“寻找”;D项中“兼”的两个意思相同,“同时涉及或具有几种事物”。

  17.A 解析:A项中“之”是助词,B、C、D三项中“之”都是代词。

  18.(1)只应当粗略地阅读,了解历史罢了。

  (2)有个友人寄给他一封信,他却不能回复。

  19.(1)吕蒙认清了学习的重要性;刻苦学习。

  (2)傅永遭叔父责备,受到刺激;认识到读书的重要性。

  (3)他们二人身份相同,都是武人(武将、武夫);认识到读书意义后都能刻苦学习;都有了惊人的长进。

  20.答案:写作指导:写“读书”的话题,从议论角度讲,可写怎样区分书的好坏,读书有什么好处,怎样正确地读书。从记叙角度说,可以叙述自己读书的经历,或者写读一本好书后给自己思想上带来的启迪,或者写如何鉴别选择社会上各种各样的书,等等。“读书”话题涵盖的基本观点或主题可以有以下几个方面:读书有益,读书要善于运用,书籍是最好的朋友,书籍陶冶我们的情操等。

  参考例文:

  我与书

  我爱书,特别是好书,爱它那行云流水般的通畅,爱它那天高云淡般的深邃。应该说,每一本出自不同作者的书,都自有独特的风格,或深沉,或轻快,或伤悲,或欢愉。但无论怎样的好书,都能带给你感官与心灵的愉悦。犹如夏日里的一杯雪水,彻骨的寒冷过后便是无比的清凉。

  我曾经随着三毛走遍撒哈拉沙漠,听她对我叙说她与荷西之间的种种故事,于是我陪她痛哭流涕;我也曾走进安妮的世界,感受着她的惊悸、无奈与绝望;我看见大观园的雪一片片飘落,听见辕门外撕心裂肺的啼哭与痛苦的呻吟……这时我已不是我,我甚至完全忘了自己的存在,只有当我尽兴归来,才感觉一具躯壳坐在案旁。

  有人说我太过于痴迷。痴迷又怎样?书中自有一种在现实生活里无法体味的意境。那种“山如黛,月如钩”的静谧,那种“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的悲凉,那种“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的萧条。这些,难道在高楼林立的今天还能找得回来?一个人的品性、修养,总能被书所熏陶。当然,不是指现今畅销的言情、暴力小说。人们常说的书卷气,那不是配副眼镜,怀揣一本砖头书就能装出来的。那种气质与风度,使他的言行、谈吐,乃至于小小的动作都充满魅力。人们以金钱、地位来衡量一个人时,总把学者放在很低的位置。可是,穷得除了钱就什么都没有的人又怎么能与满腹才气的学者们相提并论呢?

  我一向反感所谓的“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千钟粟”,也不赞同“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的论调。读书只是一种兴趣,一种学习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了解了外面的世界,没有国界、年代之分,从而在里面找到无穷的乐趣。为何非要把读书看成是跻身显贵的踏板呢?在那些人眼里,读书学习只是平步青云、走上仕途使用的工具。而书也丧失了其本身的意义,变得肮脏不堪。

  心痛又有什么用?我依然可以热爱我的书,何况那只是一小部分人的想法。我对追星、赶时髦,或是什么电子游戏没有丝毫兴趣,只要一个小小的书房,一个小小的案台,一杯微温的清茗,还有一本好书,就足以让我乐不思蜀,自得其乐。外面的吵闹喧嚣又“何有于我哉”?

  书,毕生的至爱,让我拥有了一份最恬静的情感和一个最原始的兴趣。

  点评:语言优美,意境深远。全文以抒写读书的乐趣为主旨,联想广泛。既有对读书之趣的具体描写,又有对功利主义的读书目的和拜金主义的社会风气的批评。全文内容丰富,形散神聚,紧扣“我爱书”的话题。

看过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检测试题的还看了:

1.人教版2016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检测试题

2.人教版七年级上学期语文第三单元检测试题

3.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同步训练题

4.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练习题

11187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