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学习方法>初中学习方法>初一学习方法>七年级语文>

苏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综合性检测试题

郑晓分享

  经历了一学期的努力奋战,检验学习成果的时刻就要到了,接下来是学习啦小编为大家带来的关于苏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综合性检测试题,希望会对大家有所帮助。

  苏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综合性检测试题:

  一、语言运用(20分)

  1.下列词语中注音全正确的一组是(2分)

  A.奢望(shē) 呵责(hē) 猝然(cù) 泯灭(mǐn)

  B.禀告(bǐng) 慷慨(gài) 雏形(chú) 沉甸甸(diān)

  C.贪婪(lǚ) 冉冉(rán) 玷污(diàn) 濯洗(zhuó)

  D.厄运(è) 不亦说乎(shuō) 邀请(yāo) 不愠(wēn)

  2.下列词语书写有误的一项是(2分)(  )

  A.蜕变 抛弃 堕落 B.心旷神怡 丰硕 可望而不可即

  C.问心无槐 沉醉 凋榭 D.百战不殆 地窖 沉淀

  3.依照所给词语在下边句子中填上合适的词。(2分)

  (1)这位大爷性格_______,你向他问路,说了半天才_______告诉。(倔强 勉强)

  (2)这个人平时就爱偷东摸西,他看见前面汽车上装着物品便又_______了,看来又要_______东西。(扒窃 扒车)

  4.下列成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1分)

  A.心旷神怡:心胸开阔,精神愉快。

  B.具体而微:整体都已经具备了,只是比较微小而已。

  C.碌碌终生:忙忙碌碌一辈子。

  D.可望而不可即:只能远远看见而不能接近。

  5.试改正下列广告语中不规范的字。(2分)

  A.衣衣不舍(某洗衣粉广告) B.闲妻良母(某洗衣机广告)

  C.鸡不可失(某烤鸡店广告) D.万室俱备(某房地产公司广告)

  6.依照课文补写下面句子。(3分)

  (1)理想是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理想是火,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理想是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理想是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行道树》中富有哲理的语句:

  神圣的事业是痛苦的,但是,_______________!

  我们这座城市总得有一些人迎接太阳!如果别人都不迎接,_______________。

  7.填空题。(2分)

  (1)《理想》的作者是_______,著有诗集_______等。

  (2)居里夫人,__________人(填国名),著名_______家,她的_______,她的_______等精神值得我们佩服。

  (3)《行道树》作者__________,行道树自述它们是一列___________。

  (4)《第一次真好》作者_______。文中曾说:“生命中的第一次愈多,________________。”

  8.指出下列句子的修辞手法。(2分)

  A.理想是肥皂,洗濯你的自私心。(  )

  B.理想使你微笑地观察着生活;理想使你倔强地反抗着命运。理想使你忘记鬓发早白;理想使你头白仍然天真。(  )

  C.望着这些蚕执著地、勤奋地工作,我感到我和它们非常相似。(  )

  D.乌云蔽月,她便紧张不安,惟恐宝藏丢失;满月缺损,她便心痛如割,仿佛遭了抢劫。(  )

  9.关于本单元几篇课文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拥有财富是好事,却可能失去人生的许多乐趣,遭遇厄运是坏事,却可以锻炼人的意志。

  B.《行道树》以行道树自述的口吻倡导了一种奉献精神。

  C.在《第一次真好》中告诉了我们要勇于尝试第一次,去获得更多更宝贵的人生体验,读后使我们获益匪浅。

  D.人类有了理想,才使世界不断向前发展,你我有了理想就能向着既定的目标不断努力,理想是什么?理想就是你心中最大的愿望。

  10.《人生寓言》《落难王子》告诉了我们什么道理?(2分)

  《人生寓言》:

  《落难王子》:

  二、阅读(40分)

  (一)阅读下文,完成11~17题。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①?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②。”

  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子曰:“见贤思齐焉,③。”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

  子曰:“岁寒,④。”

  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

  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11.给加粗字注音。(2分)

  愠 (  ) 三省吾身(  ) 是知也(  ) 恕(  )

  12.将文中①~④缺处填上语句。(4分)

  13.填空(2分)

  (1)《论语》是记录________________言行的一本书。

  (2)孔子名丘,字仲尼,_______时期鲁国人,我国古代伟大的________家、______家。

  14.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粗的字。(2分)

  A.不亦说乎: B.吾日三省吾身:

  C.温故而知新: D.学而不思则罔:

  15.为下面文句的翻译选择正确的项。(2分)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A.三个人一同走路,一定有我的老师。

  B.三个人一同走路,其中一定有人可以当作我的老师。

  C.几个人一起走路,其中一定有可以作为我的老师的人。

  D.几个人一起走路,其中必须有我的老师。

  16.翻译下面两个句子。(4分)

  (1)见贤思齐焉。

  (2)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17.课文里有些语汇已经作为成语流传下来,如下面两个请你解释一下它的含义。(4分)

  (1)温故而知新:

  (2)任重而道远:

  (二)阅读下文,完成18~25题。

  1989年发生在美国洛杉矶一带的大地震,在不到4分钟的时间里,使30万人受到伤害。在混乱的废墟中,一个年轻的父亲安顿好受伤的妻子,便冲向他7岁的儿子上学的学校。他眼前,那个昔日充满孩子们欢笑的漂亮的三层教室楼,已经变成了一片废墟。他顿时感到眼前一片漆黑,大喊:“阿曼达,我的儿子!”跪在地上大哭了_______(一阵、一场、一会儿)后,他猛地想起自己常对儿子说的一句话:“不论发生什么,我总会跟你在一起!”他坚定地站起身,向那片废墟走去。他知道儿子的教室在一层左后角处,他疾步走到那里,开始动手。在他清理挖掘时,不断有孩子的父母急匆匆地赶来哭喊过后,他们绝望地离开了。有些人上来_______(拽住、拉住、拖住)这位父亲说:“太晚了,他们已经死了。”这位父亲双眼直直地看着这些好心人,问道:“谁愿意帮助我?”没人给他肯定的回答,他便埋头挖着。救火队长挡住他:“太危险,随时可能起火爆炸,请你离开。”这位父亲问:“你是不是来帮助我?”警察走过来:“你很难过,难以控制自己,可这样不但不利于你自己,对他人也有危险,马上回家吧。”“你是不是来帮助我?”人们都摇头叹息着走开了,都认为这位父亲因失去孩子而精神失常了。

  这位父亲心中只有一个念头:“儿子在等着我。”他挖了8个小时、12个小时、24个小时、36个小时,没人再来阻挡他。他满脸灰尘,双眼布满血丝,浑身上下破烂不堪,到处是血迹。到第38个小时,他突然听到底下传出孩子的声音:“爸爸,是你吗?”

  是儿子的声音!父亲大喊:“阿曼达,我的儿子!”“爸爸,真的是你吗?”“是我,是爸爸,我的儿子。”“我告诉同学们不要害怕,说只要我爸爸活着就一定来救我,也就能救出大家。因为你说过不论发生什么,你总会和我在一起!”“你现在怎样?有几个孩子活着?”“我们这里有14个同学,都活着,我们都在教室的墙角,房顶塌下来架了个大三角形,我们没被砸着。”父亲大声向四周呼喊:“这里有14个孩子,都活着!快来人!”过路的几个人赶上前帮忙。50分钟后,一个安全的小出口开辟了出来。父亲声音颤抖地说:“出来吧!阿曼达。”“不,爸爸。先让别的同学出去吧!我知道你会跟我在一起,我不怕。不论发生什么,我知道你总会跟我在一起。”

  这对了不起的父子在经历了巨大的磨难后,无比幸福地紧紧地拥抱在一起。

  18.给加粗字注音。(1分)

  墟(  ) 掘(  ) 堪(  ) 颤(  )

  19.为文中空缺处填上合适的词。(1分)

  20.对本文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4分)(  )

  A.本文的主要事件是:地震中父亲怀着坚定的信念,战胜困难,抢救儿子。

  B.本文采用对比和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相结合的方法,来突出父亲的爱子之心。

  C.本文综合运用了记叙、描写、议论和说明等方式,增强了表达效果。

  D.本文在记叙上采用了顺叙的方式,显得情节紧凑,动人心魄。

  21.指出下列各句人物描写的方法。(4分).

  (1)他知道儿子的教室在一层左后角处,他疾步走到那里,开始动手。(  )

  (2)这位父亲双眼直直地看着这些好心人,问道:“谁愿意来帮助我?”(  )

  (3)这位父亲心中只有一个念头:“儿子在等我。”(  )

  (4)他满脸灰尘,双眼布满血丝,浑身上下破烂不堪,到处是血迹。(  )

  22.文中写“他挖了8个小时、12个小时、24个小时、36个小时”,为什么不直接写“他挖掘到第38个小时”?(2分)

  23.“反复”是一种常见的修辞手法,文中反复出现“谁愿意来帮助我?”“你是不是来帮助我?”这些话强调了什么意思?突出了什么样的感情?(2分)

  24.从文中找出父子心灵相通的语句,并谈谈这句话在父子俩心中所起的作用。(2分)

  25.当经过近39个小时长长的煎熬,终于打开了安全的小出口,父亲召唤7岁的儿子出来时,小小年纪的儿子却说:“不,爸爸。先让别的同学出去吧!”听到这话语你一定对他很佩服,请谈一谈你究竟佩服他什么。(4分)

  三、写作(40分)

  26.在日常生活中,你曾经接触过许多人:家人、亲朋、老师、同学或是偶然认识的一位令你难忘的人,请你以“我逐渐了解了他”或“不能忘记的人”为题,写一篇记叙文

  要求:①请你从两个题目中任选一个。

  ②字数在500字左右。

10452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