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学习方法>初中学习方法>初一学习方法>七年级数学>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设计

妙纯分享

  教学设计是七年级数学教师和学生在课堂上的一系列行为方案,以下是学习啦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人教版七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设计,希望你们喜欢。

  人教版七年级上数学教学设计

  课题: 1.3.1 有理数的加法(二)

  教学目标 1,经历有理数加法运算律的探索过程,理解有理数加法的运算律.

  2,能用运算律简化有理数加法的运算.

  3,使学生逐渐养成,“算必讲理”的习惯,培养学生初步的推理能力与表达能力.

  教学难点 合理运用运算律

  知识重点 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及其合理、灵活的运用

  教学过程(师生活动) 设计理念

  设置情境

  引入课题 回顾复习:小学时已学过的加法运算律有哪几条?

  学生回答后教师接着问:你能用自己的语言或举例

  子来说明一下加法的交换律与结合律吗?

  提出问题:这些运算律在有理数加法中适用吗?这

  就是这节课我们要研究的课题.

  分析问题

  探究新知 探讨加法运算律在有理数范围内是否适用.

  1,有理数加法交换律的学习.

  问题1:我们如何知道加法交换律在有理数范围内是否适用?(先由教师举一些实际例子来说明,然后鼓励学生举不同的数来验证)

  问题2:我们如何用语言来叙述有理数加法的交换律呢?(这个问题请学生回答,并互相补充)

  教师归纳后板书:“有理数加法中,两个数相加,交换加数的位置,和不变.”

  问题3 :你能把有理数加法的交换律用字母来表

  示吗?

  由学生回答得出a+b=b+a后,教师说明:

  〔1〕式子中的字母分别表示任意的一个有理数.(如:既可成表示整数,也可以表示分数;既可以表示正数,也可以表示负数或0)。

  (2)在同一个式子中,同一个字母表示同一个数.

  2,有理数加法结合律的学习.

  (基本步骤同于加法交换律的学习) “加法运算律对所有有理数都成立”目前只能

  直接给出,让学生举例尝试只起到验证的作用.要

  让学生举不同的数验证,是为避免学生只由一个例子即得出某种结论.鼓动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表达所发现的贻论或规律.

  让学生感受字母表示数的含义,同时也让学生体会到数学符号语言的简洁性.

  讨论交流解决问题 思考:如果四个或四个以上的有理数相加时,还能使用加法交换律与结合律吗?与同伴交流你的看法,并举例子来说明你的观点.

  例1计算:

  (1)16+(-25)十24+(-35);

  (2)(-2.48)+(+4.33)+(-7.52)+(-4.33).

  师生共同分析完成,如第(1)题,教师板书:

  解:(1)原式=16+24+ (-25)十(-35)(此时教师问:依据是什么?)

  =(16+24)+[(-25)+(-35)〕(依据是什么?)

  =40+(一60)

  =20

  解题后反思:

  先让学生按从左到右的顺序依次相加,算一算,再让学生说一说,通过这两道题目的计算,你有什么体会?(使用运算律能使运算简便,简化运算的方法有:把正数和负数分别相加,有相反毅的先把相反数相加,能凑整的先凑整等等).

  例2教科书第24页例4.

  这题可这样处理:I

  1,让学生估计一下总重量是超过标准重量还是不足标准重量.

  2,让学生思考如何计算,学生能给教科书提供的解法1 .即先10袋小麦的总质量,再计算总计超过多千克。

  此时可组织学生讨论:有没有不同的解法?(此时,如果已有学生提出教材的解法2的思路,则请学生讨论这种解法的合理性。

  并比较这两种解法。

  (这是一个有理数应用的例子,这两种解法都应让学生掌握,尤其是解法2更是体现学习有理数加法运算的必要性。 注重学习小组内的合作与交流,让每个学生都能从与同伴的交流中获益。

  鼓励学生在已有知识的基础上对结论做进一步探索,同时也为接下去的应用打下基础。

  强调算理,让学生在具体运算中体会运算律对简化运算的作用。

  通过例1的学习让学生明白:加法的交换律与结合律通常是结合起来使用的。

  此处与书本相对增加了一道题,主要是考虑到存在互为相反数的两数相加的简便性。也是培养学业生能力的需要。

  课堂练习 教科书第25页练习

  小结与作业

  课堂小结 必做题:第31页习题3.1第2、9、10

  阅读教科书第25页“实验与探究”有兴趣的可完成幻方。

  本课作业

  本课教育评注(课堂设计理念,实际教学效果及改进设想)

  1,本节课在开始时就先复习小学时学的加法运算律,然后提出一个富有启发性且具

  有探索意义的问题:“我们如何知道加法的交换律在有理数范围内是否适用?’’然后让学生通过一些实际例子来验证.尤其是鼓励学生多举一些数来验证,其意义首先是为了避免学生产生片面认识,以为从几个例子就可以得出普遍结论;其次也让学生了解结论的重要性.(在小学、中学阶段,对运算律都不介绍证明方法,只结合具体例子做些脸证).

  2,注重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提倡小组合作交流,让每个学生都在与同伴的交流中获益,同时也注重师生之间的交流对话,教师适时引导.

  3,重视数感的培养.学生数感的养成不是一朝一夕能达成的,在教学中应充分挖掘学

  生能力的生长点,数感也是如此,例2中在计算之前让学生估算之意就在于此.

  4,有理数的运算,既要注意减少一些繁、难的练习题,又要注意掌握有理数的运算需

  要一定量的练习.更要强调的是算理,要求学生能说出每一步计算的依据.

  5,例1解题后的反思,例2多样化解法的比较,设计意图在于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

  习惯。

  初中数学高效课堂构建

  一、高效课堂的构建

  高效课堂是目前课堂教学的主要研究方向。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转变传统的教学理念以及教学行为,尤其是要转变教学方式以及教学目标,要以“高效课堂的构建”作为主要的教学目标。在初中数学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教会学生学的方法,培养学生与他人合作交流的能力,培养学生学习兴趣,激发其学习欲望,突出学生主体地位,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体性,让学生参与到课堂中来。“激发学习欲望”“以学生的发展为本”是新课程理念的最高境界。而教师要想达到这种境界,以发展学生智力,培养学生能力,就要解决学生课堂学习的参与度的问题。

  教师在授课时一定要自己先吃透定义,删繁就简,用准确、易于理解的语言把知识点讲给学生听。这样,学生就会大胆地动脑,大胆地思维,大胆地去展示与交流,进而使数学课堂变成学生自己的课堂。教师要关注学生在什么情况下学得更好,要真正地、心对心地走近学生的心灵,这样才能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课堂学习的全过程,才能达到高效课堂的教学目的。

  二、学生数学学习兴趣的培养

  很多学生刚开始学习数学的时候还存有浓厚的学习兴趣,但是时间久了,数学的学习兴趣就逐渐消失了。数学虽然具有高度抽象性,但并不神秘,并非天外来物。在教学实践中,教师要充分挖掘数学知识与学生生活实际的内在联系,要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从生活实际中引出数学问题,并提出新的问题,从而增强学生的求知欲望。

  教师可采用直观教学法,将课本上比较抽象的知识通过浅显的、具体形象的事物来帮助学生理解,使学生一看就明白,一听就懂。教师还要创设轻松、和谐的教学环境,把学生引进愉快、积极、自觉、主动的思维境界,这有利于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此外,教师还要在教学中进行“数学美”的渗透,这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还可以启迪他们的思维,开阔他们的视野。

  三、提问的艺术

  问题是教学课堂的引领者,数学课堂也因为有了提问而充满活力。在初中数学的课堂教学中,课堂提问必须以教学目标为指南,教师要根据教学的要求设计目标明确的问题,以充分调动每一个学生的积极性,使教师与学生平等交谈、平等讨论、平等探索、合作学习。提问要看对象,要坚持面向全体,从而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机会参与知识的获取过程。教师一定要斟酌好课堂提问的问题,要提在点上,要紧紧围绕重点、难点提问题,要避免无效问题的提出。

  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教师要做好第一步的调查工作,了解每个学生的知识基础、能力水平、个别差异,做到心中有数,以设计出不同梯度的问题,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真正参与到课堂中来。有了初步结论,教师可进一步加以点拨,以优化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能力。总之,在进行课堂提问的过程中,教师要做到心中有学生、有目标、有策略,教师应从多种角度、不同方位提出问题,并且要能激发学生的兴趣,从而充分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

  四、结语

  随着数学课程改革的深入发展,初中数学教师应紧跟改革步伐,更新教学观念,不断改进教学方法,教师不要一成不变地将讲授法放到首位,而是要采取各种教学方法,要让学生对学习有一个正确的认识。教师要尊重并鼓励学生提出与众不同的疑问,发表与众不同的观点,并肯定他们的探索、求知欲望,以促进他们的知识得到扩展,使他们的思维得到发展和完善,从而进一步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

  作者:王京爱 单位:河北省柏乡县槐阳中学

  看了“人教版七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设计”的人还看了:

1.七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设计

2.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教学设计

3.七年级数学上教学设计

4.七年级数学上册教学设计

5.七年级数学上学期教学设计

    24729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