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学习方法>初中学习方法>初一学习方法>七年级生物>

初中七年级生物下册教学设计

妙纯分享

  教学设计是七年级生物教师和学生在课堂上的一系列行为方案,小编整理了关于初中七年级生物下册教学设计,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初中七年级生物下教学设计

  流动的组织—血液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描述血液的成分和主要功能;

  2.使用显微镜观察人血的永久涂片,尝试识别红细胞和白细胞。

  (二)能力目标

  1.通过对人血的永久涂片的观察,进一步掌握显微镜的使用技能。

  2.通过血常规化验单的测定值与正常参考值的比较,学会认识血常规化验单,并能初步预示某些疾病,增强学以致用的能力。

  (三)情感目标

  1.通过本节学习,体验血液对生命的重要作用,形成珍爱生命的良好品质。

  2.通过对血液成分和功能的学习及对化验单的解读,充分认识生命的物质性及生物与自然的统一性,增强热爱自然、善待生命的情感。

  二、教学重点

  1.血液的成分和主要功能。2.红细胞和白细胞的区别。3.热爱自然、珍爱生命情感的培养。

  三、教学难点

  1.血液成分和主要功能的教学。2.热爱自然、珍爱生命情感的培养。

  教学设计

  一、[导入新课]

  教师:,我们来观察加有抗凝剂的血液离心或静置一段时间后有明显的分层现象。那么,共分几层?

  学生:三层。

  二、[讲授新课]

  教师:最上层是什么颜色?

  学生:淡黄色。

  教师:对,这一层叫血浆。血浆中含有哪些物质,有什么作用呢?下面自学P60有关内容。

  学生:(自学,归纳)

  教师:请一位同学将归纳结果写在黑板上。

  (一位同学将归纳结果写在黑板上)

  教师:血液分层后,红色的下层及白色的中间薄层都是血细胞,下面大家先看书了解血细胞的种类和特点。

  学生看书。

  教师:现在我们用显微镜来观察人血的永久涂片,识别红细胞和白细胞。

  学生:用显微镜观察人血的永久涂片,识别红细胞和白细胞。

  教师:投影教参P84“人血涂片的制作”并作适当讲解,指导学生制作人血涂片并进行观察。

  学生:学习、制作人血涂片,观察并识别红细胞和白细胞。

  教师:红细胞有什么特点和功能?

  学生:归纳红细胞特点和功能?

  教师:一边与学生一起归纳,一边在黑板上记录。

  教师:播放白细胞的CAI课件。

  学生:看课件,归纳白细胞特点和功能。

  教师:记录。

  教师:血液被称为是流动的组织,血液为什么不是器官?

  学生:思考,交流,尝试回答。

  在引导学生学习“血液为什么是流动的组织(而不是器官)?”这教学内容时,由于学生先前所掌握的“组织”、“器官”概念属于“上位组织者”,因此我运用了“渐进分化”的教学策略,并按以下方式组织:

  1、(通过媒体展示或引导学生通过语言表述)器官、组织概念,再次明确先前所学的器官、组织的概念:器官—由不同的组织按照一定的次序结合在一起的结构;组织—由形态相似,结构、功能相同的许多细胞联合在一起形成的细胞群。(先行组织者)

  2、(通过多媒体展示或语言表述)进行比较,由于血液只是由血浆和三种血细胞组成,从而让学生明确:血液只能属于组织的概念范畴。(当前学习内容)

  3、引导学生回顾人体四大类基本组织及各组织的功能

  4、分析:血液不停地循环流动,输送氧和营养物质到组织细胞中,具有营养的功能;白细胞能吞噬病菌,血小板能止血和加速凝血,它们对人体起着防御和保护的作用,因此血液具有保护的功能,这些都与结缔组织的功能相吻合。从而得出,血液属于结缔组织,是流动的组织。(当前学习内容)

  按这种渐进分化策略组织教学内容,使学生习得知识的顺序和大脑认知结构中的组织层次、存储方式完全吻合。显然,对于学习者来说,为了建立新旧知识之间的实质性联系,这种情况所要求付出的认知加工量是最小的,因而最有利于知识意义的习得与保持。

  三、[课堂小结]

  学生:归纳三种血细胞的形态和功能。

  教师:记录,利用板书比较三种血细胞的区别,结束课程。

  四、[布置作业]

  课本P63第1~4题做在作业本上,第5题自己练习解读。

  教学反思

  初中生物总复习策略研究

  对于面临中考的初中学生来说,生物作为中考科目,其进行总复习的时间是有限而紧张的,面对相对偏重的课业压力和任务,如何充分地对所学的生物知识进行系统而全面的复习,并构建起符合学生自身的网络知识体系,以更好地促进他们对所学知识的再次深入理解和掌握,最终使学生在中考中取得更加优异的成绩,是我们作为生物老师应当积极思考、探索的问题,也是我们教师不可避免的教学任务。为此,笔者根据自己的观察、思考和研究,对如何在初中生物课堂教学中增强课堂复习的效果,提高效率,使学生在复习课中巩固知识的同时多方面地增长能力,善学,会反思,以促进他们在中考中取得更加优良的成绩,对传统复习模式如何进行创新与优化,提出了自己的策略。

  1.做好对初中生物基础知识的夯实,加强对教材基础知识的巩固和重视

  重视对学生能力的考查,是现在考试的基本思想理念和一大特点,但能力是建立在对课堂教学基础知识的深度理解、掌握和灵活运用之上的。初中生物课本中基础知识的构成离不开各种基本原理、概念、原则、方法、科学事实等元素,它们是学生对问题进行思考、理解、解决和掌握的基础。这些基础知识掌握得不够扎实,就会使学生对问题的分析不清晰透彻、掌握缺乏全面性,自然也就无法达到对问题内涵和本质的分析和掌握。所以,生物课的复习第一步就应当是“固本”———从教材的系统再学习为重,以求最大程度地使学生掌握好教材中的基础。以近几年的生物考试题为例,考题中有关基础知识方面的考查始终是受重视的部分,且要求越加增强和提高。考查的形式不再是单纯记忆力的知识再现,而是在考查学生对知识灵活运用的基础上,进行问题分析和解决的能力检测。

  2.根据初中生物教材知识性质的相关相近性,在教学中进行分门别类的归纳复习,使学生建立起具有联系性的全局知识体系。

  (1)在生物课的总复习中,教师首先要对初中4册生物教材内容进行相近知识的梳理、归纳,最终整合成几大主干知识结构体系———“绿色开花植物的结构和功能”“微生物的构造和功能”“动物的结构及功能多样性”“人体生理卫生”“遗传、变异和进化”五个大的专题,让学生对所要复习的知识内容和基本脉络做到心中有数、目的明确。

  (2)将五大专题知识进行发散和延伸,形成树干的枝叶脉络。4册教材的专题又有着各自更加详尽的知识内容,形成了五大专题又可形成更多、更细的分支,例如“人体生理卫生”这一专题包含了七年级下册的“人的身体、皮肤”“运动系统”“循环系统”“呼吸系统”“消化系统“”新陈代谢和排泄“”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生殖和发育”和八年级下册“免疫和计划免疫”的内容,且在这些分支之间又有着相互的联系,使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更好地对所学知识进行记忆和掌握,有助于他们更好地对生物复习加深兴趣和自信。

  3.教师要有所侧重地对生物复习中的重点、难点进行点拨,使他们对知识能够更好地融会贯通

  (1)重插图,善用插图,涵盖教材重点。插图常是教材中的重点,这是现在教材的一大特点。而考查学生的实际识图读图能力,也成为近年来考试的一大题型,并逐年在增多加强。因此,教师引导和培养学生的识图读图能力,并对教材中的插图进行深入浅出的讲解,对内涵的深入挖掘和对外延的适度拓展是尤为关键和需要重视的。

  (2)精挑细选典型题型进行深入全面分析,把题目中隐藏的难点进行讲解。教师在日常中也要注意典型、高质量题型的搜集和积累,减少教辅资料中反复、重复性题型,节省不必要的时间,实现复习效率的提高、效果的提升。

  4.教师要善于将知识点石成金,在复习教学中抓住教学技巧

  在生物复习教学中,首先要充分利用好课前的提问,尤其对于学过的、学生也自以为已经熟知掌握的知识。运用好课前的提问,不仅能够使学生对知识起到反复记忆的目的,还能对自我进行检测。其次,教师要在复习中善于引导学生把相关知识进行比较,分散知识进行分类归纳,分清它们之间的联系与区别。这不仅能够使学生将知识系统化、条理化、结构网络化,更易于学生对整个知识的理解与掌握,从而使印象更深刻,记忆更加持久。最后,教师要引导学生做好复习的课后再总结,将日常中常出错、易出错的题型进行汇总,建立自己的错题集。由于学生在初中阶段的自学能力还不够强,课业任务重,因此,教师要想提交复习课的教学效果,就需要在课前做好每一刻的精心备课,并善于从学生的反馈和自己的教学实践中进行反思,然后再整理,适时反馈给学生。此外,教师还可根据每次测试的结果进行分析,找出失分点、原因等,并将错题整理成专门的试卷,有针对性地进行及时加强巩固。

  作者:梁婷婷 单位:广西壮族自治区来宾市第七中学

初中七年级生物下册教学设计相关文章:

1.七年级下生物教学设计

2.七年级下册生物教学设计

3.七年级下学期生物教学设计

4.新人教版七年级生物下册教案

5.人教版生物七年级下教学设计

    2449415